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敗後的國民黨還能東山再起嗎?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令所有觀察家跌破眼鏡,不僅國民黨輸得意外的慘,民進黨也贏得莫名其妙,柯文哲更以無黨籍身份崛起,大贏對手24萬票,成為台北市長。這是前所未見的情況。

一、從地方首長到民意代表全面潰敗

國民黨在百里侯之戰中從原來領有的四都九縣市,退敗到只保有一都五縣市。原本認為穩操勝算的桃園市易幟,連新北市也只慘贏25,000票左右。台北市與台中市更各狂輸20餘萬票以上。新竹市與嘉義市莫名其妙地變了色。以至於連民進黨都傻了眼,從沒想到會贏得13席這麼多。

非僅地方百里侯輸得光了腳,縣市議會也有許多地方翻了盤。國民黨在新北、高雄、台南三市議會的議席都未能過半,讓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台北、台中的議席,與民進黨在伯仲之間,後者只要拉個幾席,也可掌控議會。

在鄉鎮市區長方面,與2010年的選舉結果相比,國民黨的席次由121席掉到80席,萎縮了三分之一,民進黨由32席升到54席,成長了60%。鄉鎮市區民代表的選舉結果一樣是綠長藍消,國民黨由715席掉到539席,民進黨由169席上升到194席。總計民進黨執政縣市的人口已佔台灣總人口的75%。從這一變化看來,民進黨「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已全然落實,對國民黨中央執政構成巨大壓力。從趨勢來看,除非國民黨有奇招出現,未來民進黨的地方實力將持續上升,國民黨則不斷萎縮。這種板塊移動是逐漸累積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期內很難尋求反轉。這也就是說,輸了這場選舉,國民黨企求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發生鐘擺效應,將無異於緣木求魚。

二、敗選原因與結果

敗選原因可能數以十計,但追根究柢,主因只有一個,就是馬英九領導無方:如同2008年陳水扁的貪腐成就了馬英九與國民黨,馬英九的無能則成就了今天的蔡英文與民進黨。從馬英九上台以來,我們就批評他用人圈子小,政策粗糙,溝通不足,立場搖擺,對自己人嚴苛,對敵人寬大,遇到綠營反對政策就轉彎等毛病,但他始終不改,造成支持度節節下降。而他在去中國化教育政策上的無所作為,造成蔡英文所說的「台獨是年輕人的天然成分」,年輕世代「只知有台,不知有中」,甚至「反中、仇中」,以致馬英九無論在政策上多麼向綠營傾斜,卻始終摘不掉其「親中賣台」的紅帽。他的政策造成國民黨鐵票生銹,年輕世代的選票又拿不到,兩頭失搭,兵敗如山倒。

這場選舉帶來巨大改變:第一、它徹底改變了藍綠政治板塊的界線,不僅濁水溪失守,大安溪、基隆河也都失守。第二、國民黨地方執政的縣市大幅縮小,退居第二大黨。第三、民進黨成功落實了地方包圍中央政策,馬英九在有限的任期內將很難有所作為。第四、出身墨綠的柯文哲,打著第三勢力旗幟,意外成功崛起,讓人對第三勢力有了想像空間。

此役是國民黨1949年遷台以後最大的挫敗,它是否會成為國民黨的滑鐵盧,讓國民黨就此一蹶不振,在失去大陸後,再失去台灣?大家都在看。國民黨的改造勢在必行,新任黨主席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三、黨主席塵埃落定

國民黨敗選後,馬英九辭去了黨主席之職,由副總統吳敦義暫代。一番探虛究實的政治盤算之後,吳敦義堅持不選黨主席,朱立倫則在眾藍委的簇擁下,表態參選,其他人退出戰局。朱立倫精於算計,如果沒有詳細的評估規劃,不會輕易出手。選前朱立倫的聲勢甚強,直攻2016大選的呼聲頗高,但最後卻以險勝收場。就整個選舉結果盤算下來,參與2016選舉的勝算甚低,那麼搶佔黨主席位子就是眼前最好的選擇。

在中央執政的政黨,由地方層級首長出任黨主席的情況很少見,無論是以黨領政或以黨輔政,都會遇到尷尬的行政倫理問題。在黨政平台溝通時,不同意見能妥協最好,如果各持己見,應如何處理?是兼地方首長的黨主席指揮中央?還是地方需服從中央?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情況,如何解決,且拭目以待。

朱立倫表態參選後提出下列主張:要負責改造國民黨,尋求國民黨核心價值;改變財富分配不均現象,力求兩岸交流經濟成果惠及大眾,不能僅少數人獲利;解決高房價、食品安全等問題,以安民心;履踐競選承諾,做滿市長任期,不參與2016年總統大選;提出系列修憲主張,如將憲政體制導向內閣制;擴大青年參與,降低投票年齡到18歲;降低政黨門檻到3%;推動不在籍投票及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2016年修憲公投綁大選,如果通過,最快2020年實施。朱立倫長於掌握社會脈動,這些主張雖然回應了民意,但是除了操之在其本人的做滿市長任期,不參與2016年大選之外,其他主張都要內外條件配合才能落實,可行性並不大。

四、找回黨的核心價值

國民黨改革牽涉到其核心價值,路線調整,政策規劃,人事安排,黨產處理等問題,其中尤以核心價值最為重要。這些年國民黨支持者詬病最多的,就是國民黨喪失了核心價值。國民黨的主張不斷向民進黨靠攏,甚致被民進黨譏為「拿香對拜」。國民黨奉孫中山先生為國父,卻忘了國父臨終遺言是「和平奮鬥救中國」。兩蔣時代國民黨以追求國家統一為目標,即使李登輝在位時,也要一再聲稱自己不是台獨,未主張廢統。馬英九卻要「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言必稱台灣,台灣優先,逐漸不提中國或中國人。現在國民黨領導人中還有幾個堅持自己是中國人,心中還有多少中國情懷?

國民黨放棄了終極統一的自有品牌,推出了台獨副牌的「獨台」,對台獨支持者來說,當然捨副牌,取正牌,選票自然留守綠營。國民黨捨棄統一的願景,又專做親痛仇快的事,一次兩次,大家含淚含恨投票,久了心死,支持者的票自然逐漸流失。政黨應當對國家前途有願景,馬英九開始就誤入歧途,以為向綠營主張靠攏就可以做全民總統,結果弄得眾叛親離。

朱立倫接掌國民黨主席後,如果還是不能,或刻意迴避說清國民黨的核心價值,只聚焦在若干「小確幸」的政策上,終究走不遠。九合一選舉屬地方性質,迴避了統獨議題,但是統獨仍然隱身背後。柯文哲強調超越藍綠,但是其墨綠的色彩仍難掩蓋。如果國民黨說不清未來要將台灣帶向何處,終究將輸給目標清晰的綠色獨派政黨。核心價值不明,論述無說服力,那麼路線調整、政策規劃與人事安排終將只是形式,本質上仍是茶壺裡的改革。

放眼今天國民黨,看不到有遠見、有格局、有魄力、有手腕的政治人物,大家的眼光都放在短期近利的枝節問題上,朱立倫也不例外。高房價、高失業、低薪資、貧富M型化等現象確實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與經濟全球化、兩岸與區域貿易自由化有關。徹底解決的先決條件是處理好兩岸關係。兩岸關係處理不好,由此衍生的問題也都難解。台灣因為執行鎖國政策,經濟競爭力日漸下滑,債台高築,外資裹足不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台灣通向區域經濟整合的捷徑,在民進黨的刻意杯葛下,究應如何解套?在當前國際格局下台灣的前途何在?國民黨的新主席可有良策應對?

五、修憲主張恐治絲益棼

朱立倫在內政興革上只點出原則性主張,並無落實藍圖。相反的在憲政改革的議題上,卻拋出系列具體的修憲議題。匡正失衡的憲政體制確實是台灣各政黨、議員、學者都關切並支持的議題,但誠如馬英九諸多內政政策一樣,雖不乏正當性,但再正當的政策,出台時機未到,強渡關山,結果只能招來民怨。中華民國憲法本具有內閣制精神,因為總統任命閣揆須經立法院同意,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七次修憲把憲法修成現在這種非驢非馬的模樣,都是政治算計的結果。

憲政體制上權責不分的缺陷確實應予矯正,但是現在來修憲,又要趕在2016年公投,時間上匆促不說,朝野政黨各懷鬼胎,歧見甚大,折衷不易。原本支持內閣制的王金平也認為2016年修憲太趕,其複雜程度,就算2020也不見得能啟動。蔡英文原先也支持內閣制,但九合一地方選舉狂勝之後,離總統大位不過一步之遙,她還會願意在此時修憲,給自己套上枷鎖嗎?朱立倫提議內閣制,莫不是想,2016即使總統大位難取,至少可以在立院以多數議席奪取閣揆一職?

台灣當務之急在拚經濟,修憲的潘朵拉盒子一開,各式修憲主張趁機出籠,未來的一年多都將耗在政治算計與鬥爭中。且統獨議題亦難以避免,無論是修改「固有疆域」的規定,或刪除增修條文前言中的「為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的文字,都會引起不僅台灣內部的激辯,更會招致大陸與美國的猜疑、反彈。「台式文革」將使台灣經濟邊緣化情勢更嚴重。

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等等,每一種制度都各有其優劣,重要的是政治人物的憲政與民主修養是否足夠,選民的素質是否達標。如果政治人物與選民都不具備上述條件,再好的制度一樣窒礙難行。更深一層看,憲法修成內閣制後,只有立委才有資格擔任閣員,難怪藍綠立委都贊成內閣制。但台灣人民一向視立委為政治三害之首,除少數清流外,立委多長於表演、打架、自肥、霸佔議場,辱罵官員,卻怠於法案審查,總在會期結束前夕趕業績,開臨會領錢,莫怪有人認為這樣修憲等於是請鬼拿藥。

六、國民黨需要團結更需要領導方向

經此前所未見的大挫敗,接掌國民黨門戶的人需要有勇氣承擔,置個人利益於度外。新的黨主席一定要有大擔當,大魄力,高瞻遠矚,用人唯能,調合併團結黨內派系山頭。苟與政黨及國家有利,即應不畏困難,戮力以赴,如此國民黨方能振弊起衰。朱立倫接掌黨主席之後,首要面對的是人事問題,如何讓老干新枝各安其位,齊心助其推動黨的改革,而不是相互猜忌、抵銷,這就要看朱立倫的氣度、手腕、智慧。國民黨家大業大,派系眾多,組織龐大,意見紛雜,不是一個容易當的家。朱立倫尤須記住的是,前任黨主席為什麼失敗,原因何在,找出癥結才能避凶趨吉。在王金平黨籍案上,朱立倫曾強調家和萬事興,看來黨籍訴訟會就此告一段落。但此事善後仍需要高度藝術,否則家雖和,黨紀不振也是傷害。

朱立倫和馬英九一樣聰明,但更圓滑,更長於算計。從朱立倫最近一些作為看來,他更會討好民意,沒有堅定立場。像是多放幾天假的「小確幸」、核四公投門檻「有下修空間」的主張、危機解密揭露他在AIT官員面前月旦台灣政治人物等作為,在在都顯示他還有欠穩重與成熟。黨主席也好,市長也好,都需要具備領導能力,不能看民調與媒體風向治黨、治市,而是要能引領風騷、影響民意、導正民意、帶領民意。

國民黨雖換了黨主席,但是內閣幾無變動,新的黨主席要如何團結黨籍立委,在立法院中支持毛內閣的政策,盡速立法、通過,以利政策落實,是檢驗黨主席領導能力與威望的指標。明年另一重頭戲,由黨主席提名2016年國民黨的總統與立委候選人,掌握這個提名權,將快速累積朱立倫在國民黨內的資望與人脈,有助於他在2020年的政治動向。不過新北市市政繁瑣,議會由民進黨主導,市長本已不好幹,再兼黨務,黨的問題也千頭萬緒,希望朱立倫不至於顧此失彼。

七、2016大選展望

九合一選前,即便當時朱立倫就已言明,當選新北市市長後將做滿任期,但國民黨與社會民意都還認為,應由朱立倫與蔡英文在2016年一決雌雄。現在朱立倫在新北慘勝,國民黨已幾乎輸到光腳,朱立倫再無能量轉戰大選,所以轉進黨主席。

吳敦義以第一副主席的身份接掌代理黨主席,負責操持新任黨主席的選舉。吳接下代主席一職後後就言明不參選主席,弦外之音可能是覺得一來與朱立倫競逐一定敗北,二來擔任黨主席後,除非他也宣佈絕不參選2016的總統選舉,否則操盤提名總統與立委候選人就會招人批評裁判兼球員。

國民黨當然不能缺席2016大選,但以國民黨目前的氣勢來看,無論誰帶領國民黨出征,大約都是犧牲打。盤點國民黨目前檯面人物,吳敦義應是最佳總統候選人。原因是:一、資歷完備,從台北市市議員、南投縣長、高雄市市長、立法委員、行政院院長、一路做到副總統,國民黨內再無人可出其右。二、身經多次選戰,再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底可挖,民進黨想找他貪腐的證據,製造莫須有的緋聞,爛招都已用盡。三、有人挖苦的說,吳敦義是國民黨內僅次於馬英九的孤家寡人,這是說他沒有班底,也沒有拉幫結派。沒有班底是缺陷,但也未嘗不是長處,容易得到各方的支持。四、吳敦義已經做到副總統,帶領國民黨主打2016選戰,出奇制勝固然喜出望外,敗選大家也不會對他有所苛責。對他來說,這制高點一戰,不管勝負都有其意義,因為那美好的一仗他已打過。五、吳敦義學歷史出身,做過新聞記者,對國內外局勢與趨勢應當比許多政治人物清楚,如果當選,可能比較能為台灣找出一條不同於當前劃地自限的道路。

2014-12-17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