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四代戰機與反航母飛彈

高雄柏
(軍事評論家)


公元2011年1月11日,大約中午12時50分左右,中國大陸自力研製的最新式戰機開始進行首次公開試飛,稍後在下午1時11分著陸,成功完成試飛。目前不知道這架飛機的正式編號,外界通常以J-20稱呼。

有人說J-20是第五代噴射戰機,也有人說是第四代。它究竟是第幾代?這要從美國F-22說起。F-22的特點是:匿蹤、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力、資訊融合。在研製F-22原型機的1990年代,美國一直宣稱具備上述四個特點的飛機是第四代噴射戰鬥機。但是,俄國那時候使用不同的分代辦法,那樣的飛機是俄國所說的第五代噴射戰鬥機。後來,美國為了拖垮科技潛力頗強的幾個「同盟國」獨立研製戰鬥機的能力,於是提出合資研製將F-22性能降級的F-35戰機(這個大錢坑到現在還沒看到盡頭)。為了推銷飛機,美國從2005年開始把F-22和F-35都改口稱呼是第五代戰鬥機。事實上,F-35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只能短時間超音速衝刺,而且F-35的匿蹤性、機動力都不如F-22;另一方面,F-22的資訊融合能力又不如F-35。中國大陸官方似乎使用類似於美國2005年以前的分代方式,所以,就分代方式而言,中國大陸所說的第四代噴射戰機,就是美、俄的第五代。至於J-20的實際性能究竟是不是達到F-35以上,在目前是各說各話。美國軍方宣稱,J-20的偵測能力和資訊融合能力必定不如世界第一的F-35。

中國大陸研製類似於F-22性質的飛機並不是秘密,只是外界不知道進展如何。2010年12月22日,中國大陸的非官方軍事網站上首先出現一些模糊的照片。它們顯示可能存在一架外界從未見過的戰機。偽造照片的傳言甚囂塵上。隨著越來越清晰的高速滑跑測試的照片出現,美國民間權威戰鬥機專家比爾.斯威特曼(Bill Sweetman)和澳洲的卡洛.科普(Carlo Kopp)等人最先認定中國大陸確實存在一種具備雷達匿蹤外形特點的戰機。原本傳聞2011年1月7日試飛,但是連續幾天天氣不良。最後是在1月11日試飛。

除了必然保密的性能數據之外,外界目前最關心的頭號問題是:J-20什麼時候量產服役?有人引用美國研製F-22的時程而推測J-20還需要7年(從原型機首飛算起)到15年(從技術驗證機算起)才會量產。筆者認為應該比那些推測的時間早很多。美國的F-22耗時那麼久,主要因素是:一、美國軍力遙遙領先任何其他國家;二、沒有外國藉著武力優勢而對美國進行戰略包圍、支持美國分裂;三、為了疏通美國國會,F-22零組件的生產工作必須盡可能分散到最多的州,於是複雜化了生產計劃等。中國大陸有非常大的緊迫感和堅定的政治決心,而且還有中央決策,所以應該會縮短時程。

從空氣動力佈局看,尤其是配平(trim)的角度來看,J-20與美國的F-22是完全不同的。J-20使用前方鴨翼的正升力來達成配平,對於同樣的飛機重量而言,這樣產生的來自於升力的誘導阻力小於使用水準尾翼負升力配平。F-22在配平方面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鬥機相同——水準尾翼負升力配平。美國空軍竟然有人宣稱J-20抄襲F-22。這反映了美國人一貫的自大。

因為F-22自身搭載的雷達和美國空中預警機、水面艦艇、地面雷達的資訊能夠讓F-22在300公里或者更遠就發現並追蹤敵機,然而F-22可以逼近到敵機20公里才可能被發現,再加上F-22攜帶射程約200公里的空對空飛彈,所以美國估計敵方還沒發現F-22就已經被擊毀了。美國本來打算依靠F-22擊敗對手的不具備匿蹤性能的戰機、攻擊重要的防空節點,然後讓數量比較多的F-35在相對安全的條件之下擴大戰果,隨意打擊敵方目標。J-20的出現使得美國不能繼續依賴片面壓倒的優勢。尤其假如美軍偵知敵機的距離從300公里降低到30或40公里,那就很難維持綿密連續的監視網,於是那些沒有匿蹤性質的美軍資產就比原先預計的更容易遭到攻擊。同時,那些資產之中有些就是維持F-22片面優勢所需。

從軍用航空產業的角度來看,美國利用F-35套取巨量利潤的圖謀將會某種程度落空。美國勢必修改不斷炒作F-35研製困難所以必須提高價格的現行路線。而且,美國未來利用共同出資研發戰機詐財、掏空盟國軍用航空工業基礎的詭計也會遭到更多困難。俄國在國際軍火市場推銷它的第五代戰機也面對一個強勁對手。西歐方面則是跳過第五代,加大力度自行研製第六代。J-20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匿蹤戰機方面,短期內的下一階段的較量是在更遠的距離偵知對方匿蹤戰機以及先下手發動攻擊的能力。

筆者在1997年的《笑傲國防》已指出,中國大陸的科技理論實力很強,隨著經濟實力和實務經驗增加,在重要的國防科技領域將會迅速縮小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落差。這些重要的科技包括匿蹤戰機、從內陸攻擊遠方海域目標的能力等。J-20是匿蹤戰機,反航母飛彈是從內陸攻擊遠方海域目標。

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直到現在,最高姿態炫耀而且參與實戰的最大武器體系就是航母。依照工業革命後的歷史經驗,凡是採取和第一強國對稱路線建軍的他者都歸於失敗。所以,儘管美國在1995年和1996年高姿態動用航母支持台獨而且時常強調美國的海權優勢,但是中國大陸一邊建造航母,一邊研製其他的反航母武器。有人宣稱彈道飛彈只能依照固定彈道飛行,所以不能打移動目標。這是對於彈道飛彈一知半解。彈頭重返大氣層之後機動變化飛行軌跡的彈道飛彈早已存在。彈頭重返之後打擊移動目標的主要問題在於如何偵知目標的最新位置和航行速度(速率和方向),以及如何進行充分而且精確的飛行軌跡改變。當然,在發射之前也必須知道目標的最新位置、航行速率與方向。

目前傳言中國大陸的「東風-21D」(DF-21D)反航母飛彈已經開始服役,但是沒有官方證實也沒有其他的有力證據。有意思的是,美國太平洋司令2010年對於此型飛彈是否存在一事曾經反覆,但是J-20的清晰照片出現後,他在2010年12月28日再度認定DF-21D的存在。同一天,原先升高演習規模而且高呼「統一元年」的南韓也突然改口要談判解決糾紛。或許是因為有人意識到,隨著J-20的出現,美國不能可靠地依賴匿蹤戰機深入中國大陸內陸攻擊DF-21D。

一般推測DF-21D攜帶常規彈頭,而且最大射程超過1,500公里。中國大陸方面似乎已經開始布建相關的偵察體系。「遙感七號」光電偵察衛星2009年12月9日發射。幾天後,2009年12月14日發射「遙感八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2010年3月5日,「遙感九號」海洋監視系統的3枚衛星升空。中國大陸已多次展示精確控制飛彈飛行軌跡的能力。2007年1月11日,1枚從地面發射的飛彈以撞擊方式擊毀1枚報廢的中國大陸衛星——這比爆炸方式更需要非常精確的飛行。2010年1月11日,中國大陸成功試驗對於來襲飛彈的中段攔截。而且,前述兩次試驗的運載火箭都是DF-21系列的運載火箭。

如果DF-21D存在,它就是世界第一種陸地機動發射的能夠打擊遠方水域慢速移動目標的彈道飛彈。即使它不能使美國的航母變成過時的恐龍,但是有可能限制美國航母的行動自由。美國必定會設法加強艦隊防空,而且尋求在DF-21D發射之前破壞其體系的有效性。

美國相對於中國大陸的軍事優勢有可能越來越小。美國將會一邊設法再度拉開差距,同時加強製造對於中國大陸的恐慌、敵視,以烏合其他力量一起遏制中國大陸。美國也會繼續設法維持兩岸分裂、透過代理人加強製造兩岸對立與仇恨、以及在大陸內部製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