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餌與東海政治風浪

談「台日漁業協定」

曾健民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4月10日簽署的台日漁業協定,決不是如馬政府所宣稱的只是漁業資源的共享問題,而是一個有高度政治性的問題,其中暗藏著東海政治的角力。其後續的政治影響將十分深遠,特別對兩岸的保釣運動來說,無異於被潑了一盆泠水。

一、蘇澳的歡聲和沖繩的怒聲

如果單純從漁業問題來看,台灣漁民在「協議適用海域」的作業權益將獲得保障,且作業範圍較以往擴大了1,400平方海裡,這對基隆、宜蘭、蘇澳的漁民來說是可喜可賀的事。然而,這是不是真如馬英九所美化的只是一個東海和平倡議的資源共享呢?是東海和平的希望呢?第一個否定的,是沖繩民眾。這對於沖繩,特別是八重山的石垣諸島漁民來說,不但不是共享而且是漁權的犧牲和生活的威脅。沖繩縣長以下的沖繩島民群起反對,沖繩縣知事(縣長)不滿地批評日本政府「騎在我們頭上做事」,「沖繩漁民感到憤怒是當然的事」。副知事指出:「沖繩漁民與台灣漁民之間將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糾紛和混亂。」

為什麼一向對亞洲各國頤指氣使、寸土不讓的日本右翼政府;為什麼不斷在釣魚島挑起事端的安倍政權,這次卻寧可犧牲國內沖繩民眾的權益,不顧沖繩漁民強烈的反對,執意送馬政府這份大禮呢?真如外交部所說,是日本肯定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理念,對台灣「對等互惠」嗎?或如媒體所自我虛飾的,是因為台灣在日本3.11大地震捐鉅款的知恩回報嗎?

不管馬政府或台灣媒體如何阿Q台灣民眾,把這個政治交易美化、去政治化、矮小化、轉移焦點。但是,只要看看日本媒體的報導就可以知道,這根本是安倍以沖繩漁權換取了台灣的保釣權。

二、漁權交換保釣權

從戰前到戰後,甚至到今天,一直被日本政府當做「國家利益」「犧牲棋」的沖繩(琉球),這次又被安倍政權把沖繩漁權當作與台灣的保釣交換的籌碼,當然憤怒。《沖繩時報》和《琉球新報》在11日的社論分別指出,漁業協定使「日本獲得阻止中台聯手的政治利益,台灣則得到周邊海域漁權的經濟利益」,「日本的目的在分裂中國和台灣聯手,而讓步的代價則由沖繩來償付」。右派的《每日新聞》評稱:日本急於拉攏台灣一是為了防止兩岸合作,二是為了避免台日對立。《朝日新聞》表示:日本做出犧牲可以分裂大陸與台灣,令他們無法組成在主權問題上對日本的聯合陣線。德國《柏林日報》更一針見血指出:日本的舉動一箭雙鵰,拉攏台灣同時造成兩岸新矛盾。

可見得,日本媒體對這場政治「餌戲」的普遍解讀是:日本的政治目的,在用漁權的餌換取「台日合作」「離間中國大陸和台灣」。這是一場東海政治博弈的「餌戲」,日本以犧牲沖繩漁民的漁權換取台灣在釣魚台問題上「不折騰」、「不與大陸聯手」;台灣則高興地吞下安倍的政治魚餌,換取將來經由「日台漁業委員會」核定的數萬噸漁獲,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日本媒體沒有指出的是,馬政府欲以此獲取美國的「歡心」。馬政府一直掩蓋這個政治交易的真相,不斷以「東海和平倡議的實踐」阿Q台灣民眾。其實,在美日處心積慮以釣魚台烽火為戰略槓桿,在東海興風作浪與中國搞對抗的大格局下,馬英九政府選擇與日本攜手在釣魚台周邊搞「台日共管漁區」(何況這不是平等的共管),無異於政治上向日美靠攏。這不但無助於東海的和平,反而助長了日美的氣焰,更會攪混東海的風浪。

安倍在日本國會大大誇讚簽署了台日漁業協定:是歷史大事,是亞洲安保的大進展!然而,是誰的「安保大進展」呢?

三、美國規矩:不要以保釣「添亂」

這場政治餌戲表面上是台日對唱,後面則是中美大對抗。馬政府在美國重返亞洲新局中所盤算的,不止在與日本交易,更在向美國「交心」;以此討美國的「歡心」求政治安全,更預購參加TPP的入場券。

美國國務卿凱瑞本月14日訪問東京時,再次表明了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以及美國在釣魚台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凱瑞重申:在中東和伊斯蘭世界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後,歐巴馬政府將致力於讓國家安全的重點轉向亞洲。歐巴馬總統作出了戰略性的明智承諾,在亞洲重新平衡我們的利益和投資。

在釣魚台問題上,凱瑞蠻橫地重申:

第一、釣魚台處於日本的有效控制之下,對任何想要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表示反對。

第二、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適用範圍,美日同盟從未真正像今天這樣堅固,美國致力於保護日本。

第三、美國反對中國強奪釣魚台。

這種宣示,從希拉蕊到凱瑞一貫不變,只不過凱瑞講得更白更重。

另外,美國前國務院副助卿薛瑞福在今年2月8日舉行的美台論壇上,把同樣的話說的毫不掩飾。他指出:美國雖然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不選邊,但在這問題上並不中立。他語帶威脅地勸告台灣不要在釣魚台問題上「添亂」,否則美國會「不高興」。他還耳提面命地指示台灣應在釣魚台爭端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第一、台灣應避免在釣魚台問題上表現出與中國大陸有任何合作,因為從美國長遠利益來看,不希望讓釣魚台及其周邊地區的主權轉向中國。

第二、台灣必須與東京合作,盡力改善台日關係,因為如果台灣從事任何活動引起與日本的問題,就會引起與美國的問題,損害美台關係。

第三、中日釣魚台之爭已經很危險,如果台灣加入,給不確定性環境「添亂」,美國對台灣的看法就會非常負面。

由此可知,美國對台灣在釣魚台爭端中的角色,已釘下條條框框,而且態度十分強硬。說白了,就是要台灣不要保釣添亂了,要與日本合作,跟著美國走。

四、回到美國「高興」的路!

2008年馬英九剛上台即發生釣魚台撞船事件,當時馬政府以堅定的主權立場毅然處理,使日本不得不道歉賠償。在第一任期,馬英九也拿出了魄力打破了兩岸長期的閉鎖狀態,打開了兩岸經貿、金融、交通以及人員交流的大門,開創了兩岸經貿的大融合時代。然而,到了2011年歐巴馬開始高調「重返亞洲」、「再平衡亞洲」後,原本在政治安全上長期依賴美國的台灣,開始隨之進行重新定位;在釣魚台問題上開始顯現兩岸不聯手保釣,而且在民間發動保釣行動時小心翼翼地與美國保持協調,在美國劃的紅線內活動。從去年9月11日,日本以「國有化」釣魚台挑釁中國主權煽起釣魚台衝突後,馬政府基本上循著上述美國立下的規矩對應。這次,馬政府簽下宣稱「是釣魚台主權爭議以來,這區域最大的改變」的漁業協定,可說是完全走上了薛瑞福所指示的台灣應「發揮建設性作用」的,美國「高興」的路了!

不管馬政府怎樣口說「不會以漁權換主權」,但這個政治交易的結果,客觀上已默認了凱瑞的申言:「釣魚台處於日本的有效控制之下」;不管馬政府怎樣真想「和平倡議」,客觀的結果還是符合了美國「反對中國強奪釣魚台」以及「不希望讓釣魚台及其周邊地區的主權轉向中國」的立場。

五、日本的「兩個中國」陰謀

從去年日本右翼政客以「國有化」煽起了釣魚台主權衝突以來,兩岸三地和全球華人的保釣怒火沖天,特別是中國大陸以海空一體堅決在釣魚台海域實施常態化巡視,再施以政治經濟壓力,以強大實力對日本展開了尖鋒相對的鬥爭。面對這空前的壓力,繼野田上台的、集右翼大成的安倍政權,一面以強硬態度向中國大陸表示釣魚台主權不存在爭議,沒談判餘地,另一方面,則指示農水產省和水產廳盡快與台灣當局簽訂漁業協定,圖謀把台灣拉到日本這邊,以分化巨大的華人保釣壓力。用綁著線的漁權削弱台灣漁民保釣的動力,「阻止兩岸聯手保釣」,進而「聯台制中」。

簽署漁業協定本來就是主權國之間才能進行。然而,在日台間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情況下,日本卻與台灣簽訂官方文件且計劃將來組成官方的「日台漁業委員會」,這正是日本刻意突出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化策略。近年日本不斷藉由國籍、簽證以及正式官方活動突顯這項陰謀。

安倍政權一上台就積極建構對中國大陸的大包圍網,從緬甸、印度、菲律賓、越南,一路到蒙古、俄羅斯。這大包圍網獨缺東海台海的台灣,這次以不過幾萬噸的漁權就把台灣拉了進去,終於把大包圍網合攏了。可說完成了一椿小賠大賺的政治交易,怪不得安倍會高興的說:這是「亞洲安保的大進展!」。

六、「台北賓館」上演的悲喜劇

馬政府外交部在有關「協議」的說帖中信誓旦旦說:「維護釣魚台主權,寸步不讓」、「絕不以主權換取漁權」。馬英九也說:「主權沒有任何讓步,漁權有相當程度增加」、「主權無可分割、資源可共享」。可見得,馬政府還是十分在意被人看出「主權換漁權」的真相,換句話說,心恐落入「喪權辱國」的罵名。因此,他一方面把「協議」矮小化成「資源共享」,與主權無關;另一方面,卻刻意舉行「宣示主權」的政治排場。

過去16次台日雙方漁權談判都在非官方場地舉行,這次卻特別選擇在外交部的「台北賓館」舉行。這個地方正是1952年4月28日簽訂「中日和約」的地方,這次選擇「台北賓館」簽約是有其高度政治意義的。

2009年4月28日「中日和約」57週年,馬政府為了突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論述,曾在台北賓館舉行了盛大展覽會;為此還花了數千萬元製作了當年外交部長葉公超和日本大藏省大臣河田烈(請注意,是日本財政部長,不是外交部長)簽字的銅雕。不意,卻被當時的日本交流協會會長齊籐挑明說:「中日和約」本質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結果,釀起不小的風波。其實,作為「舊金山和約」特殊組成部分的「中日和約」,是在美蘇對立、世界冷戰形成、兩岸走向分治的世界局勢中產生的特殊條約。當時,美國為了築構韓、日、台、菲、澳集體防衛的東亞反共冷戰線以圍堵蘇聯和中國大陸,運用強大的政治壓力促成了簽訂「舊金山和約」以及「中日和約」。

當時,在美國賦予日本選擇大陸或台灣任何一方簽約的權力後,處於風雨飄搖中的蔣介石急於得到和日本簽「中日和約」的權利,以爭取「代表中國」、「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地位,使得戰敗國日本在談判中處於優越的地位。日本又利用蔣急於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完成「中日和約」簽訂的心裡,刻意刁難「拷詐延宕」,終於在極不對等的關係下簽訂了合約。在「蔣介石日記」中明白記載著簽約經過情形,日記中指責日本「背義失信,甚於前軍閥之橫狡」,並表明「橫遭侮辱,人所不堪忍受之苦痛」。

這個被蔣介石形容為「橫遭侮辱」的「中日和約」,本來就不是正常的條約。馬英九不但把它當作「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法理依據,還把它當作拒絕「兩岸聯手保釣」的最大理由。2月間,在一場與台商的座談會上,他舉出兩岸不能聯手保釣的三大理由:一、中共不承認「中日和約」,二、中共沒有回應馬政府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三、中共不希望台日會談觸及主權議題。外交部還替馬說文解字一番說:「中華民國擁有釣魚台列嶼主權的立場堅定,中日和約是這項主張的重要法律依據之一」。

這個「中日和約」,它的歷史特性,是在美國壓力下以及日本的「拷詐」下簽訂的條約,還有被蔣介石形容為「橫遭侮辱」的條約;它的本質,是作為造成兩岸內戰冷戰分裂結構一部分的條約;況且,它在1972年9月中日建交時,日本外相已在「中日聯合聲明」外的補充說明中宣佈了,1952年由中華民國與日本之間訂立的「中日和約」失去存在的意義而宣佈終結。把這種已被日本單方面宣佈為「失去存在意義」的條約,當作鎮家之寶,當作台灣國家主權的依據,還把它當作擁有釣魚台主權的依據,並以此無理要求中國大陸承認它,否則就拒絕兩岸聯手保釣。這不是明說,我就是要兩岸不聯手保釣嗎?還特意扛出「中日和約」來裝神弄鬼。

現在正是要克服兩岸分裂結構的時期,馬政府竟然大張旗豉地從國史館倉庫中再把這張在美國壓力下、在日台權力關係不對等的情勢下遷就的,把台灣編入東亞冷戰前線的舊條約,當作台灣主權獨立的依據。莫非要彰顯兩岸分裂分立的結構嗎?何況,台獨勢力比馬政府更早把「中日和約」當作「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法源,當作台灣獨立建國的國際條約依據了。由此可見,在扛出「中日和約」裝神弄鬼上,兩者不過五十步與百步之差而已。

七、一個歷史大退的理由

不管從歷史、地理、地質或生活圈來看,釣魚台本來就屬於台灣的一部分,理所當然,台灣當然最有資格主張釣魚台的主權並維護主權;但是,不能少了下一句:同時台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也應該維護釣魚台的主權;雙方共同維護釣魚台主權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更是民族大義。這是最有力、最有理、最有利的釣魚台主權屬於台灣的依靠,馬政府卻棄此不為。

從今年2月開始,為了與日本簽署漁業協定,開始祭出了「不承認中日和約就不聯合保釣的怪論。簽署了協定後,4月17日,恰是馬關條約118週年,馬英九在外交部舉辦的有關釣魚台的「國際」研討會上,又特別宣稱:依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和中日和約,台灣擁有釣魚台的主權。再度扛出了中日和約為其單獨與日本簽署漁業協定合理化。眾所周知,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本來就是台灣復歸中國(當時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法理依據,但是從歷史結果來看,中日和約根本是相反,它在本質上和歷史結果是分裂分立兩岸的條約;何況1972年中日建交後已被終止。馬政府再度把它從歷史倉庫搬出來,不是為了對付日本、台獨,而是擺明了對付中國大陸;以此為今天兩岸不聯手保釣以及與日本合作向美日靠攏找歷史理由。然而,卻是一個歷史大倒退的理由。

這在新聞報導中也已證實,安倍透露,日本是在2月馬政府宣佈了不與大陸聯手保釣以後(前述的三不),才與馬政府簽署漁業協定的。

八、台灣釣魚台「主權」的真正來源

馬政府深恐國內外華人把簽署日台漁業協定看成以主權換漁權,因而不斷強調「協議未涉及主權」、「主權寸步不讓」、「堅定捍衛主權、保護漁權」。還不厭其煩宣示「東海和平倡議」的四口訣:「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

眾所周知,所謂主權,有法理主權和歷史性主權,但最重要的還是現實的武力和實力去爭取和維護的主權。這個道理,對於經歷過一百多年喪權辱國、受凌辱受侵略歷史的中國人來說,誰不明白。在以叢林法則論勝負的國際關係中,只有靠拳頭的主權,絕對不存在「口頭」的主權。迄今,馬英九口中的釣魚台主權,不是靠著漁民和保釣團體的社會動力,冒著生命危險不斷到釣魚台和日本衝撞,去爭取來的嗎?只有口頭宣示的主權會有力量嗎?就是因為你不斷用真正的力量去爭取、去宣示才會有主權。日本和美國在乎的,不是你的口頭主權,而是你不斷地有船去釣魚台「添亂」。為了怕你和中國大陸「不約而同」保釣,才用「帶條件」的漁權交換你不要添亂,並不是要交換你的「口頭」主權。如果馬政府吞下了這個帶條件的漁權,失去了「添亂」的社會原動力以後,那就真像上鉤的魚了。真的只剩下「口頭主權」了!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如果沒有中國大陸堅決行使強大的海空一體對抗以及經貿壓力,與日本進行針鋒相對的主權鬥爭,日本會以犧牲沖繩民眾的權益來換取台灣的合作嗎?

據報導,記者詢問李登輝:這是否與最近中國大陸和日本之間,因釣魚台主權之爭擴大,日方要拉攏台灣的關係呢?李回答:對!日本不讓步不行。李還透露,這次協議是安倍親自下令,不讓步不行!

可見得,主要是大陸保釣的強大壓力使日本急於和台灣交易,以換取台灣合作。

不要忘了,現實的、真正的台灣的釣魚台「主權」,來自蘇澳漁民和保釣團體以及大陸的保釣實力,如果失去了它就只剩下口頭主權了。倉庫中的中日和約是不會自己生出主權來的。

九、誰在擱置主權和爭議?

馬政府宣稱的「擱置主權爭議」,是要雙方都擱置才算的。如果我方擱置而對方沒有擱置,那無異投降。釣魚台上的真實的情況是,日本沒有一刻擱置主權,也沒有「擱置主權爭議」,仍然不斷以船艦戰機行使主權,驅趕台灣漁民,僅僅放出一小塊以釣魚台起算的專屬經濟海域作為「日台共管漁區」;而所謂「共管」,在日台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誰是主誰是從,一目瞭然,結果還是在日本主導下的「共管」漁區,這裡面有太大的政治操作空間。反而通過了「協議」,台灣間接承認了日本在釣魚台12海里外的經濟海域,同時,也間接承認了日本對釣魚台的主權。

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胡念祖先生就著文娓婉分析:協議排除釣魚台12海里,「是否會間接構成承認釣魚台列嶼及其領海仍受日本領土主權主張及管轄權行使的事實」?另一潛在關切在於:「日本藉此協議鬆弛我對釣魚台列嶼及東海權益之繼續爭取」。

十、「主權」矮小化成「資源」之後

馬英九在不斷宣示「主權在我」以平撫眾人對主權的關切;另一方面,卻又把釣魚台的「主權」矮小成「資源」,把漁業協定與主權和政治問題脫鉤。為了把簽署日台漁業協定與劍拔弩張的釣魚台爭端切割,降低日台合作的政治敏感度,他說:「東海爭端的核心問題是資源,並非島嶼」,只是「資源分享」。但是,只要稍微關心釣魚台爭端的人都會知道,資源並非核心問題,真正的核心問題,在美國與中國的地緣戰略對抗,以及日本在對美國的扈從結構下把日本國內政經矛盾向中國的轉嫁。這個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馬英九應該知道。只有政治的無知或政治的欺瞞,才會說:「東海爭端的核心問題是資源」!

馬英九又阿Q地稱:日台協議就是「東海和平倡議」的實踐,是東海「和平」的「希望」。然而,在前述美國國務卿凱瑞的「規矩」下,美日軍事聯盟以釣魚台主權為槓桿與中國的戰略對抗中,東海會有真正的「和平」嗎?所謂的「和平」,其實,只不過是台灣向日本和美國交出「兩岸不聯手保釣」、「台灣不保釣添亂」兩個「主權」換來的假「和平」。

馬英九在4月12日的馬關條約118週年說:日台漁業協定是釣魚台主權爭議以來「這個區域最大的改變」,這個區域實際變成「台日共管漁區」,台日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的確是「最大的改變」!改變的卻是:台灣的「保釣」將萎縮成在「台日漁業委員會」中如何「台日共管漁區」,如何能夠分配到多少噸海魚的問題;而台灣的釣魚台主權也將在台日關係「新階段」中逐漸變成口頭主權,一個 不會再給美日「添亂」的主權。

台日關係的確進入了「新階段」!只是,又進入了與61年前一樣的大倒退的「新階段」。

十一、望以民族利益為重

我們不難理解,馬政府在對內問題上,面對著年金改革、核四公投、黨政貪腐的三大壓力,再加上信任度下跌到25%,滿意度下跌到14%的新低潮;對外,兩岸關係走到了必須面對政治談判的瓶頸時刻,更重要的要面對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經再平衡壓力。因而,對內不得不選擇討好選票和微綠的保護色,對外不得不向美日的政治安全區靠攏。是這樣的政治氣氛下走上了這條路。雖然簽下了必須付出極大政治代價的協定,但是,世局詭譎多變,況且「台日漁業委員會」仍然是一個東海政治角力的平台,望以民族利益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