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台灣的立法院在今(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通過爭議許久的「公投法」,賦予人民可以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對政治、政策議題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台灣長期以來政治生態的丕變和兩岸關係的敏感,所以立法院所通過的「公投法」自然引起大陸方面十分強烈的關注;其後陳水扁又在行政院版公投法全面挫敗之餘,抓著公投法第十七條的防禦性公投的條文,該條文稱:「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得經行政院院會之決議,就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陳遂以中共在福建部署飛彈和不放棄武力為由,執意要在明年三月二十日總統大選之日,舉行反對中共對台用武和要求中共撤除飛彈的公民投票。然而有人質疑陳的公投作為的適法,因為法條規定「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然而中共不論是「不放棄武力說」或「飛彈部署說」,都是舊的說法、舊的動作,因此陳的適法性確實有壓力,因此不久之後,陳就將他的「防禦性公投」改為「防衛性公投」;然而「防衛性」更是一種於法無據的行為,所以各方的批評仍然不絕於耳。十二月二十四日陳又表示舉辦的公投是「和平公投」,不過題目還未搞定,但保證不會違背「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但是就在此一宣佈的前一天,陳說:「二○○○年就職演說保證的『四不一沒有』是有『大陸不對台動武』的前提,但是什麼叫做有意動武,大陸繼續擴充軍備、提高國防經費、飛彈部署,這就是意圖動武的憑證,所以早就沒有四不一沒有的存在」,「我的堅持是我的讓步、妥協,可是對岸卻一直沒有相對的善意回應,我們不願意再沒有原則的繼續妥協下去」。陳的反覆、不負責、不守信用的語言,終為台灣帶來本質性的傷害。
二、中共對「公投」的看法和反應
陳最早提出「公投法」是在他去年的八三講話對台獨年度大會中的臨時插說,談到一邊一國和公投的急迫性與需要性,九月中共《解放軍報》陸續發表了三篇文章反對台灣的公投,其後公投法在台灣沉寂了好一陣子。直到今年,台灣在WHA的扣關失敗,陳再提以公投加入WHO的說法,使中共又開始注意;其後陳又提全民催生一部新憲法等刺激兩岸關係的話語,之後泛綠陣營就推動公投法,成立制憲小組,當時大家都對陳的講話視為選舉語言,沒有在意,直到泛藍改變策略,中共才開始警覺,認為公投法通過就是一種切香腸的策略,最終為台獨鋪路,但民生議題的公投中共則不持異議,但公投立法是開啟兩岸危機,堅決反對「統獨」性公投。此後中共在媒體上和社會上不斷公開撻伐,形成一股反公投的輿論,大體認為台灣若舉行統獨公投就是戰爭,大陸絕不容忍。
當然最重要的高潮還是溫家寶總理赴美訪問和小布希會談,要求美方對此表態,是中共在反對公投上主要戰場,結果按中共自己的看法,溫家寶的美國行是十分成功的訪問,特別在反公投議題上。
三、美方立場
美方的小布希以及其藍軍執政之後,可以說是一個反共的右派政權,所以在上台之初與中共方面齟齬不斷,而且不論在言詞上、行動上,都對台灣比較友好、傾斜,直到「911事件」之後,美國才將其國家目標大幅調整,此後對中國的政策也從戰略競爭者調整為戰略合作關係,不過與此同時,美國仍然對台灣維持較好的關係,所以在陳提出公投制憲之時,美國人只認為是選舉語言,而且允許他在過境美國的時候在美出聲,美國的表現被外界解讀為有意相挺,因而造成扁更加肆無忌憚地推動公投和制憲,以及泛藍的改變策略,終於引發了原本選舉語言的雙面刃的作用,導致中共的強烈反應,期間美國雖多次警告,但陳都故意忽視,故意淡化,以至美方不得不一次比一次更加強烈的警告,最後派遣密使莫健攜帶小布希的信件來台,要求陳停止公投的作為,陳仍不為所動,因此小布希終於在溫布記者會上說了重話,他說:「美國的政策是基於三公報、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論是中國或是台灣,我們反對(oppose)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決定,而台灣領導人最近的言論和行動,顯示他可能已經決定要片面改變現狀,這也是美國所反對的」;溫家寶則說:「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我們盡最大的誠意和努力,爭取用和平的方法最終實現台灣的統一。……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仍不放棄和平的努力。我們表達自己維護祖國統一的意志和力量,就是為了維持台海的和平和穩定。只有堅定不移地反對台獨勢力,才能保持和平穩定。小布希先生在和我會談時多次表示,堅持中美三個公報和一個中國方針,反對台獨的立場,我們表示贊成。特別是他對台灣新出現的、旨在台獨的所謂各種名義的公投所表示的立場,我非常讚賞。」
四、解 讀
對溫布的記者會中,有關小布希的講話在台灣仍然引起了不同的解讀。一般而言包括了美國保守的《華盛頓郵報》都認為這是小布希對陳直接而不客氣的指責,因此評估陳到時候肯定會有所改變。雖然陳在小布希講話之後仍然作強硬的回應,最終還是形勢比人強,陳不得不改為「和平公投」、「題目未變」;不過在泛綠陣營的解讀則是小布希總統是在敷衍溫家寶,給他面子而已,其實美國內心仍是支援台灣。又說美台關係不會生變,只要陳能派人把我們公投的真正意圖講清楚就沒有事,而且還說小布希也警告了中共,以中共作為大國,小布希當著溫的面警告中國,應該是中共更沒有面子等等。
個人以為主流媒體對小布希的解讀應該是十分正確,毋須加以扭曲,不過陳的作為對台灣的真正傷害遠不止於陳的面子而已。
第一,陳的反覆已經是繼李登輝之後,台灣又一個完全沒有誠信,不可預測的政權領導。古語謂:「民無信不立」,況且是政權領導呢?陳的反覆不但是中共無法信其諾,現在就連美國也無法信任他,這樣的印象會使得下一任的繼承者必須花費加倍的時間和誠意,都未必能順利建立起國際社會對台灣的信任感,如果是陳自己,則國際社會將更無法信任台灣,則台灣想要奮鬥進入國際社會也就更加遙不可及。
第二,陳要玩的「公投法」和一般政治學中的民主是大相逕庭。一般民主政治下的公投,其主要的用意在於解決內部的紛爭,任何的議案如果是政治菁英也無法解決,民眾意見分歧太大,而且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才動用公投法解決鬥爭;而陳所希望公投的議題則不是有爭議,甚至是完全無爭議的公投,所以陳的「公投法」是在選舉時為滿足人民的權力需要而設計,是為動員群眾而設計,這是第一個與政治學不吻合之處;其次是有人會說公投也可以作為表達民意,但此一民意只是針對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公投不可能去要求外人去作任何的作為,這也與政治學的基本原理不符合。所以美國人才說他們不瞭解台灣有任何需要「公投」的理由。如此一來,陳使台灣的民主進一步走向民粹主義的斜路上去,結果使得台灣唯一可以領先中共的地方,一旦外國人認定台灣的民主是民粹,則台灣的政治價值也自然大幅降低,那麼台灣能比中共強的地方在哪裡呢?這才是陳的作為給台灣帶來的深刻危機。
五、胡溫的反獨策略:
到此為止,我們可以說中共在因應台灣的「公投事件」危機上,第一回的鬥爭已經告一段落。綜合此一事件的處理過程來看,胡溫體制的對台政策,可以歸納為堅決反對台獨,而在反對的方法上具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在尊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堅決反對台獨:尊重台灣人民的當家作主的願望是胡強調尊重台灣民意的一部分,而溫在訪美之前接受外國媒體訪問也表達了相同看法,不過此一當家作主的願望也是有限度,即不能分裂國家,所以一旦步上台獨,則一切尊重都轉為反對,因此如果有人認為第四代領導人在此問題可以妥協,則無疑是緣木求魚,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反之,只要台獨前進一步,胡溫的反應也必然隨之升高,這一部分我們只要注意到胡所組建新的對台領導小組中的成員有二個軍人,以及在台灣通過公投法之後,在大陸媒體的座談會中軍方將領所作的發言,我們就可以有所理解。目前中共對付台獨的策略有些類似是鄭伯克段於鄢的翻版。
第二,中美共同反獨:以此次溫布會晤中小布希的講話來看,小布希已經從「不支援台獨」到「反對任何台灣片面改變現狀的決定」,當然美國也反對中共動武。如此看來,美國從原來消極因素中不支援台獨已經逐漸強化為反對台灣領導目前的言行,以小布希的性格,如果是美國反對的事,台灣領導人執著要作,這就是對小布希個人意見第二次的忽視(前一次是莫健攜來的小布希私函,希望陳幫他個人一個忙),特別在小布希的選舉年,對手有可能以此揶揄小布希,所以陳忽視的結果,恐怕不是台灣所樂見,一旦台灣因美國的壓力而改變自己要做的事,則以為再想往台獨的道路上前進,則台灣所遭遇的障礙自然不只是中共的反對,必然也有美國的阻力。當然美國策略有可能改變,問題是中共在此次溫布會談已得到政治戰果,肯定也不會輕易放棄,反而是步步進逼,中共的進逼是否成功,則取決於中共綜合國力的改變,恰恰在這一點上中共有自己的信心。
總之,從中共的角度來看,九六年的導彈試射,逼出了美方一中政策與中共一中原則的底線相互接近,而此次公投事件又使得中共的反對台獨和美方的不支援台獨的底線相互接近,往後中共在統一戰略和對台戰術上,將愈來愈以和平為主調,而在反獨的策略則必然以綜合實力為後盾,全力的圍堵。
第三,中美關係在台灣問題上論述的變化:台灣問題中,美國因素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中共方面大概在一九九六年的相互摸底中,承認了此一事實,其後的策略就是不但以美國外交承諾和兩國公報,逼美在台灣問題上表態。然而事態的發展又常常因美國的內政而有所轉折,以柯林頓到小布希政權的轉換為例,前後任的差距就很明顯。在此次「公投事件」中,中共也慢慢覺察出一個論述的缺陷,首先是台灣對美國目前的訴求是「民主」,此一美國所推動其民主的普世價值,因此美國國內總有人不斷為台灣講話,而中共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訴求只有一中原則,而一中原則只是中方的個別原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一個特殊原則,如此一來,中共對美國在台灣問題的要求是逼使美國的特殊原則去服從其普遍原則,所以往往顯得事倍而功半,因此中共必須轉變其論述的方式,以特殊原則對特殊原則,普遍原則對普遍原則,才有可能逆轉目前不利的形勢。前項的作法是以一中原則的訴求和美國利益原則相掛鉤,則美國維護自己的「一中」政策就是維護美國自身的利益,反之就違背了自身的利益;而後項的作法是以地區和平原則和民主原則相掛鉤,而和平原則在美國而言也是她所追求的普世價值,因此亞洲地區和平,中共就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國對中共的需要也增加,中共在對美的涉台問題上,才能在論述立於不敗,在宣傳上才能立居有利的位置。這就是溫在美記者會上強調「盡最大誠意和努力爭取和平」、「有一絲希望也不放棄和平」的講法所代表的另一層意義。
綜合以上的討論,個人以為胡溫體制的對台政策,從長期來看是一定有所改變,此一改變包括了戰略思維的改變,對外論述的改變,運用國際力量的改變,以及對台工作對象的改變。短期而言,仍然是因應目前發生的事件,反對和圍堵台灣以台獨方式突圍的鬥爭為主。◆
社論
國際觀察
中台美關係
特載
三二○大選
大陸民意
人物與歷史
學術與思想
海峽短評
編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