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有價值的一個假想敵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


中俄被美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

2017年12月18日川普公布其上任後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對中國和俄國持批評態度,把中國和俄羅斯都視為美國安全戰略的競爭對手,試圖挑戰美國的國際地位,並威脅到美國的繁榮與安全。

每任美國總統按照慣例都需向國會提交「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川普亦不例外。報告稱,中國和俄羅斯試圖挑戰美國的國家實力、國際影響力和利益,侵蝕美國的安全和繁榮。中、俄兩國也同時在挑戰國際經濟秩序,使國際經濟變得不甚自由與公平;渠等還擬控制其社會信息和數據的自由流動。

川普試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拉近私人關係。不過,他也承認,儘管中、俄兩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但美國同時也需要和這兩個國家聯手合作。

川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把中國大陸稱為「戰略競爭者」,尤其是與其前任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氣候變化徵收碳稅、打造TPP等不太相同。

川普似乎正在重複2016年競選期間所作「美國優先」的政策承諾,分析其政策,以保護美國國土及邊界為首任,承諾修建美墨邊境的圍牆,防止非法移民,追求對美國有利的貿易政策,重建美軍,在海外顯示美國強大的形象。

這一「美國優先」政策予朝鮮可乘之機。有關美朝核對峙,八方風雨會朝鮮半島,六方各有盤算。

戰略云:「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美國力不從心,曾讚揚習近平,擬與之合作,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借力使力,欲發揮槓桿作用。

北京施壓朝鮮,反對平壤違背安理會決議和國際社會普遍意願進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活動,敦促朝方遵守安理會相關決議,停止採取可能導致朝鮮半島形勢進一步緊張升級的行動;希望有關各方慎重行事,防止緊張局勢輪番升級,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同時,北京也仍然在努力促成為解決平壤發展核武器項目引發爭議的會談。

朝鮮警告中國:北京應立刻給予平壤足夠支援,否則中方將承擔必要的後果。迄今為止,似乎尚待取得具體成果。

發動制裁不見「紅線」 的原因

7月27日是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署64週年紀念日。2017年7月28日晚間,朝鮮「火星-14」型洲際彈道導彈,第二次試射成功,最高上升到3,724.9公里,飛行998公里,47分12秒後落到公海上的目標水域。

11月29日,朝鮮成功試驗發射了一枚「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其13,000公里的射程,明顯可以覆蓋美國大部分國土。

朝鮮幾次核試驗也表明,其核武器的小型化技術已接近成熟,在較短時間內,很可能具有在實戰中向美國投擲核武器的能力。

朝鮮導彈「覆蓋美國全境」,美國對此如何周旋?一方面,洲際導彈造成的麻煩遠遠不及中短程核導,蓋前者的造價昂貴,決定了朝鮮有限的核導能力,難大量生產、保有、出售及發展。另一方面,美國本土已經構築了三層導彈攔截網:中段攔截加海基宙斯盾系統/薩德加愛國者;而美國的東亞盟友日、韓上空的反導網只有兩層:海基宙斯盾系統/薩德加愛國者。數量稀少的洲際導彈要穿過三層反導網路,難度可不小,故上述洲際導彈對美國本土威脅不算太大。

華府直接採取軍事手段的顧慮

沒有跡象表明平壤會停止試射,華府現階段倘直接採取軍事手段,要進行一場如此規模的戰爭,去摧毀朝鮮政權,想要避免其不受重創,似乎不太現實;所需軍費,對於目前美國財政負擔之重也是難以承受的,非但會加劇美國國內的社會矛盾,還會讓川普努力重振美國產業經濟的願望落空。

這並非美國會對朝鮮的武器開發計畫放任不管,除了擔心「核擴散」和「導彈技術擴散」,倘若朝鮮中短程導彈的威脅使得日本、南韓開始尋求與朝鮮緩和關係,這又會動搖美國的東亞軍事同盟體系,是美國不肯接受的。

蒲博思(Reince Priebus)曾經擔任過川普總統半年的白宮幕僚長、於12月12日三度來台,出席在台北舉行的2017「台美日安全對話」研討會,他個人認為,目前印太區域內有許多問題,包括朝鮮半島核武、中美經貿、兩岸關係緊張。朝鮮半島問題比較大,直到川普上台之前,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是失敗的,華府難以影響平壤政府的許多非理性作為,平壤已經做到了其所想要做的事,而華府恐已無能為力。

蒲博思也認為,川普謹慎地在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中,維持了各方面很好的平衡,但有些部分目前稍有遲延是因美國在朝鮮半島遇到巨大挑戰。他認為川普強悍的作風是一個很好的改變時機;同樣地,他預測,華府會持續與北京合作對平壤施壓,他相信川普的做法是正確的。

美國並不想真正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朝鮮具有美國利用的價值,朝鮮半島問題解決,美軍以甚麼理據得以繼續駐兵東京和首爾?

自冷戰結束以來,在美國戰略決策者的圖譜中,遏制中國崛起始終具有優先地位。雖然美國擁有超強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實力,維護世界霸主地位僅靠一己之力恐不易成功。「亞太再平衡戰略」、氣候變化和打造TPP等的失敗就是明證。

朝鮮金正恩政權令美國難以預測,除了一邊「制裁」,一邊擺出戰爭的姿態外,也別無其他良方;在具體策略上,從東亞形勢估算:暫時穩住朝鮮,也預為將來發動更強硬的制裁作準備,展示出奇的靈活性。

川普只好督促日、韓、台不斷加大國防投入,確保其能夠在戰略取向上緊緊追隨美國。但隨著盟友實力的增強,不免會出現離心傾向。如首爾曾經總把「等距離外交」掛在嘴邊,東京也一直走向「正常國家」。如何壓制這離心現象?華府需要朝鮮這樣一個「只可以是敵人,不可以成朋友」,以平壤作為驅趕日、韓緊密追隨美國東亞政策的皮鞭。

相對於日韓而言,中國雖然國力優勢明顯,惟價值觀迥異,近幾十年以來,中國擁抱世界經濟的態度及中、日、韓之間經貿往來的密切,都足以證明北京是可以合作的對象;而平壤則不同,其與東京和首爾之間的關係,基本是以對立為主,合作殊為少見。

美國一直拒簽和平協議

從國際法角度看,朝鮮半島目前仍處於戰爭狀態,美國朝鮮半島政策一直都是不拒絕與平壤的各種會談和對話,但是總不肯接受平壤提出「簽署和平條約」之要求,目的乃係維持朝鮮作為美國一個最有價值的假想敵。

國際媒體已對川普視中國為美國戰略競爭對手的內容進行報導,事實證明,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已經走出了一條發展自己、惠及世界的合作共贏之路,這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合作的,應以互利共贏為原則,鑑於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與中美同為兩個大國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這一事實,北京也希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能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增進中美戰略互信,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綜合上述,質言之,中國和俄羅斯都被美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而華府也需要朝鮮這樣一個「只可以是敵人,不可能成朋友」的假想敵,朝鮮則不幸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一個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