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問題與顏色病毒(中)

香港「占中」剖析
曾健民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三、香港社會的兩極化

香港處於大陸南方一角,與廣東社會本為一體,歷史上,即使在港英殖民統治下,香港與大陸之間的人、經濟、文化往來,互為影響。大陸改革開放後,香港資本家在大陸找到了成本低廉的投資天堂,大量資本北移;再加上九七後的「回歸紅利」,更使港資高歌猛進,成了大陸境外資中的第一位。在快速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浪潮中,中國快速崛起,香港的經濟也急速與大陸融合,香港特化成中國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結節點——以中國為腹地的、高度發展的以國際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今天香港人的社會經濟生活圈已不只在香港島、九龍、新界而與廣州、東莞、珠海密不可分。然而,一般百姓由於一國兩制香港特區政府的政治管制,香港和廣州深圳以羅浮河為界,不管在政體、司法、社會關係、人心或景觀上截然成二個世界(兩制)。因而在這兩制下,港資、英資美資或中資可以自由悠遊於兩界蝟集於香港的高層,卻在香港的社會經濟中不斷地再生產不平等結構。再加上香港回歸後經歷了兩次金融風暴,進一步造成階級兩極化的現象,不但勞工市民階級生活狀況日益惡化,連中產的專業人士也生活窘迫,特別在超級地租中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市民有大量房屋需求但同時卻存在著超高房價和巨量空屋,使中產階級也成了房奴。今天,香港有8.5%的住戶年收入超過一百萬美元,另一方面,貧富差距指標基尼係數高達0.537,是發達世界中最不平等的地方,有20%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更有大量的外來勞工(不管來自大陸或其他地區)受到苛待。香港勞工(上班族)一直沒有集體談判權,沒有最低工資標準(直到2010年才有一小時28港元的最低規定),可說是弱肉強食的「極端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儘管失業率相對低(4.5%),也處於世界經濟大分工的有利位置(金融、服務業),但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再加上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所產生的挑戰,處於階級矛盾和中港矛盾前沿的香港年輕世代,嗅到即將來臨的經濟、環境、社會劫數,因而產生一批「無望的世代」參與了以年輕人為前鋒的全球性抗爭浪潮。

戰後香港一直是冷戰的前沿,以及中國內戰的結節點,本來反共反大陸的意識就很強,再加上1967年反英抗暴使香港民族左翼完全被鎮壓。幾十年來,特別是回歸後,香港的所謂「左」的站在廣大民眾經濟利益的激進論述,已完全被天真的「民主反抗大陸極權」的話語所主導,本來的階級矛盾、經濟不平等問題被隱蔽,被轉置導引到「民主、反中」去,這是這次「「占中」」的主調。美國通過港領事館以及以NGO面貌出現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及其附屬機構,長期處心積慮地以資金培養、鼓動這種原來已相當存在的「反中」和「民主」感情,火上澆油。

四、「占中」運動的派別

「占中」運動大致可分為幾個派別或團體。學生和所謂左派(粵語稱為左膠,「膠」者指頭腦不清楚、行動怪異者),都幻想以抗中爭取民主普選就可以解決香港不平等不公義的社會問題;而由政黨、政客、議員和中產專業人士(如律師、教師等)為主力的「泛民」,其爭的是西方式民主普選,所要的只是爭取更大的政治空間,更多的選民支持,為自己的選舉政治前途打算,他們利用學生打前鋒,是真正的親英美派。學生、左膠和泛民都在一個「反中」「民主」(西方民主,特別是美國民主)的旗幟下結合,但彼此間也有路線鬥爭;另一方面,它們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共同的美英老闆,操控著香港的「反中」、「民主」為自己利益服務。最另人擔憂的是,通過這場運動,使香港的右傾本土派(所謂「右膠」)急速抬頭,它們極端主張保衛香港本土意識和利益,甚至出現「香港民族」論;它們是族群主義者,曾發動反陸客、陸人的「驅蝗行動」,在黎智英的「水果日報」刊登巨幅驅蝗廣告,引發中港對立氣氛。在運動中,這批右膠對著左膠、泛民急追猛打而急速成長。

「「占中」」的領導人(特別是泛民)及其幕後美國老闆,真正的目的在:

奪取政治主導權,扶植親美英的特首、特區政府。

將香港的顏色革命病毒傳染到大陸。

利用香港動亂,作為脅迫中國在一些其他議題上讓步。

動搖港台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串連台港分離主義,形成台港「反中、民主」連線。

五、美國用NGO推動新型「民主」政變

現在美國的戰略正進行著世界性的轉換,從「世界警察」的角色轉變成幕後的主謀者。這個美國戰略的進化通常伴隨著下列特點:從維持大量的前線部隊轉換為防衛的後防部隊,削減傳統戰力以特殊部隊、諜報部隊取代之,轉包的民間企業扮演重要的角色,避免出動戰鬥部隊介入而盡量與當地同盟者合作、配合發動「顏色革命」、非正規戰以及運用僱傭兵的介入。這種間接迂迴的戰略不但低廉,還可維持自己和平正義的假面,避免冒與其真正對手中國、俄羅斯、伊朗直接對抗的風險。

典型的所謂「顏色革命」,其實是指由外國支援的親歐美的政變。在發動顏色革命中,它們特別精於驅使從80年代以後歐美國家盛行的NGO以及近年普及的社群媒體滲透當地社會,擴大不滿,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當地政府,營造一個不滿群眾的廣大草根運動對抗獨裁政權的幻象,同時創作一種象徵的顏色、logo和鮮明的口號(不管是民主、人權或選舉舞弊都可以),運用吉恩.夏普的「非暴力革命」最大程度地動員民眾上街頭抗爭;再配合西方國家和國際主流媒體,內外夾攻當地政府,用「街頭運動」打倒顛覆不聽話的政府,這是一種相當廉價而有效的新戰爭手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