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對話能上壘的安打

由台日漁業協議論東海和平倡議


去(2012)年12月10日《工商時報》刊出專訪馬英九回應中共十八大,胡錦濤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的呼籲,報載:

「馬英九指出,國際上、歷史上『和平協議』多半涵蓋停火、停戰協議及和平條約,亦即針對結束敵對狀態,開始規劃戰後雙方關係。但早在民國68年1月1日,大陸與美國建交時,宣佈不再炮轟金門,兩岸就已真正『停火』。

兩岸經多年往來互動,觀念、態度及行為早已改變,『那還需要規劃停火、停戰,規劃戰後關係的和平協議?』馬英九認為,應思考有何種方式可讓兩岸和平發展下去。未來他將繼續推動兩岸交流政策,『深化且擴大』兩岸和平發展。

馬英九強調,兩岸和平協議必須走務實道路,對雙方皆有利,建立可長可久的關係,大陸應該先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的實質內容,說明和平協議將扮演何種角色,是否會讓兩岸的互動比現在更好。

他說,國外學者也高度關切兩岸是否洽簽和平協議,他常反問國外學者或大陸在台學者『你們認為兩岸和平協議應該具備什麼內容?』

大陸提出『在國家統一前,必須有合情合理的安排』,對此,馬英九說,民國79、80年我國修憲時,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即不再將大陸視為叛亂集團,我對大陸早已作『合情合理的安排』。」

和平協議的內容要問馬英九

按「和平協議」乃2005年連戰主席訪問大陸提出,而列為連胡的「五項願景」之一。後來,馬英九繼任國民黨主席,又將「五項願景」列入黨章。2008年馬英九競選總統還將「和平協議」列為政見。馬英九競選連任,2011年10月,大選期間,又把「和平協議」列入「黃金十年」的願景,民調支持率達61%。後馬英九又立即宣稱,要「和平協議」需公投,以致民意支持度一直下滑,至投票日,得票率遠不如2008年。

馬英九要問「和平協議」要有什麼內容,第一個應該去問連戰,再來得問他自己,連要有什麼內容都不知道的「和平協議」,為什麼被列入馬英九主席的黨章和馬英九競選總統的政見,甚至放在連任政見的「黃金十年」?

如此看來,馬英九豈不是以「和平協議」作為騙票的工具。「和平協議」能騙票,可見「和平協議」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其實兩岸和平一向是台灣的主流民意。何以馬英九要食言而肥,要違背台灣的主流民意。對他有什麼好處?

2011年馬英九宣佈把「和平協議」列為「黃金十年。10月18日上午,陳唐山即召開記者會反對之,並爆料,2005年柯林頓訪台,他時任外交部長,陪陳水扁在台北賓館與柯林頓交換兩岸關係的意見。柯就反對「和平協議」,認為簽訂「和平協議」後,中共的要求會不斷增加,且《台灣關係法》將形同具文。並且說,「和平協議」是破壞兩岸「現狀」。

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柯、陳的說法,簡直匪夷所思。《台灣關係法》是為保障台海和平,不受中共武力侵犯;兩岸「和平協議」也是保障台海和平,兩岸承諾不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何況,《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國內法,並不受兩岸「和平協議」的影響,於台灣安全何有不利?

但是,站在美國和台獨的立場則大有不同。有了兩岸的「和平協議」,台灣就不必,至少不必唯一依賴美國保護。台海和平了,台灣安全了,但美國卻失去了一個保護國。沒有了美國的保護,台獨就無以維持了。

另外,從陳唐山的爆料中,我們還發現一點,美國和台獨竟以「和平協議」為破壞「現狀」,那麼這個「現狀」只能是《台灣關係法》維持的「現狀」及和平,而不能是非《台灣關係法》所維持的和平「現狀」。這種「現狀」雖不一定要戰爭,但必須是「不和」,那這種「現狀」當是李扁時期兩岸不斷衝突的「現狀」及和平,而不是馬英九兩岸和解的現狀及和平,更不是以「和平協議」維持的和平及現狀。所以,美國和台獨要求的和平及現狀,是「不和」的和平,而不是「和解」的和平。

因此,金溥聰在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才會說,馬政府的兩岸和解政策,被一些美國智庫學者質疑為「傾中」。

4月16日,馬英九與美國西部學者視訊對談,主持人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就質問馬英九說:「華盛頓相當肯定馬英九的作為,但也有人擔心兩岸關係改善是否會改變台美關係的本質?」(《中國時報》2013-04-17)

馬英九則問東答西的說:「過去美國有些人士認為,大陸崛起可能使美國因台灣而捲入不必要的衝突,或台灣可能與大陸交好而放棄美國,但『這兩項說法都不正確』。他認為兩岸關係改善,降低台海緊張情勢,符合美國利益。」(同前)

「一國兩制」正好配上「一國兩區」

老實說,兩岸和解到一定的程度,當然會發生台美關係本質上的變化。兩岸和平發展制度化,或兩岸「和平協議」,中共承諾在一定的條件下,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台灣就不需要美國保護了,美國與台灣,保護與被保護的關係消失了,其本質當然就變化了。

前不久,卜睿哲到台灣來開新書發表會,也說:「外界研判兩岸可能就和平協議展開對話,但商討和平協議將觸及政治議題,不符九二共識,擱置爭議原則;而兩岸對中華民國定位也存極大爭議,難以妥協;加上美國等國際成員,對和平協議可能涵蓋內容有疑慮,因此兩岸要談和平協議難上加難。」(《中國時報》2013-04-10)

但是,如果「和平協議」在台灣方面真有那麼困難,為什麼連戰會提上連胡「五項願景」,馬英九不但列入黨章,而且列為最敏感、最激烈的總統大選政見,以期爭取選票?

而且,卜睿哲有所不知,在8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後,1991年,台灣修憲,在增修條文中也提出了「一國兩區」。「一國兩制」難道能不實行於「一國兩區」嗎?所以,馬英九說「民國七十九,八十年我國修憲時」,「我對大陸早已作『合情合理的安排』。」只要兩岸一旦政治對話,「一國兩制」配「一國兩區」正是天衣無縫。中國人的智慧恐怕不是美國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所能及。

因此,卜睿哲所說的「難上加難」,他自己心裡有數,那應該是「美國等國際成員對和平協議可能涵蓋內容有疑慮」。何況,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接受《自由時報》專訪就聲明,兩岸談判絕不接受美國介入。美國能不對「和平協議」疑慮嗎?

馬英九之所以不能簽訂「和平協議」,而令支持他的選民失望,讓殷盼兩岸和平發展的全球華人失望,實在是他沒有能力排除美國的疑慮,而窒礙難行。

大家可以去問問馬英九,42年前,他在保釣遊行的隊伍中喊過「中國人團結起來」的口號沒有。

今年2月18日,馬英九在國民黨國發院向大陸台商說明政府的保釣政策,據「中央社」載:

「總統馬英九今天說,研究釣魚台40年的人當中華民國總統,『(釣魚台主權)不會讓步』,並說明兩岸不能聯手保釣的三項理由。

兼任國民黨主席的馬總統細數釣魚台歷史,強調早在15世紀初年,釣魚台就屬於中國所有。

至於兩岸為何不能聯手保釣,馬總統表示,第一在法理基礎上,中共否定中日和約,『讓我們不知道怎麼合作起?』;第二、政府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中共至今沒表示任何意見;第三是漁業議題,中共不希望台灣與日本對談時觸及主權議題,但『沒有主權,哪裡會有漁權?』台日不可能不觸碰主權議題。

馬總統堅持釣魚台主權立場,但馬總統也說,『我也不會只說打、打、打,那樣不能解決問題』,在國際社會要用和平解決爭端,提出東海和平倡議,這個過程需要一點時間醞釀。

馬總統表示,他留學美國時曾說,如果有一天釣魚台問題可被送到國際法庭,他會全程免費為中華民國辯護。」

馬英九當選總統,為馬英九至少打下半壁江山的前立委邱毅則不以為然,認為這三項理由「完全不符合邏輯。強詞奪理。馬應該把不能聯手的真正關鍵講出來,就是美國壓力與台灣內部綠營獨派的壓力。」據「中評社」(2013-02-20)的採訪報導:

反對兩岸聯手不是馬英九的初衷

「邱毅表示,中共否認《中日和約》與釣魚台主權問題無關呀!現在不是已經『一中各表』了嗎?已經有馬英九奉之為圭臬的『九二共識』啦!『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華民國』與日本訂定的和約,那是理所當然呀!正如同『中華民國』不承認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簽署的建交公報是一樣的道理呀!這不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神嗎?

他指出,東海和平倡議涉及的國家又不是只有中國大陸,涉及的國家包括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與大陸;大陸沒回應,問題是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都沒有正式回應呀!不能說美國或日本的學界表示認同,就當正式回應,如果這樣,大陸也有學者表示認同呀!總不能說美國學界同意,就等於國美國作出回應吧,這也說不通。

他說,大陸從沒否認過台灣對釣魚台的主權,而且大陸一直希望台灣與日本談漁權的時候,不能只談漁權,不能放棄主權的爭取,因為如果不談主權只談漁權的話,那等於間接承認日本有釣魚台的主權,所以第三個理由也是完全不通的,大陸的態度正好與馬英九講的完全相反。

他表示,中共認為釣魚台是台灣的,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中共不見得會把這句話講出來,因為基本上沒反對釣魚台是台灣的,反而還認為日本故意丟出漁權談判誘餌,目的在阻止兩岸聯手保釣,所以希望台灣不要中計,否則因小失大。」

馬英九在大學生時期就投入保釣運動,海外釣運左右分裂,內鬥不休,馬英九在哈佛大學以國際海洋法研究釣魚台問題,取得博士學位,即使不是唯一,至少也是世界第一本保釣的博士論文。返台後,擔任政府公職,但凡舉行釣魚台研討會,有請必到,無會不與。擔任總統後,更是修訂高中歷史教科書,加入釣魚台為課綱,並責成教育部和外交部公佈釣魚台網站,且責成教育部輔助辦理各學校的釣魚台資料展覽,和舉辦各地的釣魚台研習營。

站在馬英九個人立場來看,其一生保釣,可謂不遺餘力。亦當知道,憑台灣一島之力,能保衛釣魚台的主權嗎?兩岸都可以ECFA了,為什麼不能聯手保釣?可見反對兩岸聯手保釣,不是馬英九的認知,也不是馬英九的保釣初衷。而是邱毅所說的「美國壓力與台灣內部綠營獨派的壓力」。

「和中、友日、親美」與

「和陸、友日、重美」

美國前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在華盛頓時間2月8日,參加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和「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舉辦的「美台關係論壇」上就指出:第一、台灣應避免在釣魚台問題上表現出與中國大陸有任何協作。第二、台灣必須和東京積極合作,盡力改善日台關係。第三、在台灣應避免參與已經不確定、混亂的環境。(《中評社》2013-02-10)意即,北京和東京在相互角力,台灣別參一腳。並且,美國國會研究處的報告還指責,與日本在釣島海域打水炮的台灣海巡艦的裝備竟來自美國的軍售。(《中國時報》2013-02-06)

4月17日,美國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所主任容安瀾,在「2013第五屆釣魚台列嶼議題國際研討會」中也說:「台灣在處理釣魚台問題時,不能只考慮大陸,還要考慮與日本的關係,美國非常擔心這個地方對立,所以非常高興看到台日簽訂漁業協議。」(《中評社》2013-04-17)

在美國擔心兩岸關係由和平走向和解的疑慮下,當年馬英九的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提出「和中、友日、親美」讓美國放心,但仍在壓力下下台。馬英九的頭號智庫,亞太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則將之修訂為「和陸、友日、重美」。(《聯合報》2013-04-17)

容安瀾說「非常高興看到台日簽訂漁業協議」,是指4月10日,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廖了以,及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在台北簽訂的「台日漁業協議」。除了新增加三塊台灣漁民的作業區外,雙方並敲定以經緯度劃定「排除對方法令適用海域」及「特別合作海域」,確保台灣漁民權益,不受日方干擾。

經過16年16次的台日漁業談判,無尺寸之功。這次雙方在主權上,雖均未讓步;但在漁權上,日本終於讓步了。根據該協議,日方允許台灣漁船在其所謂的「專屬經濟區」作業,但不得進入釣魚台12海里內作業。

《朝日新聞》明確表示,日本作出犧牲是為了可以分裂大陸與台灣,令他們無法組成在主權問題上對抗日本的聯合陣線。其他各國媒體也都作如是觀,唯日本官方否認之。

台灣媒體則咸認為是自釣魚島國有化事件後,大陸不斷升高對日本的壓力所致,連一向媚日的李登輝都說有「中國因素」。

馬英九則認為:「台日漁業協議是政府對東海和平倡議的實踐,協議簽署後,這區域變成中華民國與日本共管漁區;至於主權爭議,未來再由雙方漁業委員會進一步解決。」「政府相信主權無法分割,但資源可分享,若主權爭議無法立即解決,何妨先從資源著手?中日已簽漁業及石油開發協議,台日也商談漁業協議,兩岸雖在東海沒合作,但在台海有災防演習等合作,三方都有雙邊合作基礎。」(《中國時報》2013-04-18)

在大陸方面,除了對日本的「制式反應」要求恪守「一中原則」外,也承認「台灣與日本簽了漁業協議,給日本自己編故事製造了藉口。但台灣畢竟堅持了『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的宣示,算是守住了底線。」(《環球時報》社評2013-04-12)只是認為:「台灣海巡署署長王進旺10日在日台簽署漁業協議後表示,若有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非台籍漁船進入釣魚島水域,台方將『依法取締、驅離』。他的這一表態激起大陸輿論的憤怒,傷害了兩岸民間感情,應當予以譴責。」(同前)

馬英九「扮豬吃老虎」

其實,由於洋流,大陸漁船很不可能進入釣島漁區,至於大陸的海監船連進入台灣漁船都不能進入的12海里內,日本都無可奈何,王進旺又能如何?何況,12海里外的釣島漁場日本並未放棄其「經濟海域」的主權,台灣也沒實質取得「經濟海域」的主權,王進旺又依什麼「法」可以驅離大陸漁船?可見王進旺之失言。

我們從另一角度思考,如果兩岸聯手了,日本就不必耽心兩岸將會聯手。在這情形下,日本會因阻止兩岸聯手而在漁權上讓步嗎?未來真要處理釣島主權時,誰又能排除兩岸聯手的可能。這是馬英九的「扮豬吃老虎」呢?還是日本的「賠了夫人又折兵」,還有待觀察。

馬英九認為「台日漁業協議是政府對東海和平倡議的實踐」。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分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兩邊三組」,分中日、台日、兩岸的三組;第二階段為「三邊一組」,即中、台、日的三邊協議。

「兩邊三組」並非憑空捏造,而是現有中、日的漁業及石油開發協議,有兩岸的災防演習,及台日的漁業談判。由「兩邊三組」談到「三邊一組」就必須談到政治問題,就必須將台灣做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才能有「三邊一組」。

在美國高調「重返亞洲」的壓力下,兩岸「和平協議」無望,甚至連政治對話都不可能,也許「東海和平倡議」可以是讓馬英九能兩岸政治對話「上壘」的一支安打。

在台灣,我們瞭解美國的壓力是難以抗拒的,何況還有和美國立場一致的反對黨。但是,做為一個領導人,眼光總該看遠一點,朱雲漢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戰略轉移亞洲,美國舉步維艱》中,發表了他的調查報告說:

「如果讓受訪者回答十年後哪一個國家在亞洲最具影響力,整個東亞幾乎一面倒的認為中國將最具影響力。在南韓持此看法的民眾高達83%,在台灣為82%,在新加坡為73%,在高棉與蒙古都是71%,在東亞只有菲律賓仍然高度看好十年後的美國。面對這樣的民意結構,華府政策菁英普遍擔憂,除了對中國一向高度疑懼的日本,以及長期籠罩在美國文化霸權下的菲律賓,其他東亞國家的決策者都不願意在北京與華府之間明確選邊,這勢必讓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舉步維艱。」(《中國時報》2013-04-12)

馬英九誠然應該謹慎,但也得高瞻遠矚,勇敢的帶領台灣走向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道,而不是讓台灣永遠做為美國「以台制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