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為何發射「人造衛星」?

金正喜


2012年4月中旬北韓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失敗,經過短短八個月時間,快速修復技術缺陷,終於發射成功,成為全球第10個有能力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北韓1998年8月和2009年4月試射兩次實驗衛星。技術層面「彈道飛彈」和「人造衛星」發射原理相同,都是以「火箭」發射升空。北韓發展人造衛星,這點也就足以證明,它已發展出具有相當水準的長程彈道飛彈技術。

北韓此次發射衛星成功,意味北韓透過衛星用於軍事偵察,完全可以有效掌握這些國家的所有軍事動態與軍事設施。

事實上,北韓發展衛星,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經濟。在2006年10月,北韓首次進行核試爆,針對美國已具備最少的核子嚇阻力量後,乃把焦點集中轉移到改善其國內的民生經濟。北韓強調,此次發射衛星的目的,也是為經濟建設,並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

在西方國家長達超過半個世紀以上的經濟制裁下,北韓不斷尋找自己的生存經濟模式,從1980年代開始發展太空開發事業,直到今年把目標訂為建立「強盛大國」的一年,正式開始實施「太空開發5年計畫」,以利推動經濟成長,因此往後還會持續發射各種實用衛星。

然而,國際社會卻一直把北韓發射衛星一事放在軍事層面看,指北韓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案,執意發射長程飛彈。事實上,現行國際法,北韓發射衛星用於通信、氣象、航行、資源探測等方面,國際間根本無法找到北韓不法行為的依據。

總之,人造衛星是除具備物理學、數學、化學等的基礎科學之外,加上電子、金屬、機械、熱工學、燃燒理論、自動控制理論等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綜合體。

衛星技術水準,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高科技水準。此次北韓成功發射衛星,國際社會應該正視它們太空尖端科技的一大進步,以及其衛星發射帶來的附加經濟效益,將會遠遠超過衛星本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