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務其實,愚者爭其名

敬悼熱愛民族的愛國者張豫生先生

吳瓊恩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特聘教授)


昨天中午(5月30日),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的羅蘭君小姐突然來電話告知,我們衷心敬愛的張豫生(字祖堯)先生,於5月24日安然辭世,無疾而逝。聞此噩耗,心中生起一股不捨之情。他走完88年的人生旅程,俯仰無愧於天地,終生信念愛民族愛國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永不改變,其務實作風,至死不變,絕不為表面上的虛名,與人爭風吃醋,在「權謀至尊」的當代,益見他人格的偉大,和待人的真誠,是一真真實實的人格者、愛國者,憑此修練,祖堯先生是我終生敬愛的長者,隨時學習他為人處世的真誠和靈機應變的智慧。

猶記民國68年1月,我在此之前突然接獲時任中央青年工作會主任張豫生的親筆信,對我在台南知青黨部的工作勉力有嘉,並允諾我即將安排調回台北的青工會服務。張主任的親筆函讓我十分感動,後來他實踐諾言,把我安排在青工會第一室,負責全國大專教授的聯繫與服務工作。

張主任的真誠,使當時剛從政大公行所碩士畢業不久的我感動不已,而且這種感動不是一時的情緒,乃有其環境背景。當時年輕氣盛的我,經過1971年4月保釣運動洗禮後,充滿台灣青年最後一次的民族主義愛國運動,終於被當時冷戰的環境和兩岸的對立氛圍所沖淡。服完兩年預官,又念了兩年碩士,70年代的台灣,前途茫茫,中華民國也已退出聯合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年輕人的理想主義受到嚴重打擊。自退出聯合國後,接著是日本斷交,兩次石油危機,直至70年代後期的中美斷交,其國運之悲慘有如21世紀初始10年美國《時代週刊》所列舉的每年一件倒霉運。這時的中央青工會面對如此艱鉅的大環境,該當如何應對?我有幸追隨張公豫生共同應對這樣的大環境,從事青年服務工作。

到了80年代,世事多變,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路線,台灣、大陸、和美國,三方面開始起運變化。從事後之明觀之,台灣經濟在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時,外匯存底世界第二,中國大陸猶在五名之外,而美國在80年代勵行雷根的供給面經濟學,銀行鬆綁資金,祈求企業家開創新事業,增加就業機會,豈料卻造成後來的貧富差距擴大,就業機會下降,種下2008年的金融海嘯,其罪魁禍首或當歸之於雷根的政策,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曼如是說。

其實,從中國歷史經驗來說,我中華民族勤勞克儉,又聰明能幹,是一典型的實用性很強的民族,只要政治安定,大約30年左右,必定經濟繁榮富庶。楚漢相爭四年,漢初政權新立,文景之治勵行黃老之術,與民休養,到了漢武帝經濟實力豐沛,開始北伐匈奴;唐朝李世民貞觀之治,不到30年經濟富庶,始北伐突厥;清初康雍干盛世,政治安定,始有GDP世界第一的現象,直到1820年鴉片戰爭前20年,仍然世界第一。同理,當1949年兩岸政局相對穩定,台灣在1979年成為四小龍第一;大陸在1979年開始改革開放,不再自我折騰,不到30年,成就驚人:1998年廣東的GDP超過新加坡,1999年中國的GDP世界第七;2003年廣東的GDP超過香港,中國的GDP佔全球14%(美國20.9;歐洲19.5%)人均GDP剛超過1,000美元;2005年的GDP超過英國;2006年的GDP世界第五,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2007年廣東的GDP超過台灣,中國的外匯存底1兆4,336億美元,世界第一,中國的GDP世界第三,超過德國,是1978年的70倍;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10年的GDP超過日本,世界第二;GDP超過台灣的省份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全國人均已達3,400美元。一般估計,到了2030年,中國的GDP總量將占世界的22.9%,屆時美國只佔17.7%,歐洲占13.3%,恢復中國清初康雍干三朝世界第一的角色。

由於18世紀後半期英國的工業革命興起,開創了人類的新時代,使西方文明暫時領先中國數百年,中國人如同睡獅,一病不起。西方人是很清醒的,1894年甲午之戰,美國暗中支持日本,1937年至1941年,美國對日本的南京大屠殺,並未高舉所謂人權的普世價值,以譴責日本的殘暴不仁;1971年美國將釣魚島的主權歸中國,行政權歸日本;2013年4月,菲律賓槍殺台灣漁民,美國亦無人道上的譴責。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利用台灣的黑貓中隊偵察大陸的敵情,探悉中蘇分裂,造成後來中美聯手對付蘇聯,犧牲台灣,並種下兩岸敵對仇視的陰謀,至今難以消弭。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無知於西方工業革命文明來臨的時代意義,深受其苦,皆因對自己文化失去信心。及至台灣經濟在美國保護下崛起,經不起富裕的考驗,忘了孔子「富而好禮」的教導,在80年代後期兩岸剛剛開放,台灣在領導人無知於中國文化的歷史精神,帶頭看不起中國大陸,洋洋得意,一天到晚講些仇恨中國的語言,不知惜福,眼中自我中心,只曉得愛台灣,不曉得愛人也要愛自己的同胞。沒有中國文化的精神凝聚力,民族分裂,難言合作;世風日下,政局鬥爭不安。更有不明所謂普世價值的意義,隨著西方人起舞,忘記自己的文化獨立性,沿門托缽效貧兒,仍然看不清中國文化崛起的時代新趨勢,關起台灣大門,不問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政客內鬥,學者高唱普世價值,卻無知於中國歷史文化精神的再度崛起趨勢,政治領袖失去宏觀胸襟,講法治又無實踐的魄力,自甘於受美國的工具性利用,牽制中國又無力擺脫。講禮治卻不懂中國人的人情世故,自以為有歐美的高學歷,就高人一等。孔子曰:「自賢者未有得人者也」。自蔣經國去世後,政治菁英表面上向民眾低聲下氣拜票,實際上自以為高人一等,可以意氣用事教訓人,既無西方文化的深厚修養,嘴巴卻高喊西方人所謂的普世價值,卻忘了中國人禮樂精神的普世價值,難怪1995年牟宗三逝世遺言勸當時的領導人:「要做真正的中國人,不要做非中非日的假中國人。」(大意如此)同樣的,寄語快要下台的政治菁英,你們要做真正的中國人,不要做非中非美的假中國人,要向蔣經國時代以民族大義開放探親,結束兩岸敵對情結,猛醒中國文化精神的再度崛起,看清北京傚法台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意義。

張豫生是一熱愛民族的愛國者,是繼承台灣同胞400年來抵抗東西方帝國主義的偉大傳統,他對無知於中國文明的即將崛起,那些黨內外跳樑小丑,不願同流合污,也不去對他們逢迎拍馬,視富貴如浮雲。他這一生中為民族的振興,為中國的前途犧牲奮鬥,他秉承蔣經國開放探親的民族精神,從事兩岸的文化交流,以中華文化為基礎,使台灣島內的左統與右統,逐漸消彌界限,而以振興中華文化為己志,真誠待人,提拔後進,務實居功,卻從不張揚自己的功勞,這就是他晚年深通融會儒釋道三家的精神,而表現在言行舉止的一以貫之風格上。

說實在的話,張豫生先生在國民黨內是一真誠的民族主義者和文化主義者。他默默地協助政府,引導學術界同仁往愛國的方向發展,他也是真正尊重人權和自由的工作者。他愛護青年,也提拔青年,不問親疏,唯才是問。他的胸襟開闊,不問政治上的左中右派系,而能引導他們往中庸之道發展,誠為台灣今日開放社會幕後的奠基者。

我年輕時秉持民族主義和文化主義的理想,與張主任精神相通。年輕時難免氣盛,看不慣政治團體本來就充滿形式主義的氛圍,許多權力飢渴的追求者,沒有民族大義的理想,也沒有文化主義的修養,幾乎壟斷整個組織氣氛,私人間的爭論,少見理想路線的爭執,多半是個人是非利害的吵鬧。當年蘇聯代表鮑羅庭曾說:「國民黨沒有路線鬥爭,只有私人恩怨之爭;共產黨是有路線鬥爭的。」(大意如此)。今年1月29日,筆者率《海峽評論》訪問團拜會國台辦主任王毅先生。王主任對我們說:「現在兩岸關係有兩個要點:1)國民黨沒有路線,沒有方向;民進黨是錯誤路線,錯誤方向。2)兩岸關係的美國因素已逐漸下降,北京都能掌握。」2月初,我返台北後,曾將此訊息轉告張主任,他表示可以理解,並同意王毅的說法。後來在3月16日我去蘇州廟港太湖大學堂參加南懷瑾95歲冥誕紀念會,5月23日又去上海和北京參加學術研討會,28號返台,本擬最近幾天去拜望張主任並贈送剛出版《點燈的人:南懷瑾先生紀念集》,未料張主任已安然辭世,今日早晨10點左右特地去太平洋文化基金會拜會,並在他辦公室觀看回憶往昔聊天時的情景。

張主任豫生先生的確是一位忠厚真誠的長者,民族振興的實踐者、愛國者。他的一生言行舉止深深的感動我,是我學習的楷模。他晚年仍潛心閱讀不斷,而且「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之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菜根譚)。張主任!您這一生沒有白活,您給後人留下了學習的楷模,將來國家統一了,民族振興了,您的人生故事,必定在中華民族史上有讓後人成為學習的教材,您的未來是光明的,我們來世再見,再一起完成人類文化發展許多未竟之業。201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