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大選形勢之評析

兼論台獨底線的戰略縱深


二○○四年台灣總統大選,已進入倒數計時,而將於三月二十日揭曉,從「國親合,連宋配」成軍以來,經過了將近一年的衝刺,其結果如何馬上就要見真章了。

選舉結果如何雖尚不得而知,但對這次的選舉過程應已有相當的材料足以評析了。

藍綠兩營在台灣選戰戰場,並非「無中生有」,而是老對手了,其中消長起伏已經歷了第一次的政權輪替。以上次(二○○○年)大選而論,陳水扁因國民黨分裂,而以百分之三十九點三勝出,宋楚瑜得票百分之三十六,連戰百分之二十三,合計將近百分之六十。這個「基本盤」在「連宋配」後是不利於阿扁的。接著上次總統大選之後的立委選舉,藍營(國、親、新)共獲票達約百分之五十,綠營(民進黨、台聯黨)得票約百分之四十,無黨籍的百分之十,這個「基本盤」也對阿扁不利。

另外,一些影響這次大選的因素,我們可分為十項來作為比較分析。

(一)族群問題:台灣人口結構中,閩南人約佔百分之七十二,客家人和外省人各約百分之十三,原住民百分之二。連前民進黨主席客家人許信良都感受到民進黨的「閩南沙文主義」。以族群的號召力言,藍營顯居劣勢。

(二)人權問題:國民黨治台有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缺乏人權、法治的觀念和制度,「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雷震事件」、「台大哲學系事件」、「美麗島事件」,無一不是藍營要負責的歷史包袱。

(三)黑金問題:這本是二千年大選,阿扁推倒國民黨的一根槓桿。但是由於「黑金之父」李登輝由藍轉綠,使得阿扁打「黑金」不能不投鼠忌器。尤其是陳由豪的「政治獻金」案暴露後,在「黑金」上,藍綠兩軍算是打平──天下烏鴉一般黑。

(四)社會公平:國民黨長期執政,尤其是兩蔣時代「黨國不分」,李登輝又行「黑金政治」,而擁有來歷不明的「黨產」和特權產業,以及糾纏不清的「政商關係」。這原本是不利於藍軍的因素,但經過二千年總統大選的洗禮,「黨產」已成選民的「固定印象」,故這次綠營再打「黨產」似乎戰果不大。綠營自己也有新的「政商關係」,且又與李登輝的「黑金」千絲萬縷扯不清楚,故戰果也不大。

(五)行政資源:行政資源永遠是在執政的一邊,失去行政資源的藍營,選戰一開打,就不知所措,綠營則是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六)國際支援:列強各國雖表面上支持「一中原則」,但沒有一個國家真正願意支持「中國統一」。只有台獨繼續執政才能維持中國的分裂,才能放心其在台灣和遠東的戰略利益得以保障。故原本國際政治是有利於綠營的。但也沒有任何列強現在願意為台獨一戰。阿扁忘記了,李登輝「兩國論」之後,修憲連任的計畫硬被美國取消,而在「一邊一國」後,又硬行「公投」,搞過頭了,終於引起列強各國「關切」,國際支援的因素遂從有利轉為不利。

(七)思想願景:這是藍營的罩門,自蔣經國「革新保台」到李登輝的「本土化」,國民黨的中心思想已被掏空,國民黨既不承認台獨,又提不出台灣要往何處去的論述,只能「維持現狀」,遇到主權問題的挑戰就只能畏戰、避戰。阿扁雖承諾「四不一沒有」,但卻為台灣提供了一個「獨立建國」的願景,而逼使藍營只能「拿香隨拜」,故不能激發支持者的熱情。

(八)政局不安:這本是藍營的利多,而肇因於阿扁執政後,視民主憲政為無物,在國會席次未過半的情形下,強行一人專制的總統制,而不肯實行雙首長制的聯合內閣或國會的執政聯盟,強行霸道的「少數統治」當然引起多數的民主反彈,以至政策搖擺不定,政府朝令夕改。這本是綠營的要害,但在藍營畏戰、避戰下,反而被扣上「扯後腿」、「違反民意」、「國會亂象」的帽子。

(九)經濟衰退:這是綠營的要害,藍營也準備了「民生議題」想要攻其必備,但是,綠營「以攻為守」,不斷拋出議題,藍營只得「以守為攻」,落得「民進黨只會選舉,不會治國」的怨歎。

(十)兩岸和平:這也是綠營的要害,但由於藍營缺乏思想願景的論述,反被綠營以「台灣主權獨立」操作為族群問題,連扁辯論時,甚至阿扁警告連戰,「中國是敵國,不可把敵國當成祖國」。連戰只有為之氣結。在異族統治下,台灣人民為之生,為之死的「祖國」,竟成了敵國!連戰又有何面目見其祖父雅堂先生於地下?

兩陣營各在其基本盤的基礎上,面對著以上十個影響選舉的因素。

綠營鑒於基本盤遜於藍營,並且四年執政實無所成,經濟衰退,失業上升,原來幾乎年年調整的公教人員薪水,阿扁執政以來一次也沒有調整過。所以,我們看到選戰以來阿扁的策略,不再是二千年的「新中間路線」了,而是以鞏固基本盤為首務的策略,或者原始的構想為「先基後中」,但選戰已到二月下旬,我們還沒看到阿扁能向中間路線靠攏的跡象,而只看到他不斷拋出「一邊一國」、「台灣正名」、「○六制憲」、「公投立法」。最後在「防禦公投」上踢到美國鐵板,只好一變再變,變成「防衛公投」,又變成「預防公投」,三變成「和平公投」。公投的議題,也由「一邊一國vs.一個中國」和「參加世衛」,又變成「撤飛彈」公投,再變成「買飛彈」和「要和談」公投。

阿扁的「先基後中」(可能「沒中」了)的策略,確實有效的激起了其基本盤的熱情,很快的阿扁民調就衝到了百分之三十四左右,最高還曾達百分之三十七,幾乎基本盤盡出表態了。但是,我們也看到阿扁的民調只能在百分之三十五上下跳動而難以超越連宋,阿扁如何在最後能突破這個困局還有待於觀察。

反觀藍營,在「連宋配」後,民調一度高達百分之五十二,但有見於基本盤的優於阿扁,或拙於創造議題,或由於缺乏中心思想,只能採取中間路線,「以守為攻」,以「少說少錯」應付綠營的攻擊,而以避戰轉進為策略,不斷在「公投立法」、「一邊一國」上棄守,企圖轉進到民生議題,但因缺乏思想願景和議題能力,轉進並未能成功,一直只能被綠營追擊,直到陳由豪發表三封公開信揭露了阿扁陣營的「政治獻金」後,藍營還不敢乘勝追擊,但也算歇了一口氣。由於藍營畏戰、避戰,轉進又不成功,而不斷棄守陣地,故難以激發基本盤的熱情,自「連宋配」的百分之五十二後,民調不斷下滑,只能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擺動,遠不及二千年大選的百分之六十,不過還是勝過阿扁。未來選舉的勝負將決定於百分之二十~三十未表態的選民了。

由於藍營的懦弱,和綠營執政無成而又囂張霸道,卻激起了一些社會人士的反彈,而有「泛紫聯盟」、「廢票聯盟」、「族群平等聯盟」、「乾淨選舉聯盟」的出現,甚至有王永慶、李遠哲、林懷民聯合發表《我們對總統大選的沉重表白》。王永慶在二千年大選時為阿扁《台灣之子》作序,李遠哲、林懷民為當時挺扁的「國政顧問團」,另外,長期支持綠營的長榮集團張榮發和國泰集團,也都對阿扁這次大選表示不介入的態度。

以這次選舉的民調來看,連宋能略勝於阿扁,並不是出自於連宋的作為,也許是「無為而無不為」罷,而實在是阿扁執政四年除了挑釁兩岸關係,撕裂社會族群外,對經濟衰退、失業上升,一籌莫展,反而要開民主的倒車箝制人民言論,不准「唱衰台灣」,帽子滿天飛,但封得了人民的嘴巴,就封得了事實的存在嗎?

距離「三二○」投票日已時日無多,阿扁大概還有三張王牌。

(一)「悲情牌」:二月二十八日,李登輝和民進黨已發出號召要百萬人示威,在「二二八事件」平反補償了十幾年後,重新喚起台灣人民對當年國民黨的仇恨而轉嫁於今天的藍營,其效果如何,是否能讓阿扁的民調突破困局,在劣勢中起死回生,尚有待於觀察。

(二)「公投牌」:「公投」是台獨基本教義派的神主牌,雖然沒有台獨議題,但也聊勝於無。對一般選民而言,其企圖以公投綁架大選,即造成「公投一票,阿扁一票」的移情作用,亦明目張膽,但遭受到李敖、陳文茜、趙少康殺出程咬金,迎頭痛擊,其效果如何,亦有待選舉的揭曉。

(三)「台獨牌」:在最後選情吃緊之時,宣佈「台灣獨立」,以激發中共的強烈反應,而引起台灣人民敵愾同仇的義憤。如果中共反應過激,則宣佈選舉停止,台灣進入緊急狀態,待危機過後,再重新部署繼續再選。另外,如果中共只能口頭警告,有如二千年大選時朱鎔基的警告,阿扁則可利用台灣人民敵愾同仇的義憤扭轉選舉劣勢。

「悲情牌」和「公投牌」已經確定勢在必行,阿扁是否會打出「台獨牌」則亦有待觀察。

阿扁為了勝選,在這次競選中,幾乎已達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阿扁可以不顧台海和平和台灣安全,但我們則心有所危不得不言,我們除了呼籲阿扁懸崖勒馬外,也要向北京當局呼籲:

北京當局無論如何不能為阿扁困獸猶斗的「競選語言」而衝動,須知阿扁所有的「競選語言」,一旦落選全部都成為「廢話」,北京當局有所表態必須等到「三二○」投票結果揭曉後。

經過二千年大選和這次大選後,北京當局應有拉長檯獨論述戰略縱深的準備。中國正在邁向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必須盡全力爭取和平建設的歷史時間和國際環境,須知中國的綜合國力愈強大,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愈有利。如果今天中國沒有足夠的國力,美國會出面關切阿扁的公投嗎?

為兩岸中國人共同的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堅忍以成,「小不忍則亂大謀」,決不可因一時台獨狂人的叫囂而破壞了民族復興的大業。台獨真正的戰略底線應在於對內的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領土條款變更,和對外的國際對台獨的承認。尤其是後者,才是真正的底線。溫家寶總理說:「和平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決不放棄和平。」誠哉斯言,這次的大選是兩岸關係極重要的一場大選,但不是兩岸關係最後的一場選戰。北京當局只要能守得住台獨國際承認的底線,中國的和平統一就有希望,中華民族的復興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