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峴港APEC峰會看當前亞太政經形勢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第25屆亞太經合會(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於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在越南峴港召開。作為會議主辦國的越南,提出「打造全新動力,開創共享未來」的主題,並將就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亞太自由貿易區、加強地區互聯互通等方面進行務實討論,並獲致預期的成果,但是在會議召開前,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習近平提出中國進入新時代一系列戰略目標,而強烈主張「美國優先」的美國總統川普亦在峰會前後旋風式的訪問日、韓、中、越、菲等五國,並提出新亞洲戰略思維,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並將嚴重影響未來亞太地區政經形勢的發展。

一、APEC的特點及其面臨的問題

1989年,12個國家在澳洲坎培拉創建了APEC,如今APEC已是一個擁有21個成員國的經濟體。APEC首屆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於1993年在西雅圖召開,2017年是25週年。1994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印尼達成《茂物宣言》,提出已開發國家在2010年實現區內貿易、投資自由化;開發中國家在2020年實現貿易自由化的倡議,主張為了共同的目標,實行「自主自由化」,逐步消除貿易壁壘,簡化手續、降低交易成本,並將區內自由化成果廣泛惠及多邊貿易體制,實施開放型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由此形成了與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相融合的、開放的「APEC合作方式」。

亞太自貿區建設不僅有助於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更有助於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2006年,在工商界的呼籲下,APEC成員國領導人在河內首次把建設亞太自由貿易區確立為遠景目標。2013年APEC峇里島會議上,中國提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路線圖。2014年成員國在北京雁棲湖畔,在「共同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的主題下,中國提出「亞太夢想」的路線圖,一方面,積極推動在實現《茂物宣言》的亞太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另一方面,提出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積極開拓中西亞、東南亞市場,並出資成立400億美元絲路基金,以加強各國間的產業和基礎建設。

《茂物宣言》發表20多年來,國際社會、理論界和輿論界對APEC主張的「開放、漸進、自願、協商、發展、互利與共同利益」的鬆散合作方式確實存在疑慮,但20餘年來亞太地區透過多種方式的合作形式,在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取得相當的成果。至2016年底,APEC成員國參與的150多項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其中APEC成員國內部簽署的協議約60項。

二、峴港APEC峰會舉行的背景和成果

近年來APEC會議的召開有其特殊的背景,首先,全球金融危機陰霾未散,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杜哈回合談判陷於困境,世界經濟的復甦和健全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其次,西方已開發國家持續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亞太新興國家輸入性通貨膨脹,而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的預期,卻又引發亞太國家外資的抽離乃至於金融市場動盪。第三、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面臨經濟增長不振,也想藉APEC峰會的機會加強推動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為中國經濟開拓海外市場,並為人民幣的區域化鋪陳良好的環境。

尤有甚者,近來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逆全球化」的浪潮也開始興起,對現行的國際經貿體制帶來鉅大衝擊,而美國總統川普奉行「美國優先」的政治理念、「單邊主義」的外交思維、強硬的對外貿易政策,以及堅定退出《巴黎協定》和《TPP協議》,更為世界經濟秩序投下難以估測的震撼彈。從現今國際政經局勢存在的這些問題及其難以預期的可能演變看來,峴港APEC峰會確實暗潮洶湧。

在「打造全新動力、開創共享未來」的主題下,21成員國領導人先後出席多場會議,就氣候變化及國際貿易等議題發表演講。此屆會議聚焦與會國家如何促進亞太區內互聯互通建設,因應2020年「茂物目標」,制定APEC的「後2020願景」,為未來APEC發展鋪路。

峴港APEC峰會「會議宣言」,決心採取更加有力和持續的共同行動,為APEC合作注入新動力,促進可持續、創新、包容增長,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充分挖掘商業部門,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潛力,增進糧食安全和可持續農業。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則承諾實現亞太地區自由開放貿易和投資的茂物目標;同意加快努力,解決與世界貿易組織不一致的貿易和投資壁壘,並為在2020年前實現茂物目標採取有力行動。同時要共同努力,提升貿易包容性,支持改善市場准入機會,應對不公平貿易做法,以及呼籲取消扭曲市場的補貼和政府其他各類支持。

三、主要成員國關注的議題缺乏交集

峴港峰會召開之前,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導致世界經濟復甦遲緩,而「逆全球化」的浪潮興起,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經政策,導致朝核、南海、貿易保護、區域經濟整合等問題成為峰會的重要議題。由於各主要成員國基於自身利益的盤算,以致主辦國提出涉及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和發展的主題設定,各主要國家没有出現相互較量的局面,以致除中國外,對峰會主題設定採取了漠視的態度。

11月10日,習近平在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題為主題演講時強調,世界正面臨增長動能、全球發展方式、經濟全球化進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深刻變化,亞太地區正主導全球經濟發展的動向,應繼續堅持建設開放型經濟,努力實現互利共贏;繼續謀求創新增長、挖掘發展動能;繼續加強互聯互通,實現聯動發展;繼續增強經濟發展包容性,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11月11日,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強調,亞太各方應因勢利導,立足行動,引領全球新一輪發展繁榮。因此必須做到:1.堅持不懈推動創新,打造強勁發展動力。2.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創造廣濶發展空間。3.積極踐行包容性發展,讓民眾有更多獲得感。4.不斷豐富夥伴關係內涵,實現互利共贏。

美國總統川普於11月10日在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說,重申「美國優先」,指稱美國將不再容忍不公平貿易、封閉市場以及竊取知識產權等事。強調美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没有對這些情況做出有效回應,導致經濟受損,我們將把美國利益放在優先地位。此外,川普又拋出了「印太戰略」的概念,願與印太地區任何國家簽署「互相尊重和互惠」的雙邊協定。

儘管在APEC年會中各國經濟部長在「凍結實施項目清單」,避免重新協商整個協定達成原則性協議,但成員內部對知識產權、保障勞工權益及環境的意見分歧,仍有待後續的協商。

四、大國政經角力對亞太形勢的可能影響

美國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對外政經關係有兩項重要政策調整。第一、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國希望發展製造業,以免對金融產業過度依賴。第二、在外交戰略採取「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政策,將更多外交資源較多轉向亞太地區,並積極推進TPP協議,一方面強化美國與亞太地區的經貿投資合作,另方面可抑制中國的崛起。

但川普卻採取「美國優先」、「單邊主義」的政治思維,批評貿易對手國尤其是中國,對美不公平貿易和匯率操縱。上任後由於希望在朝核問題與中國加強合作,以致對中國的態度有明顯的緩和。然而,亞太地區兩強的政治格局並未改變。在APEC會議期間,川普發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取代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是要加強與印太地區主要盟友之間的合作機制,並聯同日本拉攏區內各國以制衡中國。

事實上,「印太戰略」構想是2016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在出席第六次非洲開發會議時首次提出。隨後更積極游說印度和澳洲加入,希望能推動建立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再加上日本仍極力期待美國回歸TPP,加強抑制中國的崛起。顯然日本是「印太戰略」構思背後的影武者,但是川普是否會將此構思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策,而其執行又將產生何種效果,有待觀察。

近年來在習近平主政下,從2014年APEC北京峰會提出「共築亞太夢」的藍圖,2016年G20杭州峰會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的方案,2017年廈門金磚峰會加強南南合作,「金磚+」模式的倡建,以及在此次APEC峰會中,習近平強調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顯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信心和企圖心,並期望「中國方案」能逐步成為具影響力的「中國規範」。峰會期間,習近平更強調未來15年中國將進一步擴大,發展將更加全面,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吸收兩萬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兩萬億美元。

至於APEC成員國佔重要比重的東南亞國家,川普的「印太戰略」取代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政策,無形中削弱了東南亞國家在美國亞洲戰略佈局的地位和分量,而另一方面習近平強調擴大全球化,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推進一帶一路的共享經濟,並明確表示中國願意簽署多邊協議,爭取亞太共贏的發展策略。在這兩強的發展策略間,如何做出對自身有利的明確選擇,東南亞國家應是心知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