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回歸憲法

馬英九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宣示必須貫徹


6月11日,《自由時報》以頭版頭題及內頁大量報導了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抨擊正在教育部審定中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指責教育部在今年五月新聘了一位審定委員,想把一份「民眾建議意見」導入審定委員會。

中華民國憲法何時「去台灣化」?

鄭麗君質疑這份「民眾建議意見書」,都是一以貫之的站在「去台灣化」立場。

「例如要求凡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大陸地區』時,不應簡稱『中國』,應改稱『中共』、『中國大陸』、『大陸』。另在涉及政治層面與國際關係,應避免以『台灣』來取代『中華民國』的正式名稱。此外,不應該提及『台灣定位未定論』,凡提及台灣地位時,『應確定說明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事實』,並敘明此事實從一九四五年起國際間『無任何異議』。

另並包括在處理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及陳水扁一邊一國論時,應同時述及馬英九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同時說明此一立場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的陳述。

對台灣政經發展史的描述,『民眾』意見也要求應公允敘述『政黨作為』,不能以一面倒的敘述,尤其在敘明戒嚴時期等問題,也應清楚說明『當時的時代背景』,同時要增加地方自治的『成果』。

同時,該民眾意見並要求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原則』,認為在提及台灣文化的多元發展時,應強調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而在提及台灣這個移民社會時,也要強調在漢人大量移民後,『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已經成為主體的事實』。」

報導還說:

「鄭麗君抨擊,教育部運作所謂『民眾建議意見』,欲將『終極統一』及『一國兩區』作為台灣社會的『主體』,想在目前的多元化裡區分所謂的『主從』關係,要把『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凌駕在其他人群和文化之上,這是非常嚴重的作法,必須遏止。」

《自由時報》也訪問了一些李、扁時期的御用學者,為作歷史存證,茲抄錄如下: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梁楷也認為,歷史教科書編審最重要原則是:『歷史存在的當時所發生的事件』,亦即『歷史思維』,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台灣和中國本就不同國,台灣不屬中國,一九四五年到現在,中華民國是官方名稱,諸如郝柏村等人所提教科書『台獨化』的說法根本不對,教育部指導原則根據現今法令也有不對,歷史教育不應是國家論述。

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李筱峰則表示,歷史教育強調的是主體性,教育部所訂的原則,規避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反映的是馬政府一貫心態,例如台灣指台澎金馬及島嶼,背後心態是隱藏中華民國包括全中國,台灣只是一部分的一中概念。

張炎憲指出,馬英九愛說中華文化優越,但與台灣文化並無主從關係,尤其,台灣融合許多國家的文化,反而是更寬廣的文化。至於馬愛說的『中華民族』更是神話,中國有漢、滿、維吾爾、蒙古、圖博等族,就是沒有中華民族,這只是政治人物所虛構。

對於馬政府運作修改歷史教科書內容,張炎憲說,這看出馬英九充滿想回復到『兩蔣時代』的政治意圖,馬根本是在站在中國的正統來看台灣,並且想以中國的正統來改變台灣的地位,另外則是他自己終極統一的思考作祟。

張炎憲說,問題是教育部如用這套政治性語言,做為修改台灣史共同研究成果的學術性語言,將是嚴重違反歷史,這樣的內容要如何教育下一代?歷史教育無法真正瞭解這塊地土地,這個教育部長必須負起政治責任。

張炎憲進一步批判,如果馬英九真想『捍衛』中華民國,就請跟美國、中國講,像美國在稱呼台灣,也是用『台灣關係法』,而不承認中華民國。所以,馬政府不要只想動教科書,或想以中華民國這個空殼子來取代台灣。」

簡言之,這份「民眾建議意見書」,只不過是建議歷史教科書的台灣史論述應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立場而已。中華民國憲法又何時「去台灣化」了?

「文革」將是人類最偉大的民主運動

姑不論什麼自由民主,自康梁變法以來,今日中華民國好歹是一個立憲的文明國家。自由民主是允許多元化的,但多元化必須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憲法則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全民的最高共識。失去法治則必淪為「強凌弱,眾暴寡」的「叢林原則」,那是原始的野蠻社會,李扁亂政20年,正是破壞憲政的結果,這些御用學者則是李扁亂政的幫兇!

六月十四日,《自由時報》發表社論《別把謊言塞進孩子的腦袋》,反對歷史教科書回歸憲法的撥亂反正。

六月二十日,《自由時報》又報導: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歷史協會昨天痛批總統馬英九黑手介入歷史教科書,台灣歷史協會會長張炎憲表示,馬政府編寫歷史教科書過程經常採用非專業意見,違反法定程序,聲稱是『民眾意見』反映,其實是馬英九幕後操控,影響書商修改教科書內容,以配合馬一國兩區、終極統一的想法。」

「長榮大學台灣所教授莊萬壽說,馬英九企圖用中國思想控制台灣教科書,歷史課程應該讓受教育者對自己的土地產生信心,應該由本土而世界,不能忘記自己土地歷史文化。馬英九說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但『炎黃子孫』早已被證明是神話,馬卻崇尚民族主義,違反世界潮流,與民主潮流背道而馳。

前課綱委員、師大歷史系教授呂春盛指出,在課綱擬定後才要求書商修改審查版本,更是違反法定程序,用非法手段控制教科書版本,不僅無能、更是荒謬,她呼籲國人重視『黨化教科書』問題。」

「此外,包括台科大退休教授劉進興、輔大教授陳君愷及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張國城,昨天發起『我是民眾,我反對竄改歷史』搶救歷史教科書連署行動,短短一天已有超過六百人連署;希望讓政府知道什麼才是『民眾意見』,不要為了少數特定人士意見就隨意變動教科書。」

我們承認民主社會是允許多元化的,也承認台灣社會有國家認同的歧異,有認同皇民化的,有認同台灣獨立的,有認同中華民國的,也有認同新中國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認同是思想,是思想自由的問題,但法治是國家社會的規範。在台灣,你可以認同行人應當靠左邊走的主張,但卻必須遵守行人要靠右邊走的法治規範。

教育部核准的教科書,不是私家著述可以有個人意志的主張,它是公權力的行使,故必須依法行政,貫徹國家的公眾意志和規範,也就是必須遵守憲法,貫徹憲法意志。

李、扁的御用學者可以反對「一個中國」,可以反對「一國兩區」,可以反對「終極統一」,但除了修改憲法外,卻是無權以公權力將其私人的反對意見去取代遵守憲法的意見和主張。又如,日本自民黨雖反對和平憲法,但在其執政期間還是要遵守和平憲法。這是民主憲政的ABC,這批御用學者都是一概不知,而妄想「人多就贏」,去發動連署。

如果可以不講法,不講理,只要「人多就贏」,就是民主,那麼「八億神州盡舜堯」的毛澤東「文化大革命」將是人類最偉大的民主運動。

「皇民化」、「台獨化」的內容應予刪除

為了瞭解具體的情況,我們曾搜集送審的七個版本高中歷史課本,發現問題遠超過媒體的報導,何止是違憲和幾個用詞的不當,不但違背台灣人民的主體性,違反中華民國的主體性,並且違反人性,嫌日本殖民當局屠殺抗日台胞不足而言「前後僅九十五人伏法」;並且,違反人性,也違反事實稱「也有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的婦女」,來掩飾日本軍國主義對台灣婦女犯下的罪行。因此,我們發表七月號社論《馬英九切莫作歷史的罪人──評賴澤涵主編高中歷史第一冊(草案)》,反對這種荒謬的,邪惡的,違反人性的歷史教科書,李、扁及其餘孽的御用學者,已是歷史垃圾堆裡的污穢,馬英九又豈可成為同流合污的共犯。

七月十一日,國民黨中常會,有中常委邱毅針對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提出建議,據報導云:

「國民黨中常委邱毅11日在中常會建議應該刪除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皇民化、台獨化等不宜的內容,台灣與中國史應合併稱為本國史,獲馬英九認同,認為這是符合憲法的既定國策。馬英九回應表示,他辦公桌上現正放著一疊即將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他看了也覺得很荒謬,內容嚴重違反憲法。

這是馬英九對爭議多時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最明確的宣示。

馬英九強調,他第一任的時候許多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審定委員都是前朝的,任期沒到也不能換,所以他已責成教育部盡快處理這個問題,有關內容違反憲法的一些台獨化、皇民化的內容,應該要刪除;台灣史、中國史應該要合併為『本國史』,因為這是符合憲法的既定國策。

邱毅在11日的中常會建議兩件事,一是教學順序應該改過來,先教中國史再教台灣史,現在是先台灣後中國;二是要更進一步做到台灣史與中國史合併為『本國史』。

馬英九非常具體、明白,而且強烈表示會積極處理,改正內容。他說,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疊即將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看了也覺得很荒謬,例如屏東的慰安婦阿桃當初明明是被強拉去當慰安婦而非自願。清朝統治寫成清領(清朝佔領),把清朝、鄭成功、國民黨執政與日本統治都視為外來政權等;不僅內容錯誤,更嚴重的是違反憲法。」(中評社2012-07-12)

從1996年李登輝竄改「認識台灣」國中歷史教科書以來,這是台灣領導人久違了的正氣之聲。所以,《中央日報》電子版(2012-07-13)發表點評文章稱:

「他的這番表態,展現了對民進黨利用上次八年執政歪曲史實,如今必須加以撥亂反正的決心,值得給予熱烈掌聲,因為這是台灣自己合憲或違憲、尊重歷史或否定歷史,以及海峽兩岸走上和平或戰爭的大是大非問題。」

「如果不加以導正,久而久之,終將形成兩岸之間台灣民族主義與中國民族主的對抗碰撞,這將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又一悲劇,對台灣則是災難性後果。因此,馬英九斬釘截鐵的立場表態,不僅合乎憲法、尊重歷史,更是兩岸人民在同屬中華民族的理念下和諧相處,以及兩岸關係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和平發展的根本性保證。」

馬英九下決心對歷史教科書撥亂反正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07-16)也發表報導《馬英九下決心對台歷史教科書撥亂反正》稱:

「上周,在國民黨中常會上,中常委邱毅拋出了一個爭議多時的話題──台灣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修改。邱毅的意見是:應該刪除教科書中『皇民化』、『台獨化』等不宜的內容。對此,台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馬英九的回應是:會積極處理、改正內容。島內輿論認為,這是馬英九對修改教科書內容最明確的宣示。

馬英九表示,自己辦公桌上正放著一疊即將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有些內容他看了也覺得很荒謬。荒謬的理由正如邱毅所言,歷史教科書中充斥著『皇民化』、『台獨化』的內容。」

「教科書內容撥亂反正,馬英九揚起了鞭子。一如每次談到這個話題,立刻遭到了綠營的攻擊,『抹紅』,拉回到『統獨』之爭的戰場。民進黨立委鄭麗君稱馬英九要修改教科書,『這是基於一貫的去台灣化立場』。馬英九隨後再次強調,他已責成教育部盡快完成審查。」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國的基礎,也是一國之至正,撥亂反正,回歸憲法,不但是我們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主張,也是我們對馬英九一切施政的期待。

以高中歷史教科書而言,當有那一些憲法的立場和原則必須遵守,我們願略例舉如次:

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故教育部核定之教科書不得反對三民主義,不得反對民有民治民享,不得反對民主共和國。

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所以,一切的史觀和價值判斷必須以「國民全體」為主體,尤其是台灣有50年的殖民地史,必須以台灣人民為主體,而不是以殖民當局為主體。何況,聯合國有過《反殖民主義宣言》,應視為普世的人權價值。

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中華民國憲法公佈於1947年1月1日,時台灣已光復,並有台灣人民代表參與制憲成為行憲後之國大代表,如張七郎、余登發等人。故台灣與大陸同為中華民國「固有之疆域」。歷史教科書亦不得反對和破壞中華民國領土主權之完整。

第五條: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所以,教科書中不得出現民族歧視,或反對民族平等之主張。

憲法第二章為人民之權利義務。教育部核定之教科書亦不得出現反對或否定之主張。

第158條: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法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與科學及生活之技能。

歷史教科書屬教育文化,更應遵守第158條之原則,編撰教材,首先「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

關於兩岸的現狀亦有《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範之。

增修條文之前言為:「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增修本憲法條文」。有「國家統一後」才能有「國家統一前」,故「國家統一前」乃是預設了「國家統一後」,這是以「國家統一」為中華民國之國家目標。只是增修條文並未列出「國家統一」的時間表,故稱「終極統一」。

增修條文第十一條: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

在「國家統一前」,中華民國之疆域,有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的「自由地區」,也有無法有效統治的「大陸地區」,這就是「一國兩區」。

回歸憲法認同的民主憲政

憲法增修條文的法律位階等同憲法,故若欲回歸憲法或遵守憲法,教育部核定之教科書亦不得反對或否定國家的「終極統一」和「一國兩區」。

所以,「皇民化」即違反憲法第1,2,5,158等條;「台獨化」則違反憲法第1,2,4,158各條及增修條文之前言及第11條。

憲法是有主體的,憲法的主體就是擁有國家主權的「國民全體」;憲法是一種規範,規範是具有主體性的,也是價值判斷的根據。

史學不同於一般科學,除了追求真理外,還具有人文性質,具有價值。以中國的史學傳統言,孔子作《春秋》「一字之褒榮如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文天祥亦言「典型在夙昔」。《春秋》、「夙昔」是歷史,褒貶、「典型」是價值判斷,是具有主體性的,而與一般科學的「價值中立」不同。

根據憲法的歷史教科書當然是具有主體性的,具有價值判斷,除非是改變憲法的主體(即「國民全體」),否則就無法改變憲法的主體性。

因此,1911年10月10日就不止是「武昌起事」,而是中華民國的「武昌起義」;1945年10月25日,就不止是「接收台灣」,而是中華民國的「光復台灣」;或者,也可以是皇民化階級的「台灣淪陷」,但皇民化階級不是今天中華民國憲法的主體(「國民全體」)。

我們支持馬英九對歷史教科書必須撥亂反正回歸憲法立場的宣示。我們也期待修訂後的下學年高中歷史課本能貫徹憲法的立場,讓我們的歷史教育撥亂反正,回歸憲法認同的民主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