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美國西太平洋霸業的開羅會議

開羅宣言六十週年反思中國的得失

毛鑄倫


去(二○○三)年十二月一日,是一九四三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英三國元首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高峰會議,並聯合發表綱領性的宣言,明確協定對日本的聯盟作戰原則,同時昭告全世界,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歸還其由中國竊取之一切領土的六十週年紀念日。日本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戰敗,無條件投降,它由中國竊取的東北與台灣、澎湖等領土,亦皆告歸還。始自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的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持續侵略犯罪,歷經五十一年之後才終於被遏止。

在《開羅宣言》屆滿六十年的今天,吾人回顧這一段歷史,似可歸納出以下幾點教訓,供兩岸與全世界中國人反省、參考。

(一)日本強權在十九世紀七○年代後的崛起,以及隨即以中國為侵略、殖民對像,這一史實包含有不容忽視的英、美設計與促成的東亞或西太平洋權力平衡陰謀。日本則甘為西洋霸道之鷹犬,卻以魚肉中國自肥,其殘忍狠毒,史跡斑斑,凡我同胞,每一思及,無不咬牙切齒,決不或忘。

一九三七年七七全面抗戰爆發,不久中國即陷入孤立無援艱苦掙扎的慘境。中國人民誓死不屈的抗戰,並不保證日本未來必然戰敗,因為雙方國力懸殊,且日本人有誓在必得的狂妄意志。可以這樣說,中、日二民族以意志力相搏,但日本人擁有優勢的武裝。因此,中國只能或必須一面抗戰一面建國,作長遠打算來謀求國家不亡,但並不容易。

(二)美國在一九四一年底珍珠港事變之後,投入亞洲的對日抗戰與中國結盟。此對中國而言,或為大旱中的雲霓,而心存莫大感激;但對美國而言,則為因援助中國而獲得正義道德的高大形象,大可直取日本在東亞或西太平洋的霸業利益而代之。日本苦苦荼毒中國之所得,反而不過代人作嫁罷了。

二次大戰的發展,隨後出現美、英在歐陸與蘇聯聯手取得納粹帝國的霸業利益;美國在太平洋力剋日本而稱霸西太平洋的結果;以至進而出現的如何處置日本出局後的中國的問題。

(三)所以,中國人應該化解國共內戰情結,超越美、蘇冷戰情結,清醒的看到世界二次大戰所包含的霸權主義真相。

開羅會議與雅爾達會議(一九四五年二月)應被視為一個整體的謀略。開羅會議的目的主要在防止中國投降或與日本單獨媾和,它以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這一虛名,以及「歸還」中國固有的領土為餌,換取到中國在有限的美援下拚死抗戰,將日軍(地面)主力困在中國的效果,致使美、蘇、英得以掌握在二戰中對德、對日的主動,使大戰的進行符合自己的期望與利益。我們知道,在一九四三年底之前,原子彈尚不成其為影響戰爭的因素。

(四)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德國戰敗投降,之前的二月間,美、英、蘇已完成雅爾達會議,預先秘商瓜分了戰後的世界。當年中國人相信開羅會議與其結論,樂觀天真的以為從此可以與列強平起平坐,但美、蘇早已規劃了日本出局後的中國,將是一個由美、蘇掌控分裂敵對的「兩個中國」,東亞仍然維持著被分而治之的權力平衡局面。我們看到的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投降後,立即發生的中華民國政府「默許」的外蒙自決獨立,然後是不可收拾的國共內戰,以及一九四七年二月的台灣「二二八事件」要求「自治」,以及一九四九年西藏的分離主義騷動,以及四九年之後的中國隔台海的分裂敵峙等,後面都有美國的黑手。一九四九年中國的分裂與內戰格局,也保證了美國的太平洋霸權與它在東亞的優越戰略利益。

(五)開羅會議與其宣言,固然宣示了日本侵華的終將失敗,也確定了台灣的歸還中國,是中國領土主權的一部分,但也開啟了美國在二戰後繼承日本在東亞的霸業,威脅中國操控台灣長達半世紀。時至今日,在上述背景下,美國與兩岸中國更發展出頗為怪異複雜的三角關係,一方面,台灣完全服從與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另方面,大陸則越來越能以「理解」美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中國人似乎不該忘記,美國「說服」中國認知的利益與承諾給中國的利益,美國都自認有權反悔或收回,就像美國早已不承認開羅宣言一樣,美國反而一直視台灣是它的利益,中國究竟要拿什麼來跟美國交換,以落實台灣真的「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