評馬英九的「和平之旅」
評馬英九的「和平之旅」
本刊創辦人王曉波上世紀末陪老父首次返鄉探親回台後,拜訪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的李煥,李煥問他觀感如何,答曰:「三民主義已經統一中國,除了台灣。」
30多年後,當年與王曉波一起保釣的馬英九於今年4月上旬展開他的二度大陸之旅,從廣州、西安到北京,馬英九所見所聞恐非當年王曉波父子所能想像,今天的中國遠不止於實現「三民主義」,更開始向中華民族的復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邁步。
然而一個沒有統一的國家又何來民族復興?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從民國初年支持各路軍閥,到國共內戰的劃江而治圖謀,在奮鬥百年,犧牲數千萬軍民,所有分裂國家,阻礙中華民族復興的陽謀陰謀被粉碎後,到了今天,帝國主義仍不放棄劃峽而治,把台灣牢牢攥在手中。甚至豢養一個李登輝,學舌美國「御用文人」章家敦,想再把中國分裂成七塊。
孫中山奮鬥一輩子,在帝國主義橫行的祖國大陸得出一個刻骨銘心的結論:「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因此他的三民主義裡民族主義排在第一,沒有國家的統一,沒有民族的獨立,何談民權、民生?
馬英九在北京呼籲大陸當局,站在中華民族立場,應該認真思考,無論如何都應以和平方式處理兩岸問題,並尊重台灣的民主體制。
蔡政府表達其對馬習會的立場也說:「我們必須強調,兩岸間的差異不在於語言或文化,而是政治體制與生活方式。」
先說尊重生活方式,拿其中最基本的飲食來說,大陸北方人以麵南方人以米為主食,台灣北部人喜「米粉湯」,南部人愛「切仔米粉」,湖南人嗜辣,上海人喜甜,不管是官方還是大江南北的老百姓,誰又不尊重過誰?
再說尊重「台灣的民主體制」,沒有民族的獨立,什麼「體制」都徒託空言。當年的各路軍閥,不管搞的是什麼體制,擺脫得了後面的帝國主義?今天的民進黨政府,能不聽命美國在台協會理事長奧森柏格?奧森柏格今年4月初蹺著二郎腿窩在沙發上見正襟危坐的賴清德,對這位民進黨的主席可有丁點「尊重」?
進一步具體來看朝野政黨標榜的台灣民主政治體制。今年初大選的結果,七成投票率中,賴清德獲四成,侯友宜與柯文哲加起來得六成選票,出現這種選票都未過半的情況時,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搞普選的國家不少有二輪投票,領導人至少要得到投票的選民過半支持。結果賴清德獲七成投票的選民中四成支持就當上了總統。另外民進黨不是極力推崇「直接民主」的「公投」嗎,台灣人在公投中都以壓倒性的多數支持核能發電了,結果呢?
台灣朝野不管在生活方式還是政治體制上作文章,說穿了不過在迴避民族獨立必須的國家統一。不自重而不為人重的民進黨就不說了,今天一介平民的馬英九,畢竟不是一介「普通」平民,可以正視國家「不能統一」,全國人民「便要受害」的問題了。◆
社論
馬英九大陸行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青年看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