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11.29」選後的國民黨把脈
胡楊
(自由政論家)
為「11.29」選後的國民黨把脈
胡楊
(自由政論家)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遭逢幾近毀滅性慘敗,馬英九被迫辭掉黨主席,但後續的人事安排,不論黨政、馬金人馬竟然「總辭」變「總留」,逃避敗選責任,導致國民黨和馬英九民眾支持度再創新低。新北市長朱立倫倉促間宣佈參選黨主席;如果,朱主席和馬總統不能找到共治之道,則兩強相爭,國民黨必失江山!
馬金體系一連串「離譜」舉措,導致慘敗:
1.馬、金安排未曾有過全國性基層選戰經驗的親衛新兵,扛起第一線輔黨的重責,導致戰場被切割,個個擊破,全被柯文哲捲起的「柯P風潮」吹得七葷八素。
2.「太陽花事件」處置失當,不但政府威信盡失,致使服貿協議卡在立院,ECFA後續協商形同停擺,讓藍營最擅長的經濟牌失效。
3.食安問題連環爆,江內閣食安查核頻耍烏龍;頂新黑心油事件全面惡化,成為打擊兩岸財團的有力依據。國共平台被抹紅抹黑,台商「鮭魚返鄉」政策變「鯊魚炒房」,馬政府兩岸政策被徹底污名化,企業大老力挺藍營反成負面效應。
4.行政部門不顧民怨、強推證所稅和大戶條款,導致股市長期低迷,證交稅嚴重短收、七百萬股民怨聲載道。改革失敗,稅收和民心兩頭落空。
5.政府打房不力,又因台北市黨提名候選人的形象爭議無法有效化解;加上綠營強攻桃園航空城炒作土地,致使中間選民反感;更因台北市選情過激,連勝文競選團隊不當的選戰操作,讓反國民黨的青年網民串聯,波及到其他縣市。
6.一場莫名其妙的「張顯耀共諜案」導致馬政府兩岸團隊形象破產,台商返台投票意願大減。
7.迷信組織動員,偏偏馬主席上任以來,不斷削弱黨務組織,精簡人力,導致所有動員體系全面鬆動。
8.長期坐視電子媒體談話節目及平面媒體批判黨政、非議人事,但府院黨三層級發言體系充耳不聞;不能及時澄清、為政策辯論,導致民眾積非成是,對馬政府形成難以動搖的負面評價。
9.黨中央空有青年團編製,但人員流動嚴重,完全無法形成戰力;對網路言論無力反制、對年輕世代無法吸引、連黨內青年次文化也無法成形。
10.馬英九和江宜樺選前已失民心,偏要逞強到處趴趴走,硬要與候選人同台造勢,形成「投×××一票,就是投馬英九一票」的反輔選效應。
11.最重要的是黨政輔選機制紊亂,毫無章法;選前最後評估,竟然認為台北市、台中市都能勝出,且超過對手九萬票以上,錯誤到令人噴飯的地步。
然而,敗選後的國民黨竟然不是利空出盡,而是繼續失血;面對難以逃避的責任問題,甚而繼續採取離譜的舉措,再度重創國民黨的形象:
1.馬總統未在第一時間請辭黨主席,副主席們不該辭的辭了、該辭的不辭,飽受批判。
2.內閣改組,毛治國上台,被名嘴嘲諷為「九毛體制」。外界看好的卸任市長郝龍斌、吳志揚、胡志強、黃敏惠等都未入閣,人事案不僅沒有新意,更埋下黨內對馬、金更加厭惡的高爆彈。
3.馬英九堅持執政總路線沒有輸,是改革速度太慢,令人不得不為敗選後的黨政關係和立法、行政兩院運作的和諧,再捏一把冷汗。
4.更壞的是,選後有關總統府是否為頂新魏家「門神」,收受政治獻金、包庇黑心財團的爭議再起,自家立委爆料黨高層關說護航,勸阻「滅頂」,若干青壯立委揚言要「清君側」。
九合一選舉後,朱立倫成為唯一倖存的直轄市長,理所當然的必須扛下黨主席的重責,但他卻未必能成為藍營的新共主,理由為:
1.由於總統制的關係,朱立倫即使當選黨主席,仍然無法左右馬英九總統的政策。選前,黨政協調機制即已是一邊倒的遂行馬意,選後,朱主席同樣很難取得政策的主導權。過去,吳伯雄任黨主席,卻成為後來馬、吳關係惡化的導火線,朱主席和馬總統間的權力關係,是分治分享?雙頭馬車?還是相互抵制?甚至相互毀滅?
2.內閣人事都非黨中央所決定,黨籍立委與毛內閣如何切割?黨團要自主,但內閣要執行馬意,明年立委改選壓力當頭,馬總統必須在政策上對新民意做出讓步,否則,會拖垮黨籍立委的選情。立法院王金平的影響力同樣無法忽視,朱立倫、王金平和馬英九三方間,必須取得折衷紛歧的機制,目前所謂黨政五人小組功能明顯不彰,必須改組;問題是,由誰召集?誰說了算?
3.如果朱立倫不選2016年總統,則國民黨所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將具有很大的政策論述空間,黨內資源必須朝他集中,人馬配合他的調度;從而明年初就可能形成馬總統、朱主席、總統候選人、國會龍頭王立平等四頭鼎立的局面,這是國民黨未曾有過的權力結構,如何能順利運作?
選後,國民黨立委聯手凍結股市大戶條款、擱審服貿協議,毛內閣淪為「小確幸看守內閣」;自貿示範區、房地合一及煙捐等重大政策都無法推動。總預算過後,明春立法院新會期,面對改選壓力,毛內閣一堆老面孔,如何撐過「惡夜般的叢林」而能完整存活到選戰開打,不再出現突槌、掉煉?從而朱立倫上任後,必須立即強化和立院黨團的協同整合,不能再有個別立委出現爭議性問題,而再傷黨的形象;更必須透過黨政協調,要求毛內閣不能再推出不成熟的爭議性政策。
事實上,總統選戰明年年中就將開打,國民黨黨內候選人提名作業,明春就得起跑;候選人競選總部成立後,必須立即提出競選政見和國民黨未來的國政方針。朱主席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間,對黨政未來大方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形成共識。但同時,明年不論是總統選戰或是立委,依舊是對馬政府政策及執政成績的攻防,國民黨根本無法切割。從而馬總統、朱主席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三者,必須形成「三位一體」的整合戰力,否則,國民黨如再遭政黨輪替,將元氣大傷而難以復原。
現在,擺在朱立倫眼前的是一攤爛帳。但他卻必須在1月上任後,全力衝刺黨務整編。短期內,他至少必須做到以下幾項重大的安排:
1.改組黨務主管,尤其發言體系、學青體系,最低限度必須能替黨的政策辯論、能和青年學生廣泛交流。
2.重視網路世代,真正擬定青年發展策略,從基層選舉培養參政機會。尤其地方執政大幅流失之後,國會問政成績舉足輕重;宜善用黨籍立委國會助理群,整合成黨的機動戰力,結合立委優質問政,形成網路聯結,重新打造黨的形象,強化文宣即時性、時代性和深廣度。
3.調整黨政協調機制,適度內造化,擴大引進優質立委參與黨政高層決策。
4.調整基層黨務結構,尤其社運團體,必須走入人群,從零做起。
5.立即整理馬執政時期的各項重大政策,當修則修、當廢則廢、當堅持者寸步不讓;不宜迴避問題而錯失提升黨整體形象的時機。
6.立即檢討國共平台交流機制,短期內,為消除外界疑慮,似可朝二軌文化、政治對話,以及推動兩岸民意機關交流的方向轉進,不宜過度突出經貿色彩。
7.盡早提出黨總統提名人,讓黨政機制即時整合,展開選戰部署。尤其在落選縣市,宜即成立專案,重新檢討動員體系,重點補強地方文宣人才。
8.最重要的,黨內不分色彩、不分人脈、不分地域,必須重新找回同志情誼,找回共同打拼的動力。團結不能淪為口號,必須有實際的作為,讓黨員耳目一新,讓藍營支持者重新點燃希望。
總之,國民黨在李登輝執政時期,認真落實政黨退出校園、退出媒體之後,民進黨卻在扁政府執政時期,大舉前進校園。過去藍營色彩濃厚的大學早已變淺、變綠;知青普遍綠化,這是國民黨努力東山再起時最大的挑戰。
其次國民黨退出電子及平面媒體後,一些媒體反而公然形同民進黨機關報、機關台。現在的台灣似乎已經形成某種奇怪的氛圍,國民黨不可以做的,民進黨做了卻無妨。比如連太陽花女王涉嫌「援交」,婦女團體和學運小頭目竟然還能公然跳出來替她詭辯;這就是當前的政治大氣候:反「馬金」當道,逢國民黨必反;一如2008年反扁當道、民進黨百事不宜一樣。馬英九執政打著「全民總統」口號,卻淪落到被嘲諷為東施效顰,跟著綠營腳步摸索,終被綠色浪潮所淹沒,這是朱立倫必須引以為借鏡的。
不管朱立倫準備好了沒,等著他的是世代斷層的立法院,是年老遲暮的黨務體系,是千頭萬緒的黨政協調,是百廢待舉的黨務革新。朱立倫明年就得領軍,掩護同志仰攻總統及立委選舉兩大苦戰;在黨最危及時刻,挺身承擔,沒有人會過度苛責。朱立倫必須快速展開藍營培育新生代計畫,扭轉綠營獨佔的言論市場、反制網路惡劣貼文,這些都是他在主席任內能不能留下長遠影響力的關鍵性作為。◆
社論
美國人權
外交與國際
南京大屠殺77週年
「九合一」選舉
學運與選舉
其他
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