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派當道的日本野田新政府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日本首相又換人了,這可說是近五年日本政壇每年都要上演一次的戲碼。8月26日,日本菅直人首相在朝野的「殷切期待」及媒體數月催促下正式辭職,隨即經過數日反小澤一郎聯盟和小澤派(加鳩山派)的一番角力,確定由反小澤聯盟的野田佳彥逆轉勝出。

「黨高政低」

9月2日野田佳彥擔任首相,領導的民主黨、國民新黨聯合政府正式上路,也是2009年民主黨當政以來的第三任首相。17位閣員中,有10位首次入閣,野田自認閣員「有考慮派系平衡是事實,但基本上適才適所」,唯日本國內的評論大致是經驗不足,不知手腕如何?能否應付堆積如山的內政、外交問題?譬如:安住淳財務相「復興增稅」是個難題,玄葉光一郎外相可否解決緊迫的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等皆尚待考驗。上任伊始,9月4日《讀賣新聞》民調,野田內閣的支持率為65%,是1978年大平內閣以來排名第五高。然而,未來會怎樣,很難說,畢竟此前多次新政府民調起步高,卻表現平平甚至不佳。

關於其內部權力核心的變化,比較明顯的是「黨高政低」。9月6日野田首相新成立政權最高決策機構「政府、民主三役會議」,成員6人,其中政府僅首相和籐村修官房長官(內閣秘書長),余四人為民主黨方輿石東幹事長、前原誠司政調會長、平野博文國會對策委員長、樽床伸二幹事長代行。特別是黨政策調查會長權限強化。政府提出法案,在內閣會議決定前,得先經過政調會做事前審查,亦即,需獲得前原的認可,可見前原在黨政兩界的角色和份量僅次於野田首相。

「美日同盟」為首要基軸

野田的著作、記者會上,其外交構想是明確地將「堅強的美日同盟」視為「基軸中的基軸」。不過,野田過去既沒有處理美日關係的實際成績,也缺乏人脈(官房長官籐村同樣不擅長外交)。頂多當財務相時,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接觸過幾次,他和亞洲國家的管道亦很狹窄。野田首相就中日、日韓關係,是訴諸「雙贏」,願意加深和中國的「戰略互惠關係」。不過,野田的父親以前是自衛隊官員,他自己八月中旬還對媒體說,二戰時的甲級戰犯「不是戰爭罪人」,這引起中、韓注意和警戒其外交、軍事政策。

至於對美國關係,日本媒體是趁機痛罵前首相菅直人拖延辭職,形成「政治空白」、「外交空白」,解決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沒進展,於是反過來要求野田政府務必顧好美日關係。它們誇稱「美日同盟」是支撐亞太和平與安全的公共財產。美日關係不穩,對日本和亞洲各國的關係也會有不良的影響。這幾年,連續五位首相大約一年換一任,中國等國崛起,日本的國力相對下降。尤其,批評鳩山前首相「親中離美」不成熟的外交和菅前首相擱置懸案,使美日關係「迷路」、停滯,因而新政府最重要的就是馬上重建美日關係。

儘管野田政府的外交被視為較弱的一環,可是近日偏偏日本對外的「動作」、「狀況」格外多,曲折起伏。

前原在美倡修改「三原則」

野田政府剛啟動,9月7日,前外相、現任民主黨政調會長前原誠司即搶在首相之前,參加一個關於深化美日同盟的研討會,跑到華府演講表示,深化美日同盟、強化國際和平合作活動,(日本)應該避開被國際技術革新潮流拋落的風險,而修改「武器輸出三原則」〔註:「武器輸出三原則」是1967年4月佐籐榮作首相在國會答詢說:1.共產主義國家,2.聯合國決議禁止武器輸往的國家,3.國際糾紛當事國等,武器或相關技術不得對其出口。1976年2月三木武夫內閣更加上﹕即是對1至3以外的國家,也「戒慎武器輸出」的新解釋,等於是不可以出口所有武器、技術。但是,2004年小泉內閣的官房長官談話表示,美日共同開發、生產飛彈防禦系統是例外(不在此限制之內)。〕……為了防護自衛隊和別國的軍隊免於遭受急迫、不正當的侵害,放寬自衛隊派遣海外的「使用武器標準」。這雖非新議題,但有「發難」、「拋出風向球」的作用,也可視作在野田首相9月21日赴美與美國歐巴馬總統會談、參加聯合國大會等做「外交處女秀」之前,向美方傳遞訊息。

修改「武器輸出三原則」和放寬「使用武器標準」是自民黨政府時代就存在的議題。那時的說法是,「武器輸出三原則」為「防衛(軍事)產業」技術更新、降低開發成本、與美國等盟國、友好國家加強合作的阻礙。民主黨鷹派的前原也開始唱類似的調子了。日本國內與軍事有關的企業,包含下包的廠商,戰車約1,300家、護衛艦約2,500家。日本國防費用2002年度達到巔峰之後,持續減少,2011年度約47,700億日圓,買不起許多最尖端的裝備,向日本國內企業調度的管道變窄,導致2003年以來,與戰車有關的26家、戰機21家、船艦26家企業,有的退出,有的倒閉。要是繼續下去,日本的國防體制會受到打擊,於是想突破「武器輸出三原則」。

追求國際共同開發武器

防衛省的有識之士會議「防衛生產、技術基礎研究會」今年7月公佈的期中報告,亦指出三原則「對日本的國防安全是很大的制約」,提案參加國際共同開發、生產要解禁之外,凡限用於建構和平、人道目的的裝備還可出口。目前,日本除了與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相關的部分外,是不能參加國際共同開發、生產武器的。如果這方面政策轉變,那麼影響就很大了,這是一石數鳥——與歐美國家共同開發,可連結深化美日同盟、強化與歐洲國家的國防(軍事)合作;保持、提升日本軍事產業技術,並分享外國的尖端技術;以反恐、對付海盜的名義出口武器賺錢。

不難體會,日本運作的技巧是把修改「武器輸出三原則」與深化美日同盟掛鉤;放寬「使用武器標準」的理由也跟他國有關——「拒絕他國的救援請求,就建立不了信賴關係」。不時還搬出更漂亮如「有益於世界和平」的語句來美化。

前原的一番話,媒體當然也伺機敦促野田政府盡早研究,更改使用武器標準,以「符合國際標準」。小澤一郎曾提倡「正常國家」,前原是民主黨內反小澤的急先鋒之一,但是前原卻在切香腸,將日本導向「正常國家」,為自衛隊動武找較輕易的理由。

玄葉光一郎外相是外交菜鳥,本來較熟悉社會保障、稅制改革、公務員制度改革等內政問題,僅之前擔任國家戰略相時參加過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的談判。民主黨主政,通常商議美日關係、國防都是由前原誠司政調會長、長島昭久前防衛政務官、岡田克也前幹事長為中心。因此,就現在的野田新政府來看,前原才是外交的「意見領袖」、操盤手,說他對外交政策有不小影響力,應不為過。

航管官洩密,閣員九天換將

野田政府登上舞台迄今僅一個月,表現有踉蹌的一面,也有積極的動作。9月9日羽田機場的資深主任航空管制官將美國總統專機「空軍1號」、美國戰機的「飛行計畫」、搜集福島第一核電廠數據的美軍無人偵察機「全球之鷹」的資料,還有(本來禁止攝影的)羽田機場管制室裡的照片,這些屬於最高機密的資料,公佈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造成洩密,儘管此前日本國土交通省未將「飛行計畫」列為最高機密,但美方認為專機的飛行高度、速度等讓恐怖份子知道,恐怕還是會嚴重影響日後的飛航安全,美國向日本政府抗議,要求徹底防範類似事件再度發生。日本很怕惹美國老大生氣,有損美日信賴關係。

接著9月10日,上任才9天,經濟產業相缽呂吉雄即因8、9兩天訪視地震災區時連續講話「失言」,辭職下台,這對野田內閣是一大打擊,之後特例換上前一任的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執政的民主黨內屬前原誠司派,反中親美色彩濃厚),枝野本身跟經濟產業界沒什麼顯著的淵源。2009年民主黨當政之後,枝野擔任過行政刷新相、幹事長、官房長官,「發言力」頗受好評。今年3‧11東日本大地震時在電視上指揮、解釋救災一度紅極一時,然而,他也被質疑,前菅政府震災後復原、復興、因應核能電廠事故遲疑不決,難道枝野沒有責任?因此,一般認為,野田是人選受限制了,只好找具「發言力」、有「即戰力(立刻上陣作戰的能力)」的枝野會較能應付國會、輿論。

美降嚇阻力,自衛隊去南蘇丹

美國為了削減預算壓力,9月14日,非正式通知日本,駐琉球(沖繩)美國海軍陸戰隊8,000人搬遷到關島的計畫,要變更內容。2006年時擬的計畫是以司令部為主,8,000人搬遷到關島,保留擔任嚇阻力量的一萬名戰鬥部隊繼續駐紮琉球。而這次的修改,8,000人中大幅增加戰鬥部隊,雖然可以減少演習所造成噪音、危險、事故等琉球的負擔,可是,日本擔心「美國嚇阻力下降」。而真正顧慮的是,一旦靠山削減軍事力,則釣魚台、東海油氣田可資利用美國牽制中國大陸的功效就會弱化。

9月16日日本政府宣佈研議派出陸上自衛隊到南蘇丹,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規模為300人的兵工部隊,幫助當地鋪設、修復道路、橋樑。本來前首相菅直人8月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會談時,潘基文即曾要求日本派自衛隊去,但當時菅政府的基礎不穩,加上南蘇丹首都治安狀況不明朗,遂拖延了一些時間。新首相野田9月23日在聯合國大會演講就會宣佈將派出自衛隊,一來回報國際社會對日本大地震的協助,二來藉「國際貢獻」之名,拓展自衛隊海外活動的據點。

9月19日,日本軍事產業最大廠商「三菱重工業」爆出8月11日有83部伺服器或個人電腦(全日本11個地方,包括生產潛艦、護衛艦等的工廠)遭駭客入侵、散佈電腦病毒,國防裝備產品、核能計畫等機密數據可能被竊取。媒體就稱「攻擊者的操作畫面使用(簡體)中文」、7月警視廳首頁被灌進大量數據,發信地點9成在中國。——老套,凡壞事,僅憑表相就明說、暗喻指向中國。

調製「周圍國家不信任中國」論

適逢美國遭「9‧11」恐怖攻擊屆滿10週年之際。日本媒體利用這期間,大談這10年「中國膨脹」,引導「周圍國家不信任中國」的論調。

8月23日,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訪問地震過後的仙台時發表講話說,「這世界似乎有人在賭美國衰退、日本也不會復興。這是很差勁的『賭博』」。日本官員解讀「此為擔心亞洲『芬蘭化』的發言」。冷戰時期,北歐民主國家芬蘭,顧慮到強大的東鄰蘇聯,不得已採取中立的政策。美國憂心,亞洲國家對美、日失望,越來越顧慮中國。

接著轉而切入,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攻擊以來,中美關係基本良好。中國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支持美國的「反恐戰爭」。美國為執行反恐戰爭,需要維持與中國的合作,其重要性優先於在人權、台灣問題、貿易問題等方面的摩擦。裁剪大陸學者的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時殷弘教授《美國對中國的壓力減少》;——北京外交界人士,中國是「9‧11」的「受益者」。指稱中國以「反恐」的名義鎮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疆獨,摘掉追求民主化的萌芽,躲開要求人民幣升值。

「9‧11」之後的10年,美國忙著打反恐戰,這期間,中美國力長消互見。GDP占世界經濟的比重,2001年中國僅4.1%,2010年飆升為9.3%,美國則從2001年的32.1%,到2010年下滑為23.3%;軍事支出占世界的比重,2001年中國僅3%,2010年攀升為7.3%,美國則從2001年的36%,到2010年更提高為43%。中國和美國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已算有長足的增長,日本受不了,吃味於中國崛起。謂:中國大陸主宰了關於北韓核武問題的六方會談,增強了建構東亞秩序主導權的動向。使得以日本為主的周圍國家,增加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且舉釣魚台問題、南韓態度、南海問題為例。

鷹派分居要津

釣魚台四周海域去年9月大陸漁船和日本海保廳船艦相撞;大陸海監船活動例行化;今年8月海監船「侵入」領海,日本嚴重抗議。

去年護衛艦被炸沉,韓國覺得中國袒護北韓(事實上,部分韓國媒體也質疑其政府的調查解釋,但日媒不提);同(2010)年11月延坪島炮擊事件,李明博總統向赴韓訪問的大陸國務委員戴秉國要求中國影響北韓,但中國因應模糊;李明博政府重視韓日合作,以對付中國、北韓,其外交商務部長金星煥8月下旬在國會答覆質詢時就重開六方會談說是韓美密切協調的結果,完全不提中國的作用。

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南海四周國家有領海、島嶼主權爭議,東南亞國家礙於經濟依賴中國,避免決定性的跟中國對立,卻寄望美國介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提議當事國要明確提出主權的法律根據,如果美國不涉入,南海不久就可能成為「中國之海」。

由這些論調,不難嗅出:日本很討厭中美關係良好,希望中美對峙,關係轉壞。繼炮製、翻弄「中國威脅論」,弄成老掉牙的論調之後,現在又開始沖泡與「威脅論」同性質,但詞彙轉換的「周圍國家對中國不信任感」。

日本政權中樞,政、黨目前由野田、前原、枝野之類的保守鷹派居要津,加上輿論刻意搬弄的氣氛,對內能否成功使日本復甦不得而知,但其對外政策,肯定會更偏向美國,且細膩地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布建抑制中國的戰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