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府的右翼圖像及其作為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日本安倍政府上台月餘,從經濟到外交都大張旗鼓、動作頻頻,整體看來,其特質正符合外界「保守右翼」內閣的觀感--日本利益至上、下猛藥、針對「假想敵」積極鬥爭佈陣。

內閣成員一堆右翼要角

其實,光是內閣成員就足以顯露這自然生成的標籤。安倍首相本身就是日本政壇裡強硬、右翼的政治人物,鷹派色彩鮮明,屢次否認日本在二次大戰時的戰爭罪行,主張修憲,提升自衛隊成為國防軍,更多參與國際維持和平活動的自由。他也提倡愛國主義教育,修訂沒有所謂「自虐史觀」的歷史教科書。

副總理兼財務、金融相麻生太郎,自己雖信仰天主主教,可是也參拜靖國神社,上(第)一次安倍內閣時擔任外相,設計「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價值觀外交」,圍堵中國、俄國。而該外交模式,新安倍政府再次延用。

總務相新籐義孝,數次「視察」釣魚台,也想登陸獨島(日稱竹島)。2011年8月1日,與稻田朋美、參議員佐籐正久,計畫登上「郁陵島」(望得見獨島),前往韓國,在金浦機場遭韓方拒絕入境。

文部科學相(教育部長)下村博文,2006年在日本政策研究中心的研討會上即表示擬審查、更改根據「自虐史觀」撰寫的歷史教科書;同時質疑1993年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承認日軍涉及強制慰安婦的講話。這回安倍一出任自民黨總裁,他即擔任教育再生實行本部長。

防衛相小野寺五典,2010年發生釣魚台問題之際,日本google地圖關於「尖閣諸島」出現並記中國大陸稱謂的釣魚群島、釣魚島,他出面要求日本google公司刪掉並記的中國大陸稱法。

官房長官菅義偉,是右派組織「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副會長。

國家公安、綁架問題、防災相古屋圭司,2007年6月14日《華盛頓郵報》刊登了美國眾議院121號《從軍慰安婦問題要求日本道歉決議》,他以「歷史事實真相委員會」名義刊登廣告要求撤銷;否定二戰期間有強制慰安婦情事;主張放鬆修憲條件的日本憲法第96條。關於核武,認為應根據國際情勢做討論。他是安倍成蹊大學學弟,就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多與安倍採取相同步調。

行政改革、公務員改革相稻田朋美,否認日本在二戰有戰爭責任、認為「東京大審」違反國際法,主張沒有南京大屠殺、沒有「百人斬」、琉球(沖繩)日軍沒有下集體自殺令。

這一票右翼大咖,都佔據關鍵職位,則安倍的政策方向,大概也不脫「朝右」奔馳。

用「有識之士會議」行「安倍意志」

除了政府機能外,安倍內閣的另一個動作是陸續新設或重新啟動一堆原本已停廢、休眠的「有識之士會議」。簡言之,就是要從體制外取經,聽所謂「有識之士會議」——意見立場近似安倍者的結論,特別是經濟、「國防」相關問題以實現「安倍意志」。由於今夏的參議院選舉成敗很重要,所以排優先順序,可能會產生爭議的、影響選舉的,推到參議院選舉後提出結論甚至才開動運作,較沒有爭議的,則早早出主意、提對策。

譬如:1月8日下村文部科學相公佈了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再生實行會議(暫稱)」主要成員,重新啟動2006年設立的「教育再生會議」,強烈關注教育議題的安倍本人擔任本部長,請早稻田大學校長鎌田薰、作家曾野綾子等人為成員,擬修改學制和教育委員會制度。

「關於國家安全強化官邸機能會議」則是在外交、國防政策上,加強首相官邸的司令部指揮機能。2007年該會曾向國會提出創設日本版的「國家安全會議(NSC)」法案,後來撤銷。需留意這一任是否會讓該案捲土重來。

「關於重建國防安全的法制基礎懇談會」研議變更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是上一次安倍內閣設置的,2008年曾做出「要求變更解釋」的報告。

「關於國家安全強化官邸機能會議」與「關於重建國防安全的法制基礎懇談會」這兩個原處於休眠狀態的「有識之士會議」,都是安倍認為最重要而決定重新運做的。

「經濟財政諮詢會議」製作經營經濟財政的戰略、每年度預算的基本方針等,東京大學教授伊籐元重是重要成員。

「就歷史認識關於首相談話的會議」,是對過去殖民統治和侵略,欲發表新的歷史認識。安倍強烈想改變歷史認識上的1995年8月15日「村山首相談話」,其核心正在研究是否成立「有識之士會議」,擬出「安倍首相談話」。自民黨內顧慮到執政聯盟夥伴公明黨及亞洲國家的反彈,具體動作會擱置到參議院選舉後。

日本經濟再生本部的「產業競爭力會議」,設計成長戰略等宏觀經濟政策。慶應大學教授竹中平藏是重要成員。

「改革規制會議」則跟「產業競爭力會議」聯手,推動放鬆規定。取代、變更民主黨政府行政刷新會議「關於改革規定、制度的分科會」。安倍政府也撤廢一些會議,如:國家戰略會議、行政刷新會議、行政改革實行本部。

保守議題擬找維新會合作

1月11日安倍特地跑到大阪,和日本維新會副代表橋下徹(大阪市長)、幹事長松井一郎(大阪府知事)會談,尋求支持,1月28日眾議院開議,為求國會運作順利,希望追加預算、日本銀行(央行)總裁的同意權、2013年首批預算等,維新會能配合。安倍掌權後,沒有跟第一大在野黨民主黨的新黨魁海江田萬里正式會談過,卻而大老遠跑去找維新會,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維新會的眾議院選舉公約也明講要修改憲法。執政黨在眾議院已擁有提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議席,7月參議院選舉,維新會如果大有斬獲,到時候,就算現在的夥伴公明黨不積極,和維新會合作,在參議院也可以有三分之二議席。

安倍首相與橋下、松井關係匪淺,維新會去年在安倍尚未競選自民黨總裁之前,曾想請安倍來擔任黨魁,雙方親密程度可想而知。安倍與維新會代表石原慎太郎的修憲構想也是沆瀣一氣。因此,執政的自民黨與在野的維新會很可能會進行「部分議題合作」。安倍說不定私下已在摸索和維新會合作的方式。

推一系列「說壞話的外交」

至於這一陣子日本的對外關係,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1月13日在《讀賣新聞》有一篇投書表示,雖然美國對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採取「中立」立場,不過,如果美國的盟國成為討厭、壓抑、攻擊行動的對象時,美國就不會「中立」了。16日,日本政府宣佈,將研議在先島群島派駐航空自衛隊戰機。接著1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華府與來訪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舉行雙邊會談。希拉蕊在隨後的記者會聲明,儘管美國不在釣魚台主權歸屬上持有立場,但美國承認釣魚台屬於日本的行政管轄範圍,反對任何「侵害」日本行政管轄權的單邊行為。擺明如中、日因釣魚台發生衝突,美國會挺日本。

安倍自己也進行了一系列具有挑撥性質的「說(中國)壞話外交」。他請1月15-19日出訪歐洲英、法、比利時的眾議院外務委員會委員長河井克行攜帶其親筆函給位在布魯塞爾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擔憂中國進出海洋」,要求「強化合作」。聲明日本對東亞地區的安定與繁榮會扮演積極的角色,但就東亞「戰略環境的變化」呼籲NATO方面能有「共同的認識」。目的無非是想拉攏北約。

美國總統歐巴馬1月騰不出時間接待安倍,雙方暫定2月下旬見面。安倍轉而於1月16-19日帶著經濟援助(ODA)訪問東協的越南、泰國、印尼。他和越南總理阮晉勇會談,特地提供約五億美元貸款助越南進行基礎建設,蓄意將東海的釣魚台問題與中、越對峙的南海問題連繫起來。

1月17日,美日兩國政府開啟國防部、防衛省課長級商議有事(發生戰爭)時,美軍與自衛隊行動準則的「美日防衛合作指針」。預料會涉及隨著修改集體自衛權憲法的解釋,自衛隊活動、可執行作戰項目擴大,兩國如何搭配的議題。尤其,關於集體自衛權的四種「灰色地帶」的狀況:1.美日在公海上共同「訓練」等,美國軍艦遭到攻擊時,自衛隊的船艦進行反擊;2.可能飛向美國的彈道飛彈,日本以飛彈防禦系統擊毀;3.在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等情況下,他國部隊受到攻擊時,自衛隊趕赴現場進行反擊(驅離戒護);4.在PKO,自衛隊擔任外國部隊的後方支援等會是焦點。尤其是前1、2項,直接關係到美日軍事同盟,這裡不難嗅出,日本處處體貼美國,要敲開集體自衛權解釋的束縛來護衛美軍,替美軍打擊敵人。底下是想交換美國在釣魚台爭端能為日本撐腰。

中國和平發展,經濟繁榮之後,向海洋發展是必然的,日本依附美國,兩國合力將西太平洋當作禁臠、內海,分享海洋資源,阻擋他國向海洋發展才是真正的霸權。日本當前的策略是:強化與美國的同盟,急著修復與韓國的關係,摸索跟北韓對話,加速和俄國商議「北方領土問題」,與南太平洋的澳洲連結,和菲律賓、印尼等東協國家合作,拉攏印度,唯獨跟中國大陸在釣魚台升高對立。

貶日圓、搞對立

去年12月時安倍說要派前外相高村正彥為特使到中國,1月22日卻改由應邀赴北京的聯合執政黨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攜安倍親筆函,希望見到大陸高層領導人,不過,因日方態度很硬,山口能發揮的效果恐怕有限。

至此可知,安倍執政打的如意算盤是,改變通貨緊縮等經濟、金融政策,先拿出成果。安全政策、歷史意識等只是設立會議,醞釀能量,等經濟有了成果,博得人民的支持和信賴,也過了參議院選舉後,再處理集體自衛權、日本版NSC等較有爭議的安全事務。然而,安倍策動的日圓大幅貶值,雖使得日本經濟、股市稍有起色,但現在已惹來外界「以鄰為壑」、「掀貨幣戰」的抨擊,這是典型日本利益至上,唯我獨尊的作風,加上,針對中國大陸、製造對立的外交佈局,安倍治下的日本,越來越像個麻煩製造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