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世代的看法
一個新世代的看法
《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在台灣引起一陣轟動,藍綠政治人物不斷在媒體提出不同的言論,更讓人對中共「和平崛起」的說法更顯質疑。對於整部法律的出台,台灣在長期僵化的兩岸框架下,也陷入了一貫的思考和說法,這樣的思考發展,令人不得不感覺兩岸關係的言論已被「中共勢力」以及「台獨思想」所綁架,失去了更寬廣的思考空間,所以筆者將在此用一個天真愚昧的思考,來省思中共「分裂法」出台後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
對於《反分裂國家法》如果以台灣內部這種「被操控式」的民族主義來進行解讀,吾人不難瞭解台灣政治人物強烈反對抗議《反分裂國家法》的心情。因為這些政治人物為了要延續自己的利益,當然必須要極力起來反抗,否則失去了主體性,如何繼續享有階級上的利益。泛綠的政治人物自從喪失黨外時期追求民主、挑戰極權的崇高道德及精神後,轉而開始用偏頗的民族主義來對台灣人民做訴求,所以必然要對這部《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進行大規模的抗爭,甚至抓住此部法律的出台,用來當作打擊島內政敵的工具,做為下次選舉的舞台。而泛藍的政治人物則顯得可悲,為了不讓政敵扣上「不愛台」、「賣台」的帽子,不得不對這部針對「台獨」的法律提出批評,搞的立場尷尬,又被批評。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確實是一部不尊重台灣住民及兩岸現狀的法律,所以島內人民的不歡迎當然由可而知。加上國內激情的政治操作,各種的遊行和抗議及大部分人民即便沒看過《反分裂國家法》全文也都能論述出一套「被打壓」的情緒言論都是可以被理解的行為。總的來說,根據新聞民調的反映,台灣人民對於《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是充滿害怕及反感的。但相較於台灣的擔心害怕,從「人民網」、「新華網」所得的一些新聞報導可看出中共一再強調這是一部和平的法律、是一部讓祖國實現統一的法律來看,似乎在兩岸的認知中間有全然不同的差異,這其中的認知解讀便是耐人尋味的議題,所以筆者認為兩岸關係的新契機便可從中來尋找。
筆者認為如果回到中共《反分裂國家法》這個文本來進行解讀,其實便可縮短兩岸認知上的差距,並且可以透過此法要求中共當局保護台灣人民在大陸上的人身安全。在台灣的人民大可不必要被「台獨思想」所綁架,而太過於擔心反分裂法的非和平手段,因為整部法律所針對的用語是「台獨」而非「中華民國」或是「台灣人民」,反而台灣如果能從中獲取中共所釋放出的善意,反倒可以開創兩岸新局面。
筆者認為以中共講求「方方面面」的政治習慣來看,並不可把《反分裂國家法》當成鐵板一塊來解讀,筆者認為中國內部的需要、台灣的需要以及美國或世界局勢的需要便可用來當成分析這份文件的三個要件,在這樣的思考下《反分裂國家法》便可切分為以下三個部份解讀:
1、在第一條到第五條的法條來看,主要在於強調兩岸之間的關聯性,而在中國的許多著作中,其實我們也可發現在最後也常會用一段或一章來描述兩岸的問題,強調兩岸統一的必然性。然而事實上,兩岸之間豈可單方面的認知及片面的決定可以解決兩岸多年來的問題,解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的事實。所以筆者認為這部份其實是在講給中國內部人民聽,雖然表面是針對台灣而來,但事實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共政治的宣傳以及中共面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少數族群民族意識的形成、藏獨、疆獨勢力發展等難題出現的原因使然。因此中共不得不制定此法,老調重彈的強調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以便轉移自己執政上的缺失。對於中共的領導階級來講,訂立此法是有助於政權的穩定,有助於安撫百姓的反彈,這是所有瞭解中共政治運作人所能體會的一點。所以對於瞭解中共內部運作、瞭解中共對台灣議題需求的原因以及瞭解長期以來中共所對其國內人民的政治宣傳的人來講,便不會對此法的出台有太大的強烈反應。因為實際來講,此法是打擊台獨,而對中華民國的衝擊並非那麼強烈。
2、在第六條跟第七條的法條來看,筆者認為其實是在寫給台灣的政府及人民所看,並且提供了給予兩岸人民交流的合法依據,在中國逐漸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台灣的技術及財力提供非常大的協助,雖然近年來中共也開始面臨產業的轉型,也開始吸引更多的外國資本進入,但不得不承認台資的資本和技術仍在大陸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根據此法便給予了中共政權一個方便的管道跟台灣當局互動,並且根據此法中共必須更加的保護台灣人在大陸的自由安全。所以此法對中共政權來講是一件相當方便的事情,免除了因政治影響兩岸交流的阻力,更是對經改後的中國提供穩定的保障。所以台灣當局應當可根據此法,逆勢推導的去解決兩岸難題。然而這樣的運作,台灣當局必然會有被統一的焦慮,但事實來講如果維持著中華民國的立場不變,中國或世界各國便無法忽視這個問題,因為中華民國的存在不只是中國內戰問題的延續,更是二次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所以總的來講,《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是給予兩岸交流一個合法的保障,免除政治、軍事等力量的干預的一個活動空間。
3、而第八條和第九條在筆者看來是中國在宣揚國威,主要在講給美國甚至於講給世界各國聽,表面上是在解決台灣問題,強調可採用「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實際上是在強調其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及宣示主權。中國在近年來的興起,不容置疑要去追求其在國際上的地位,爭取所應得的權力,所以對台灣問題的宣示,其實就像動物戰鬥前之展示,是在警告他國不得干預中國的內政,必須要尊重中國主權,不能像19世紀一樣侵略中國、壓搾中國。這點的理解其實可以看到中國自卑後的自大,《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其實是一種中國對自己經改後發展的信心表現。
所以從整個《反分裂國家法》來講可以嗅出針對「台獨」的打擊,及其對「國力信心」的展現。但從胡錦濤的四點聲明,及《反分裂國家法》公佈前的緊急改變到最後的法案出台,吾人也可看出整部法的重點並不是「非和平手段」而是「台獨」。
《反分裂國家法》確實對兩岸關係產生衝擊並帶來烏雲,但仍有一道微弱的曙光,而這道曙光的運用,需要兩岸更務實、靈活的政治人物來引領,讓兩岸能走向雙贏的境界。在面對《反分裂國家法》通過的挑戰以及未來BRIC(金磚四國)崛起的預測,回到92年的「一個中國口頭表述」似乎是對台灣當局比較有利的作法,回到「一中各表」並且確立中華民國的主體性,不再將島內民族主義的發展、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曲解為台灣獨立的理由,將會使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無法針對台灣。對於台灣,兩岸之間其實不用懼怕談判,也不用擔心談判破裂。台灣大可用正面、誠實的態度去面對兩岸問題,迫使中共必須接受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那麼中共也將無法藉由這部法律隨意對台灣動武,因為一但隨意的動武將是一種真正併吞跟侵略的行為,會影響周邊國家對中共和平崛起的觀感,所以《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將反而成為中共動武的限制。其實兩岸競爭所必須要注重的並非是「非和平手段」的衝擊,因為中共也知道無法很快的透過戰爭的方式完全征服台灣,並且戰爭將使中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經濟後退幾十年,甚至可能導致內部三農、糧食、信訪洪峰等問題提前爆發,所以「非和平手段」只要在兩岸彼此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將只會是中共用來表達其自己國力的一種說詞。對台灣來講,真正必須關注到的是其使用「和平手段」所帶來的衝擊,台灣當局如果不能在這些地方做出正確的回應,其後果將會比遭受「非和平手段」的攻擊更為淒慘,台灣最後將隨著中共經濟、科技的發展喪失其主體性,無法生存於全球體系之中,最後對中國來講,台灣也將只剩歷史的利用價值無法帶來任何利益,中國也不一定需要台灣來彰顯自己、滿足自己。
台灣這塊島上的住民不分前後經歷了太多的悲情,這樣的悲情卻又為不當的政客所操控導致社會裂解,一輩子反共的老榮民因為對家鄉的懷念被打成中共同路人;一輩子追求自由民主的黨外先鋒被打成台灣罪人。台灣的社會已被這群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導入偏頗的發展,民主成為一個口號,空有制度沒有精神;和解成為一種工具、民族主義成為一種春藥,再再的意圖都是在麻醉人民,以便自己利益的延續。台灣百姓完全沒有感受到自己被操控,完全忽視自己的生活經濟,忽視了自己的生活權、自由權、更忽視了在檯面上這些政客的醜陋面孔。可憐的百姓便不斷不斷的被動員,不斷不斷的被當成服務這些政客的工具。
所以對於新世代的台灣住民來講,台灣的未來不應由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所片面決定。醜陋政客偽裝成的政治人物更不可以片面決定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的政治人物都已經享受太久的特權,遺忘人民的真正需求,只想要創造自己的政治及歷史地位,這是一種不公平的宰制。對於兩岸冷戰結束後成長的這一代來講,兩岸關係現今的任何改變都是不負責任的事情,因為台灣擁有一批新國際觀的一代正在成長,而大陸也正有經改後新一代觀念的形成,這些觀念都是有別於檯面上這些統治階級的觀念,筆者相信這樣的差距,只要新的一代不受過去經驗的影響和污染,兩岸將能磨合出新的兩岸關係。
全球化的風潮、世界村的觀念已經在新世代的心中萌芽,好萊塢的電影、義大利的時裝、台灣的電腦、中國的玩具已經遍佈全球經濟略有基礎的地方,未來只要擁有本身的特色,都可不分國界宰制全球,武力的展示將不再是必然的威脅,國家的主權也將受到經濟面的強烈衝擊和挑戰。新世紀的政府任務也逐漸從「保護」轉變到「治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城市特色、NGO發展將會是未來一代所關注的目標。年輕的一代不用擔心食物的匱乏、經濟的貧困,歷史上的幸運使他們躲避過最艱辛的年代,他們每天接觸的是最先進的科技及資源,因此對他們來說「自我價值」的實踐將更勝於國家主權的認同;「政治權力」的誘惑將比不上擁有「自我世界」的魅力。
身為新世代的人類,筆者堅決反對兩岸的領導者為了私慾改變現狀,忽視兩岸現實的分治狀態,更反對政客利用獨佔決策權的優勢將兩岸關係引入特定的方向。筆者深信經濟層面的改變勢必會改變政治層面,時間的發展將會自然而然的解決兩岸問題,在此前提下未來的兩岸充滿太多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必須由人民自己來決定,就像自由市場優勝劣敗的競爭一樣。所以筆者認為現階段的兩岸關係千萬不能讓現在檯面上這些犯了政治大頭病的政治人物來做決定,因為這些人物每個人都只想在歷史留名,想要當歷史上的英名君主,這樣的結果將使兩岸必然導入戰端。且以權力的授予來看,「當家做主」的百姓並不必要為了滿足政客的野心而被煽動協助戰爭。兩岸人民真正所應採取的作法應該是各自發展所需,展現優點,讓時間來成就「中國」,然而這個「中國」有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可能是中華民國,更有可能是另外形式的「中國」,一切端看到時兩岸政治市場中人民權力的授予。◆
社論
中國的崛起和困頓
日本與台灣
反國家分裂法
期待和解
歷史與台獨批判
其他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