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崛起 英美分道不揚鑣

最高規格禮遇表示對中國領導人來訪的尊重

趙國材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習近平訪英的首個行程為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持的歡迎儀式。按照外交禮節,一國通常只會用21響禮炮對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表達歡迎。這次習近平伉儷訪英所受到的禮遇,是屬於最高規格禮遇,在歡迎儀式上罕見鳴放103響禮炮,在21響外,再放20響禮炮,表明習近平同時也是王室的客人。分別在英國綠園和倫敦塔兩地各放41響,再加上倫敦對習近平致意的21響,合計103響。藉此表達對中國領導人來訪的歡迎,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元首才能夠享有的殊榮,甚至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不曾享受過。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具有:最尊貴的身分、最高雅的舉止、最標準的英語。她最能代表英國人的勤勉、奉獻、責任、忠誠、仁慈,是英國人情感的寄託,她從不會讓人民失望。

英女王、她的夫婿愛丁堡公爵菲力普親王和王室成員恭候相迎,以示對中國領導人來訪的尊重。女王主持的歡迎式、鳴放禮炮103響、女王接見、菲力普親王陪同檢閱英國皇家儀仗隊,偕同女王乘坐象徵最高尊貴的皇家金馬車,赴女王官邸白金漢宮接受私人午宴。

習近平伉儷罕見地出席近20場公開活動,包括由威爾斯王儲夫婦陪同檢閱英國皇家騎兵衛隊、威廉王子夫婦陪同觀摩英國的創新科技、在英國巴力門議會演講、接受白金漢宮舉行盛大隆重的國宴招待、下榻白金漢宮等。在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與卡麥隆進行正式會談,會談後舉行記者會,再到曼徹斯特繼續進行訪問。

中英和中美關係的最大不同點

英國目睹美國總統歐巴馬耍陰險,故意秘密安排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同時訪美,安排美國傳媒及其小夥伴日本、菲律賓主流報章,用放大鏡看方濟各的訪美消息,用顯微鏡報導習近平伉儷訪美之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歐巴馬竟然不自知夜郎國已日趨衰落,還以為掌控話語權可以為所欲為,習近平俯仰由人,「趙孟能貴之,亦能賤之」。孰料英國終非池中物,異軍突起,扛鼎拔山,出奇制勝。習近平出席的公開活動,都全程向世界轉播,令夜郎國灰頭土臉,啼笑皆非。

中英關係和中美關係的最大不同點是:英國不似美國,沒有遏制中國崛起的動因和運作。與中英關係升溫相比,中美關係在逐漸冷卻,而中英關係將不斷開闢更廣闊的前景。

美中在亞太戰略上競爭、對抗與合作並存,美國推動重返亞太的再平衡戰略,為遏制中國崛起,接連不斷在東海和南海上聯合軍演,製造緊張,促銷武器軍品。在東海,慫恿日本無端購買釣魚島,惹是生非,反映出亞太戰略利益矛盾;在南海,拉攏和煽動小夥伴菲律賓、越南同中國鷸蚌相爭,美國漁翁得利。

中國人民不會答應

美國的南海政策其實是亞太再平衡戰略之一部分,是為亞太再平衡戰略服務的,其南海政策的位階低於亞太再平衡戰略,藉此維持和延長其亞太地區霸權於不墜,有助於爭取戰略空間及換取可資運用的時間,發展尖端軍事科技的優勢,牽絆和延緩中國崛起的速度。

歐巴馬會晤習近平對南海問題坦誠交換意見時,當面說好話,背後又放話,揚言要動用「炮艦外交」,對中國南沙島礁行使自由航行權。習近平無懼於美國軍艦的虛聲恫嚇,特別於10月18日訪英前夕,意有所指地表示:「南海諸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容外人置喙,一旦侵犯中國主權,中國人民都不會答應。」

美國籌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爭奪亞太地區的經濟效益,意圖利用TPP迫使:

(1)東盟10國加3國(中、韓、日)、東盟10國加6國(中、韓、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經濟一體化」破局。

(2)《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和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難產。

(3)美國不肯讓任何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等樹立全球經濟貿易規則,亟欲借亞太地區來刺激經濟貿易發展。

(4)排除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包括利用大量法律條款,提高貿易對手成本的機制。由於各國降低關稅,使美國慣用的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及301條款等敲詐方法喪失效用,美國遂要用「競爭中立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代替,讓美國穩贏不輸。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美國主導,完全按照本身利益,量身訂做設計出最符合己利的經濟貿易規則,是99%的人囗服侍1%的人囗的設計,用剛性的法律條款來束縛TPP會員國,圖謀展現美國在太平洋區域的絕對支配權力。特點有三:

(1)境內全覆蓋和高標準規則。農業、農產品市場准入、製藥業、知識產權保護、金融自由化、對外國投資、競爭者監管、政府採購機會均等、技術貿易壁壘、食品安全、服務業、國企補貼、綠能產業、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等範疇全面覆蓋和高標準,超出很多發展中國家國企所能承受。

(2)高比例原產地規則。各會員國輸出的產品及其零組件,要有高比例在TPP會員國生產,否則不能享受關稅減免。例如:半導體、光電材料及元件、電子零組件、汽車及其零件等都得有高比例在TPP會員國生產。

(3)嚴格淘汰制。會員國一旦違反規定,就會被撤銷會員資格。

美中外交政策上卻是互有猜疑,美國菁英階層對中國崛起越發緊張,越來越把中國看作威脅,而中國也越來越感覺美國阻礙中國獲得應有的國際地位。美國顧忌中國崛起,費盡心機遏制中國的崛起,任何有利於助長中國優勢的事情,一概不做。

比誰會對中國更強硬

美國總統候選人們,在這幾個月間,對中國似乎都會有一些批評。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哪一方入主白宮,看來對中國的態度都不會太溫和。在美國,有20多個總統候選人在競爭,基本上他們都在比誰會對中國更強硬。

但是,美國總統候選人們最好謹慎一些,在競選時許下的承諾,到執政時,就不得不嘗試去執行,這就可能造成麻煩。

柯林頓於1992年競選總統時,承諾當選後會對北京不客氣。他上任後,又對中國享受的「最惠國待遇」施壓。一年多後,他終於退讓了。這對他來說,是一次丟臉的嘗試。

2016年在台灣和美國都有大選,選舉會促使競選的人對他們的外部競爭對手說出更強硬的話。在台灣,兩岸問題肯定會引起爭論。

希拉蕊呢?她很有可能成為下屆總統。中國很多人一直以為希拉蕊對中國很強硬。1995年的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上,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蕊在北京發表了一次措辭強硬的講話。中國人從沒有原諒,或者說忘記那次講話。

美國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

美國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在希拉蕊任國務卿時推動的。這種再平衡戰略是否有必要呢?

美國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讓很多中國人感到美國正在圍堵中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區緊張。美國確實讓中國感到美國正在試圖圍堵它,並且已經看到了一些不好的反應。因此,衷心期待中國和美國能夠達成一項共識,讓中國人不要認為美國在圍堵它,也讓美國人不要認為中國想把美國趕出亞洲。

亞洲對世界經濟越來越重要,一枝獨秀成為創新中心,美國揚棄了傳統重歐輕亞政策,追逐在亞洲的利益,固然無可厚非,但不容裹脅99%的亞洲人為1%的美國人服務。美國應該在亞太區域投放更多的正能量,尋求更廣泛的共同利益,謀取共贏而非獨贏。為此,衷心期待中國和美國能夠達成一項共識,讓中國人不要認為美國在圍堵它,也讓美國人不要認為中國想把美國趕出亞洲。

希拉蕊是一名政客

希拉蕊有時也會說一些不同的話。2009年2月,作為國務卿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她對說了一段著名的話。

當她在飛機上被媒體問到在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中,人權佔了多大的比重時,她說:「我們不能讓人權問題干擾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重大議題。」希拉蕊以前從來沒說過類似的話,但是她很快就後悔了。之後,又轉回到她以前的傳統立場。

希拉蕊是一名政客,她會根據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姿態。不過在競選中,她是不會允許任何人比她對中國的態度更強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