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不能違背國家立場

評高中台灣史課本的爭議

王仲孚


隨著六、七月酷熱的天氣,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問題又一再地掀起風波。

根據現今法令也有不對?

6月11日《自由時報》頭版頭條以聳聽、誇大的標題報導立委踢爆:馬政府要將高中歷史「去台灣化」。原來民進黨鄭麗君立委,接獲由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通知各教科書出版書局開會的資料,對於高中歷史課本有關台灣史內容,要求避免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並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原則。鄭麗君抨擊,「教育部欲將『終極統一』及『一國兩區』做為台灣社會的『主體』,要把『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凌駕在其他文化之上,這是非常嚴重的作法,必需遏止」,同時,輔仁大學歷史系台灣史教授陳君愷等人,在街頭發起簽名,反對高中歷史教科書「去台灣化」;6月13日北京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答覆記者提問「台灣教育主管部門正在討論高中歷史課本有關台灣史的內容,要求避免以台灣取代中國,並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原則」時表示:「教科書會對下一代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從『台獨』的角度出發去編寫歷史教科書,必然會誤導下一代的台灣同胞。所以,台灣各界早就發出各種呼籲,要求把在民進黨『台獨』執政時期修改過的教科書撥亂反正,恢復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我想,這應該是會得到台灣大多數主流民意的支持的」。國台辦對於這次教科書爭議的評論,四平八穩,不癢不痛,只能讓民進黨給馬英九扣「傾中」帽子的機會,對於阻止台灣「皇民化」、「台獨化」教材的蔓延,似無幫助。

鄭麗君不知有沒有讀過歷史,好像連高中歷史教科書有何內容也未瞭解,所言不知所云,可置之不論。綠營學者也動員多人在《自由時報》表示意見,抨擊馬英九此舉有政治意圖,「圖改變台灣地位」、「終統思想作祟」,所言多屬陳腔濫調,並未針對教科書內容表示意見,有的「學者」則不知所云或無的放矢。其中有關周梁楷的一段談話,就是「不知所云」的代表作。6月11日《自由時報》A4版報導: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梁楷也認為,歷史教科書編審最重要原則是︰『歷史存在的當時所發生的事件』,亦即『歷史思維』,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台灣和中國本就不同國,台灣不屬中國,一九四五年到現在,中華民國是官方名稱,諸如郝柏村等人所提教科書『台獨化』的說法根本不對,教育部指導原則根據現今法令也有不對,歷史教育不應是國家論述。」

為實施「皇民化」賦予正當性

周梁楷所說「歷史存在的當時所發生的事件,亦即『歷史思維』」一語,詞不達意,不知所云。又說:「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台灣和中國本就不同國,台灣不屬中國,」強調日據時期「台灣不屬中國」是表示甚麼意思?就是為實施「皇民化」教材賦予正當性。周梁楷最後這一句話說:「教育部指導原則根據現今法令也有不對,歷史教育不應是國家論述」。

請問:教育部制訂「課綱」編輯教科書「不根據現今法令」要用何時的法令?周梁楷是95/98課綱的召集人,他主持95/98課綱在制訂兩個「課綱」時,把「皇民化」、「台獨化」教材加入其中,以法令頒布全國實施(98課綱已公佈,未及實施。)以致流毒至今,也是當前高中歷史教科書發生爭議的禍源。周梁楷所謂「歷史教育不應是國家論述」不知指何而言?猜想他的意思是不要以國家的立場干預歷史教育的爭論,若是這個意思,我們可以正告「台大歷史系」的周梁楷教授(此據《自由時報》,有朋友告知,周梁楷自主持95/98課綱至今,都是沒有歷史系的私立逢甲大學教授)歷史教育的學術討論,自然不應受到國家或政治干預,高中歷史教科書則不能違背國家立場,所以才有「課綱」的規範,審查委員的監督,這不能說成是國家干預。周梁楷當年主持95/98課綱,不顧各方反對,「挺直腰板」運用教育部公權力,強力推行實施,受到綠色媒體的讚賞。如今說話的口氣,好像教育部不應該以公權力取消「皇民化」、「台獨化」的教材。這樣一副德行,無怪95/98課綱搞的一塌糊塗。還自鳴得意!

6月匆匆過去。7月1日出版的《海峽評論》社論鄭重指出,在準備今年秋天開學啟用的第一冊台灣史的送審課本草案之中,赫然發現其荒唐、謬誤不但不亞於李、扁時期,並且,還有過之。因而嚴肅呼籲「馬英九切莫作歷史的罪人」並質疑「教育部課本審查委員會和教育部長,如果讓這樣的歷史教科書通過出版,能不成為共犯結構,而被唾棄為歷史的罪人乎?」

「我國」必須改為「中國」

7月10日,民進黨立委鄭麗君上午赴教育部,把已有5,000多人連署的「大眾意見書」當面送交教育部長蔣偉寧,要求教育部在審查教科書時,不能受到具大中國思想的民眾意見書影響;7月11日,國民黨中常委邱毅在中常會建議應該刪除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皇民化、台獨化等不宜的內容,台灣史與中國史應合併稱為本國史,獲馬英九認同,認為這是符合憲法的既定國策。媒體稱這是馬英九對爭議多時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最明確的宣示。

綜合各方對高中台灣史教科書的爭議,其實要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台灣史教科書的「定位」問題。台灣史與中國史是否都屬於「國史」,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而且是明確的、不容含混的。馬英九總統的談話,顯然為教科書的「定位」做出決定。下一步但看如何執行了。這方面「教科書審查委員」扮演重要角色。

以95課綱為例,當時審查委員大部分只具綠色,不具專業,對於教科書的審查,完全以個人的意識型態為準要求如何如何修改,不管課綱的規範。筆者在95課綱時,替一家書局主編中國史教科書,送審的書稿,審查委員要求「我國」必須改為「中國」,「大陸」、「中共」也通通要改為中國,最為筆者難以理解的是「秦王政統一六國」一句中的「統一」也必須修改為「兼併」之類的詞句。當時書局的人告訴我,別家書局也用「統一」,很快就通過審查了(後知是三民書局)其時教育部長杜正勝甚受爭議,但卻作了一件開明的事,就是讓審查委員與教科書編者公開對話,因得知老同事台灣師大退休教授廖隆盛為「審查委員」,即打電話詢問,為何不能使用「統一六國」,廖委員支吾其詞,說甚麼「時代不同啦」,我再問:「那為什麼三民版本使用『統一』就很快通過?」廖則不悅地回應:「那你申訴好啦」。書局知道,申訴往返,必然耽誤賣書時間,只好乖乖依照審查意見修改。

能否落實政策 拭目以待

政黨輪替後,這位廖審委又獲聘為98課綱修訂委員,現在又是新教科書的「審查委員」,我所知廖委員在台師大歷史系退休前,並無任何有關歷史教育的論著,也無寫作教科書的經驗,為何受到教育部如此重用,值得進一步瞭解。

馬英九總統強調,「他第一任的時候許多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審定委員都是前朝的,任期沒到也不能換。」這話並不正確,恐有誤導。至於他已責成教育部盡快處理有關內容違反憲法的一些台獨化、皇民化的內容,台灣史、中國史應該要合併為本國史。我們喜見如此明確的政策,但從教育部的人事結構以及「審委會」委員的成分觀察,能否落實政策,筆者持保留態度,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