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衝突與中日關係

劉北辰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


我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國土面積廣大,與眾多的國家接壤或相鄰。自古以來我國與周邊國家相處和諧,關係友好,但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與日本的關係一直十分複雜。

中日關係集中體現和濃縮了國家關係的複雜性,它既是鄰國關係,又是大國關係;既是「東西」關係,又是「南北」關係;既有歷史上和平與對立的關係,又有現實中依存和競爭的雙重關係,中日關係正處在歷史上的關鍵時期,正確看待和處理中日關係是兩國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釣魚島問題是中日關係發展中的一個重大隱患。儘管1978年簽訂中日和平條約時,雙方曾達成過「擱置爭議」的共識,但日本毫無信義,在實際佔領該島的的前提下,加快了釣魚島的國土化進程,日本多次組織大規模實地考察活動,在島上建立了若干設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標記等,還修了直升機機場,更有甚者,日本還對我國釣魚島附近海域作業的漁船和科學考察船進行武力威脅和驅趕,尤其2010年9月7日發生的由日方挑起的中日船艦釣魚島相撞事件,無疑又將中日關係置於水深火熱之中。

矛盾分析

矛盾無處不在,正是因為有矛盾,才有運動,才有發展,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對於中日兩國來說,無論是兩千多年友好交往的歷史時期,還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國佔領中國大半國土的時期都存在矛盾,只是矛盾的程度及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由於中日兩國對歷史認識的差異,社會制度的不同,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美國、台灣等外因的影響,中日政治關係的發展將可能長期落後於兩國在經貿等其它領域關係的發展,而「發展落後甚至時而倒退」的中日政治關係,與兩國人民發展互利友好的合作交流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並將繼續是中日關係的基本矛盾。

在這個基本矛盾之上,中日關係與任何事物一樣,會同時存在許多矛盾,在這許多矛盾之中必然有一種主要矛盾。對近期來說,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衝撞我國漁船並非法抓扣我國船長為主要表現的釣魚島衝突,無疑成為當前的主要矛盾。當然,釣魚島問題不是當前中日之間的「唯一矛盾」,中日之間還存在其它許多矛盾,但是主要矛盾的釣魚島問題起到了制約其他非主要矛盾解決的主導性的和決定性作用。

如果釣魚島問題這個主要矛盾得到解決,並不意味著其它矛盾也都會迎刃而解,但是卻會為解決其它矛盾找到切入點,創造一種相對和諧的對話氣氛和條件。我國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日本卻往往以怨報德。一味的口頭抗議並不能解決問題,但當然也不能輕易走上另一極端——直接訴諸武力。

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日關係

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的。聯繫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因此我們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也就是說,要更好地促進中日關係的發展,就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日關係,積極尋求兩國間的共同利益,採取合宜的外交策略,打造新的外交局面。

鄧小平說過,在國際事務中無所作為不可取,因為關係到一個國家大國地位和大國威望。在處理我們所面臨的邊疆主權問題時更不能無所作為。中國沒有必要像60、70年代那樣,四面出擊,空耗國力,但屬於自己的權利一定要毫不猶豫地爭取。這也不是說我們就不可以做出讓步,只是讓步必須是公平的、合理的。

就拿「擱置爭議」這一點來說,中國可以說已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讓步和容忍,可是如果有的國家陽奉陰違,或者公然挑釁的話,那麼我們只有用一切可能的辦法來宣示我們的決心。因為單方面的長期擱置,任人控制,意味自動放棄了主權要求。我們加強海軍建設,在有爭議的釣魚島我們的領海範圍內,堅持正常的巡航,就是我們宣示主權的正確做法。

這就是我們推行溫和的外交政策,毫無疑問,這是當前的世界格局的要求。我們發展自身的國力永遠是第一要務。綜合國力的競爭是長期的,綜合國力的增強是確保我們權利的根本。我們所採取的對美國的溫和外交政策,我們所採取的全方位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是理性的外交政策。我們所採取的對日柔中有剛的外交風格也是完全正確的。關鍵在於堅持這些國際戰略的前提下,我們外交中要多一些就事論事的策略。我們期待並努力尋求中日的長期友好合作,但是在具體的關係到中國長期利益的個案問題上,必須有堅決維護自己主權與尊嚴的決心和行動。

釣魚島的衝突事件,我國漁船在本國領海捕魚的正常活動,居然遭到了日本艦船的抓扣,船長遭到了日本政府的羈押,並聲稱將按日本的相關法律進行懲罰,這是讓人無法容忍的欺凌和侮辱,這是對中國人民人權何其嚴重的侵犯,這是對中國領海和領土主權重大而嚴重的侵略和挑釁,對這種公然的挑釁,我們長期奉行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國際環境在變,中日關係在發展,我們所採取的策略也應作出調整。

同時做好迎接困難的充分心理準備

當然要使釣魚島問題得到解決,要使中日關係步上良好發展的正軌,還有許多路要走,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過程。我們應當正確分析事物,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要充滿信心,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同時也應看到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迎接困難的各種思想準備。

中日關係整體上是往前發展的,我們應該建立起充分的信心,採取正確的外交策略,促進中日關係的良性發展。事實上,中日關係在釣魚島衝突前一直展現出健康發展的勢頭,中日關係通過十幾年政冷經熱的發展,中日雙方,特別是日本認識到,雙方實際上處在一種「雙贏」和互惠的狀態,沒有你死我活的利益衝突。中國比以前更強大了,日本卻沒有如預期的真的受到多少「擠壓」。相反,中國的利益與在華有著巨大市場和外資規模的日本息息相關,中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了日本,逐漸成為日本「景氣槓桿」。雙方的GDP增長率對比明顯呈正比例,並不是中國發展就意味日本吃虧。中國的資源、人力、日本的技術,資金形成了雙方互利互惠的格局。日本自1979-2001年連續向中國提供26,679.09億日圓低息貸款,幫助中國建設了北京地鐵二期工程、首都機場擴建、北京汙水處理廠、武漢天河機場、五強溪水利發電、重慶長江二橋、秦皇島碼頭、稀陽至廣州鐵路、朔黃鐵路、南昆鐵路等150項基礎建設項目,貸款年利率僅為0.79-3.5%,償還期為30年或40年,這也表達了日本方面的誠意。

但同時也要看到諸如歷史問題、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等可能造成中日關係緊張的各種困難,提前做好迎接這些困難的充分心理準備。

在歷史問題上我們絕不退讓,堅決要求日本對其侵華罪行道歉,不許歪曲歷史;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是不會改變的,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釣魚島問題上,我們只接受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固有的領土。

這些與日本截然不同的立場必然會成為中日關係發展的大障礙,但我們的國家在發展,我們應當相信我們有能力解決這一切問題。

加強交流與合作、化解衝突、求同存異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經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做好量的積累,積極促進事物向完好的方面發生質變。要讓中日關係不斷發展就必須加強兩國間的交流與合作,化解衝突、求同存異,不斷積累有利於雙方關係發展的內容,促進中日關係的不斷升溫,達到質的飛躍。

當前中日關係的特點是經濟聯繫密切,政治、安全互信不足。這是雙邊關係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矛盾的結果。但主流是合作,中日關係前景有三:經濟關係密切,安全信任不足;經濟關係密切,安全互信增加;經濟關係萎縮,安全形勢對立。

近期將保持現狀。中國對日目標是發展與日本的睦鄰友好關係,當前應推動中日關係向建立密切的經濟合作和政治、安全互信方向發展。但考慮到長期以來「政冷經熱」的中日外交現狀,我國在領土主權上是絕不可能退縮的,對此可以通過經濟合作得到一定的補償,政治上也可以在民間交流方面做更多的嘗試,但不要幻想中日關係一日之間得以改善,主權問題一日之間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