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哉所謂「常識」論者

評施明德與《聯合報》
謝大寧
(佛光大學文學系)


大選日益逼近了,言論市場也就日益喧囂,而每次台灣這種大選都會出現的一堆子肉桶立法,討好賣乖,言不及義,也都一樣樣照例出爐了,這還真是大太陽底下,沒甚麼新鮮事。

不過話說回來了。一年多前,我就曾在一篇文章中憂心地指出,我很擔心這次的大選,很有可能變成一場「顯性獨台」與「隱性獨台」的對決,無論勝負如何,最終都是「獨台」力量的獲勝。照最近的一些發展來看,我這樣的憂心似乎雖不中亦不遠了。

為甚麼這樣說呢?我原本最擔心的是,蔡英文會更向獨台論靠攏,我的推論是,蔡英文作為兩國論的規畫者,兩國論基本上就是一種獨台論。獨台論最基本的特色就是「接受一種主權限縮的中華民國」,它不像台獨論,始終堅持要保留走向台灣共和國的可能性。原本民進黨的黨綱,當然是明白主張台獨,但台灣前途決議文多少軟化了台獨的立場,可是目標不變,這或者可稱為「柔性台獨」,但在目前兩岸的格局下,我覺得蔡英文有可能再進一步向獨台論靠攏。這種靠攏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民進黨把台灣前途決議文改為「中華民國前途決議文」即可。當時我覺得蔡英文是有可能做此選擇的,而且我覺得蔡英文若真如此選擇,從戰略面說,將會給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帶來重大壓力。

現在看來,蔡英文在獨派的壓力下,終於還是沒有走上這條路,她只是不斷以繞口令的方式,說些大家覺得「莫測高深」的空話,然後在姿態上放軟了一些而已。這也就是說蔡英文基本上維持了「柔性台獨」的主張,並根據這樣的主張而繼續否決九二共識。換句話說,我原本估算的最壞狀況並沒有出現,當國、民兩黨把對決的戰線拉到九二共識的問題上時,戰略上對蔡英文是不利的。

但是民進黨雖並未轉進到「顯性獨台」的立場上,卻也並未改變國民黨向「隱性獨台」靠攏的趨勢。國民黨固然堅持所謂的九二共識,但是九二共識的實質內涵,事實上已經發生「地表下」的錯動,這就像斷層的活動一樣,我們不知道甚麼時候,這個斷層的錯動,會造成一場大地震。

為什麼說九二共識的實質內涵已經改變了呢?我們只要回到歷史去看,九二共識的背景是國統綱領,而國統綱領還明白主張,它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主權仍然涵蓋全中國,兩岸的分裂只是治權的分裂,而國家最終仍要走向統一。正是在這基礎上,所以大陸可以同意兩岸各自以口頭表述一個中國原則。但是現在國民黨口中的九二共識,還敢把這些內涵說出來嗎?特別是當國民黨口口聲聲,追隨著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把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種民族自決的口吻,掛在嘴邊當口頭禪,也不斷對著大陸強調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時,你不覺得國民黨已經實質上放棄了一個中國的主張,而朝向兩個中國的路向上越走越遠了嗎?只是基於兩岸交流的需要,還沒明白地挑破而已。然則這不是一種「隱性獨台」是甚麼?或者說,要是覺得這個詞太刺耳,那至少也是一種明擺著的「偏安」心態,這是毫無疑問的。即使這一年來,在某些言論壓力下,國民黨幾乎言必稱中華民國憲法,但當它強調憲法時,也不敢明言憲法是終極統一論這一事實,反而只是強調中華民國前途依照憲法程序來決定,但坦白說,在上次修憲公投入憲後,這所謂的憲法程序和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已經是相同意思了,換言之,它已經排除了全體中國人(依照憲法,理論上全體中國人仍可視為是中華民國國民)中的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參與的權利,所以換個說法不是只是朝三暮四而已嗎?(大概只有馬總統偶而還會強調主權互不承認,這樣一種國統綱領的立場,這在國民黨已經是空谷足音了。)

換句話說,我擔心的「顯性與隱性獨台」的對決雖未成為事實,但國、民兩黨的對決,卻也絕對已經不是「統獨」的對決,而是「柔性台獨」與「隱性獨台」的對決,這殆已成事實。在這狀況下,無論勝負如何,其實「統」都將不會再是台灣政治中的選項。然則我們將如何看待兩岸的未來呢?如果我們注意到,國民黨已經等於實質上宣告,兩岸和平協議完全擱淺,那麼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景,如何讓人樂觀得起來?

以上,我們是從目前大選兩黨交鋒的過程,看到的一個整體的大趨勢。但是如果我們更進一步,把這個大選看成一個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過程來看的話,那有一些現象也許更值得重視。

這幾天,台灣的媒體一直圍繞著所謂「台灣共識」在打轉,作為政治口水,這一仗打得實在夠沒有營養的。一個完全空洞而沒有內容的概念,居然也可以吸引那麼多的討論,真是無聊透頂。可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有另外一批並未實質參與大選的人,他們倒是的確正在建構一套台灣共識,我覺得這也許更值得我們注意。這主要是圍繞著施明德那本談「常識」的新書,所興起的討論。

如果我們仔細瞭解一下施明德在其新書中的主張,便會發現那根本不是甚麼新主張,而是一個從他當年在美麗島大審時,就已經反覆說過的主張,也是一種典型的「獨台」論主張。其內容就是中華民國已經完全獨立於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應該共同認同這樣一個國家,而沒有必要再去爭論一些枝枝節節的問題。中華民國存在於台、澎、金、馬,在這塊地方它享有完全的主權,這一簡單的「事實」,施明德把它稱之為一種「常識」,他認為我們只要同意這樣一種常識,就可以把台灣內部的紛爭化解掉,並一致來建設台灣,也以此為基礎來迎接對岸與世界。

對於施明德這樣說法的內容,如果孤立來看,實在也沒有甚麼好特別去討論的東西,但是使我們不得不投注一些關注。他說這說法乃是一種「常識」。我們如果對台灣現在的民意還有些敏感的話,就會知道,施明德的說法的確就是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的看法,一般人並不懂得政治上的一些「眉眉角角」,在大家看來,中華民國的確就只在台、澎、金、馬,而且它是一個完全的國家,我們有領土、政府、人民、軍隊,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一切,世界上也還有二十幾個國家給予我們完全的外交承認,這不都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嗎?

但是這些事實並不等於「事實的全部」,其中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就是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的領土與主權行為,都建立在「中華民國憲法」上,這個事實卻是施明德所刻意忽略不去提的事實。而如果按照這個被忽略的事實,則中華民國至少到目前為止,它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其主權範圍依然及於全中國,而非獨立於台、澎、金、馬這塊土地上而已,而在這個範圍內的人民,理論上也依然是中華民國人民,只是在解除動員戡亂時期之後,我們接受了「大陸地區」有一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在行使治權,但並不代表我們已經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主權,換言之,在包括大陸與台灣這個範圍內,主權並未分割。

當然,這樣的事實,許多國人的確都認為很可笑,但作為一個法理上的事實,它就是如此,而且它也一直是我們法律體系裡所認定的基本事實,我們的法院在處理類似法律案件時,並未因為任何政治上的紛擾,而改變這樣的法律立場。而且有一點,我們也絕對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這樣的事實,它實質上確保了兩岸目前的和解走向,而如果有任何人試圖改變這樣的事實,他頭一個要冒的風險,就是讓中華民國陷入安全上的困境。

其實這樣的事實,就算一般國人搞不清楚,但政治人物誰不知道呢?你只要看看從李登輝開始的七次修憲,乃至幾年前曾喊得震天價響的正名制憲,他們又真敢動到中華民國憲法那些最敏感的條文嗎?即此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政治人物的色厲內荏。因此,當施明德也把這樣一種片面的事實拿出來,還把它稱之為是一個「常識」的時候,我們可就要小心了,這是一種語言的「建構魔術」,他其實是在試圖用一些看起來很有「說服力」的「選擇性的事實」,加上一些我們語言中的「強勢語彙」,來「製造」一種氛圍,以便讓我們自動掉進他所刻意塑造的語言陷阱中,完成一種「意識型態的洗腦」工作。面對這樣的陷阱,我們能不小心嗎?

我們千萬要注意,當我們看到報紙和新書的封面以斗大的標題,標舉著「常識」這兩個字,我們一定要對這樣的用語,保持高度的警覺。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常會看到衛生標語上說,大家要勤洗手,這也是一種「常識」,而且是一個正確的常識,因為它作為一個常識,背後確實有學理依據。但如果有人說哪個人睡覺不會打鼾,所以每個人都會打鼾,這也是一個「常識」,不必大驚小怪,那這樣的常識我們可就得小心了,因為今天的醫學報告告訴我們,打鼾太嚴重了,是會要人命的。同樣的,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了施明德所說的乃是常識,那麼我們哪天怎麼死的,恐怕都會不知道了!

以上是我還要討論施明德說法的第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聯合報以整版的篇幅,以及社論的規格,呼應了施明德的說法,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現象,這意味著在台灣主導著藍營的論述方向的一個主要力量,也在開始鼓吹這樣一種以「獨台」為基調的論述了。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麼這樣一個趨勢的確有可能引導出某種「台灣共識」,可是這樣的共識在我看來,勢必將為台灣帶來一場不可收拾的災難。

其實聯合報這一年多來,已經多次用大篇幅的系列社論,來鼓吹類似的概念。聯合報向來的立場,自然是所謂的中華民國派,這點無庸置疑,它也向來站在台獨的對立面,在言論上不斷和台獨論者展開辯論,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是作為聯合報筆下的中華民國,則在這一年多來,其內涵卻不幸地發生了微妙的漂移現象。綜括來說,主持聯合報筆政者,一直有一個企圖心,就是希望能夠化解台灣內部嚴重的意識型態衝突與仇視的現象,這個企圖心當然值得敬重,於是他們基於這樣的企圖心,乃認為「中華民國」將會是台灣內部共識的最核心成素。藍營的人對認同中華民國,當然沒有困難,有困難的是綠營的人,而為了要讓綠營的人也能夠接受中華民國,他們遂開始了一種微調中華民國內涵的論述。

這個論述上的微調,第一個就是淡化中華民國憲法中的「一中」色彩,它有時也借用所謂的「屋頂理論」,但逐漸將中國只理解為歷史的、地理的、血緣的、文化的概念,也就是把這個屋頂虛化,然後將中華民國漸漸等同於台灣,這也就是說中華民國這個概念在政治上漸漸和中國脫鉤,而只成了偏安在台灣的一個政治實體而已,在這樣的概念下,中華民國自然也就漸漸解除了對中國所必須承擔的義務。根據這樣的內涵,它乃一直鼓吹,大陸一定要接受中華民國,這也就是說聯合報似乎有點在預做兩岸政治談判的沙盤推演,它開出的價碼就是認為台灣的底線乃是必須維持一個有主權意義的中華民國。聯合報這樣的講法,和施明德的講法,不是正有異曲同工之妙嗎?聯合報的雄心是,這樣一套論述可以作為藍綠紅的最後妥協點,但可能嗎?

任何對兩岸問題有比較深入觸及的人,都會很容易看出來聯合報這樣論述上的微調之危險性。關於這點,我在這一年多來的許多評論中論述已多,此處就不重複了。而我最感到意外的是,為了誘導綠營認同中華民國,聯合報居然出此下策,開始向獨台論偏移,這豈不是浮士德的與魔鬼訂約之翻版嗎?中華民國被迫退居台灣,而且在這麼多年的現狀固定化的狀況下,它會出現定位上的困難,這是很可以想像的,但熱愛中華民國如聯合報者,值得為這樣論述上的困難,就開始去調整中華民國的內涵嗎?中華民國自有其立國之道,它的誕生也是為了中國的現代化而生,這都是不應輕易放棄的立場,我們如何根據這個立場去和中共協上談判,這是我們智慧的考驗,同樣的,這樣一個中華民國該如何消化內部的分裂力量,這也是我們智慧的考驗,但無論如何,它都不該自己放棄自己的國格,不是嗎?

其實更可慮的,還並不是聯合報與施明德論述的合流,而是我們已經隱隱然看到國民黨和這一論述的合流。今年是辛亥百年,但即將到來的國慶,其慶典的主軸卻是中華民國與台灣的聯繫,難道中華民國的袞袞諸公,真的已經把杭州當成了汴州了嗎?這其實才真正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憂心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