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隆冬,汪老繼辜老之後,驟逝於滬,驚聞之餘,不勝感慨,兩岸大戲仍待演,兩會巨擘難續緣,命也!運也!憶及過往嘗赴上海,數謁汪老,高齡八幾而面色紅潤,步履穩健;既蒙約談,耐心傾聽,娓述己見,博聞強記,思路清晰,說「對台」言委碗而情至深,論大陸詞慨切而任至重;
上海摯友每憶汪老,言及文革時代,各級領導均蒙其難,耿如汪老,自所難免,貶入「上圖」(上海圖書館),充任搬工,親人鹹感委曲,舊部莫不憤慨,而汪老反能轉逆為順,伺機進修,遍讀館藏,如魚得水,嗜書癖好,誠非虛名;
文革結束,汪老主持滬政,奠百年之基,申民感恩迄今;九十年代初處理兩岸,經略外事,貴為國師,則常存士大夫之憂樂,古君子之悲喜,而今追思如聞如見,能不唏噓。
汪老身處大陸轉型之際,肩負調和兩岸之重責,任務艱距,而汪老秉持誠信,開合有度,是於九四年春夏之交,辜汪揖讓「新城」,立兩岸和諧之楷模,兩會折衝「皇城」,錙銖必較,明爭暗鬥,終不敢讓;而辜汪對話大器雅量,談笑之間,促成雙邊之協定,迄成絕響。
回顧汪老一生,位不及人臣之尊,而在兩岸之間,倍受敬重,皆因□之勤學謙恭,有以致也,是以年愈長而智益增,齡愈高而心更闊,以身示範,時時鼓勵在滬學者,與時俱進地思考問題,開放心態,探索新知,培養未來視野,尋找各種可能,因而,在九八年敢於提出「一中」的八十六字新詮,得其影響,在申學者,於討論複雜的兩岸關係時,鹹以理性務實之作風,同情理解之心態,思考各種方案。終在胡上台之後,得賜良機,建言獻策,乃重塑大陸主動之勢,再造兩岸新猷之局;而今形勢雖定,紛擾仍熾,兩岸末學,尚待開示,疑難雜症,猶需請益,際此時刻,耄耋鶴歸,能不痛耶!古風尚存,典範垂憶,繼者難覓,能不憂哉!
汪老既遠,生者猶存,分裂之勢應整,緊張之局盼和,直航之路需談,交流之道待拓,經緯萬端,複雜艱難,詭譎多變,似無可期,劍拔弩張,和解望渺,所猶幸者,「結構」穩定,大國之間,熱線直通,危機控管,仍在股掌,台獨或有意逆行,領導者亦執意頑抗,而識者通達,早窺其困斗之窮,知者能辨,洞見其終結之局;俾觀大勢,是可作為,胡溫領導,普受推崇,「學習」政府,作風務實,若效汪老「讓而後有得,予而後能取」,兩岸新局自可期待,吾輩後人應踵武前輩之遺志,效承先人之垂范,以誠信為本,以蒼生為念,堅定原則而與時權變,兼顧國際而就特色,創新思為,勇於嘗鮮。對台之策無他,貴在不戰,贏在民心,先以讓利,繼則尊重,以德服人,遠近悅來,則不但可以告慰前人和平之戮力,更可開後世穩定之太平,成敗之舉,存乎一念。際此汪老身故,謹以此文並志辜老。◆
社論
中國與美國
扁文告的回應
選後台灣政局
中日關係
台灣史研究
悼念汪老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