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思想」與「有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

姜新立
(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

今年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紀念日,中國大陸提前一天在北京隆重紀念;台灣在「去中國化」、「去孫中山」、「ROC OUT」(「去中華民國」)的民粹操作下,蔡政府無視這個日子的「重大意義」,不但不紀念,連帶地對「孫中山思想」也加以去勢。兩岸對待孫中山的態度,決定兩岸的發展與未來,因為「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關係密切。

「孫中山思想」與台灣60年代的經濟發展有必然的關係,台灣成為亞洲四條小龍之一完全由於國民黨力行孫文遺教與實踐三民注義。兩蔣過世後,國民黨開始「本土化」,以偏安海隅為樂,忘掉它的中心思想,接著在「政治民主化」下,「三民主義」被視為「意識型態」/「信仰系統」,不久隨著「教育改革」,「國父思想」在大學/高中課程中被取消掉,此後,在台獨政治活動分子們及民進黨大搞「去中國化」下,「孫中山思想」隨著「去蔣介石」、「去孫中山」、「清算國民黨黨產」,「去中華民國」也一併加以去掉,台灣因此開始淪落,不但保不住「亞洲小龍」的名號,而且在「中國崛起」下,台灣的「發展」正在被「邊陲化」。今天兩岸發展的態勢,一大一小、一強一弱、一個上升一個下降、一個正在民族復興另一個開始衰萎趨亡。不要怨天尤人,斯賓諾莎說過:「不要哭,不要笑,要思考」。筆者思考的邏輯是:台灣放棄了「孫中山思想」,中國大陸繼承了「孫中山思想」,尤其是中國大陸在後鄧時期實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和平崛起」,此與「孫中山思想」在知識理路與理論模式上有必然關係。

中共尊稱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也自稱是「孫中山思想」與「革命志業」的繼承者,今天大陸隆重紀念孫中山誕辰150週年,習近平在大會開幕式上強調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並將「振興中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連結在一起。習的講話不但表徵大陸對孫中山的「敬意」,也意涵中共是在繼承「孫中山思想」下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最終將實現民族復興。顯然,「孫中山思想」的話語權與繼承權已由國民黨手中轉移到共產黨手裡,真不知國民黨心裡做何感想?

「能夠統一,全國便享福」

毛共時期中國大陸只對孫中山「尊敬」,但較少實踐「孫中山思想」,走的是「新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道路。1958年後開始轉向「激進共產主義」,先有「三面紅旗」,後有「文化大革命」,最後幾乎「亡黨、亡國、亡頭」。70年代下半期,鄧共開始「偉大的歷史轉變」,拋棄「激進共產主義」,改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學術界稱它為「後社會主義」,歐洲學術界稱它為「市場社會主義」。它的特徵是,在「改革開放」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始引用外資(三資),建立「經濟特區」,大搞公共基礎建設,整個中國大陸開始由「社會主義兵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以兩位數字的成長持續了20年而驚動世界,如果從全世界普遍經濟危機的現勢下觀察,誠如《經濟學人》所言,這是「經濟奇蹟」,同時意味中國開始崛起。在發展社會學與比較政治學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被稱為「中國模式」,今天全世界學界都在研究它,其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孫中山思想中的「民生主義」所說的「混合經濟」,可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孫中山思想」的關係。

「孫中山思想」包括《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建國方略》、《民權初步》,我們研究政治學的人多以「國家發展大戰略」來對待它。「孫中山思想」影響中共「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是全面的,但分量與重點有所不同。

三民主義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孫中山是民族主義者,一生革命的目的在追求中華民族之自救與解放,就是對外反對列強帝國主義及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民族得自由獨立於世界」,並「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平等」;對內則主張「五族共和」,「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民族分裂,強調國家統一。為了反對民族分裂,孫中山晚年抱病北上準備召開「國民會議」,與被列強支持鬧分裂的各地軍閥共謀「南北議和」;為了強調國家統一,孫先生說:「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他臨終時國家尚未統一,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顯見他崇尚「和平統一」。

中共原來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者」,但早期中共黨人知曉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也看過/聽過孫先生的遺言/遺囑,因此國共第一次合作後中共便轉變成「民族共產主義者」。毛共時期有「中蘇分裂」,有「珍寶島事件」,鄧共時期有「懲越戰爭」,有「香港回歸」,有「澳門回歸」,江澤民時期有「和平統一」,今天的習近平強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更可以看出中共的「民族共產主義」受孫中山民族主義影響之深。

從「中國革命之實際出發」

孫中山自己說,他的思想理論是摘取中西歷史文化與思想理論的優秀部分,然後又以中國革命之實際解決為考慮焦點,最終建構出「孫文主義」。換句話說,孫中山先生說他的「主義」是從「中國革命之實際出發」,不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而是「走自己的道路」,去解決「中國問題」,並使中國「現代化」的一種思想理論。請看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式上怎麼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鑑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請看,孫、鄧兩人說詞何其相像!

孫中山思想理論影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深的是「民生主義」與《建國方略》及《實業計畫》。孫先生的「民生主義」誠如他自己說的就是「社會主義」,如果仔細分析民生主義的內涵,民生主義經濟學是一種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的「混合型所有制經濟學」,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的就是「混合經濟」。

甚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概括如下:1.堅持發展社會生產力(此即孫中山強調的「物質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2.通過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和其他領域的管理體制;3.採取對外發展經濟貿易關係,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等各種形式,通過舉辦經濟特區、經濟開放區和實行必要的特殊政策與靈活措施,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此即孫先生所謂借用外資、對外開放、共同開發中國);4.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發揮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對公有制經濟的有益的補充作用(此即孫先生在民生主義中所主張的混合經濟);5.積極發展社會主義的有計畫商品經濟,實行計畫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此亦孫先生所謂的混合經濟);6.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分配制度,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此亦孫先生所肯定的勞動價值論與由貧而富的養民論);7.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文化遺產,借鑑和吸收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此即孫中山所謂繼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並同時學習西方優秀文明的文化二元合一論);8.建立和發展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繁榮的民族關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反對民族歧視和民族分裂(此即孫中山在民族主義中所堅持的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主張五族共和與強調國家統一);9.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此即孫中山在「大亞洲主義」中所指的堅持民族獨立與國家自主,主張王道,反對霸道的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

必須先發展生產力

「孫中山思想」中所謂「中國革命之實際」,對外是指反對國際霸權、反殖民主義、反帝國主義;對內是推翻專制滿清,讓落後且貧弱的中國轉變為現代又富強的中國。孫先生在民生主義中老早就提出現代中國首先要讓所有同胞吃得飽、穿得暖,然後進入小康,並認識到中國的貧困主要在於農村的貧困。孫先生的《實業計畫》「內容」是全面性地進行「物質建設」,即中共所謂的「發展生產力」,而其「目的」是讓中國由「貧」變「富」。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下,中共主要思考點是中國大陸底子薄,長期貧困,物質生產力不足,必須先發展生產力,並同時脫貧,再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後才有可能進入小康,最後再成為富強國家。從1978年起,中國大陸開始「脫貧」,1979年中國大陸仍有25,000萬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中共在制定並實踐《扶貧攻堅計畫》下,上個世紀結束前,大陸有待脫貧人口已減至5,000萬以下,2006年絕對貧困人口只剩2,000萬,「十八大」時中共說整個大陸農村基本溫飽問題已經解決,大陸開始向「小康」社會邁進。

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發展生產力,從實踐上的意義言,中共的實踐體現了孫中山的《實業計畫》。《實業計畫》共分六大計畫、十大綱領,包括開發交通、開闢商港、建設鐵路系統中心及營造新式市鎮、築壩發電、設置冶鐵、製鋼、造士敏土(水泥)大工廠、發展礦業、改良農業、興辦蒙古、新疆水利、於中國北部、西部、中部廣造森林(改變生態環境),移民東北、新疆、蒙古、青海、西藏(平衡東西差距)。別的不多說,就以中共「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中推動的四個世紀性工程專案來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三峽大壩」、「青藏鐵路」),除「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全可在《實業計畫》中找到蹤影。「西部大開發」更是《實業計畫》中「十大綱領」的具體綜合實踐。 其次,我們可檢視中共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如何超額實現孫中山《實業計畫》中的「六大計畫」。舉例而言,中國大陸的經濟特區便是中共思考到孫先生所說的「引用外資、發展經濟」的具體構想,「深圳特區」的出現無異是再造的第二個香港。今日大陸的「經濟特區」/「自由貿易區」的設置不但在「沿海」出現,而且有計畫地「沿江」、「沿路」、「沿邊」設置,構成外三層內三層經濟特區網,此種設置不但大量引進三資企業,而且設置的規模大大超過孫中山當年構想的「中心城市」。又如,大陸今天除了一般鐵路系統密度冠於全球,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已經形成四橫四縱、八達十六通的局面。例如今日中國第一條跨海鐵路「粵海鐵路」(湛江—海口)就屬《實業計畫》中第三計畫第三部分西南鐵路系統支線。再如已完成的「蘭渝鐵路」(蘭州—重慶)是《實業計畫》第四計畫第一部分中央鐵路系統一支。當年在上海寓所書房裡用紅筆在《建國方略》中勾勒「青藏鐵路」時,孫先生說青藏鐵路工程極為繁雜艱困,費用龐大,報酬至微,必須等到計畫中的西北、西南、中央、東南、東北鐵路系統通通完成後才能動工興建,果不其然,中共是在其他各路系統完成後才動工興築「青藏鐵路」,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屬高山凍原鐵路,工程之艱巨舉世皆知,完成後行車之安穩快速與環境生態之兼顧,傲視全球,至於戰略意義更不在話下。再如孫中山早知上海地處長江口三角洲地帶,淤積嚴重,如要擠身世界大港,有其先天侷限,因此孫先生在《實業計畫》中提出第二計畫:建設東方大港(位處杭州灣乍浦正南方)以及整治揚子江問題。

上海,當前世界最大商港

中共也是依此計畫著手建設「洋山深水港」,目前「洋山深水港」是「上海港」的一部分,有「東海大橋」與上海浦東連接,以暢通龐大的物流,今日「上海港」的功能已取代香港、新加坡,目前是世界貨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至於當時仍是農村的浦東,孫中山說要建設成一個「全新的市鎮」,如今的浦東新區簡直就是東方的紐約,世界第一高樓在杜拜,第二高的建築物「上海中心」便在上海浦東,如果孫先生還活著,當他從浦西上海外灘遠望黃浦江對面浦東新區,盡是超高大樓遮天蔽日,一派中國崛起氣象,他會微笑地說:這才是現代中國!

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尤其是《實業計畫》去檢視中共今天在中國大陸的物質建設與經濟發展,發現中共「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2項基本原則中有八項與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及《實業計畫》有關。甚至可以這麼說,不論是有關鐵路、公路乃至高速鐵路、高速公路,以及空港、海港之闢建,三峽大壩之完成,或是大陸農村建設,農業現代化之發展,甚至「退耕還林」、「防止沙漠化」、「西部大開發」,乃至開通中亞、南亞大陸棚走廊,以及「一帶一路」之提出與實踐,整個經濟發展與建設成果及其效益,已遠遠超過孫中山先生當年在《建國大綱》、《實業計畫》中所預期的成效。

實證研究顯示,當代中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孫中山思想」的實踐要比毛共時期的中國較為深廣,毛澤東時期較偏向「民族主義」,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主政時期,除了繼續堅持「民族主義」外,在「民生主義」和「民權主義」上都有更多的實踐,尤其是對《建國方略》、《實業計畫》的實踐更是有目共睹。猶記胡錦濤執政時為了「加強執政能力」,胡這樣告訴中共黨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這不是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民族主義」、「民生主義」嗎?胡錦濤的說詞形式上內容或與孫中先生的不一樣,但是內容意涵是一樣的。從胡錦濤前述的「強調」與今年習近平隆重紀念孫中山先生150週年誕辰看來,中共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質上是在回歸「孫文主義」道路。從這個角度透視,中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志業的繼承者,是「孫中山思想」的實踐者,誰云不宜?

台灣的國民黨人已忘卻總理遺教

今日的台灣,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你們沒有資格妄指大陸藉紀念「孫中山」是在對台灣搞「統戰」,你們不紀念、不尊重孫中山,還不准對岸紀念,唯一的解釋是,因為國民黨已忘卻你們的總理孫先生所說的「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在台灣這個孤島上自我偏安,搞「不獨、不統、不武」的「獨台」。民進黨則利用孫中山所創立的「中華民國」為外殼,大搞「去中國」/「去中華」,乃至「去孫中山」,然後準備實現「台獨」罷了。你們根本不要孫中山,更不要「孫中山思想」,別忌妒/謾罵大陸搶奪了「孫中山思想」的話語權,真正去勢孫中山及「孫中山思想」的是你們。筆者在本文開頭一段就指出:兩岸對待孫中山的態度,決定兩岸的發展與未來,因為「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關係密切。大陸尊重並紀念孫中山,並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實踐「孫中山思想」,應給予肯定;台灣既然如此對待孫中山及去勢「孫中山思想」,台灣的發展與未來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