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訪中使日本戰略破功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近年東北亞國際情勢起了很快速且大幅的改變,韓國跟西邊的中國關係越來越緊密,跟東邊的日本則較以前冷淡,樸槿惠的訪問中國,正式將此一趨勢浮現出來。

日戰略、輿論有誘韓抗中之謀

日本第23屆參議院選舉,7月21日揭曉,一如預期,自民黨在參、眾兩院都取得多數的完全執政,未來會較長一段時間握有政權。不論日本選民是基於提振經濟抑或修憲強兵投的票,執政聯盟裡的自民黨現下是最得意的。不過,國內得意,國際未必順利,實際上,6月份日本就有兩次外交上的「郁卒」,先是上旬,其最大靠山美國的歐巴馬總統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至加州莊園長談,下旬則是近鄰韓國總統樸槿惠到中國訪問,在北京與習近平會談等,也去了西安參訪。前者儘管頗令日本「吃醋」,但日本自恃有美日同盟、安保條約和美國綁在一起,不覺得習歐會能改變什麼美日架構,相對的,樸槿惠在中國的表現,恐怕就更令日本驚愕了。

首先得指出,或出於本身的戰略考量、或出於美國不想看到日韓齟齬的壓力,日本對韓國,跟對中國大陸是很不一樣的。日本檯面上的輿論,一直有拉攏韓國,以對付中國的聲音,而除了政客像小和尚唸經、有口沒心地說些「對話之門開著」之類敷衍的話之外,日本幾乎聽不到希望跟中國改善關係的聲音。去年6月,日本甚至熱切地勸誘韓國李明博政府簽「軍事情報概括保護協定」,以樹立兩國軍事合作,只是最後一刻韓國喊停。8月李明博登上獨島(日本宣稱的竹島),雙方才轉趨冷淡,韓國總統換屆,日本很快再來甜言蜜語。

參拜靖國彰顯日沒誠意

樸槿惠2月25日正式就職當天,與特地前來參加典禮的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在青瓦台會談,樸槿惠表示「為了韓日未來的合作,歷史意識是很重要的。像年輕一代的向未來前進,希望這一代就能合作」,麻生則說「日本與韓國是有民主、法治等共同價值觀的重要鄰國,希望發展關係」。然而,隔了不到兩個月,4月21日起,供奉著包含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一連三天舉行春季大祭,那天晚間,麻生太郎前往參拜,他是安倍內閣第三位閣員前往參拜的;總務大臣新籐義孝和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會委員長古屋圭司已經分別在前一天和當天上午前往參拜。同一天安倍自己也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4月23日,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大家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168名成員,浩浩蕩蕩高調去參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這是2005年10月以來首次有超過100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

4月22日,安倍聲稱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村山談話」,並質疑日本侵略的定義。23日,安倍再次表示「國際間對於侵略的定義尚無定論」,表露推翻二戰歷史觀的意圖,韓國重燃反彈聲浪。本來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預定4月下旬要訪日,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談,因為這個原因取消了。(5月,中國反對,韓國當主席的中韓日外長會議也沒開成)

如此已經很嚴重了,但日本並沒有停歇。5月8日,安倍在日本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再辯二戰「侵略」﹕「學術上沒有絕對的定義」。後來5月尚有在野黨日本維新會領袖、大阪市長橋下徹說,日本在二戰時「招募婦女充當隨軍慰安婦的制度,對維持軍隊紀律而言有必要」、「其他各國的軍隊也運用慰安婦制度,為何只有日本的慰安婦受到關注?」「韓國等國在許多地方的宣傳奏效,(日本)才被視為強姦的國家,這是最大的問題」,他同時引2007年安倍政府的講法,表示日方沒以暴力脅迫慰安婦們做那種工作的證據。毫不理會韓國、台灣、中國大陸慰安婦的證詞,還怪是「韓國等國」的「宣傳」。

日本有沒有誠意,已經很明顯了。況且,樸槿惠是女性總統,對日本政客的慰安婦讕言,應該會有更深沉的感受。中國跟日本有釣魚台之爭,日本想利用韓國牌牽制中國,韓國不會不知。這些年,韓國經濟及技術與日本已處在競爭甚至迎頭趕上的位置,可是采量化寬鬆、巨貶日圓的「安倍經濟學」,深深打擊到韓國原本順遂的出口。

樸槿惠以歷史推動中韓合作

1992年中國大陸與韓國建交(台灣與韓國斷交)之後,歷任韓國總統都是先訪問日本,再訪中國,樸槿惠這回打破慣例,先訪問中國,至於何時與安倍會晤,現在還沒有眉目。她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談,聯合聲明裡,兩國領導人不僅有同意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TA)等強化經濟,還提出擴大政治、安全方面的對話;也提到「對最近因歷史及由此引起的問題,域內國家間對立和互不信任加深的不穩定情況持續存在表示擔憂」,這是不點名責難日本。

6月28日樸槿惠與習近平早餐會時,請求中國在安重根刺殺日本殖民統治首任韓國統監伊籐博文的哈爾濱現場,建紀念碑,藉此呼籲以共同「抗日」的歷史觀,深化中韓結合。翌日,樸槿惠在北京清華大學演講,「雖然東北亞國家之間經濟相互依存擴大,但是,由於有關歷史、安全的問題對立與不信任,所以未能及於安全合作」,儘管沒有指名是日本壞了這契機,倒也襯托出日本與中韓兩國加深歷史、領土主權摩擦的狀況。樸槿惠5月曾在美國國會演講,說過「昧於歷史的人,是不會看見未來的」,實質就是在批判日本的歷史意識;清華演講,等於是持續再三抨擊日本。

日本早就在藉美國的力量,籠絡韓國,謀畫共同牽制中國的戰略,不僅北朝鮮的核武、飛彈問題,甚至帶有挑撥意味的將中國軍事、經濟方面的崛起也當作是日韓應合作對付的課題。安倍政府希望冷卻「竹島」、歷史糾結,以改善日韓關係,但樸槿惠讓日本破功了。

「親日」家族變「親中」

日本媒體怎麼解釋這現象呢?由於樸槿惠修習過中文與中國文化,之前四度正式訪問中國,跟胡錦濤、習近平等中方領導人頗有淵源,日本媒體就將樸槿惠歸類成「親中派」。就家族來說,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熙,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時,曾以高木正雄的日本名字求學、任教,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再去滿洲國當日本駐軍的軍官。冷戰時代,1961年發動軍事政變取得韓國政權,1965年和日本簽訂韓日基本條約、建交,日本提供五億美元經濟援助(三億美元為產品、勞務贈與,二億美元為長期的低利貸款),開啟韓日關係。日本媒體避提其父「親日」。

樸槿惠總統從家族的親日,轉變成和日本保持距離,是起因於日本近來的政策和政治人物的言行很傷韓國,日本從不自我檢討,就簡簡單單推說樸槿惠「親中」。中韓經濟加速緊密,韓國與中國的貿易額已凌駕對美、對日的總和。而樸槿惠這次走訪中國,有多位工商業界領袖隨行,顯示雙方人員、物資的交流、往來會更旺盛。

7月1日在汶萊的東協區域論壇,中國外長王毅不安排跟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談,而岸田努力拗到和韓國外長會談,僅得到「日韓關係面向未來」的空洞共識。日韓外長隔了約九個月才再次會談,日媒居然敢抱怨:2月樸槿惠政府登場,沒有跟鄰國日本進行過一次領導人、外長會談,是很「異常」的情況。韓日外長會面,中國展現大國的氣度,表示歡迎和樂觀,可反襯日本對中韓領導人會面的嫉妒。

7月上旬出爐的日本2013年版《防衛白皮書》,延續2011年的敘述,說「竹島是日本固有的領土」,惹來韓國外交部發言人「強烈抗議」,要求「立刻刪去」該部分,其外交部東北亞司長樸俊勇召見日本駐韓總公使倉井高志、國防部召見日本防衛省駐韓官員,表達抗議。7月10日樸槿惠在會見韓國媒體人士時批評日本,「現在日本持續在獨島、慰安婦問題碰觸韓國國民的傷痕」,從而也對韓日領導人會談流露出「慎重」的態度。她表示,不是排除會談的可能,而是「如果會談後,又重新燃起像獨島、慰安婦問題之類的事情,關係一定會更加惡化」。韓日關係因歷史問題、獨島問題而冷淡,但日本安倍政府並不急於為了改善關係而在兩個問題上輕易妥協,安倍身邊的人透露「沒必要為了改善日韓關係而讓步」。

日強硬造就中韓接近

日本安倍政府、韓國樸槿惠政府成立迄今,只有7月1日兩國外長利用出席汶萊東協論壇空檔簡短會談。顯然韓國對日本在歷史等方面的問題還是頗為不滿。

日媒經常呼籲,東北亞情勢不穩定,日韓合作益發重要,兩國關係應朝正常化靠近,卻不肯審視日本政客欠缺誠意的言行。

日本對中、韓領土主權、歷史意識都很強硬,絕不讓步。強佔釣魚台列嶼,想搶回獨島;不顧中、韓的感受修改教科書的史觀、內容,閣員、國會議員大剌剌參拜靖國神社,政客濫發羞辱慰安婦的言論,事實上,日本的歷史觀也是在挑戰美國,日本只有碰到美國不快的時候才會縮回去。安倍的自民黨贏得參議院選舉又怎樣?拜日本這種頑劣立場之賜,中、韓越走越近,跟日本則漸行漸遠,樸槿惠訪問中國四天,日韓外相會談30分鐘,充分印證了這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