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的現勢與前景

鄭竹園
(美國博爾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


(一)前言

美國經濟,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始終未脫離衰退困境。儘管聯儲局先後發放近二兆的通貨,經濟成長,依然欲升乏力。失業居高不下。正當舉世矚目,美國國債提高上限的紛爭告一段落。美國股市連續暴跌,出現崩盤局勢。在金融市場驚惶未定之際,8月5日,美國債信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突然宣佈降低美國債務等級,由原來AAA降為AA+。這是美國歷史上主權債信首次被降級。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大震動。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在8月8日一天中竟暴跌625點,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股市最慘淡的一天。為振興經濟,奧巴瑪總統,終於9月8日提出就業方案,希望透過對職工及僱主減稅,和興建公共工程等方式來創造就業。但因涉及資金來源,是否能付諸實施,仍屬未定之天。本文將探討美國經濟面臨的困境及發展前途,就觀察所及提出分析。

(二)企業投資萎縮 失業居高不下

股市動盪,國債降級,嚴重打擊投資信心。首先出現的是工商各業,不但無擴張計劃,卻紛紛宣佈大量裁員。包括美國最大電腦設備公司思科 (CISCO),將裁員6,500人。美國第二大製藥公司默克(MERCK)將裁員13,000人。著名的國防工業公司洛克馬丁(Locker Matin)亦將裁員2,700人。美國各大銀行也紛紛大舉裁員,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將裁減3萬人。在這股以裁員來降低成本的風氣下,失業人數只有增無減。

除工商業裁員外,為減低債務,聯邦政府及州市機構也競相裁員。據統計,今年以來州市政府即裁29萬人。最近郵政總局也宣佈二年內將裁減12,000人。美國失業的嚴重情勢由最近勞工部發佈的統計數字可見一斑。金融海嘯前的2006年,全美63%的成年人都有工作機會。目前只有58.3%的成年人有工作。根據過去的紀錄,如欲減低失業率每月必須增加25萬個工作機會。但今年以來每月增加工作機會只有58,000個,失業率一直維持9.1%,目前有1,400萬人仍在失業高潮中掙扎。

(三)消費信心下降 百業陷入蕭條

在失業攀高,個人收入、股票及房地產價格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跌到近四年來新低。據紐約工商協進會八月底發表的統計數字,在金融海嘯前的2007年12月,當時全美消費者信心指數高達98%。而今年八月只有44.5%。不及2007年的一半。也低於金融海嘯發生的2008年。

由於消費者對經濟前途缺乏信心,紛紛緊縮開支。由前30年的「寅吃卯糧」改變為「量入為出」。尤其是新一代,紛紛以租房代替購屋,以購二手車代替新車。消費支出占GDP的70%,消費支出的緊縮,直接影響服務業,包括餐飲業、百貨業、旅遊業等就業最高的行業。也使已陷入嚴重衰退的汽車工業和房地產業,更加無力振興。過去汽車工業和房地產業一直是美國就業的支柱。全盛時期,每六名就業人員中即有一人與汽車工業有關。每新建一屋即增加十個工作機會。這兩大產業的沒落,使就業問題更難解決。

近年蓬勃興起的網絡產業,如蘋果、谷歌等因產品都在國外生產,對就業貢獻不大。且打擊許多傳統產業,如書報出版、圖書郵政等的就業。使就業成為美國經濟最棘手問題。

(四)就業法案 效果難定

鑒於失業居高不下,影響經濟大局,奧巴瑪總統經過多月規劃,終於在9月8日,提出4,470億美元的《美國就業法案》。新法案的核心是對僱主及員工的薪資稅實行減降。現行的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稅率是僱主付6.2%,僱員付4.2%。新法案僱主稅率將減為3.1%。僱員稅率將減為2.1%,為鼓勵企業增僱員工,對僱員薪資達500萬美元者,其薪資稅率將減半。企業如增加僱員或為現有員工加薪達5,000萬美元者,其薪資稅將全免。估計這一減稅措施將使聯邦稅收減少1,000億美元。

新法案的另一重點,是將投資500億美元來興建高速公路、鐵路及機場。另提出100億美元成立一個全國基礎建設投資銀行,運用民間資金從事各項建設計劃。

法案的第三部份,是對州及地方政府提供350億美元,以防止裁掉28萬公校教師、警察和消防隊員。同時將提出300億美元,使35,000所公校進行現代化。並提供490億美元,作為延長長期失業者的福利。

綜觀奧巴瑪的新法案,可以說是面面顧到,但各方評價並不一致。大多數民調對投資公共工程都認為有利於增加就業。但減稅只能維持僱員的消費,並不能擴張其消費能力。企業是否願意雇工關鍵是對經濟的信心,而不在於薪資稅率。據紐約宏觀經濟顧問公司(Macroeconomic Advisers)專家的估計,減稅將使明年就業增加33,000個工作機會,不足以降低失業率。但也有專家采較樂觀的看法。認為新法案如能施行,到明年年底將增加925,000個工作機會,將使失業率下降0.4%,改變近年9%的高峰。能否達成,仍有待將來的驗證。

(五)面臨的重大變革

過去十年中,由於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對伊拉克及阿富汗用兵,損耗三兆美元戰費。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為救市又先後發放巨款,再加上不斷升高的福利支出,國債總額已抵達14兆美元的GDP。國債有增無已,貧困人口大幅上升,美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

首先是失業的長期化。以往的失業,大多是職工轉換工作時,由於搬遷的短期性失業,通常只有二、三個月。其次是經濟循環期間,不景氣失業,一般也只有一年半載。但目前的失業已呈現長期化趨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經濟全球化。在工資差距的考慮下,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外移。過去是紡織、玩具、服裝等輕工業,目前連汽車、造船等重工業也外移。工作機會愈來愈少。二是新興產業如網絡產業、新能源產業等,都需科技訓練。大部份被裁的職工,如非接受新訓練,將成長期性失業。目前存在的1,400萬失業大軍中,大部份都需要國家長期救濟,將成為美國經濟沉重的負擔。

其次是消費傾向理性化。過去30年,美國經濟的繁榮,主要是民間的過度消費。在分期付款與信用卡的支持下,大部份消費者都過著「寅吃卯糧」的生活。據最新的統計,有半數家庭無法在一個月內籌到1,000美元。大多數的美國人,近年開始覺悟過去的浪費生活,已不能再繼續。部份經濟界人士提出「新常態」理念。認為過去的浪費經濟已非改不可。「量入為出」才是常態。在新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消費者開始理性化。信用卡發行大幅下降,民間儲蓄率不斷上升。雖不利於當前的經濟復甦,卻為未來發展建立更堅固的基礎。

第三、作為美國經濟支柱的中產階級,近年正加速沒落。中產階級是指每年收入從5萬到14萬元的家庭,占美國人口40%。是最重要的消費者與投資者。大多擁有房地產和股票。近三年來由於房地產與股票暴跌,加以失業嚴重,許多中產家庭已淪為貧困戶。據最新統計,美國貧困人口已由佔人口14.3%上升到15.1%。目前貧困人口已達4,620萬人,比前年增加260萬人。貧困人口的增加與中產階級的沒落,顯示美國所得分配的差距,正隨經濟的衰退而擴大。

第四、福利制度,難以為繼。過去30年中,美國最為人稱羨的是它的社福制度,包括醫藥保險與社會安全等等。對貧困家庭發放糧食券,對退休人員有社會安全金。大多數人都享有醫藥保險。隨著人口老年化及醫療科技化,每年社福支出已佔聯邦政府支出的40%,而且仍在上升中。當國債已抵達上限,社福制度的龐大開支,已抵達難以為繼的地步。美國大多數人平時皆無積蓄,退休人員全靠社福生活。這一制度如破產,可能影響社會的安定。

綜上所述。今天美國經濟情勢已不是以往的週期性經濟循環,而是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動。以往醫治經濟循環的政策已難奏效。必須靠強有力的領導中心,才能面對新挑戰,提出新對策,才能轉危為安,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