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急用忍 謹言慎行

蔡瑋(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


2月19日,中共元老鄧小平去世,舉世媒體鉅細靡遺的由各種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報導,各國領袖也迅即發表正式悼唁聲明。這一切都可說明,鄧小平確實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學者有謂,鄧先生的離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並非全然沒有道理。

就中華民國的立場而言,台北關心的是未來的兩岸關係走向,大陸的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等問題。一般以為,江澤民當前亟於鞏固權力基礎,勢必無力、無暇、無意主動處理台灣問題,未來只要台北沒有驚人之舉、強烈挑釁行動,給中共生事藉口,兩岸關係短期內應會維持當前這種僵局。至於大陸的政、經情勢,我們有十足理由相信,在「政治」穩定重於一切,全力追求(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短期內,中共當前這種政左經右的政策應該不致大幅更張。

當然,值得警惕的是,中共權力的繼承從來未能制度化、公開化,人治的因素一向大於法治,鄧小平逝去確實可能引發新的緊張,政治人物彼此之間會有一段調整、摸索、適應的時期,檯面下的權力競逐遲早仍將出現,大陸的未來仍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中共的十五大確實是個重要的觀察指標,目前有關會議提早或延後召開的論斷都是草率、不負責任,沒有根據的揣測之辭。海內外的學者基本上都同意,未來權力鬥爭的失敗者或將不致人頭落地,只會處於失勢內部流放的狀況。

雖說基本共識已有,中共確實是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但是所有各國的政治領袖都迴避了這個敏感話題,只就鄧小平的成就、影響、貢獻發表悼辭,但是根據媒體報導,李登輝總統卻公然就此問題表達意見,認為江澤民先生的接班問題並不十分穩固,甚至是並「不樂觀」。連陸委會主委都不宜出口的言論,居然出於中華民國總統之口,實在令人訝異。李先生此言不但對兩岸關係一無好處,也不符合中華民國的整體國家利益,此事再度凸顯出李先生口無遮攔、信口開河、缺乏政治敏感的毛病。

其實,不管由做人或做事角度來看,李先生此言都可說是既不得體也沒必要。先就做人來說,對居喪鄰居(尤其對方如果是個強鄰的話)私下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其實已不厚道,若再公開評斷其子孫的治家能力則是更不道德也缺智慧,李先生此舉實在是完全有違中國的人情世故,至於是否和日本的習慣不同大概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次就做事來說,李先生的談話對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絕無好處,甚至可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岸關係僵化至此,雖說中共不無可以檢討之處,但台灣也不是絕對沒有責任,台灣對於鄧先生的去世雖然不必說是要如喪考妣,或是哀矜勿喜,但也沒有必要幸災樂禍,一幅等著看人好戲的心情,李先生及其幕僚的心態委實令所有心繫國家前途、民族發展的同胞難以瞭解。

相信多數的國人應當都能同意:包括總統在內的國內所有政治人物,除了在某些政策上要戒急用忍之外,恐怕更該在言語上也要戒急用忍、謹言慎行,該說的固然要說,該做的當然得做,不能因為中共的反對就不說不做;但同樣的,台灣也應該認知,可以不說的不說,可以不做的不做,不說不做並非有懼於中共的壓力,而是追求本身的國家利益及同胞的福祉,多留點口德,少耍點嘴皮,積善之家有餘慶的中國古訓不是沒有道理。千萬不要搞到一個人嘴癢,全國同胞陪著皮癢就沒有意思了。

前述道理淺顯易懂,筆者常說,政治人物如果沒有學問要有知識,沒有知識要有常識,沒有常識要多看電視,聽聽學者專家的觀點、言論,然後再發表意見,以免凸顯個人的孤陋寡聞。只不過這些道理對於那些認同外國(日本?),以反華為尚的某些政治人物來說,咱們的期望可能是太高了些。至少目前情況反映出來的事實就是如此,難道不是嗎?

(本文部分內容曾經國內報刊刊載,但經大幅刪修,筆者特將全文轉交貴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