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的反中意識及國家虛無

王炳忠
(新中華兒女學會理事長、抗獨史陣線召集人)


20年「去中國化」的開花結果

九合一大選落幕,國民黨慘敗,尤其具象徵意義的台北市長以懸殊差距敗給出身台獨陣營的柯文哲,民進黨提名的台北市議員候選人更全數當選。當然,選舉受到各種技術性因素影響,但整體而言,國民黨大敗的原因可歸結為三點:(一)國民黨自李登輝以降,便失去中心思想,只能依賴厭惡民進黨過於粗暴的中產階級,及和國民黨利益共生的地方派系。如今馬英九大砍軍公教津貼,使大批藍營的中產階級寒心;改變地方編製,造成許多升格為直轄市的地區不再有民選鄉鎮長,而這些都是國民黨的傳統樁腳;台南縣市及高雄縣市合併的決定,更讓南台灣注定永遠綠化。如此,國民黨僅剩的支柱都給拔了,不倒也難。(二)一般認為如激化藍綠對決,北部都會區總該藍大於綠,但國民黨本身的國家認同及統獨立場相當模糊,自己都不「藍」了,拿什麼和綠對決?(三)在這種情勢下,國民黨最後的希望就是吸收「空氣票」,但經過20年的「去中國化」,台灣社會的氛圍已全面綠化,所謂的「中間選民」基本上都是綠了。

一時的選舉勝敗,或只是民主社會的常態,但台灣人民的政治傾向,長期受到媒體輿論的導向,則不可不察。這次九合一大選,不只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全台地方選舉,更是3月「太陽花」事件沒多久後的首次大選,很容易被當作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意態的風向球。即便選舉結果未必與馬英九的兩岸路線有直接關聯,但經過輿論渲染,本來沒特別意向的民眾也會跟著懷疑,是否馬的兩岸路線有問題?長久下去,愈來愈多人「跟風」,反中就成為主流民意了。

台獨勢力靠學運延續並壯大

台灣社會的反中意識,在民進黨政府時期強力主導「正名制憲」下達到巔峰。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主因是人民唾棄陳水扁貪腐,長達20年由李登輝、陳水扁傾執政資源推動的「去中國化」禍根猶在,亟待刨除。馬英九上台後,雖立即實現兩岸三通,對整個中華民族做出貢獻;然而他卻輕忽導正台灣人民國族認同的重要性,使本應就此掃入歷史塵埃的台獨勢力,不但沒有滅亡,並且更加壯大。

回首馬英九剛上台那段時間,兩岸各種交流熱絡,輿論更一片靠向兩岸和平發展,「軍事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議」等政治性議題也佔據學界大幅版面。面臨這種兩岸趨合的態勢,台獨勢力很快做出反撲。2008年11月,就在時任大陸海協會長的陳雲林訪台期間,獨派教授以人民集會遊行權遭侵犯為由,號召學生集結抗議,並迅速發展成「野草莓」學運。後來聲名大噪的林飛帆、陳為廷等學運領袖,都在接受訪問及公開演講時,將自己抗爭生涯的起點,回溯到這場2008年的「野草莓」運動。

事實上也是從「野草莓」開始,台獨開始擅用民主、人權的訴求,製造一場又一場的學運,將反中意識包裹其中,在年輕族群裡散播蔓延。帶頭的學生本身具備堅強的台獨信仰,藉一些議題吸收其他對民主、人權懷抱單純理想的同學,先是在校園成立社團扎根,而後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上街抗爭練兵。實際上針對旺旺中時集團的所謂「反媒體壟斷運動」,就是他們第一次成功的大操演。2012年9月1日,以林飛帆、陳為廷為首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與獨派色彩濃厚的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等團體發起「反媒體壟斷」遊行,從《中國時報》大樓出發。彼時,被認為屬於藍營的政治人物、學者、媒體皆作壁上觀,甚至還有聲援「反媒體壟斷」者,站出來質疑他們的,竟只有筆者及台灣大學碩士生侯漢廷、文化大學博士生林明正等十餘人。當天我們在現場,見證幾個所謂學生團體之後,全是傳統極獨的老人組織,但主流媒體皆稱他們是為言論自由,絲毫沒有點出他們台獨本質的聲音。

林飛帆、陳為廷首闖立院遭架離

到2003年1月11日,更有高度限縮媒體整合的「廣電三法」修正案,在「反媒體壟斷」學生的壓力下一度要三讀通過,直到前一夜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召開記者會勸說暫緩,國民黨團才臨時決定杯葛。當天,又是只有筆者等幾人,到立法院外和林飛帆、陳為廷率領的「反媒體壟斷」學生對峙。在得知「廣電三法」修正案被退回後,他們翻過圍牆,闖入立法院,直衝到議場後門撒野。這便是他們第一次闖進立法院,只是很快就被警察架離,直到今日,仍很少人回溯這段歷史。由此可知,後來他們能堂而皇之攻佔國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社會輿論長期縱容、鼓吹的結果。

上述「反媒體壟斷」運動長達近一年,待年代電視台董事長練台生併購壹電視、成為真正「媒體巨獸」後,該運動瞬間煙消雲散,證明「反媒體壟斷」其實就是反旺中,再說更白點就是反中。到了2013年9月王金平為柯建銘司法關說成功曝光後引發政爭,林飛帆、陳為廷一幫人馬已改招牌成「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訴求也變作「馬江吳下台」。最後在今年3月「太陽花」反服貿之前,因應教育部通過中學歷史、公民課綱微調,又在春節前後搞了一波「反課綱微調」的抗爭,激發筆者也結合一群堅持修正「去中國化」課綱的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及社會青年,組織成「抗獨史陣線」反擊台獨史觀建構的媚日假歷史。可以說,從「野草莓」、「反媒體壟斷」、「反課綱微調」再到「反服貿」,無一不是披著民主人權外衣,推進台獨「去中國化」思想的運動。

只有「反中」沒有國家認同

但即便經歷台獨勢力這樣苦心經營的學運,也只是讓台灣青年懷抱反中意識,卻還沒能到台獨信仰的程度。也就是說,本來正統的「中華民國」意識固然崩解,但「台灣國」的觀念也並未廣為接受,多數年輕人像是把對現實的不滿情緒,透過「反中」來宣洩。他們受的教育,認為自己和中國沒有關係,「中國」反而是巨大的壓迫者、權貴的代名詞,不但無法為自己帶來希望,而且充滿威脅。

從另一觀察點看,台灣社會瀰漫著虛無氛圍。柯文哲勝選後,海內外媒體千篇一律稱這是選民告別家族、派系,是「超越藍綠」的公民力量展現。九合一大選,筆者在板橋參選新北市議員,深悉選舉結果則仍深受家族、派系綁樁決定。柯文哲勝選,不過是台北市這個較多「空氣票」的地方才有的個案。柯文哲現象體現的「空氣」,可說也是整體台灣中產階級及年輕族群的一種趨勢,那就是大家對現實生活的失望,把希望寄托柯文哲這個「政治素人」。其實,柯文哲過去一直是活躍於挺扁場合的深綠分子,但「去中國化」的影響及社會虛無主義的迷漫,使大家不覺得國家認同有多重要,柯文哲成了人們逃避現實的夢鄉。

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中間力量益失理性,台獨趁勢愈加猖狂。但九合一大選藍營潰敗,卻也可能抑制台獨勢頭持續上升。少了反獨的藍營作緩衝,民進黨勢必得直面他們長期餵養的「公民團體」,直面下修公投門檻、修憲、乃至最敏感的公投制憲。

不反民進黨「賣台」!

蔡英文藉由扶植學運及公民團體從外圍成功反攻黨中央,穩固綠營共主地位;此外還有李登輝及外國反華勢力,希望利用台灣的反中情緒阻礙中國崛起。如今綠營已是如日中天,敢不敢真正走上法理台獨?選後第一時間民進黨團的表態,是原本反對到底的服貿、自經區都可以談,難道反來反去,根本不是反對那件事,而是反對做的人叫馬英九?藉著當前的情勢逼民進黨攤牌,或能揭穿台獨夢一場,原來只反國民黨不反民進黨「賣台」!

最悲哀的還是台灣年輕人,被台獨陣營教育成反中,丟棄「中華民國」又建不成「台灣國」,陷入國家認同的迷惘。現實條件下,台灣的經濟需要大陸,卻又在思想上亟力與大陸切割;真要為台獨揭竿而起浴血沙場,這樣的人鳳毛麟角。台灣的年輕人就在這種現實與思想的矛盾中,沉浸在小確幸的自我麻醉裡,如此下去,就是內耗空轉,任人宰割,對台灣當然極其不利。這次的大選結果,如能提早讓年輕人從小確幸覺醒,務實面對台灣前途何去何從,也許還有機會為閉鎖的台灣辟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