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勝選與南韓政局發展

李明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南韓第一位女總統

南韓第十八任總統選舉,終於在12月19日投票,也在當天稍晚揭曉。此次韓國合格選民共計4,050萬人,3,070萬人投票,投票率高達75.8%,可說是施行民主化之後,第六共和歷任總統選舉投票率最高的一次,可見各方人馬動員之勤,更可見選情之緊繃。前任總統樸正熙之女樸槿惠以51.6%得票率獲勝,比反對黨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的48%多出一百萬餘票。

韓國選出第一位女總統,在韓國政治史上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在東亞地區國家當中也不多見。因此,業已脫胎換骨進入民主鞏固期的南韓,證明了民主制度的成熟,也破解了部分韓國人原先所抱持的「女性不適任國家元首」的政治迷思。南韓的總統選舉制度為相對多數獲勝制,換言之,即使是以些微票數得到相對多數票,也可獲勝。在樸槿惠之前,第六共和所有獲勝的總統候選人均未獲得多數支持,而樸槿惠得票率過半,令人刮目相看。

這次的南韓總統大選,南韓許多人並不認為是「男女對決」。換言之,性別的因素已經降低,他們多數認為這是自由派與保守派政治人物的對決、顏色的對決、是北韓政策的對決,樸槿惠的勝選決定了韓國未來五年的發展。南韓在全球事務當中已快速嶄露頭角,南韓現在是全球第13大經濟體、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第八大貿易國,也是富國俱樂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成員,今年也初次擠進20-50俱樂部,與日本成為亞洲的「唯二」國家。

上述的卓越經濟成就,是令韓國人驕傲的。這個在1997年橫遭亞洲金融危機衝擊的國家,經過快速重整及復甦,如今擁有二萬美元以上的年國民平均所得、五千萬以上的人口,合乎這項20-50標準的國家,全球僅有七國。韓國土地不廣,人口也非特別眾多,充其量只能被歸為「中型國家」,但韓國的經濟力、科技發展和文創產業,早已大幅擴張了國力,影響力遠遠超過「中型國家」。

南韓是朝鮮半島兩個分裂國家之一,人口稠密,四分之一居住在首都首爾市附近,隔著38度線與北韓近距離相望。北韓過去十年內發射過無數次的長短程彈道飛彈、兩次核子裝置試爆,對於南韓的威脅從沒減少過,看來南韓正是蹲在火藥庫上,它的安全直接關係著強權的權力平衡、也聯繫著世界的安全。

保守派眼中的「左派份子」文在寅

正是在這個時候,南韓選民選出樸槿惠作為他們新任總統。綜觀南韓這次總統選舉,有幾個有別於以往的特點。首先是兩大陣營的候選人實力從未如此接近過。代表保守勢力、執政的新世界黨候選人樸槿惠出身世家,頂著其父樸正熙「漢江奇跡」的光環,但同時承擔了父親18年的獨裁惡名,因此樸槿惠雖享父親餘蔭同時也承受包袱。文在寅則是清寒苦學出身,憑著努力成為律師,曾在前總統盧武鉉麾下,是保守人士所稱的「左派份子」。

首先,他們二人都各自有支持的基本盤,樸槿惠的大部分支持者在大邱和慶尚北道;文在寅的支持主力則在全羅南北道地區,傳統上這是自由派的票倉。他們也各有支持的年齡層,樸槿惠的支持者多為懷念其父治理成績的中老年人以及婦女票;而支持文在寅的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根據各項民調,他們二人投票前的支持度其實是五五波,也說明二人的差距都在誤差範圍內,南韓總統大選從未出現過如此旗鼓相當的形勢。但事後證明,不像文在寅原先期望的樂觀。換言之,文的票並未票票入匭。獨立候選人安哲秀退選之後,文在寅也並未吸納太多安陣營的票。

第二、候選人政治色彩從來沒有這麼鮮明過。樸槿惠常被對手抹成舊派勢力的代表、威權統治的代言人、軍事政變的受益者、若當選將難以推行民主政治。文在寅則被批判為盧武鉉政權最核心的人物,是左派的失意政客,盧武鉉的失政文在寅也要負責任等等。因此這次的大選,千萬韓國選民將面臨「保守派或自由派」的選擇題。樸槿惠要求韓國人選擇「已經準備好了的女總統」,相信她「改變世界」的承諾;文在寅則以「全新政治」為主軸,拉攏中產階級與勞工。

第三、即使二人色彩鮮明,但都表示願在內政改革上有所作為。二人都深知韓國長期以來大企業壟斷社會資源,房屋價格飆漲、生活滿意度下滑、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安全亮起紅燈,因此二人都倡議「經濟民主化」,因此經濟民主化可謂兩人共同政綱。經濟民主化即增加中小企業收益、減少政府對大企業的補貼,壓制大企業對社會資源的獨佔。此外,還要嚴厲打擊存在多年的貪腐風氣、增進社會福利支出等。

文在寅嚴批李明博親美路線

第四、樸、文二人的對外政策有不少相同處,對北韓政策則有重大差別。樸槿惠早在2002年即與金正日見面,鑒於過去北韓動輒以武力相向,不再毫無保留地對北韓示好,她堅持採取審慎態度,要在放棄核武基礎上,才會與北韓進行談判或和解。文在寅則嚴詞抨擊李明博政府嚴重的親美政策,正極度地傷害南北韓關係,認為南韓應該無條件地與北韓進行談判。不過,文在寅立場當然受到北韓的歡迎,但他的激烈立場,卻可能會嚇倒中間派、憎惡北韓挑釁的韓國選民。

第五、這次大選是各種負面文宣趨向極致的一場惡戰。對壘的候選人發動人海戰術文宣攻勢,也動用網路攻擊對方的先祖、家庭及發掘個人隱私,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分析家說,這次無論誰當選,韓國將會是一個被割裂的社會,加以存在久遠的地域主義、派閥政治、黨派鬥爭,傷痕越發難以撫平。

樸槿惠的當選證明其成功非憑空得來。她誇過海口,說已嫁給了韓國的政治,強調對韓國人民的全心奉獻,心無旁騖。她的特殊背景,包括雙親先後被刺,韓國保守人士及一般大眾願意疼惜,並希望從她身上找到樸正熙當年為韓國經濟衝刺的身影。她被認為雍容大度,中英文都不錯,有多年的外交經驗,對國際事務並不陌生。

樸槿惠的戰功也極為可觀。今年4月國會選舉中,她以改名的「新世界黨」重振「大國黨」黨魂,贏得席次過半的佳績,因此保守派選民對她寄以厚望,新世界黨以150席對127席擊敗民主統合黨,有利施行各項政策。但執政黨與反對黨在國會的席次差距不大,樸槿惠可能會面臨一個較為動盪的國會。

外交上,樸槿惠保守穩健作風受到美國等傳統盟邦歡迎,文在寅在選舉期間標榜他的北韓政策為「陽光政策第二章」,可能加大與美國的隔閡。樸槿惠既然當選,美國的憂慮一掃而空。樸槿惠強調維持和美國的安保同盟關係,但必須加強與中共的經濟聯繫,並借助中共節制北韓。樸槿惠也曾表示將改善與平壤關係,她可望以更大的耐心和信心,逐漸嘗試引導北韓走出國際孤立與經濟困頓,這對朝鮮半島的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樸槿惠「親美」或不「疏北」

樸槿惠當選韓國總統,就韓國對外政策的意義而言,在於她代表著保守派勢力的鞏固。保守派勢力原以李明博為中心,李明博的理念是「親美疏北(韓)」,過去將近五年來,李明博改善了金大中、盧武鉉兩任總統與美國的疏離感,其原因即在於金與盧汲汲營營與北韓和解,成果卻是有目共睹,在「陽光政策」與「和平繁榮政策」下,南韓對北韓的援助喚不回北韓的讓步與互惠,北韓不但積極研發彈道飛彈,且試爆了兩次核武裝置。李明博的「親美疏北」政策站上了制高點。但過去將近五年的施政,南北韓關係跌至谷底,南韓內部,包括樸槿惠,均思考是否要調整其北韓政策。

樸槿惠2002年訪問過北韓,並與金正日進行密談,她算是南韓保守派當中有北韓經驗、對北韓政策有可能做出調整的領導人。參選時,樸槿惠表示會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其穩健作風可獲得美國支持。同時她也表示將「在與美國穩固同盟的基礎上,推動與北韓關係的改善」。樸槿惠可能還是會「親美」,但未必非要「疏北」不可,樸槿惠主政時期的南北韓關係有轉好的可能。

此外,樸槿惠也是在與美國加強同盟關係的基礎上建構與北京的關係,她聲稱中共與南韓的經濟和戰略聯繫已經密不可分。多年來,南韓政治領袖,特別是1992年與中共建交以來都強調和中共加強關係的重要性,有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大陸的市場,在韓國對外貿易上居重要地位。此外,中共對北韓的影響及節制,又是南韓安全之所繫。對於這樣的發展,中共當局對樸槿惠的當選新任總統寄予厚望。樸槿惠倘若不像李明博一樣「疏北」,則中共也不必擔心南北韓關係未來會如此僵持,或朝鮮半島局勢會有緩和趨向。

與北京仍舊保持穩定關係

中國大陸與南韓已在2008年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12年1月9日李明博曾訪問中國大陸,雙方的共同關心焦點在於金正日去世以後的北韓政局和朝鮮半島安全、以及雙方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前景。胡錦濤今年3月26日回訪首爾時會見李明博,提及中共希望與南韓合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強政治和戰略互信,加強高層交往,通過相關部門的戰略對話等機制,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和國際及地區重大問題加強溝通,坦誠相待、增進瞭解,擴大共識,牢牢把握兩國友好合作大方向。

第二、是擴大兩國務實合作,寄望2015年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3,000億美元。雙方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確保各自經濟和雙邊經貿合作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區建設。中方歡迎韓方擴大對華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興產業的投資,支持通過建設產業園區等方案實現對華投資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中方將繼續鼓勵本國企業擴大對韓方的投資。第三、是改善兩國關係的民意基礎。充分利用中韓友好交流年(2012年)、韓國訪問年、麗水世博會等契機,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媒體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友好感情。基於此,李明博則表示完全贊同胡錦濤的主張,因此已形成雙方穩定的共識。

11月中共十八大之後領導人面臨換屆,12月南韓也選出未來即將主政五年的領導人,2012年亞洲國家的政權更迭,終於以韓國總統大選做為結尾。北韓選在距離韓國選舉的前一星期做出發射「光明星三號衛星」,確有左右韓國大選用意。但韓國自從1987年政治民主化以來,連同這次共有六次總統大選,韓國人民已經將北韓的威脅淡然處之了。倘若北韓的大動作只是為了要影響韓國選舉,獲支持特定候選人,從樸槿惠勝選的結果看,北韓顯然是打錯算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