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

論馬政府兩岸政策的變與不變


韓戰後,兩岸關係卡進了國共內戰和國際冷戰的雙重架構中。美國的遠東戰略則形成「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製蘇」,其戰略目標是蘇聯。

至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中蘇共兵戎相見,蘇聯百萬大軍壓境,「以共製蘇」遂與毛澤東的「反霸統一戰線」一拍即合。北京與美國也曾渡過一段蜜月期,唯中間卡了一個台灣問題,美國仍不放棄「以蔣制共」,故從1972年《上海公報》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

至1988年蔣經國逝世,1991年蘇聯瓦解,「蔣」沒了,「蘇」也沒了,美國的遠東戰略只剩「以獨制共」。並且,一時間「拆散中國」甚囂塵上。

經過1995年和1996年的兩次飛彈演習,美國理解了「中國人民有決心、有能力,保衛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李登輝遂從「民主先生」變成了「麻煩製造者」。美國的遠東戰略也調整為「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陳水扁的急進台獨,踩過了美國的「民主紅線」,遂因貪腐榔鐺入獄。

為誰辛苦為誰忙?

兩蔣時期,因國共內戰和中美協防條約,中共是台灣唯一戰略假想敵;李扁時期,企圖「台灣主權獨立」,亦以中共為唯一戰略假想敵。馬英九執政將近五年,亦未曾變更。

但是,2005年,中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除了法理台獨外,不得使用非和平手段;接著連戰主席前往北京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國共和解,國共內戰正式結束,剩下是兩岸政治對立的問題。

所以,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又發表「胡六點」說:

「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

胡錦濤的說法,完全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原則」。雖然,胡錦濤仍堅持國家的統一,但卻「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我們老早就指出,鄧小平以來的「一國兩制」其實就是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一國兩區」,「和平統一」其實只是「就地合法化」。

中國大陸的政治、軍事已不對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和執政的國民黨(不包括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具有威脅了。並且,五年來,兩岸已簽訂包括ECFA在內的18項協議,出口大陸已佔台灣總出口的42%,大陸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

大陸已不對國民黨執政的台灣構成威脅,國民黨執政的台灣卻要以大陸為唯一戰略假想敵,向美國購買武器。這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是為民進黨台獨對抗大陸?還是為美國「以台制中」?

內戰結構已經解銷了,剩下的則是美國冷戰結構的「以台制中」。美國「以台制中」的島內代理人是國民黨的反對黨民進黨台獨。所以,馬政府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的戰略其實是為美國和民進黨服務的,天下寧有此等蠢人蠢事?

尤其是在美國「重回東亞(或亞洲)」,發動對大陸新圍堵之際,還涉及危害到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釣魚台列嶼和南沙群島領土。大陸和美國,台灣要靠那邊站?基於保衛領土主權的義務,台灣豈能放棄戰略防備?

或困於台灣難以選邊站,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曾復生,在去年「台北會談」後,發表《改變中共唯一假想敵軍事戰略》(《旺報》2012-11-30)。

台灣必須分清敵我友關係

曾復生在文章中認為,中美兩國已將彼此各自的軍事戰略,定位為假想的長期競爭對手,未來幾年,中美在亞太地區戰略競逐惡化的風險將可能大為提高。目前台灣的平衡策略,即可能由左右逢源,而成為「進退失據」。所以,他建議:

「整體而言,台灣有必要思考調整國家安全戰略中的軍事核心思維,從過去長期以中共為唯一假想敵的軍事準備,轉變成以有效處理專屬經濟海域(EEZ)範圍內,包括陸地、空中、海上、水下,以及電磁頻譜和網路的重大威脅、危機或災難,並歡迎亞太國家共同參與合作,達成『嚇阻威脅、預防戰爭、保國衛民』的國防政策目標,使台灣成為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穩定的貢獻者。」

「台灣在運用平衡策略應對美中戰略競逐時,可以大聲提出『台海和平倡議』而不必被迫選邊站;同時,台灣應積極促進亞太和平發展的正向能量,並避免落入左右兩難的小國悲劇;此外,台灣的軍人對自己的任務與存在價值,能更加明確並受到社會肯定,也不會懷疑自己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曾復生的文章,很快得到對岸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的回應--《台灣或需考慮調整軍事戰略》(《旺報》2013-01-02)鄭劍不同意曾復生所認為的台灣「不必被迫選邊站」。鄭劍說:

「亞太地區是一個大國高度關注、歷史關係複雜、利益衝突遍佈、熱點根源深厚的地方,基本沒有歐洲那樣中立者的可靠立足之地。台灣方面必須分清敵我友關係,真正從長遠和戰略上認清,哪一方是依靠力量,哪一方是團結力量,哪一方是爭取力量,哪一方才是真正的敵對力量,據此制定正確的政策和戰略。

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屬一個國家,在東方文化體系中,沒有什麼關係比血緣一致更為密切了,兩岸的矛盾與衝突歸根結柢是民族內部矛盾,終歸好商量,歷經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應當團結起來,共禦外侮,兩岸關係越好,對台灣的前途越有利,兩岸關係惡化,台灣方面可能得利一時,但長遠看必受其害。模糊、中立將喪失立場,傷害兩岸互信。」

對鄭劍的文章,曾復生則答之以《馬習可共同發表台海和平倡議》(《旺報》2013-01-02)。他說:

「台灣需要與時俱進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政策,以及軍事戰略規畫與準備,藉此應對美中在亞太地區綜合國力對比,出現消長變化的新形勢。目前,美國正採取和戰兩手策略,應對亞太新局勢,馬總統與習總書記若能同步提出『台海和平倡議』,將為『台北-北京-華府』創造共贏空間,並為兩岸和平發展累積正能量,在此其中,兩岸共同調整戰略規畫與軍事準備,也就更具有實質意義與貢獻。」

自韓戰以來,台灣一直是美國「西太平洋鏈島防線的中央環節」和「不沉的航空母艦」,曾復生要「改變中共唯一假想敵軍事戰略」,是要擺脫韓戰以來台灣作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戰略地位。

鄭劍則要求台灣「必須分清敵我友關係」,一步到位的「制定正確的政策和戰略」。這當是鄭劍的強人所難了。曾復生答以「馬習可共同發表台海和平倡議」,也是敷衍之辭,試想連兩岸的和平協議在美國的壓力下都簽不成(甚至連談都談不得),又何能共同發表事涉亞太各國的「台海和平倡議」。

再說,美國「重回東亞」和新圍堵,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發起的新攻勢,美國不能攻城掠地,不能挑撥日本、越南、韓國、菲律賓來圍堵中國大陸,美國能算「贏」嗎?一旦美國贏,就必然是中國大陸輸,又何來「台北-北京-華府創造共贏的空間」?

台灣無力阻擋美國「重回東亞」和新圍堵,台灣也無法拋棄大陸市場,而想以模糊、中立的戰略作鴕鳥,這應該是曾復生的思維。

金溥聰的戰略模糊

2月3日,駐美代表金溥聰接受「法新社」採訪,據(《中國時報》2013-02-05)報導:

「金溥聰表示,『我們有自己務實的生存之道』,台灣需要美國的強力支持,但也須審慎處理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因為現在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他強調台灣維持和美、中『戰略模糊』的重要性。他說:『這是我們特有的戰略模糊,這是我們最佳的防護罩。』

『中央社』的一篇專電則在文字上有些出入,據該報導,金溥聰說,面對中國大陸,台灣主張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擁有『策略上模糊的空間,堅持中華民國是我們最佳的防護罩。』」

「金溥聰指出,美國鼓勵台灣與中國大陸維持良好關係,『但就像許多智庫人士一樣,他們擔心台灣或許跟中國大陸走得太近』。他認為美方的想法是:『兩岸有良好互動、互惠,美方也關心兩岸未來在政治上的發展。』

金溥聰說,美方應相信,馬總統強烈捍衛台灣主權,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金溥聰的談話公佈後,《聯合報》「黑白集」(2013-02-06)即以《金溥聰得到的訊息》為題,指責他失去台灣的主體性,並言:

「金溥聰所言,應是真實反映了美國的政策立場,且與一般常識的認知並無二致。不過,問題在於:一、以金溥聰的角色地位適不適合作這類的表述?因為,這可能會被『扭曲』為是在向兩岸『宣達』美國的政策;二、甚且可能被『扭曲』為馬政府是在執行美國的兩岸政策。

與大陸保持和諧有益關係,但不要太過頭。這應是現階段台灣對兩岸政策的合理認知,亦是民意的歸趨;因而,台灣完全可以基於主體立場,來秉持此一原則建構兩岸關係,其實這也正是馬政府現在的實際作為。

但是,若馬政府的駐美代表將此解釋為『美國的政策立場』,這豈不是令馬政府自陷尷尬?且聽在北京耳裡,恐亦無益於兩岸關係。」

《中國時報》(2013-02-07)也發表社論《在中美之間,台灣應隨時思考新戰略》,除了肯定金平衡處理兩岸關係及九二共識外,但對戰略模糊,對美軍購及台灣主權說多有質疑。社論說:

「首先,金溥聰代表所稱台灣主權用字不夠精準恐怕引起爭議;其次,這些年來,台灣的政界、學界常常跟著美國霸權,使用一些學術名詞,如軟實力、巧實力,或戰略模糊、戰術清晰等等,雖然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意義,但在相當程度上已經失掉了自己的主體性及話語權。所謂的戰略模糊、戰術清晰(或反向為之)都是政治語言(political jargon),台灣能夠揮灑的空間其實相當有限,馬英九總統的戰略其實相當清楚,就是親美、友日、和中,持續改善兩岸關係。金代表的戰略模糊說法顯然還有討論空間。」

「出於維護中華民國利益,甚至基於整個民族未來發展的考慮,台灣自然也該為所當為、有所不為。就以對美軍購來說,台灣確實要有適度自衛的能力,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但台灣顯然無法承擔兩岸軍備競賽的結果,而做為美國圍堵中國發展的工具也有違民族大義;在兩岸關係不斷改善的前提下,軍購數量當然應該有所調整,把資源做更有效運用。台灣甚至不妨考慮發展具攻擊性的武器,但可公開承諾不會首先使用,雖然其中國際因素複雜,但既省錢又有效,總比凡事被美國掐著脖子好些。」

從韓戰以後,台灣即美國的「不沉的航空母艦」,但各國國家利益總有不同和摩擦,在兩蔣時期,還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台灣需要的是安全防衛,美國需要的是「以蔣制共」。但自1979年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以和平統一取代解放台灣的大政方針,到「葉九條」,到「一國兩制」,到「江八點」,到「胡六點」,中共愈來愈放棄使用武力,武力只保留對付國民黨也反對的台獨。所以,國民黨愈來愈不需要美國的安全防衛了。所以,金溥聰說台灣需要「美國的強力支持」,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臆想。

今天的中華民國政府並不特別需要在安全防衛上美國的強力支持,也沒有在經濟上需要美國的強力支持(美國自己「泥菩薩過江」了),但是懾於美國勢力長期對台灣社會、經濟、政治的滲透和經營,且企圖和民進黨競爭美國在台的代理人,而失去中華民國的主體性。

「台灣主權」之說正是交心的通關語。

其實金溥聰的思維應類同於曾復生,不願在美中衝突中選邊站,而企圖「戰略模糊」和中立化。

金溥聰只敢對中國大陸「模糊」,不敢說對美國也「模糊」,其實對大陸「模糊」就是對美國「模糊」。

台灣要不要做美國「以台制中」的工具,對美國不模糊,對大陸能模糊嗎?同樣的,對大陸模糊,對美國能不模糊嗎?

薛瑞福是台灣太上皇

美國不會讓台灣模糊的,果然,《中國時報》(2013-02-06)報導說:

「釣魚台主權紛擾再掀波瀾,台灣民間保釣漁船『全家福號』上個月在釣魚台海域與日方發生打水仗衝突。據指出,事發後幾天,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在一場與民進黨人士私下會面時出示一份內部文件,直指台灣的船艦系統來自美國軍購,馬政府卻與中國『愈趨密切地交往』,美方不滿的態度已溢於言表。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指出,台灣保釣漁船『全家福號』宣稱是因『美國偏袒日本』而出海保釣,將美國牽扯進來,已令美方大為光火。」

「此外,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在今年1月23日提出名為《東亞海上主權糾紛;國會所要面對的議題》的報告,也已透露端倪。

他指出,該份報告評論台、日去年9月25日在釣魚台的水仗衝突,直言『在這起事件中,台灣船艦配備的一些系統,來自美國軍售』,『2008年起美國的台海政策所關切的議題之一,就是到底台灣是否會因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越趨密切的交往,而產生與中國在東海等地區合作的意願』。」

2月8日,傳統基金會和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在華盛頓舉辦「美台關係論壇」,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承認,「美國雖然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不選邊,但在這個問題上並不中立。他以此勸告台灣不要在釣島問題上『添亂』,否則美國會不高興」。並且,他「希望台灣發揮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作用」。據報導:

「第一、台灣應避免在釣島問題上表現出與中國大陸有任何協作。他說,雖然美國在釣島主權上不選邊,但美國並不中立,因為美國是日本的盟友,有條約義務,《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釣魚島。這是前國務卿阿米蒂奇最近去東京和北京時已經表達很清楚的;而且美國從長遠戰略利益考慮,也沒有願望讓釣魚島及其周邊地區主權轉向中國,因此台灣不要在這個問題上與中國大陸協作,否則美國不喜歡。

第二、台灣必須與東京積極合作,盡力改善台日關係。他表示,知道台灣夾在最大的經濟夥伴中國大陸與最大的安全夥伴美日同盟之間很為難,但如果台灣從事任何活動引起與日本的問題,就會引起與美國的問題,損害美台關係。

第三、台灣應避免參與已經不確定、混亂的環境。他認為,中日釣島之爭已經很危險,如果台灣加入,給不確定性環境『添亂』,美國對台灣的看法就會非常負面。」(「中評社」2013-02-10)

這簡直是一副台灣太上皇的姿態。2016年薛瑞福應該來台灣當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才是。

42年前,美日私相授受,把屬於台灣的中國領土釣魚台列嶼非法「歸還」日本,霸佔我釣魚台列嶼,驅逐我漁民作業,「不高興」、「不喜歡」的是我台灣人民,那裡輪得到美國人薛瑞福?

海巡署的船艦,雖來自美國軍購,但卻是台灣人民的血汗錢買的,是屬於台灣的,台灣怎麼用,賣主能管得著嗎?美國不賣,自然有人賣,美國儘管不賣就是了。

薛瑞福自承「並不中立」,美國不是偏袒日本,難道是偏袒中國大陸嗎?美國拿台灣的釣魚台列嶼偏袒日本,該「光火」的是台灣,怎麼會是美國「光火」全家福號保釣船呢?

馬英九當審慎抉擇

老實說,國際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韓戰後,台灣在安全上依賴美國,在經濟上依賴過美國,但也替美國承擔圍堵中國大陸,支援韓戰、越戰。但兩蔣政權結束後,是中共堅持不放棄武力解決台獨問題,而嚇阻了美國支持「正名制憲」和台獨;是美國鼓動支持日、越、菲侵佔屬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釣魚台列嶼和南沙群島,卻是中共替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宣示中國主權。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在那裡還不清楚嗎?

也許是各方壓力太大,2月18日,馬英九在閉門的台商工商建設研究會上親自提出兩岸不能「聯手保釣」的理由,據報導說:

「至於兩岸為何不能聯手保釣,馬總統表示,第一、在法理基礎上,中共否定中日和約,『讓我們不知道怎麼合作起?』;第二、政府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中共至今沒表示任何意見;第三、是漁業議題,中共不希望台灣與日本對談時觸及主權議題,但『沒有主權,哪裡會有漁權?』台日不可能不觸碰主權議題。(「中央社」2013-02-18)

但邱毅卻說,「馬英九提的三個理由完全不符合邏輯,強詞奪理,

馬應把不能聯手的真正關鍵講出來,就是美國壓力與台灣內部獨派的壓力

」。(「中央社」2013-01-20)

或懾於美國長期滲透台灣的勢力,而企圖像以前一樣,能爭取到美國代理人的身份。但是,美國培養的代理人民進黨已經壯大,要和民進黨爭美國在台代理人,那是國民黨的幻想。並且,經過李登輝實踐的證明,那只能導致國民黨分裂,而被消滅於台灣。國民黨要想在台灣生存,只有以「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與民進黨競爭,爭取台灣人民的支持。

再者,我們一再指出,美國的新圍堵是難以為繼的。1月24日,美國新國務卿提名人克裡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就說,美國必須「深思熟慮」的推進亞太戰略,強化對華關係,不要製造威脅,不要自找反彈。他認為,美中兩國在經濟上會成為競爭者,但不能互視為敵手,從而削弱雙方在許多問題上的合作能力,希望美中關係能朝著加強合作的方向轉化。(「中評社」2013-02-13北京電)若選錯邊了,屆時,國民黨馬政府只有「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了。

蔣經國晚年有言:「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然後,一方面解嚴,一方面開放大陸探親,而有今天兩岸交流榮景,和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當時,開放大陸探親,美國也曾「嚴重關切」。

在這歷史的關頭,變與不變,馬英九政府當審慎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