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人新政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下)

林森森
(旅美退休教授)


四、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與外延

1.中國的「新安全觀」應該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主要內涵

新世紀過去的12年,中國不論在國際社會的任何多邊外交場合,包括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以及雙邊外交層面,都極力推出和平發展的中國「新安全觀」,其核心即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具體而言:

一、互信,是強調超越意識型態和社會制度異同,拋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心態,互不猜忌,互不敵視。各國應該經常就各自安全防務政策以及眾多行動展開對話與相互通報。

二、互利,是應該順應全球化時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互相尊重對方的安全利益,在實現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時,為對方安全創造條件,實現共同安全。

三、平等,是指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干涉別國內政,推動國際關係的民主化。

四、合作,是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並就共同關心的安全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消除隱患,防止戰爭和衝突的發生。

所以,中國的新安全觀內涵可以說是綜合安全觀、發展安全觀、合作安全觀、共同安全觀。以合作求安全、以對話求安全、以互信求安全、以發展求安全的觀念和理論,成為中國在21世紀追求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對外關係政策理念。

在中國的新安全觀框架下,2013年兩會期間中國外長楊潔篪答記者問時表示,「兩國領導人就中美共同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兩國對話磋商機制日益完善,各領域交流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並指出,這種新型大國關係應該以尊重為前提、以合作為途徑、以共贏為目標。這不僅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美各界人士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習近平在和奧巴馬通電話時強調:「增進互信,擴大合作,管控分歧,保持高層交往,維護和發展好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等機制,推進合作夥伴關係建設,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係之路」。這些都概括在新安全觀的範圍之內。

在此次中美峰會的莊園外交會晤中,兩國元首同意繼續深化中美在多邊機構內的合作,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保持密切協調和配合,進一步加強在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尤其是節能減排和綠色能源的開發,為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揮積極作用。此項共識意味著中美兩國將來在國際政治領域,尤其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有更多的共同立場與合作。因此,是否不可避免地對某些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有所衝擊,需要積極觀察。

2.中國的崛起與大國之路浩浩蕩蕩奔向世界舞台,為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奠定基礎

新世紀之前的中國,基本上只能歸納為地區大國。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建設,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國際政治方面,作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聯合國安理會積極參與國際安全與世界和平各個領域的議題,尤其近年來的中東北非局勢,打擊恐怖主義以及海盜活動、朝鮮半島無核化、伊朗核武問題、非洲局勢,聯合國維和行動等等,從過去主要對亞太地區的關注擴大至世界性的安全問題,在國際政治領域增加了話語權和重要性。國際裁軍外交領域更是國際間政治鬥爭的尖端,自從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來,國際裁軍外交的癥結和矛盾往往最終落實在中美關係的層面,例如自1997年以來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已經癱瘓了15年之久,其癥結就是中美就外空軍備競賽和導彈防禦系統問題的矛盾。

在經濟領域方面,30年來歷經改革開放的機遇與挑戰,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舉足輕重,更是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中國的人口資源、勞動力、和廣大消費市場逐漸成為左右世界市場的動力。在金融方面,人民幣逐漸進入世界金融體系,對美元的國際貨幣主導地位提出了挑戰。若干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以人民幣和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並逐步擴大。再者, 中國的經貿已經實現多元化和多邊化,遍及五大洲四大洋,商務投資和移民也逐步走向世界各個角落。中國的能源與資源隨著高速發展的步伐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能保證持續的來源和供應以便維護國家發展的經濟安全成為今後非傳統安全問題關注的重大課題,也是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科技方面,中國目前已經逐步趕上世界先進水準,尤其在高科技領域追趕之餘勇於創新。無論在外層空間與航天領域的登月計劃、神舟載人飛船、建立空間站、宇宙探索、北斗制導系統都走向世界的前列。在深海探測方面實現了蛟龍號7,000米以上的載人潛水紀錄,作為深海探礦作業、潛艇救難,以及其他戰略活動,其科技水準也在世界的前列,這些成就都為建立平等新型大國關係奠定基礎。

此外,中國在探索和開發極地方面也做出巨大的努力,深入有關國家的行列,共同為人類的知識和科學做出貢獻,例如在南極地區設立科考站,即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以及在北極的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設立黃河科考站等等。中國參與南北極活動,能夠開闊視野,參與科學前沿研究,增加對該地區管理和開發的話語權,爭取合法權益,平衡地區矛盾,促進世界和平。

在軍事領域方面,中國近20年來有了突飛猛進的成績。在核武器領域鞏固了第二次打擊的戰略核威懾力量,例如東風41、東風31系列、東風5系列等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和部署,戰略核潛艇和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巨浪2型的部署,以及其他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部署。此外在反衛星武器和反導的攔截系統方面,近年來也有突出的成就,實現了核武器大國之間的戰略平衡,維護世界和平。常規武器方面,中國也有驚人的成績,例如航母的列裝,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先進護衛艦、先進常規潛艇等等的服役,以及先進戰機殲10、殲15、殲20、殲25、殲31等服役和研發。這些軍事科技的快速成長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作出貢獻,促進地區穩定與和平,也增添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

3.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極限與局限

隨著中國的崛起與強大走向世界的舞台,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將逐漸形成,有其戰略極限與局限,表現在大國博弈的糾結和大國合作的平台。聯合國框架下的中美關係就充分地反映大國間傳統政治軍事安全權力鬥爭的國際現實主義,同時也表現出大國之間共同應對地區或世界性災難與突發事件的合作,但是這些合作也僅局限於非傳統安全的領域,例如自然災害、共同安全危機、恐怖主義、人道主義援助、維和行動等等。

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著傳統文化、社會哲學、社會和經濟機構、意識型態、歷史認知等領域的差異,就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而言,中美之間當前更存在著大國博弈的結構性矛盾。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美國的霸權地位不容挑戰,守成國家與崛起國家之間的矛盾難以化解,只能盡力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所幸,如今中美雙方均為核武器國家,擁有「相互確保摧毀(MAD)」的核打擊威懾力量,形成了雙方的戰略平衡,從而具備了外在客觀因素核戰略的制約。所以,中美之間的矛盾無論如何尖銳,從國家理性的政策考量難以升級至爆發核戰爭的層面,除非發生核意外事件。如此更需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之間的熱線對話溝通和磋商的機制。然而,中美之間因為存在結構性矛盾,不排除發生局部軍事衝突的可能,但也只限於常規武器的使用,不容跨過核門檻。目前美國的高新武器研發以及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軍控政策,都在意圖模糊核門檻,進行核威懾。所以新型大國關係需要有效的管控機制,防止核武器國家之間的戰略誤判,導致核戰爭的災難。因此,中美關係博弈的底線就是絕不能爆發核戰爭。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間的經貿形成高度相互依存關係,中美之間的經貿更為緊密,每年有五千億美元的貿易額,為世界前列。美國是中國貿易的最大出口國,而中國是美國貿易的最大進口國,中美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經貿關係。2008年美國次貸問題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機,由於中國的大力投資緩和了世界經濟的蕭條,得以日漸復甦至今。所以,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成為兩國合作共贏的基礎和動力。

因此,中美之間雖然存在結構性的矛盾,其上限止於核戰爭的爆發,其下限為經貿與人文合作與交流。遊走於上下限之間,則醞釀著國際政治現實主義權力鬥爭的大國博弈,斗而不破的空間。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就僅能上下徘徊於此,和而不同,斗而不破,為「中國夢」的實現創造條件。

五、追求「中國夢」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共十八大的工作報告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藍圖和路線圖以及時間表。在中共成立100週年時的2020年要實現中國的小康社會,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時的2049年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里程。中國的大國崛起不可阻擋,然而是逆水行舟,道路滿佈荊棘,需要舉國上下,同心協力,努力奮鬥,大步前進。所謂的「中國夢」,就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習近平在當選國家主席的發言中,闡述了「中國夢」的內涵:一、「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二、「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三、「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所以,中國夢是以中國精神和中國人民為核心的夢,走上富國強兵的路。只有發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必須在實現「中國夢」的基礎上構建。

因此,在此次中美峰會的莊園外交中,習近平主席向奧巴馬總統闡述了中國政府的執政理念和內外政策,重申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中國將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為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貢獻。

總體而言,再進一步觀察,我認為實現「中國夢」,除了在推進政治清明,軍備強大,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更要包括以下的重要內容:

一、祖國全面統一的實現不容拖延。目前海峽兩岸的緩和關係卻僅限於經貿和人文交流方面,政治定位與融合遠遠遲滯落後,甚至怕談統一,避談統一,麻醉於長期維持現狀。台獨勢力依然猖獗,美日阻礙中國統一的力度難見緩和,美國繼續違反中美的《八一七公報》對台軍售,以武拒統,《反分裂國家法》未見促進統一的實效。此次中美高峰會談中,美方竟然宣稱台灣的未來前途要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所以,祖國統一刻不容緩。

二、確定祖國全面統一時間表。中共十八大明確地提出了兩個中國未來的重要時間表,第一就是在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第二就是在2049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要實現中國夢豈能沒有祖國統一的第三個時間表?我認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之日,應該就是實現祖國全面統一之時。綜觀古今中外,凡大國強國莫有分裂分治者;未一統江山而成大國強國者,未之有也。

六、結 論

美國於2010年開始而在2012年1月宣佈的「亞洲再平衡」戰略,目前面臨財政困難預算縮減,以及新人新政的衝擊,是否會悄然淡化而拋棄,是亞太國家尤其是中國特別關注的課題。從近期美國新人新政的跡象,雖未明言似乎有此趨勢,但是在中美存在結構性矛盾的國際政治現實主義框架下,需要密切地審慎地聽其言觀其行。

2013年6月初中美峰會的莊園外交,邁開了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第一步,在某些議題例如朝鮮半島無核化、氣候變化與解決駭客攻擊等達成共識。然而在涉及中國的其他重要核心利益議題,例如台灣問題、釣魚島爭端、南海島嶼及海疆權益、導彈防禦系統等仍然困難重重,難見解決方案。實際上,北朝鮮的去核和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需要美國的誠意與配合,六方會談只能是談判的平台。台灣問題的解決和中國的統一關鍵在於如何排除美國的阻礙,才有和平統一的前景。釣魚島爭端和南海問題也離不開美國的干擾,如何迫使美國不得不保持真正的中立立場是關鍵。如此這般,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路途滿佈荊棘,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幽靈依然在四處遊蕩,打破經典國際政治理論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理想主義,可以是豪言壯語,需要實踐的嚴酷檢驗。前途可能是光明的,道路卻是艱巨而曲折的。

中國在實現小康社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希望有國際和平穩定的環境促進國家建設發展,構建以新安全觀為基礎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關鍵。然而,中美文化和社會哲學儼然不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霸權主義心態絕無止境,和平演變中國之心耿耿於懷。中美莊園外交的共識只能是處於聽其言觀其行的初步階段,「中國夢」的實現必須要全國上下堅定信念,破除萬難,同心協力,高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旗幟,早日實現祖國統一,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前進。

(2013年6月15日,紐約)【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