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人新政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

林森森
(旅美退休教授)


二、中美莊園外交談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1.莊園外交反映中美大國地位的消長

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峰會於2013年6月7日至8日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此次峰會決定以非正式的方式在莊園舉行會晤,有其不平凡的意義。根據美國人的習慣和思維,主客之間的地位和關係已經達到可以超越傳統國際外交禮儀的層次,以非正式的暢談和隨意交流的方式疏通或解決雙方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如此反映中國的大國地位提升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雖非盟國卻可共商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問題。60多年來,中美關係歷經了冷戰時期的對抗與合作,後冷戰時期的博弈較勁等若干階段,近30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崛起,已經成為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大國,對國際政治以及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逐步進入世界政治的舞台,肩負起聯合國框架下維持國際安全與世界和平的大國責任。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反恐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挫折,2008年開始面臨的世界金融危機,其國際地位相對下降,和中國快速提升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互為消長,如此客觀局勢的改變成為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契機。

2.中美元首會晤的戰略意義

經過此次的會晤,中美雙方進一步增強了互信和瞭解,達成了一系列的共識,為中美關係的前景指明了戰略方向,規劃了基本藍圖,為中美兩國開啟了跨太平洋合作的新篇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莊園外交的會晤中,從戰略的視野提出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就當前的世界格局,尤其是國際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處於核武器時代的形勢下,指出了三個迫切的問題: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美關係?二、中美應該進行什麼樣的合作來實現共贏?三、中美應該怎樣攜手合作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他尤其強調,中美雙方應該深入地審視兩國關係的現狀,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中關係對兩國、對亞洲乃至世界都很重要,美方高度重視美中關係。美國歡迎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繼續和平發展,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對美國、對世界都有利,美方希望同中國保持強有力的合作關係。就此,習近平強調,面對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需求,中美應該也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間衝突對抗的新路。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言下之意,習近平認為「一山可容二虎」,在世界舞台共同合作維護世界和平,打破傳統國際現實主義理論中「一山不容二虎」的框架,構建中美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因此,習近平重申:「我去年訪美時曾講過,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我現在依然這樣認為」。對於這條新路,習近平強調,事在人為,關鍵在於中美雙方都有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政治意願。而且如此新型大國關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中美需要在加強對話、增進互信、發展合作、管控分歧的過程中,不斷推進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他說,「我堅信,只要雙方拿出決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處著眼、登高望遠。又小處著手、積微成著,就一定能夠完成這項事業」。奧巴馬表示,美中雙方需要瞭解對方的戰略目標。兩軍關係是可以取得具體進展的領域,是推動建設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的例證。如果中國成功,將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並使中國成為美國的平等夥伴,雙方可以共同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美中合作而不對抗,就更有可能實現各自安全和繁榮的目標。「我和習近平主席都認為,當前美中雙方面臨著把兩國關係推向更高水準的獨一無二機遇,我將致力於不錯失這一良機。」如此的會晤和對話,意味著中美兩國領導人首次當面確認了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一項重要的戰略目標,規劃了未來若干年中美關係的走向,透過雙方設定的制度化框架和平台,例如目前的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機制,以及將來設立的其他軍事和人文管道,一旦能夠具體落實其戰略意義非凡,尤其對國際政治的理想主義增添新頁,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不言而喻。

三、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轉折的跡象與初探

奧巴馬總統在過去兩年所推動的所謂「亞洲再平衡」戰略東移政策對中國的周邊環境以及和平發展進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和衝擊,這期間中國的周邊國家感到巨大的震動與政策彷徨。所以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是否繼續或轉折,涉及中美未來關係的發展以及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關鍵。前些日有媒體報導,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將可能於2013年的中期開始轉折,逐步地暗淡消失。果如此,有哪些跡象和現實的因素使然,可以略作探討。

1.國內經濟發展遲滯財政困難對國防預算的衝擊

2001年美國面臨911事件後,進軍阿富汗以及2003年入侵伊拉克。十餘年的入侵軍費開銷據估計在2兆美元之譜,軍隊陣亡四千餘人,受傷三萬餘人。2008年以來美國因為金融次貸危機,造成經濟萎縮蕭條,失業率高漲,超過百分之九,金融業面臨破產,影響其他生產企業與服務業的發展,例如汽車工業、保險業、房地產、零售業等等。透過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以及舉債措施,如今已經債台高築,國家財政赤字的國債超過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4兆美元。四年來經濟仍然不見大幅好轉,失業率還在接近百分之八。無奈之下美國國會通過了開支自動削減法案,尤其2011年8月決定國防開支在十年內削減4,870億美元,以及軍方將立即面臨今年3月1日開始生效的430億預算裁減,也就是每年要減少近500億的國防預算。而如今,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已經超過一萬兩千億美元,成為最大的債權國。

2.國防預算的裁減迫使戰略目標流產的可能性

在當前財政緊縮的情況下,根據3月18日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新任國防部長哈格爾已下令重新審議各項國防戰略的項目,包括目前奧巴馬於2012年1月制定的戰略,即亞太為中心的戰略轉移。該項審議在於確認當前國防預算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是否進行戰略調整或改變,審議報告將在今年5月底提出。但是,6月初哈格爾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論壇中,明確表示亞洲再平衡政策要繼續落實,包括百分之六十海空軍的東移以及各式先進武器裝備的部署。究竟中美莊園外交對亞洲再平衡政策是否能有所調整,是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極為關切的議題。

3.亞洲再平衡政策面臨國際安全和地緣政治的阻礙

美國亞洲再平衡的政策旨在遏制圍堵中國的崛起和強大,進行對中國周邊的騷擾,並且進行威懾軍演,積極建立亞太地區的導彈防禦系統,尤其部署波段遠程雷達系統,明為應對北朝鮮的彈道導彈,實為對付中國和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打算在導彈發射的初段進行攔截。所以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不但針對中國而來,同時也觸及俄羅斯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利益。因此,普京於2012年新任總統後立即採取以更新戰略核武器為基礎的強軍策略,應對美國不斷改進的導彈防禦系統。在俄日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領土問題上,俄羅斯立場更趨強硬,同時加強軍事基地建設,基礎建設和移民,強化防務引進先進的軍備,並不時出動戰略轟炸機巡弋日本周邊和太平洋地區進行威懾,絲毫沒有妥協的餘地。4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俄羅斯商討領土與和平條約的議題,毫無具體成果,僅同意開始談判的進程。俄羅斯加強東亞地區的防務也是相當程度上應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同時激化了「上海合作組織」會員國之間的互信、團結、和提升,針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擴展。

就中國周邊國家而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關係基本良好,尤其「東盟十加一」的經貿關係,使各國得利共贏,貿易額蒸蒸日上,經濟上呈現相互依存的局面。中國和一些東盟國家唯一有矛盾的地方在於南海地區的領土爭議,特別是越南和菲律賓。由於美國的教唆和支持,出現了2012年4月的中菲黃巖島事件以及和越南的南海島嶼爭議。美國的支持以及公開宣稱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引發了中日近年來的釣魚島領土爭端,至今方興未艾,4月中旬中日艦船戰機高度對峙,將來更有越演越烈之勢。日本新任首相外相頻頻造訪東盟國家、蒙古、印度和俄羅斯,欲建立合縱外交遏制圍堵中國。殊不知,從地緣政治而言,中國的周邊國家尤其東盟與蒙古和中國已經建立了良好和緊密的經貿關係,每年貿易額超過數千億美元,並以本國貨幣結算,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使得東盟國家面臨外交抉擇的兩難,軍事安全方面固然希望美國的存在以平衡中國的日益強大,然而經濟上強烈希望和中國加強貿易,促進經濟的發展,所謂民以食為天,實在難以割捨,美國目前經濟萎縮自身難保,難以經濟實力取代。何況中國是東盟國家的近鄰,地緣政治的利害關係使得東盟國家在中美兩國之間的選擇,必然三思而後行。所以,無形中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在具體執行的層面已經面臨阻礙和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