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家智庫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言記要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北京「國家智庫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言記要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智庫」一詞在中國也有類似稱呼,上焉者如「國師」、「策士」、「參謀」,下焉者如「師爺」、「心腹」、「親信」等語,唯多屬個別參贊為之,尚無形成制度或集體行為之謂,雖名稱互異,其為主子出謀劃策,排難解困之目的則一,故有「運籌帷幄、決策千里」之說,孫子兵法亦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多算勝,少算不勝,況無算乎?」之策略理論,在在說明謀略之重要,乃任何組織群體致勝之不二法門。
故而善用智囊,集思廣益,幾已成歷代成大功立偉業者必備之領導統御風格。反之,如無強大之智囊群,或有卻不會用、不敢用,則必難成大業,楚漢相爭之劉邦勝項羽,「官渡戰役」之曹操勝袁紹,「鄱陽湖大戰」之朱元璋勝陳友諒,乃至近代國共內戰之毛澤東勝蔣介石,皆可得明證。
現代化智庫則集組織、制度、經營、管理與運作模式之大成,可謂集眾人之才與智以完成組織群體所交付之任務,其表現型式容有不一,規模或有大小之別,功能作用則中外皆然,自不殆言。
台灣智庫之類型與特色
自1949年以來,兩岸基於不同的歷史與國際背景,分別發展出不同的政經制度與生活方式,而有所謂「大陸中國」與「海島中國」之稱。台灣政經制度深受美國因素的影響,世所共知,智庫自是其中的一環。智庫與政府決策當局的關係,也發展出一套與大陸明顯不同的模式。
目前台灣智庫類型可概分為官方與民間兩類。官方由政府出資、經營和管理,做為政府行政當局在決策時的重要諮詢機構,如政治類的國關中心、亞太安全研究基金會、兩岸遠景基金會,財經類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金融研究院等。民間則由財團企業或政治人物出資、經營和管理,做為財團企業或私人性質的諮詢機構,如長榮集團的國策研究院、中信集團的台灣經濟研究院、李登輝的台灣綜合研究院、辜寬敏的新台灣國策智庫基金會等。
台灣官方智庫的最大特色是必須為政治服務,缺乏學術專業與獨立性,尤其在政黨輪替之際,前後任負責人的政黨背景不同,自然研究出不同的結論與方案策略,如國關中心在李登輝和陳水扁時代,即與目前馬英九時代扮演立場迥異的智庫角色,「亞太」和「遠景」兩個具有國安背景的智庫亦然。
民間智庫的獨立性則相對提高。但具有政治色彩或個人性質的智庫則很難保持中立,如國民黨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民進黨的新境界基金會、連戰的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蔡英文的小英教育基金會等,此類智庫除扮演政策研究的角色外,通常還具有宣示立場與培育智囊的多重作用。
「中國夢」必須涵蓋「台灣夢」元素
習近平上台後提出「中國夢」口號,海內外一致給予好評,認為喊出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華民族心聲。民心可使,民氣可用,如何使這股民族主義的熱潮,轉化為13億人民團結的力量,有賴智庫的集思廣益,尤其兩岸智庫更應緊密合作,共築共圓「中國夢」。
「中國夢」不能摒棄台灣元素,具體說,「中國夢」必須涵蓋「台灣夢」,「台灣夢」是「中國夢」重要的組成部份,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台灣介入、沒有考慮到台灣元素的「中國夢」會是什麼模樣,又如何能夠自圓其說已實現了「中國夢」。
至於「台灣夢」的具體內涵,扼要說,至少要包括以下三個重點:
一是保障台海世代和平,永離戰爭夢魘,兩岸爭端概以和平手段解決之。
二是滿足台灣同胞當家做主的願望,凡事考慮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跳脫意識型態的對立與紛擾。
三是台灣的終極歸宿,應尊重台灣多數民意,不可片面改變現狀,尤其不可以強迫方式為之。
這三點中,尤以第一點為重中之重,如何保障台海世代和平,免於戰爭威脅,可說是對兩岸領導人智慧的最大考驗,也是台灣同胞最大渴望所在,筆者曾在台灣刊物撰文《「不簽和平協議,談何歷史評價?》(見《海峽評論》2012年9月號),建議馬英九總統在所剩三年多的任期內,致力於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以此來奠定繼鄭成功、劉銘傳、蔣介石父子之後台灣歷史最好的評價,可惜受限於時空環境和馬個人謹小慎微格局,此項建議現在看來已無實現的可能,台灣同胞最渴望的夢想已注定無法在馬任期內完成,只好期待後繼者來推動了。
當然,「台灣夢」必須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去構思,不可逾越「中國夢」的範疇,「台灣夢」必然在「中國夢」的內涵之中,不能與「中國夢」相互對立或分庭抗禮,否則就必定兩敗俱傷,永無圓夢之日。
兩岸智庫合作的途徑與方式
兩岸智庫如何更緊密而有效的合作,早日促成「中國夢」的實現?以現有的主客觀條件而言,不外乎兩種途徑:
一是以雙方既有的智庫,特別是具有官方色彩的智庫,加強交流合作,消弭歧異,強化互信,提供給兩岸當局參考。
二是雙方提供相對的資金和人員,成立新的智庫,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致力於兩岸重大議題的研究,作為兩岸當局諮詢的對象。
就第一種方式而言,目前已在進行或可預見將來會積極進行,尤其民間智庫的「二軌」先行先試,已有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兩岸分裂分治60週年,由台灣的太平洋基金會發起主辦的學術研討會,將層級提高到對岸的退役將領和國家級高參智囊,引起廣泛注意,一度還牽動台美關係的互信問題;去年9月和今年5月分別在兩岸召開的「台北論壇」和「北京論壇」,也系由民間的中華兩岸統合協會主辦,議題涵蓋建立軍事互信等敏感議題,更引起朝野矚目。今年6月由在野的謝長廷台灣維新基金會,組成龐大陣容赴港與大陸智庫舉辦「兩岸關係的深化與創新」研討會,更造成新聞熱潮,此為民共智庫交流的頭一回,樹立紅綠陣營接觸的新里程碑,未來發展很令人期待。
至於第二種方式,是未來兩岸合作的較高模式與嶄新途徑,以目前大陸的經濟條件和民間資金的充裕,不論官方或民間,都有能力與台灣聯合出資,成立新的智庫,就兩岸共同關注的重大議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權威影響力的學術機構,類如西方的蘭德公司、布魯金斯學會等規模的智庫。
我們試想以下的幾個場景,就不難窺見兩岸智庫合作可能的新展望與期待:
其一、當兩岸進行政治議題的談判時,雙方智庫可將平時研究所得,分別就統合模式、軍事互信機制與和平協議等重大議題各自提出方案,擺上談判桌進行協商與溝通,必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對於南海與釣魚島問題的爭端,一旦發生事故,雙方智庫可將平日研究策略方案,迅速提供給兩岸當局參考,採取最妥適的因應對策,例如在適當時機,可由台灣派出海軍陸戰隊登陸釣魚台,中共海空機艦則在四周嚴密掩護監視,完成兩岸聯合保釣,共同收復釣魚台主權的歷史創舉。
其三、對於臨時突發的糾紛或衝突事件,則藉由兩岸智庫密切合作,共同維護兩岸人民的利益。以此次台菲之間引發的「廣大興漁船事件」為例,可一邊由台灣進行與菲方的談判,一邊則由大陸出面給菲方施壓,形成兩岸共同維護台灣漁民權益的新模式,效果必顯而易見,至少比台灣單方出面談判要有力得多。
兩岸智庫均應與時俱進
俗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智庫既是強調「智」與「庫」,就必須結合眾人之智慧,才能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同時也要隨著世局潮流演變,與時俱進。目前大陸智庫應在獨立性和民間性方面加強改革力度,台灣智庫則應強化經營規模和人才培育。我們衷心期盼,兩岸智庫求同存異,抓大放小,捐棄成見,緊密合作,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按:本文為作者出席在北京「國家智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記要。研討會為國務院「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所主辦。)
社論
美國與世界
日本與韓國
兩岸關係
日據與日治
歷史考證
海峽短評
滿江紅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