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1月18~21日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到美國進行國是訪問,20日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2010年國內總生產(GDP)的速報值,幾乎可確定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自傲是美國在亞洲最親密的盟友,就這些發展當然會張大眼睛看,對前者,日本認為兩方即使猶如對等,可是政治制度不同,協調機制脆弱,只是實利優先而危險的開始;對後者,中國經濟問題一大堆,城、鄉及沿海、內陸差距大,通膨嚴重、房產泡沫,……。在表面稱讚、期許之後總是帶著惡評。然而,這些皆屬言詞層次,重要的是,自去年9月到今年,日本針對中國動向,做了許多政經軍新的實質部署。
一、政權確立親美體制
胡錦濤訪美之前,1月6日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像是要先穩住美國似的赴華府訪問,他就任外相短短4個月,就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會談了4次。美方給予前原非常優厚的待遇,前原則擺出和希拉蕊關係好如蜜月的姿態,會談前在戰略暨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演講,會談後又拜會了副總統拜登。華府視前原為重建美、日關係的「關鍵人物」,而日本欲透過強化美、日同盟,牽制經濟、軍事台頭的中國,並配合美國要求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扮演適當的角色。
1月14日,日本政府小幅改組,撤換去年9月大陸漁船和海保廳船艦相撞時,遭抨擊對中國不夠強硬的官房長官仙谷由人,由當時罵中國為「惡鄰」的民主黨幹事長代理、屬鷹派的枝野幸男接任。
外相前原誠司、防衛相北澤俊美都獲留任亦突顯著重視美、日同盟,這兩人近來穿梭美、韓之間,得美國鼓勵,日、韓兩國將強化國防、情報合作,自衛隊與韓軍交流增加(2010年7月海上自衛隊派員觀摩了美、韓聯合演習;12月美、日聯合演習,韓軍也派人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1月10日,防衛相北澤去首爾,與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商討雙方締結《相互軍需支援協定》和《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事宜)。在東北亞,頗有形成美、日韓合作對上中俄北韓猶如冷戰時代的態勢。
1月2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破例」在東京一家飯店搶前原外相主管的工作,特別發表外交方面的演說,關於美、日同盟,強調是「即便政黨輪替,也應維持、強化的日本外交主軸」。等於宣示正式和前首相鳩山的「對等的美、日關係」路線切割。
觸角向地方、企業延伸
日本拉攏美國,除了官方推動政策及來往,民間企業、意見領袖級人士也在大聲呼籲。日本前駐美大使、現任日本職棒組織(NPB)委員長的加籐良三表示「有共通民主價值觀的(美、日)兩國,要以更良好的社會為目標,不僅國家層次,在地方層次如有具體的合作議題亦是非常好的」。他平日推展美、日職棒交流,如今又鼓吹日本應積極向美國推銷、出口新幹線,說日本新幹線有技術優勢,防噪音、地震方面出色……,若財政困難,日本新幹線可尋求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提供資融資……。簡言之,日本方面擬用地方連結、企業連結、交通工具連結的多重手段來堆砌、鞏固美、日關係。
過去極力反對日本高鐵出口到中國大陸的JR東海會長葛西敬之,面對美國市場,也使勁爭取新幹線及磁浮列車能向美國出口,他和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的親信、設計美國戰略的高官所主持的顧問公司合作,運用熟悉「管道疏通」的夥伴,填補在美國不足的生意經驗,籲請日本政府幫忙。
日謀3個三角形牽制中國
早先,美國、日本、印度已同意成立協商亞太地區、印度洋安全問題的「美、日、印戰略對話」,2011年前半年先由局長級商議開始,盡早舉行部長級會議。所謂戰略對話,除了國防安全,還有反恐、經濟合作、能源領域等廣泛的協商。加快海運航路、開發太空、使用網路等尚未建立國際規則的規則成立。確保海上航運安全,因應恐怖威脅及中國增強海軍軍力。大陸在南海跟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有主權爭議,以保護本國漁船的名義,派出艦艇,而打著「重視航行自由」口號欲干預的美國就此動向提高警戒,日本、印度分別和中國在東海、印度洋起摩擦,美、日、印認為強化合作可迫使中國遵守國際規則。
外務省官員透露,日本政府構想用日美韓、日美澳、日美印「3個三角形牽制中國的進出」。
利用越、印地緣政治
印度之外,另一個日本亟欲拉攏的國家是越南。日本是越南最大的經濟援助國家,兩國簽的經濟合作協定(EPA)也已生效了,去(2010)年日本爭取到為越南興建核能電廠的合約,今年1月上旬,日本政府應允提供350~400億日圓的政府開發援助(ODA)貸款,協助越南「建太空中心」、「製造、發射兩顆觀測地球的衛星」、「進行太空技術人員教育」等。同月中旬,越南首都河內召開第11次共黨代表大會,總書記農德孟在任期屆滿下台前發表未來5年政策方針的「政治報告」,日媒特別注意到有「必須堅定保持海洋、島嶼的主權及國境、領空」的記述,解說前一次大會沒提這一樁,這次多了此文字是基於中國在南海的作為。越南是共產國家,一黨統治的制度跟中國大陸類似,然而,日本媒體、右翼不但不會說越是獨裁國家,還百般稱讚越南的經濟發展,催促日本企業去越南投資,可見日媒都是「選擇性」地批判。
中國與越南(越南的對外貿易,中國占9成)、印度的貿易額,遠比日本與越南、印度的貿易額要高,日本在經濟上居劣勢,轉而企圖從政治下手。
二、傾向加入TPP稀釋中國崛起
由於日本經濟籠罩著閉塞感,為了打破低迷的情勢,日本經濟界、財界、學界不少人鼓動日本「第三次開國」--順應貿易自由化的潮流,參與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這對一個自詡與歐美有相同價值觀,主張「經濟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毋寧是一種反諷,原來,日本的貿易壁壘、貿易保護,無論是成文或不成文的都很多又苛細,特別是農業方面。
1月13日美、日兩國就日本參與TPP,舉行事務性協商,先前,日本政府擱置是否參加的決定。多年來,日本與東亞、東南亞等外國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TA=Free trade Agreement)或經濟合作夥伴協定(EPA=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鮮少有進展,主要都卡在日本過於保護本身的農業和農民——用超高的關稅如米778%、小麥252%、奶油360%、牛肉38.5%、粗糖328%擋住日本農民不希望進口的外國農產品,現今為了加入TPP,不少保守派也跳出來倡導改革農業,勸反對加入TPP的農業公會組織「農協」〔注1〕自行改革,甚至數落「農協」的不是。從農業產生的所得僅佔GDP不過1.5%,以保護這脆弱的農業,關閉加入TPP的大門不合理來發論。像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就憂懼影響汽車、電機產品、電子零件等的出口,催促趕快加入。
經濟潛藏政治作用
一旦加入TPP,國外廉價的農產品也會進入日本,為對抗計,唯有讓資本雄厚的企業參與經營農產品銷售,推動大規模和高效率生產。運用大企業(商社)在國外的通路,推動農產品外銷。日本農產品是安全、美味,但價格昂貴,得走高價路線。
參與TPP的話,參加國之間的投資自由化,日本中小企業也較易進軍海外,於是覺得,利用TPP的自由化,是恢復日本國際競爭力的第一步。
TPP是2006年5月新加坡、紐西蘭、智利、汶萊4國簽的自由貿易協定,當時幾乎沒有受到注意,2008年3月美國表示參與投資、金融領域,11月澳洲、秘魯要參加,2009年3月越南宣佈參加,11月歐巴馬總統表示要全面加入,2010年馬來西亞4月決定加入,目前擴大成9個國家了。美國之所以會突然熱衷,說穿了,是要求取世界農業市場100%自由化的戰略,因為美國農業土地面積廣大,具有雄厚擴張農業出口的潛能(目前已進入TPP者,除了新加坡,像澳洲等皆屬農業有優勢、出口國家),握著供應農產品的關鍵,反而對糧食自給率極低的日本或人口眾多的中國不利,美國拿歐盟(EU)、拉丁美洲沒轍,而對亞太地區玩這一手,最初的標靶或許是日本、南韓,但真正的核心目標應該是中國大陸。
菅內閣急轉彎的理由,恐怕並非單純對經濟是正是負的問題,而是牽涉到釣魚台跟中國的爭議、北韓問題等「軍事安全」,日本需要美國力挺才做此選擇。
日本這次有點要「犧牲」農業的味道,下了很大決心,轉趨傾向加入TPP的另外一個因素是,2015年東協國家(ASEAN)將形成「共同體」,中國在此區域是主張「ASEAN加3(中、日、韓)」,而美國想維持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和日本一樣希望稀釋中國的崛起,美國便進入原新加坡等國組建的TPP,並迅速奪取主導權,近年積極推動「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日本掉頭附和有兩個目的,一是振興經濟且逼迫做農業改革,將TPP視為經濟重生的引信,一是滲入當成與美國加強關係的一大契機而牽制中國的政治作用。
三、傳媒啟動「威脅論」、「霸權說」
毋庸贅述,中國崛起和胡錦濤訪美對日本是有一定衝擊的,2011年元旦,《讀賣新聞》在社論裡說「戰略互惠」、「善鄰友好」僅是表面的外交標語,……,要對抗來自無視或者說輕視尊重人權、法治、民主這些國際規範的「異質」鄰國的壓力、威脅,堅強的美、日同盟是不可或缺的。《讀賣》在指哪些「異質鄰國」,大家心知肚明。隔了幾天,《讀賣》像打預防針,又像反擊似的,讓日本前外務次官藪中三十二和哈佛大學教授奈伊有過一席對談。藪中說「近日中國、北韓的動向使日本人覺醒」,奈伊回應「經過釣魚台問題等日本人突然關注起美、日同盟」,……,「美、日同盟不單是東亞的安全,也是發展為全球廣泛『公共財產』的根源」。藪中表示,21世紀的美、日同盟,不光是傳統的國防領域,也可貢獻在太空、環保領域,但是他擔心美國領導國際社會的能力下滑,2010年11月,在首爾舉行的主要20國領導人高峰會議,中國和新興國家、德國聯合批評美國,美國只能防守招架,日本必須和美國合作,希望美國發揮更強力的領導。奈伊則解釋,美國從金融危機恢復是較慢,可是,中國崛起並不意味美國國力衰退。美國的經濟力、軍事力、軟實力等蘊蓄的實力很可觀,不是中國輕易能追上的。
扣帽子伎倆
二戰前,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軍國主義國家、侵略國家,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現今的日本媒體竟忘卻了日本自己的歷史,想由中國崛起,用「假設」、「虛擬」的可能情況,反扣中國帽子。從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核武、增加軍費、核心利益,誇大引申為中國「大國主義」、「軍國主義」、「霸權主義」,類似「憂慮中國霸權主義」、「必須抑制膨脹中國」、「抑制中國冒險主義」標題的評論連篇累牘,激揚整個日本社會充滿反中國、不信任中國的氣氛。
大陸才在裝配前蘇聯未建造完成的舊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可能用做訓練航空母艦飛行員。日本媒體就大篇幅引用美國國防部公佈的2010年版《關於中國軍力及國防進展的年次報告》,說大陸十年內會組建4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分屬東海艦隊、南海艦隊。評量:航空母艦戰鬥群不單是近海,從印度洋到西太平洋也納入視線。此前中國海軍重點擺在增強潛艇,戰略是阻止美國艦艇接近台灣海峽、中國本土,一旦組建了航空母艦,則不僅是阻止接近,而是跟美國並列的21世紀超大國--企圖進軍外洋的戰略。說得好像頭頭是道,其實就是在為「中國威脅論」填寫材料。
日本非但留意中國大陸本身的發展,也注視著中國幾個重要邊境的動靜。譬如:2004年中國要回烏蘇里江上的半個黑瞎子島,當初俄國那邊一度有哈巴羅夫斯克(伯力)亦將淪為中國統治之類的中國威脅論沸沸揚揚,然而,現在中國要把黑瞎子島建成觀光島、興建長1.6公里的烏蘇大橋,準備大力發展中蘇貿易。如今俄國的「黃禍論」已沉靜下來,當地居民知道莫斯科顧不了那麼遠,反而感受到近在咫尺的中國的重要,期待中國協助發展經濟。俄國遠東只有600萬居民,中國東北3省有1億人口,若中國移民、勞工控制得宜,避開激發民族主義的因素,該地是有繁榮機會的。黑瞎子島可說是中、俄共生、共同開發的實驗場。這較良善的發展,日本只能乾瞪眼。
中國沒有霸權的傳統
不過,像去(2010)年中國大陸在南海與馬來西亞就漁場、專屬經濟區域(EEZ)等海洋資源偶有摩擦、對峙,日媒即加油添醋,一面倒的站在馬來西亞的立場說話,並指馬國是基於軍事實力和中國有很大的落差,而邀美國重返此區域、接近美國,以「挫中國的野心」,同時決定談判參與TPP。
山東港灣都市威海(前威海衛)對面外海的劉公島,有個記述中、日甲午之戰慘敗,激勵要成為海洋強國的博物館,日媒就指那是「海洋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陸《2010年海洋發展報告》,寫著「建設海洋強國是21世紀偉大的歷史任務」,要擴大管轄海域、保護全球的海洋權益。《讀賣新聞》即套上2010年9月的釣魚台事件,大陸在南海的探測資源說「海上霸權 強大中國的野心」。其實,這些跟日本將沖之鳥礁說成是「沖之鳥島」,然後要求比日本國土還大的專屬經濟區域的鯨吞式資源野心,根本不能比。大陸國務委員戴秉國日前為文「中國沒有倡導擴張、霸權的文化傳統」,這才是近代乃至今日的事實,不是嗎?
四、「和平國家」要最強的戰機
一個國家是否有動武的意圖,看看它選用的戰機亦可略窺一二。儘管日本財務省鑒於財政吃緊,要求自衛隊改革,削減成本,防衛省在選購下一代主力戰機上,還是準備大手筆物色最好的。
日本航空自衛隊成軍後,從1955年開始購買曾在韓戰發威、美國制的F86F戰鬥機,三菱重工等二戰前的武器製造商,戰後持續獲得特許生產,60年代取得那時2馬赫、世界速度最快的F104戰鬥機,70年代越戰後期拿到F4幽靈式(phantom)戰機(當時的社會黨等認為其高轟炸能力很危險,一度反對,直到撤除轟炸瞄準雷達、空中加油裝置才准引進——可見以前尚有社會黨就過強的武力踩剎車,現在則無)。70年代起,航空自衛隊為了編組能打擊接近海岸的敵艦支援戰鬥機部隊,自行開發F1戰鬥機(以T2高級教練為基礎),此為日本最早自製的超音速戰鬥機,因顧慮不要威脅到鄰國,其航行距離甚短,是一有「政治考量」的戰機,但70年代後半,日本引進F-15(鷹式)戰鬥機。80年代末,日本擬自行開發F1的替代機種,和想削減對日貿易赤字而要求共同開發的美國槓上,結局是,尚不太能製造大推力戰機引擎的日本,以美國F-16為藍本,美、日共同開發F2戰機〔注2〕。現今日本要的是,從警戒、監視到對空、對地、對艦攻擊皆可的多用途戰機。
就是要隱形戰機
日本防衛省為了決定1970至80年代生產、已老舊的F4戰機之後的下一代主力戰機,1月7日由防衛省、自衛隊、航空幕僚監等的課長級官員組成選擇機種「特別小組」,今年內決定機種--鄰國尚在使用第4代戰機,日本已在找優於他國的第5代戰機。
自吹自擂「和平國家」的日本,過去每一代戰機都配備、使用當時世界最頂尖的戰機。理由是,即使戰機數量少,亦足以「嚇阻」鄰國(這顯然是藉口,過去中國大陸空軍沒那麼強,日本照樣都選用當時全球最強悍的戰機),然而,日本所要的戰機攻擊力越來越強大。日本航空自衛隊非常渴望得到美國空軍對雷達匿蹤、超音速的「第5代」F-22猛禽式戰鬥機,但因該機含有高級尖端軍事技術,美國連盟國都禁止出口。2010年春天,美國修改國防預算,宣佈停止生產製造費龐大的F-22,日本防衛相再三向美國遊說,始終未獲點頭,日本無奈,才退而求其次,但還是要性能、攻擊力僅次於F-22而新銳的戰機,目前相中也具有對雷達隱形的F-35。
日本竭力要引進最強悍戰機的另一目的是,想取得合作生產或特許生產,以吸收新技術、維持生產技術水準。在日本,產制戰機,層層下包,有約1,200家企業受惠。
日本衡量鄰國的戰機戰鬥力,現在多在增強空軍第4代戰機,防衛省最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大陸90年代從俄國引進蘇愷27,特許量產。之後自主生產殲10,並擁有對地面、對船艦攻擊力的俄制蘇愷30等總共約380架戰機,也引進早期警報機(AWACS)、空中加油機,顯著提升綜合空軍戰力。1月6日大陸自行開發具對雷達匿蹤的第5代戰機殲20曝光、數天後的11日試飛成功,儘管防衛省官員分析「只是模仿美國隱形機的外型,開發情況、性能還是未知數」,還是更為警戒。俄國空軍冷戰之後戰力縮小,遠東地區有約260架第4代戰機,第5代戰機T-50於2010年1月試飛,正在開發,預估2015年部署。北韓有很多大陸、俄國的舊型戰機,40架第4代的米格29。南韓有性能比日本F-15性能佳的F15K等第4代戰機200架。台灣空軍雖有美國制的F-16、自行研發的經國號等第4代戰機330架,但大陸空軍顯著增強,兩岸軍事平衡,空軍優勢向大陸傾斜--又順勢撩撥兩岸。
首選和美國搭檔
全日本有F-15、F2等12個戰鬥機中隊。航空幕僚長巖崎茂說「選定F是最緊迫的課題」。航空自衛隊戰力並不弱,還是想要英、美等9國開發、能對雷達隱匿、感應能力高的F-35來做「第5代戰機」,但該機以共同開發國家為主,預定生產2,500架,開發遲緩,預估美國空軍最快部署也比原先預定推遲兩年,到2015年,日本由於沒參與開發,引進時程及價格較難掌握。目前中意的F-35、改良的美國海軍戰機FA18E/F、英、德、義、西4國研製的歐洲(颱風級)戰機,性能都比第4代的F-15要好。FA18E/F雖然機體是70至80年代的老式設計,但雷達功能大幅提升,實用成績豐富,歐洲戰機,有關機體的機密都公開,跟機密頗多的F-35不同,但日本沒有引進歐洲戰機的前例,戰後一直用美國戰機,擔心日後和美國空軍相互搭配會出問題--日本還是以美、日同盟為首要考量,但換個角度來說,既然日本有美國幫忙防守,為何還需要火力、性能這麼好的戰機?
五、結論:針對中國,抱住美國
現今的日本越來越有點「性格分裂」,中國大陸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對像、出口對像(日本財務省公佈,2010年為13兆873億日圓,改寫紀錄,無數日本企業受惠),旺盛的購買力所撐起的消費市場,對為少子高齡化、內需低迷所苦的日本企業有莫大的吸引力,這是日本可復甦經濟的機遇,但日本保守媒體竟昧於這趨勢,逆向鼓動要避開、分散「中國風險」,「不要讓日本經濟成為(中國的)人質」,從此衍生出諸多專門針對中國的特質。
就像印度西北邊克什米爾地區和東北邊都有獨立、分離運動,日本政府及民間的右翼團體都不會去接觸那些分離勢力的組織或領導人,更遑論邀請其領導人赴日訪問,可是日本很多團體、特別是保守勢力,經常假借各種名義邀請達賴喇嘛去日本演講訪問。這跟指導、暗助台獨一樣,皆是針對中國而為。
再如,防衛省研究要在從鹿兒島縣至沖繩縣(琉球)的西南諸島,創設「沿岸監視隊」(暫定名稱),用雷達等監控大陸的海軍艦艇及政府、民間船隻在東海、釣魚台海域的活動,並與美軍交換情報、軍事合作。駐日美軍75%的部隊都部署在沖繩,噪音等給當地居民帶來很大的負擔,1月中旬,美、日達成協議,部分嘉手納基地的戰鬥機訓練轉移到關島(經費日本補助),被當成是減輕當地負擔的一大步,實則,這是施小惠,欲以之博取沖繩民意能轉向,允許普天間機場縣內搬遷,穩定美、日關係,因為中國大陸軍事實力增長,美軍繼續駐守沖繩意義更大。
跟這相同性質的事例,不勝枚舉,日本許許多多的動作,都有衝著中國的線索。1月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中國大陸外交部長楊潔篪會談,6日希拉蕊即又與日本外相前原會談, 雙方同意開始研討新的「共通戰略目標」(現在的共通戰略目標是2005年2月定的)。美國總統歐巴馬1月邀胡錦濤來國是訪問,但今年春天日本首相菅直人也要到華府,與歐巴馬簽訂「共通戰略目標」的新美、日宣言(1月30日傳出可能要延期至6月下旬,正與美國商量時間。外界揣測是菅政府內政罩不住,要撐到6月國會休會才敢放心出國,或是想等加入TPP有結論),表面上看是美國左右逢源,在中、日之間耍弄,但也可以視之為日本緊接在中國之後,要洗掉中、美合作架構,甚至暗地分化中、美,日本失去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後,為填補內心的失落和不安,唯一的捷徑與自保之道,就是對著中國,緊緊地擁抱美國。
〔注1〕全名為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JA=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類似此地農民組成的公會,但扮演的角色更大、更廣,它從事農業指導、通路支援、金融活動等,對日本農業、農政擁有莫大的影響力,深入農村各角落,並握有龐大的選票。 〔注2〕F86F、F104、F4、F15等戰機日本取得特許生產,F1日本自行研發生產,F2美、日共同開發。日本研發戰機的技術水準不能小覷。◆
社論
國際視野
中國與世界
主權與國防
兩岸關係論述
文化與教育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