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分析及其後續影響

王冠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仲裁庭企圖解釋海洋法條款

菲律賓於2013年1月22日向中國大陸提出「與中國就菲律賓對西菲律賓海之主張與聲明」(Notification and Statement of Claim on West Philippine Sea)提交仲裁的書面通知,然中國大陸於2013年2月19日回覆拒絕接受仲裁,並且不接受此仲裁結果。

2014年12月7日中國大陸發佈《中國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立場文件》,表示中方已於2006年8月25日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提出書面聲明,再次強調有關海洋邊界爭端,中國大陸的態度即是排除任何有拘束力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而且依據國際法解決爭端的作法中,仲裁並不是唯一的方式,中國大陸有權選擇爭端解決之方式。因此對於菲律賓所提起的強制仲裁,中國大陸表示不接受、不參與仲裁。

歷經三年半的漫長過程,承擔本仲裁案行政處理作業的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於2016年7月12日公布仲裁裁決(Award)。裁決內容針對菲律賓所提關於九段線和歷史性權利問題,島礁法律地位問題、中國在南海海域活動的合法性問題、對海洋環境的損害議題,以及對爭端情況的加劇等議題做出判斷。其中對於島礁法律地位認定之裁決內容,特別受到廣泛的注目,原因即在於過去國際法院涉及島礁在劃界地位的案件判決中,法院多以各種理由迴避對島或礁的定義加以澄清或說明,以避免後續產生在認定上可能出現的更多紛爭。但是,在本南海仲裁案的裁決中,仲裁庭卻企圖對《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3項的內容做出解釋,但顯然並不成功。

仲裁庭針對島礁地位的認定設定了幾個檢查的標準,包括是否能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甚至對於爭議性甚高的《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3項「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做出解釋,認為應當是在自然狀態下,維持一個穩定的人類社群(community)或者不依賴於外來資源或在本質上單純採掘業之經濟活動的客觀承載能力。仲裁庭認為在南沙海域中,雖然很多島礁上駐紮軍隊或政府人員,但其生活需要依賴外來的支持,因此無法證實這些島礁具備如此的承載能力。仲裁庭的結論認為,南沙群島中沒有任何島礁能夠產生延伸的海洋區域。仲裁庭更進一步認為,南沙群島不能夠作為一個整體,無法共同產生海洋區域。

何謂「穩定的人類社群」

讓人遺憾的是,仲裁庭對於原有爭論極大的「維持人類居住」標準之定義,不僅未能加以解釋,反而增加了「穩定的人類社群」的標準,而且此種人類社群不包含軍人或公務人員,明顯違反一般認知。這在邏輯的推論上顯有瑕疵,或是推論過程缺乏足夠證據,讓仲裁結果無法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同時也自我創造了另一需要解釋的敘述,亦即何謂「穩定的人類社群」。仲裁庭還進一步地認為南沙群島裡沒有島之存在,以及南沙群島無法以一個整體的概念產生海洋區域的主張。這顯然已經觸及相關島礁在未來劃界過程中的地位認定和劃界能力主張,但是仲裁庭並未獲得如此授權。

因此就島嶼地位的認定而言,仲裁裁決在實質上重新定義了海洋法對島嶼認定的規範。不過讓人惋惜的是,仲裁庭只想創立先例與設定標準,但卻忽略了實務上的考量,不僅無法讓人信服,更在無法解釋原有的文字意義之外,還創造出新的模糊定義。這就是中國大陸強烈反對並且不接受仲裁裁決的原因之一,前已述及,中國大陸一直認為仲裁庭對於菲方所提的仲裁不具有管轄能力,如今仲裁裁決出現,其內容明顯反對中方在南海的主張,因此引發中國大陸強烈的反應可以預期。

在得知仲裁結果後,中國大陸一方面立即回應「不接受與不承認仲裁結果」,另一方面派出兩架客機降落在美濟礁及渚碧礁的新建機場,展現在飛行任務上的「可執行」能力。也有消息指出已經下令中國海警巡防艦船加強海上執法,攔檢任何進入黃岩島海域的菲律賓漁船。除此之外,中國大陸近日更派出「轟-6K」戰機赴黃岩島等島礁海域進行巡航,並宣布由7月22日到31日,在海南島東南面水域進行軍事訓練。可以理解到,中國大陸不僅不接受仲裁庭的意見,更會持續其填海造陸的工程。

美國又想武力介入了

另一方面,美國自2015年下半年就已經多次指派海軍船艦前往南海,以執行其「自由航行計畫」(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 FONOP),甚至出現逼近中國大陸佔領島礁的領海範圍。隨著中國大陸表示不接受仲裁結果,美國退休海軍上將布萊爾(Dennis Blair)7月13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應該準備好以武力介入南海事務,以嚇阻中方在該海域的軍事擴張行動。

在仲裁裁決出現後的初始,中美雙方已經出現了軍力展現和可能的對峙情況,無疑地這將會令南海海域的緊張情勢再度升高。

就實質狀態而言,當前的裁決將南海局勢導向緊張態勢發展的可能性極高。吾人不妨冷靜思考,採取國際仲裁作法的目的在於和平解決爭端,但是本仲裁案的結果卻極有可能創造出更多的紛爭,對區域政經情勢帶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這與仲裁的本意完全相反。讓吾人擔憂的是,目前南海情勢極有可能由法律爭端轉向軍事對峙,特別是菲律賓、越南等國近年來積極於採購武器,使得南海區域出現「軍事化」前景的可能性極高。若情況朝向極端不利的情況發展,甚至發生衝突時,則無論區域內外各方都高喊護衛的「自由航行權」反會遭受無端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