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後台灣人「魂歸大和」?

《里斯本丸沉沒》觀後

胡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副教授)


2024年9月6日,就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9週年紀念日後第三天,一部事先並未大肆張揚的紀錄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在大陸上映。儘管受限於題材與體裁,影片的排片與票房並不高,但口碑屬實爆棚。豆瓣評分高達9.2,將近95%的觀眾給出了四五星的好評,《里斯本丸沉沒》在今年已經上映的大陸國產電影中獨佔鰲頭。走進影院,122分鐘的影片不僅讓我瞭解抗戰年代一段塵封往事,也為當年日軍的喪心病狂、英軍戰俘親屬的肝腸寸斷,以及普通中國漁民的英雄氣概震撼。「里斯本丸」號貨輪沉沒整整82年,但抗戰的記憶不容沉沒!

一、82年前發生了什麼?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此同時,日軍大舉入侵香港。駐港英軍奮力抵抗18天,無奈寡不敵眾,於12月25日耶誕節當天向日軍投降,一萬多名英軍淪為戰俘。1942年9月底,778名日本陸軍士兵將1,816名英軍戰俘押上改裝後的貨輪「里斯本丸」,從香港出發,運往日本充當苦力。10月1日早晨,正在西太平洋遊弋的美軍潛艇「鱸魚」號在中國浙江東極島海域發現了未懸掛任何戰俘標識的「里斯本丸」,艇長判斷這是一艘日本武裝船隻,下令發射魚雷將其擊沉。

「里斯本丸」被擊中後開始下沉,日本海軍聞訊迅速派出艦隻營救和轉移船上大部分日本軍人,只留下一小隊押送戰俘的士兵。面對1,800多名被關押在條件惡劣的貨艙,尚不清楚大難臨頭的英軍戰俘,日軍不但不施予援手,反而在船被擊中到沉沒的25個小時裡將所有戰俘封鎖在船艙底,用木條和帆布釘死艙門,置他們於死地。

不想束手待斃的英軍戰俘奮勇自救,許多人破艙逃生,卻遭船上留守日軍射殺。英軍戰俘跳海逃生後,為掩蓋日軍罪行,附近的日軍船隻不但見死不救,還對海面瘋狂掃射。槍聲、哀嚎、鮮血……。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東極島200多名漁民駕著舢板,自發前往營救落海英軍戰俘。為防止被中國漁民目擊屠殺戰俘畫面,日軍立刻停止射擊,開始裝模做樣救援戰俘。據統計,這些善良勇敢的中國漁民一共拯救了384名英軍戰俘。另有828位戰俘或被射殺,或淹死,或因被困船艙未能逃出。

二、搶救「里斯本丸」記憶

《里斯本丸沉沒》導演方勵是一位資深的電影製片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地球物理學家和海洋工程師。2014年他在東極島拍攝電影時第一次聽當地人說起「里斯本丸」的故事,接著上網查到英國學者托尼‧班納姆(Tony Banham)2004年寫的書《里斯本丸沉沒:英國被遺忘的戰爭悲劇》。二戰時期如此重大的事件,方勵震驚於既沒人找到過沉船,也少有人知曉中國漁民當年的善舉。

曾在2002年成功打撈大連「5‧7空難」黑匣子的方勵,2016年率其海洋科技團隊出海,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的沉船座標搜尋10天,一無所獲。隨後擴大測量海域400公里,把東極島的海域掃了個遍,一艘大型沉船的聲吶圖逐漸顯現在電腦螢幕上。2017年9月,團隊再次前往東極島海域,用磁探儀確認沉船的材質是幾千噸的鋼鐵,和「里斯本丸」7000噸的噸位大體吻合。接下來用無人測繪艇搭載聲吶對這艘沉船做了精細的掃描成像,根據最新的成像再拿幾何尺寸去比較原船建造的歷史圖紙。最終確定北緯30°13'44.42",東經122°45"31.14"就是沉沒了75年的「里斯本丸」的精確座標。

與此同時,方勵得知當年「里斯本丸」的倖存者與伸出援手的中國漁民,各有一人在世,他決定搶救這段歷史記憶。2018年4月,方勵第一次去英國採訪,見到時年99歲的倖存者丹尼斯‧莫利(Dennis Morley)。

第一次採訪還沒結束,這些戰俘家庭的親情、愛情,戰友之間的友誼就讓方勵破防了。1,816個戰俘家庭,255個漁民家庭,這麼多相關的涉事人,方勵手裡卻只有十幾個已知的採訪名單,他決定深挖更多的人物線索,把故事說得更有說服力。

為此方勵自掏腰包200多萬英鎊在《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這三家英國主流大報上,每週日以整版篇幅刊發尋人啟事--「你在哪?尋找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的英軍戰俘和他們的後人」。尋人啟事刊登後,在英國引起熱烈反響。陸陸續續有380多位親歷者的後代主動與製作團隊聯繫。期間在加拿大中部山區還住著一位叫威廉‧班尼菲爾德(William Beningfield),被中國漁民救起來的「里斯本丸」倖存者。2018年和2019年兩年,方勵對這些倖存者和他們的後人進行了搶救性採訪。隨著素材積累越來越多,原來只打算通過訪談形式拍個電視紀錄片的方勵決定把「里斯本丸」沉沒的故事搬上大銀幕。

在英國,一位遇難炮兵的孫女帶方勵去了家族墓地。墓碑上刻著她爺爺的名字,墓碑下,沒有遺骸,沒有骨灰,只有一行小字「列兵肯尼斯,可能被淹死」;方勵採訪過兩兄弟,老大的名字用的是他們大伯的名字。大伯被帶上「里斯本丸」時只有22歲,他寄出的最後一封信是寫給父親的,短短100個字,是哥哥把母親和家託付給了不到五歲的小弟。為了讓年幼的弟弟看懂,哥哥用的都是大寫字母。弟弟長大後才知道這張紙片是哥哥的遺言。

一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英國奶奶,她們家唯一的「全家福」是攝於香港的一張新聞照片,照片中媽媽領著姐姐站在隊伍裡,隊伍末尾,爸爸拎著一個嬰兒籃,其中躺著只有三週大的她。

一位士兵在被俘前給家裡寄信,告訴家人,自己愛上了一位中國女孩,想在聖誕完成婚禮,後來,家裡沒有等到兒子帶著異國妻子歸來,因為香港在聖誕期間陷落了。

有一位妻子,在沉船後三年,才收到丈夫在上船前寫的最後一封信,信裡的最後一句話寫著,「我在這邊身體很好,我相信我們很快就會團聚」;有一位老奶奶,常常端詳父親送的洋娃娃,寄託著對父親70多年的哀思;還有「里斯本丸」三號艙裡的兩百多名戰俘,他們在沉船時無法逃脫,在絕望中仍唱著歌,歌聲在沉船前的最後時刻回蕩……。

東極島方面,接受採訪時已經94歲高齡的林阿根當年只有18歲,在看到海上漂浮的衣物和船板後,他和其他200多名中國漁民一起義無反顧,冒著生命危險出動46艘小船,往返65次,營救英軍戰俘。他們把獲救的384名戰俘安置在島上的廟裡,把家裡的床單撕成布條,給他們裹在腳上當鞋子。當年漁民們的生活十分艱苦,但還是把家裡的衣服、口糧都拿了出來給戰俘們。「中國漁民的出現就像一道光。」一名英軍戰俘在回憶時用「一道光」來形容見到中國漁民的情景。還有戰俘回憶看到中國漁民坐著船,拿著刀向他駛來,他感覺大事不妙,其實漁民只是用刀把蘿蔔切成兩半給他吃,還伸手把他拉上船。丹尼斯‧莫利在講述中表達了對中國漁民深深的感恩,「如果中國人不進場,日軍機槍掃射就不會停火,想把我們全部置於死地。」

值得一提的是,「里斯本丸」倖存者被中國漁民營救後,日軍上島只押走了其中的381人,還有3人被中國漁民藏了起來。他們是海軍中尉法倫斯、香港煙草公司的伊文斯和外交官詹姆斯頓。在日軍開展地毯式搜捕的危急關頭,有漁民提議將3名戰俘藏到地勢險峻隱蔽的小灣洞(現改名「小孩洞」),從而躲過了日軍的搜查。他們隨後在中國軍民的協助下輾轉到達重慶的英國駐華使館,通過廣播公佈了「里斯本丸」號沉沒的真相,揭露了日軍虐待俘虜的暴行。在影片中,為了還原島上的漁民翁柳香去「小孩洞」給三名戰俘送飯的故事,方勵2021年還專程去了一次島上,實地走了一遍崎嶇不平的路線。

影片結尾,14位遇難者的後人在2019年10月20日,來到「里斯本丸」沉沒的海域,聲淚俱下向長眠於30米海底的父親或祖父告別。影片最終顯示接受採訪的「里斯本丸」事件的最後三名親歷者--丹尼斯‧莫利、威廉‧班尼菲爾德和林阿根--2021年均已謝世,未能等來《里斯本丸沉沒》上映。

三、從岡村寧次到野崎孝男

近年來,每年10月初,相隔萬里的舟山和倫敦都會舉辦「里斯本丸」號沉船救援紀念活動,以寄託哀思並頌揚舟山漁民的壯舉。2022年8月,莫利之女維尼致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堅定支持英中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習近平還專門回信,希望「里斯本丸」倖存者家屬繼續致力於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國朋友為中英關係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大陸對抗戰記憶的搶救沒有忘記台灣,如2023年出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就提到《馬關條約》簽訂後,面對日軍入侵,台灣各族人民不顧身家性命,慷慨捐輸糧餉軍械,「一律預備與倭人決一死戰,不願將全台歸與倭人,眾志成城,有死無二」。台灣山地民眾早在1930年就爆發了「霧社起義」,顯示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中華民族氣節。大陸出版的台灣史專書對羅福星、余清芳、莫那魯道等抗日英烈大書特書。抗日軍興,還有許多台灣同胞渡海回到祖國參與全民抗戰。

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親日抗中」,不再紀念台灣光復,反倒竭力淡化抗戰記憶,與日本右翼勢力打得火熱。今年「5‧20」賴清德就職,日本跨黨派議員聯盟「日華議員懇談會」派出31人到台灣出席,人數創下歷來最高紀錄。其中,執政的自民黨就有18人。賴清德宣稱「日本有事也是台灣有事」、「台日是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2024年8月13日,賴清德在台北會見日本前防相石破茂,雙方商討如何對付「中國」。第二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佈不競選連任,賴清德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對岸田千恩萬謝,「期望台日友誼更上一層樓,雙方一起面對全球的戰略挑戰,追求民主與繁榮」。岸田則回復道,「對日本來說,台灣是共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的極為重要的夥伴,也是重要友人。相信,日台間的kizuna(心靈連結),今後也會繼續深化」。

今年「八一四」空軍節前夕,空軍嘉義基地營區舉辦所謂「防務知性之旅」的開放日活動,三軍樂儀隊居然演奏侵華日軍沿用至日本自衛隊的軍歌《軍艦進行曲》。「八一四」空軍節就是為了紀念1937年淞滬抗戰期間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在「空軍戰神」高志航帶領下重創日本空軍,大大鼓舞了我國軍民士氣的空戰。現駐紮在嘉義基地的空軍四聯隊的前身,正是高志航烈士所屬的空軍第四大隊。面對外界質疑,賴政府居然辯稱是正常的軍樂交流!

另據《日本共同社》9月6日發自台北的報導,賴政府已任命旅台日本人士野崎孝男為行政院顧問。野崎來自東京,曾任日本東京都練馬區議會議員,2007年卸任後來台,2016年受聘為賴清德的台南市府顧問,現在希望為台日關係發展做進一步貢獻,改善「新住民」生活環境、擴大青年交流等。野崎嘴裡的「新住民」指的當然是像他一樣的日本來台「新住民」,擴大青年交流,當然是擴大日台青年的交流。

台灣光復快80年,日本軍國主義餘孽對台賊心不死。前有聘日本戰犯岡村寧次等為軍事顧問的老蔣,現有肯定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聘野崎孝男為市政、行政顧問的賴清德,大和陰魂在台島上空徘徊不去。看看李登輝始作甬的「去中國化」就要邁入賴清德的「魂歸大和」,難怪岸田要與賴清德「心靈連結」,視當下的台灣是「極為重要的夥伴」了。

四、結 語

方勵的團隊曾前往日本防衛省、外務省等部門尋求幫助,但影片並未對這個過程進行具體交代。影片中有對日本學者和「里斯本丸」船長經田茂後人的採訪。東京女子大學歷史學教授、日本軍事史研究會會長黑澤貴文辯稱無論是封死壓艙板,還是射擊海上漂浮的戰俘,日軍的做法都是為了防止戰俘逃跑!經田茂的兒女則覺得父親的冷漠情有可原,因為父親必須聽從日本軍人的命令(或因殘殺的是盎撒白人才找個說詞,日軍殘殺了多少中國軍民,藉口都懶得找,罪魁今天還供奉在其「靖國」的「神」社呢)。看看這幫昭和及其軍閥後人,現在居然還要視台灣為「極為重要的夥伴」,海內外所有愛國的中華兒女能不警醒?

2024年9月17日初稿於滬上「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