巶民進黨政府的地位隨台灣未定?

評美國公開宣稱台灣地位未定論

胡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副教授)


氣勢磅礴的「九三閱兵」令兩岸中國人倍感振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篇幅雖短,意義卻極為重大,因為習近平用一句話概括了二戰史觀的要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在國際社會沒有得到公正評價。在二戰結束80年後的今天,作為戰勝國的重大勝利果實和整個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回歸中國的事實與法理竟遭到一些勢力的挑戰,令人驚詫。

一、錯誤二戰史觀荼毒甚巨

今(2025)年5月9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中俄同步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當今世界,中國和俄羅斯肩負維護正確二戰史觀的共同責任和使命。」既然要維護正確二戰史觀,說明存在錯誤二戰史觀。有大陸智庫發表題為《糾偏:80年來錯誤「二戰史觀」的綜述與中國應對之策》的報告,梳理了四種流傳甚廣的錯誤二戰史觀。

首先是「忽視中國說」,20世紀中期至冷戰結束後,西方政界和傳媒界的一些勢力,忽視並矮化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以及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貢獻,將中國描繪為「軸心國受害者」或「依賴盟軍拯救的失敗國家」,而非「重要的參與者」。在西方主流二戰史著作中,中國抗戰的貢獻即便有所提及,也只是在零散的段落中一閃而過,其中不少描述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與無能,以及中國軍隊士氣的低落的消極形象。

其次是「西方中心說」,過度突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英在二戰勝利中的主導地位,淡化蘇聯和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如2000年以來,小布希、歐巴馬、川普、拜登四位美國總統,除川普外,都在二戰相關的公開紀念場合明確宣稱由美國主導,其他盟國配合的諾曼第登陸是二戰的轉捩點。美國政府也長期在歐洲勝利日的紀念文章中堅持二戰由蘇、德兩國發動,譴責二戰後蘇聯對東歐實施「鐵腕控制」。甚至還有美國學者主張中國的抗戰幾乎完全依賴美國的物資與軍事支持,把中國塑造成一個被動接受外援的半殖民地國家。

再次是「二戰六年論」,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限定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無視早在1931年日本就已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歷史事實。《不列顛簡明百科全書》就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於1939年。英國軍事理論家、歷史學家李德‧哈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中指出: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命令德軍越過波蘭邊境發動進攻;兩天後,英法兩國在要求德軍撤退未果的情況下對德國宣戰,這場歐洲戰爭隨後演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德雷爾的《戰時中國:1901-1949》,將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前中國本土對日「抗戰」排除出「二戰」的範疇。

還有「日本受害論」,無視侵略國日本應承擔的歷史責任,片面強調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妄圖以此淡化和模糊日本在中國、朝鮮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侵略行徑和戰爭罪行。 以上錯誤二戰史觀在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世界流傳甚廣。如「九三閱兵」後的第二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歐盟安全研究所的一次會議上公然質疑中俄在二戰時期的貢獻。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的前總理,卡拉斯竟然不屑地表示,「俄羅斯對中國說,『我們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打敗了納粹』,我想,『好吧,這倒是一件新鮮事』」「如果你瞭解歷史,你腦海裡會出現很多問號。」對此奇談怪論,《中國日報》社歐盟分社社長陳衛華連發多文怒斥卡拉斯:她像納粹一樣發言;4.5億歐盟公民應該為她在全球舞台上代表他們而感到羞恥;她應該被送回小學去學習歷史……。

二、正確二戰史觀撥亂反正

今年5月7日,習近平訪俄前夕在《俄羅斯報》發表《以史為鑑 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指出:「我們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中國、蘇聯分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

中俄聯合聲明進一步闡發了正確二戰史觀,「中國和蘇聯分別作為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站在抵禦日本軍國主義和納粹德國及其僕從國進攻的最前線,是抗擊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兩支中堅力量」,「中國人民和蘇聯人民遭受了外來侵略帶來的巨大磨難和異常嚴酷的戰爭洗禮,肩並肩展開艱苦卓絕的鬥爭,相互給予無私援助,付出巨大犧牲,取得偉大勝利, 為捍衛人類尊嚴、重建世界和平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勳」,「雙方將堅定捍衛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堅決粉碎任何企圖篡改二戰歷史、貶低和抹殺中俄二戰歷史功績、抹黑解放者形象的行徑」,「雙方指出,日本政府應從其在歷史上犯下的殘暴罪行中汲取教訓,在靖國神社等歷史問題上謹言慎行,同曾經給世界各國人民和日本自身帶來深重災難的軍國主義徹底切割。」

從「14年抗戰史」的角度出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戰比歐洲反法西斯戰場早了8年,比太平洋戰場早了10年。從兵力投入看,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殲滅日軍150多萬人,占日軍在二戰中傷亡總數的七成以上。其中,日軍在中國戰死人數占二戰期間日本陸軍總死亡人數的39%;從戰略全局看,中國抗戰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戰略行動,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企圖,戰爭後期,中國積極參與創建聯合國和建設戰後新秩序,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主要建設者和捍衛者;從犧牲和損失看,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至於所謂「外援決定論」,當然不能否認美國等盟國對中國抗戰的支援,但也不可誇大其作用。據統計,在美國租借法案援助的物資中,中國僅獲得全球供應量37,000輛坦克中的100輛、11,400門高射炮中的208門,以及43,000架飛機中的1,378架。這一數字極為有限,並且98%被美軍使用。因此,中國人民主要是依靠自身力量戰勝了日本侵略者。

其實,在二戰期間和戰後初期,美國還是願意肯定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突出貢獻的。戰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表示:「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區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衝向中東……」中國在二戰後躍升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軍民用巨大犧牲換來的。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及戰後國際秩序構建絕非可有可無,而是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貢獻。

近些年來,錯誤二戰史觀開始引起西方歷史學界的反思。2009年,李德‧哈特的後輩、英國軍事史家安德魯‧羅伯茨批評過去西方學界弱化甚至忽視中國戰場地位的做法,明確指出:自1931年9月以來,日本一直在進行著殘酷的侵華戰爭。中國在整個戰爭期間牽制了日本約一半的作戰力量,使他們無法在其他地區作戰,為盟軍作出了巨大且未得到回報的貢獻,而這是盟國分配資源時將中國排在最後的情況下取得的。2023年出版的《牛津二戰手冊》認為如果西方大國在「九一八」事變後採取果斷行動,珍珠港事件和太平洋戰爭是可以避免的。相反,西方列強顯然忽視或未能理解「九一八」事變的影響,從而鑄成巨大的悲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保羅‧張伯林在2025年出版的《焦土: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史》一書中稱,「九一八」事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導火索。

三、台灣光復是二戰勝利的果實

習近平在今年5月訪俄前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有一段話談到台灣。「今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檔都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其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置疑,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權威性不容挑戰。無論台灣島內形勢如何變化,無論外部勢力如何搗亂,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

1895年清廷甲午戰敗,被迫簽署《馬關條約》。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的第二天,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宣告「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所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作廢。」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徹底喪失合法性。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首腦發表《開羅宣言》,白紙黑字要求「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再次發佈《波茨坦公告》(或譯《波茨坦宣言》),其中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可以領有之小島在內。」同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規定「余等茲為天皇、日本國政府、及其繼續者,承約切實履行波茨坦宣言之條款,發佈為實施宣言之聯合國最高司令官,及其他特派聯合國代表要求之一切命令,且實施一切措置。」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舉行,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同日台灣同胞也正式恢復中國國籍,至此台灣光復。

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日前表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這些檔都沒有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美國國務院接著背書。《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中美共同發表的,美國這是打自己的臉。至於《三藩市和約》,無論北京還是台北都沒有簽署,對兩岸沒有拘束力,中共更將其視為廢紙。

美國時隔數十年再次炒作「台灣地位未定」,充分暴露其一中政策的虛偽,既不明確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又不希望和北京徹底撕破臉,更不敢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目的是保持美國在台海的迴旋空間,並在即將到來的「習川會」前增添討價還價的籌碼。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睜眼說瞎話,稱「台灣沒有光復節」。民進黨當局只能以「對歷史檔詮釋差異」來淡化輿情。對於美國散佈「台灣地位未定論」,民進黨政府稱與其對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立場一致。

《開羅宣言》等檔簽署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成立並非重點。台灣當局曾號稱與巴拿馬有「百年邦誼」,其實巴拿馬是1910年與清朝建交的,中華民國成立後繼承了清朝與巴拿馬的外交關係。同樣按照大陸的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沒有實際統治過台灣也不是重點,因為主權與行使主權不必然吻合,何況大陸的海警早就對隸屬於台灣的釣魚島行使管轄權。

總之,台灣歸還中國是二戰時期盟國已經確定下來的。台灣的光復在法理和事實層面早已完成。民進黨拿聯合國2758號決議作文章,呼應美方的台灣地位未定說,恰恰說明民進黨政府的地位已定,那就是名符其實地「竊據」了中國的領土台灣,因為二戰後台灣歸還中國的地位已定,國際公認的名字,過去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

即使從民進黨的說法看也屬「竊據」。老蔣時期,美國人也說台灣地位未定,老蔣堅拒,一方面老蔣有他的民族情懷,另方面,台灣地位未定,老蔣這個政府成了什麼樣一個政府?難道這個政府的地位也隨台灣而未定,任由外部勢力與北京處分?民進黨說「台灣已經獨立,名字就叫中華民國」,這是公開地把他們認定地位未定的台灣定成獨立,藉「中華民國」之殼「竊據」!

2025年9月21日初稿於滬上「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