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預測到解讀
在本世紀初對中國大陸的未來,國際上存在著完全相反的預測,既有中國威脅論,也有中國崩潰論,兩者均以西方中心論為基礎所衍生的偏見和傲慢,但是也有些政治家,抽離時代的偏狹和局限,看到了不同的未來。以李光耀為首的政治家認為:「50年內GDP總額將與美國並駕齊驅。中國的沿海地區,15年內將達到現今韓國、台灣的水準,25年內趕上今日日本的水準。不過,內陸可能成為成長下降的要因。中國的龐大不利於達到超大國的地位。」(李光耀︰中國50年內GDP趕上美國,http://sports.creaders.net/subject_details.php?nid=155677&id=343557,2002-12-31)但是以奈伊(Joseph S. Nye)為首的美國政治學者則認為:「中國至今還沒有找到一條途徑,來滿足隨不斷增加的人均收入而來的對政治參與(若不是民主的話)的要求。共產主義意識型態早已褪去,因此執政黨的合法性只能依賴經濟增長及漢族民族主義。中國是否能發展出一種方式,處理不斷增長的城市中產階級、消除區域不平衡和平息少數民族的不滿等課題,都還有待觀察。但最根本的,是沒有人,包括中國人自己,知道中國政治的未來將對其經濟增長產生什麼影響。」(Joseph S. Nye,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is-china-overtaking-america-, Is China Overtaking America? APR 7, 2011)奈伊還說:「即使中國沒有發生任何重大國內政治動盪,當前許多基於GDP增長的預測仍然是過於單方面的:他們忽視了美國的軍事和軟實力優勢,及中國在亞洲內部勢力平衡上所面對的地理劣勢。按我的預測,在本世紀上半葉,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國對美國構成強大的競爭,但在總體實力上卻無法超越美國。」(同上註)兩人的預測相差了10年,然而從當今的格局來看,李光耀的預測在本世紀初,雖然保守,但是基本的看法依然在大趨勢之中;反之,奈伊的看法,就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論的意見。個人以為他們的差別就在於李光耀是東方人了解中華文化,也常常與中國大陸的領導人有接觸,比較了解中國共產黨;反之,奈伊缺少這些基本的元素,因此,奈伊在前五年的判斷,反而不如李光耀前15年的預測。看起來奈伊雖然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但是在本質上,他完全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中國的軟實力。在他看來,可能只有美國的自由經濟、民主政治,才是具有吸引力的軟實力,所以按他的判斷「中國大陸基於GDP增長的預測仍然是過於單方面的」,顯然他不認為一個國家的GDP增長也必須,必然是綜合性的結果,例如政治穩定、政策明確、社會安全、人民勤奮等等,這些要素不存在GDP如何增長?中國大陸的發展之所以能有當今的成果,主要的依賴還是她的軟實力,即政治穩定、政策明確、社會安全、人民勤奮等,而可以善用此一「軟實力」的,正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所以說,要了解當代的中國大陸必須先要了解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自1949年執政以來已經執政近70年,其中確實經過了不少彎路、挫折和失敗,共產黨自身也犯了不少的錯誤,外界對共產黨的執政幾乎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中共並沒有失去政權,依然領導中國大陸「繼續前進」,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的憲法保障了中共的執政,其實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傳統的帝皇也都有其執政合法性的保障,但不少無法阻止人民推翻他。所以憲法保障只是中共執政的合法性依據,而非長期執政的保障。
二、中共執政的軟實力論述
如果說,中國大陸的憲法保障了中共的執政,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440多萬個黨組織的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6/0702/c64093-28517655.html,2016年07月02日,人民網-《人民日報》,以下括號所引皆同此註)以及作為一個領導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的長期執政,而且取得一定成績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的硬實力;那麼中國共產黨的軟實力是什麼,個人以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文化,而在近代苦苦追尋國家方向的國度裡,政黨的軟實力就必然表現在政黨自身的信仰所具備的號召力,以及實踐其理想的可能性;如果一個政黨所楬櫫的信仰被人民群眾接受了,正如馬克思的一句名言:「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9頁),然而,信仰所揭示的理想,往往表現出號召容易,而實現不易的現象,是以除了號召之外,在政黨得到政權之後,使人民群眾真正感覺到其所信仰的理想具有實踐的可能性,是政黨維持和光大其軟實力的充要條件,從此一角度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建黨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篇為中國共產黨本世紀執政的宣言。
全文近12,000字,詳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成績,當代任務和未來目標。
在說歷史時,從硬實力的角度看,習近平說:「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此一貢獻主要表現在:建立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其次是「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其三是「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而中共之所以能取得上述的成就,習近平認為是得自於「先進理論的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及「創造著歷史的中國人民」,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之所以得到中國人民的擁護,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當初一本「為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因此得到上述成就的基礎,在於三種軟實力的集合:中國人民選擇、先進理論的指導以及「為民情懷」的共產黨的領導,之後習近平特別指出:「『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講當代任務時,上述的歷史貢獻就變成了硬實力,因為有成績的歷史勝過千言萬語的宣傳,然而,以往正確不等於未來正確,歷史正確不保證將來也正確,所以習近平提出「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而且提出在「指導思想」、「革命理想」、「基本路線」(「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成小康社會」、「改革開放」、「人民立場」、「和平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等八個方面的努力,這八個方面從本質上說無一不是落實在軟實力的強化。
前面三個:「指導思想」、「革命理想」、「基本路線」,其實是圍繞著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所延伸出社會主義理想和四個自信的基本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這些都是習近平認為中共「建黨、革命、建政、改革」等等歷程得以成功的根本依靠,所以習要提醒「不忘初心」,未來則要「繼續前進」,如何「前進」?習提出「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突破」;「廣大黨員、幹部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
而「建成小康社會」、「改革開放」是在上述信仰下,本乎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精神,所提出的實現中國化「社會主義」的政策。
而「人民立場」和「和平發展」是共產黨執政處理內政與外交所堅持的立場,從「人民立場」而言,習近平的說法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的評價)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實在革命時期如果沒有這一條,共產黨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習特別提出「不忘初心」;未來要如何「繼續前進」,習提出兩個方面:一要「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擴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形成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二要「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從「和平發展」來看,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早就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過來,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這是共產黨的「初心」,現在「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這些事「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但中國的和平也有原則,「中國不覬覦他國權益,不嫉妒他國發展,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在發展方面「中國人民深知,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願意以自己的發展為國際發展作出貢獻。」「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所以今後中國「願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最關鍵的是黨的自身,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的最後一個方面特別回到黨的建設本身,提出「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對執政黨自身的要求。習近平認為「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鬥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現在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全黨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說「今後我們要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全黨同志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
最後,提出「國防建設」、「國家統一」、「青年工作」三項「繼續前進」主要工作,作為黨慶的結尾和未來期待。
全文其論述的邏輯十分清楚,既肯定了共產黨的奮鬥歷程和得到的成就,但是全文從題目到內文,都可以感覺到習近平對共產黨的驕傲和憂慮,甚至可以說是憂慮大過驕傲,期待多於自滿,所以習告誡其黨:「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應該說今後的五年是中國共產黨自身改革去帶動中國大陸改革的五年,假如中共黨員可以認真實踐習近平的想法的話,到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時,中共和中國大陸都會極明顯地改變。
三、結 論
古人以他山之石來攻己之過,看看共產黨想想國民黨,真是無限感慨,同樣是中國百年的政黨,共產黨看起來雖然困難重重,但就黨的自身表現依然意氣風發,生機勃勃,反之國民黨,幾乎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之中,自90年代以來,該黨的信仰被嘲笑,歷史被閹割,政績被醜化,政權被異化,有信仰確僵化為教條,有歷史沒有敘事的能力,最終從建設台灣的功臣蛻變為殖民台灣的罪人,沒有與時俱進的論述,沒有感動人民號召,沒有自我純淨的勇氣,沒有扎扎實實的群眾路線,更可悲的是該黨的人才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完全不重視黨的軟實力。因此,兩黨的結果就大相逕庭,命運更是南轅北轍。當然從現代台灣島內的形勢來看,國民黨重建信仰,重建論述並不容易,但孫中山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如果不重建,則必然逐步「泡沫化」,值此中國國民黨重起之際,冀望國民黨放下身段,重新師法共產黨的優點,在未來的國共平台中,掀起再合作的高潮。【楊開煌撰稿】◆
社論
國際觀察
南海仲裁案
東北亞
「雄3」誤射與兩岸
台港問題
海峽短評
編後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