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豐功偉績使中國人民
更有信心地邁向21世紀

黃枝連(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教授)


做為一個在大學裡講授中國社會發展、中國社會思想、政治社會學、未來研究與亞洲的未來……等課程的教師,做為一個倡導推動以中國人地區(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為中心,面向亞洲─太平洋地區21世紀發展大計的基金會的活動家,對於鄧小平在中國當代史上的表現與地位,對於他在新中國的建立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的獨特貢獻──特別是70年代末期以來在改革開放與高速成長等政策上所起著的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我是有十分深刻的感觸與欽佩的!

首先,我覺得,新中國前有毛澤東和後有鄧小平,是一個很有意義、很有意思的發展;因為,有一個人開創大局、樹立規模在先,還得有另一個人進行必要的結構調整,注入新的方向、新的動力、新的方法……,才有可能把中國的發展歷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以及中國人民建立一個嶄新的社會文化體系……這樣艱辛的事業─運動,層層推出,從一個高潮帶入另一個高潮的!

結合歷史研究、現實調查、未來學的思考,我認為鄧小平的思想、事業,對於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可以見之於下述幾個方面:

──中國必須實事求是,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不必去糾纏什麼姓「社」姓「資」的問題;因此,在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上,可以有更具創意與效益的政策、形式;

──在統一問題上,由於「一國兩制」的引進,香港和澳門的前途問題上有了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其過渡進程也在順利地開展之中;而在此基礎上,海峽兩岸的互相接近以及於統一進程,都可以逐步地開展的;

──他提出的,在國際問題、區域紛爭上,「要從尊重事實出發,找條新的路子來解決」論,使中國的外事活動、外交活動,得以登上一個新的台階;現在,是中國同周邊國家及世界各國的關係最為活躍與卓有成就的時期;

──他一再提醒中國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除了物質文明之外,還得在精神文明的層面上多做功夫;兩者是齊頭並進,互為作用的。

當然,他把社會主義建設分成幾個階段,又把新中國的領導人分成第一代、第二代;而他自己在晚年的政治生涯中,致力於對以江澤民和李鵬為首的第三代領袖的栽培、扶持,已經使到中國人民的跨越世紀的偉大事業,後繼有人──這也可以說是,歷史將對他做的一個重要的評價:

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等第一代領袖去世之後,鄧小平的重要作用是把中國帶入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時期;今天,當他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中國人民要感謝他的是:他使我們有更大的信心、更大的能力進入21世紀!

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人民可用以紀念鄧小平的,是在21世紀裡,在政治、經濟、文教、科技、外事……等等層面做出更有成效的改革開放的工作──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對國際社會及人類文明,多做貢獻的。

〔1997年2月20日中午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