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牛震
(旅加學者)


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問題

中國自改革開放二十五年以來,取得很大的成就,在未來五十年是中國完成建立世界強國的機遇期,其前提必須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從事經濟建設。能否達成這個目的,有兩個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必須徹底解決:台灣問題、中國的政治改革。其中任何一個問題解決不了,中國成為強國都有可能功敗垂成。

藏獨和疆獨,都成不了氣候,將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漸消除;而台灣的麻煩問題才方開始:台灣內部分離勢力已經形成,依法理獨立僅一步之隔;去中國化,要從歷史上切斷與中國關係;現在島內人民拒絕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要求,即使在這樣形勢之下,大陸仍然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豈不是如同逼狗跳牆,一定要用武力解決問題?對台用武必引發外力干涉與美國發生衝突,連帶影響中國經濟發展,而且亦難取得鄰邦的諒解和支持。可能一舉皆輸。

台灣分離勢力固有外力支持,但是逼使他們與中國分離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願接受中國一黨專政統治,要在國際社會與其自由民主價值觀相同的國家站在一起,在國際社會受到中國外交處處打壓,要求獨立是反抗中國打壓的自然反應。因此,解決台灣問題,必須跳脫政治意識觀點,站在歷史高度上,用疏通代替圍堵,給予台灣在國際社會生存空間,兩岸共存才能共榮。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告訴我們有關兩岸關係的政治現實:(一)台灣本土化不能逆轉,任何黨執政都必須以「本土」作基礎;(二)統或獨都不是民意主流,主流民意是維持「不統不獨」的台灣現狀;(三)台灣人民普遍存在「恐共」心理,對中共一黨專政不信任,「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灣人民沒有號召力;(四)兩岸社會制度和價值觀仍有很大的差異,統一的條件不成熟;(五)兩岸問題的國際因素,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關鍵。

大陸、台灣、美國三方利益

就兩岸關係政治現實言。解決台灣問題,必須顧及大陸、台灣、美國三方的利益。去年底溫家寶總理訪美時,美國為台海兩岸設定了一個維持兩岸和平的框架:「大陸對台不武、台灣不獨,維持兩岸現狀」;在這個框架上,就國家尊嚴講,中國不能接受由美國設定兩岸任何和平框架,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國際政治的現實,不能賭氣,務實來說,此一設定,確符合三方利益:台灣不獨,大陸沒有必要動武,在和平安定中「韜光養晦」;大陸不武,台灣何必急於獨立,利用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經濟;對美國言,維持台海和平,在西太平洋地區獲得政治經濟利益。不過要建立此一「兩岸和平框架」,必須兩岸先建立一個「兩岸和平共處機制」,樹立互信,才能維持兩岸長期的和平。

兩岸現有兩個難題始終無法解決:一、大陸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現實;二、台灣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問題,其實這兩問題是相互關連的,解決了一個問題,另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大陸始終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現實,是兩岸關係定位難解決的關鍵;而事實上中華民國自一九一二年成立以來,其法統從未間斷,具有國際人格,履行國際法權利義務,不但如此,依中華民國憲法所建立的政府,仍然對台、澎、金、馬地區有效統治,並與二十七個國家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無論是依國際法或國內法台灣都是事實的存在。再一方面,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所以台灣內部分離勢力始終不能完成「台獨」,就是受到「一中憲法」的限制,分離勢力力圖拋棄中華民國,正名為「台灣國」。大陸若再堅持否定中華民國,無異就是幫助「台灣國」正名。台灣民進黨政府,拒絕承認「一個中國」,即便這次大選連戰當選,亦只能依中華民國憲法承認一中。絕對不可能承

認「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兩岸和平共存的基礎是「一個中國」原則,要台灣承認一中,依兩岸對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大陸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和大陸同為中國的一部分,國家領土主權不容分割,在此意義上與九二共識台灣對一中的詮釋已很接近,台灣依中華民國憲法兩岸為一個中國。所以大陸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內戰中存在之現實,即成為解決兩岸關係定位之鑰。

一個中國 兩個政府

「一個中國」原則,就兩岸當前內戰之現狀言,兩岸政府應先建立一個領土主權同屬於一個中國的共識,把統一作為兩岸共同追求目標,其前提是兩岸政府都必須相互承認,並辨明「一個中國原則」與兩岸政府並存的關係;從國際法來看,承認「一中」與同時承認兩岸政府並不構成矛盾,前者是對「國家」承認。後者屬於對「政府」承認。根據承認國際法「一個中國」即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兩岸共有的「中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是指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兩岸分治的兩個政府,其為有效統治管轄地區之代表。兩岸政府地位對等,未來共同擁有一個代表兩岸的聯合政府,在國際上代表中國行使國家主權,作為國際社會的合法代表。(參考鄭海麟著《台灣主權的重新解釋》前言)

「一邊一國」或「兩國論」為兩岸定位,依當前形勢與兩岸在國際上的利益都行不通,「一個中國、兩個政府」是兩岸現實。兩岸應該在此共識基礎上,盡快消除敵意,舉行政治談判,並簽署「兩岸基本協議」,並建構一個合作機制。以國內法為基礎。國際法為原則,兩岸舉行政治談判,結束兩岸戰爭狀態。就「一個中國」和「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進行協商,協商出一個結論:(一)國家主權兩岸人民共享,彼此相互承認對方為其有效管轄區的法人代表;(二)大陸放棄對台用武,台灣放棄台獨主張,維持台灣不統不獨現狀;(三)建立兩岸合作機制,並安排各種合作細節。

各退一步 海闊天空

最後結語作為對北京和台北的諍言:兩岸爭執純為中國人自己兄弟間事務,應該自己以和平方式處理,然而,由美國設定一個「兩岸和平架構」:要求兩岸共同遵守。不啻是給予兩岸領導人顏面最大的羞辱,在這個問題上兩岸領導人反而對美國百般乞憐,要求美國懲罰對方,難道中國又回到鴉片戰爭時向英國下跪乞憐?兩岸領導人向美國乞憐的理由,無非是北京領導人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不惜遷就現實,自己「韜光養晦」,其用心之苦可以理解;然台北領導人卻一心要「台獨」,違逆中國人共同願望還要向美國毫無國格的乞求,國格、人格及國家尊嚴何在!

台灣這次大選之後,對今後台灣的走向已很清楚:走向台獨環境和事實都不可;大陸想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現實亦不可能,台獨行不通,立即統一不可能,維持台灣不統不獨現狀是台灣多數人的意見,在新世紀自由民主潮流中,兩岸統一必須徵求台灣人民意願。在此前提下,為了中華民族共同利益和現實,北京和台北在兩岸和解問題上,如能各自退後一步,則兩岸前景是海闊天空:建議北京以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內戰存在之現實,來換取台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徹底解開兩岸定位的死結,對雙方都無損害,然為兩岸共建「大中華」開啟了光明的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