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中的美、日、中關係

何思慎
(天主教輔仁大學日文系〔所〕教授)


日本對美、朝接近的期待與不安

在兩韓會談前夕,金正恩拋出停止核試及飛彈試射,川普與金正恩的對話若能啟動美、朝(北韓)關係正常化,困擾亞太安全已久的朝核危機將可望和平落幕。誠然,打開美、朝關係將為日本對朝外交去除美國的限制因素,使日、朝關係正常化具備前提,但此並非日、朝和解的保證。存在於日、朝間的「綁架日人事件」的合理解決始為日、朝能否實現建交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外,在中、朝會談恢復,兩韓峰會重啟,「川金會」更受高度期待之際,再三強調若北韓不端出具體棄核行動即堅決對其採取嚴厲制裁態度的日本在朝核爭端中漸陷邊緣化的尷尬。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教授佐藤洋一郎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表示,日相安倍再會川普的目的不外乎是避免成為朝鮮核問題的「局外人」。

然而,美、朝關係打開卻為解決「綁架日人事件」千載難逢之機會,安倍首相雖趁中、韓、美三國首腦依次與金正恩會談之勢,拋出「安金會」的想法,但在「川金會」成敗未定之前,外交上追隨美國的日本只能等待,川普決不容許安倍先行。

再者,安倍雖欲實現「安金會」,但外交上不能對北韓示弱,請求舉行會談,其策略便是透過川普施壓金正恩,迫使其與安倍進行首腦會談,並期藉此向金正恩傳達日本旨在解決「綁架日人事件」,使綁架受害者立即回國的想法,為日、朝關係正常化奠基。安倍期待金正恩二度扮演安倍內閣的神救援,再造去年10月,藉口「北韓飛彈危機」順勢解散眾議院,使安倍內閣復活之功。

其實,美、朝關係發展中,安倍須嚴防川普犧牲日本的利益。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言及朝核威脅時,一改過去將美國與盟國並陳的說法,僅要求北韓不得對美國構成威脅,此不啻為安保上的「美國第一」展現。日本關切「川金會」中,美國是否對金正恩網開一面,同意北韓保留中、短程飛彈,此類飛彈雖不足以威脅美國,但卻足以攻擊日本。因此,安倍勢將在外交上,敦促川普須充分考慮盟國日本的安全利益,不能在北韓去核及中止飛彈發展上打折扣。

安倍對美外交雖力求在「貿易爭端」及「安全同盟」間保持平衡,但「美、日同盟」因「美國第一」下的貿易保護主義蒙上陰影為不爭事實。美國、日本問題專家葛林(Michael Green)直言,日本擔心遭川普「出賣」。川普在朝核問題的解決上,若未滿足日本的安全利益或無視安倍解決「綁架日人事件」之殷切期盼,不僅「美、日同盟」將有失去政治支持之虞,支持率暴跌至26.7%,遭媒體戲稱進入「危險水域」的安倍首相亦恐因「安倍外交」落空招致滅頂。在美、日關係面臨挑戰之際,安倍挪移外交的腳步,重修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升溫,台日堪虞?

4月16日,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藉出席「中、日高層級經濟對話」,對日本進行睽違近九年的官式訪問,此有別於2016年8月為出席「中、日韓外長會談」的日本行。王毅訪日乃日、中關係升溫的重要指標。在中、日外長會談中,河野一郎外相指出,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之際,希望重新構築符合「和平友好」之名的關係。為此,中、日同意為求東海的穩定,儘速達成「海空聯絡機制」協議,避免偶發性衝突危及兩國關係。

日、中部長級對話重開及王毅訪日亦為兩國重啟「首腦外交」舖路。5月9日,延宕多時的「中、日韓峰會」終於在東京召開,日本藉此不僅迎來南韓總統文在寅,大陸總理李克強亦實現任內首次的官式訪日,此距離前次溫家寶的訪日長達七年之久,此為中、日關係正常以來之異例。因此,李克強此行的重點不在出席「中、日韓峰會」,而為重啟因「釣魚台國有化」中斷的「首腦外交」,此標誌著日、中關係回到正常狀態。李克強訪問日本前夕,在日本《朝日新聞》發表題為《讓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業再起航》之文章,表示「希望通過此訪與日方一道重溫條約精神,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在中、日四個政治檔文件確立的原則基礎上,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推動中、日關係重返正常軌道,行穩致遠」。李克強抵東京時以「雨過天晴」形容當前的中、日關係,而安倍在首腦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亦稱中、日關係將「從競爭走向合作」。

此次,「中、日韓峰會」聚焦在「朝核問題」,安倍首相希望中、韓在「北韓綁架日人事件」上,支持日本「綁架、核武、飛彈」包裹解決的立場,以避免日本國民念茲在茲的綁架日人問題在對朝交涉中被犧牲,此挪移著安倍的外交步伐,與中、韓合縱連橫,在「六方會談」無法重啟下,「中、日韓峰會」或為將南、北韓對話發展為小多邊對話的可能途徑,以維持日本在「朝核問題」解決中之存在感。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指出,朝核危機攸關日本的和平與安全,美、日、韓刻正緊密合作,日本希望切實參與其中。河野外相的發言道出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日本遭邊緣化的懸念。

誠然,日本在「綁架事件」上的立場得到中、韓的奧援,但對「朝核問題」的解決,三國峰會後的聯合記者會紀錄中載入「完全、可驗證、不可逆的棄核」(CVID)內容,此似乎安倍的用語,異於李克強及文在寅。對此,韓國青瓦台負責與民溝通的首席秘書尹永燦表示,三國領導人對此使用的措辭略有不同,日方使用的是「CVID」,而韓方使用的是「完全無核化」。尹永燦認為,此兩種措辭含義並無二致。尹永燦的詮釋意在澄清外界因三方用語的差異,而認為中、日、韓在北韓去核的立場不同。

此外,在川普「美國第一」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下,中、日、韓重申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強調自由貿易對東亞繁榮的重要性,三方在藉多邊架構實現貿易自由化的立場與川普大異其趣,川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為中、日、韓三國須共同應對的挑戰。在日本經濟界舉辦的歡迎會上,李克強表示,「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針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傾向,有責任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世界經濟來之不易的向好局面」,呼籲中、日合作,打造「中、日韓+X」合作模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宋均營表示,日、韓雖然在安全上與美國結為同盟,但在經濟上歷來融合在亞太地區、東亞合作進程當中,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體制與地區秩序,符合中、日、韓三方的共同利益。此意味中、日、韓共同解決「朝核問題」的同時,在東亞自由貿易體制建構三方亦找到接點,而日本更一改不支持「一帶一路」的態度,與大陸達成推進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中、日為此簽訂《關於中、日協力廠商市場合作的備忘錄》,並在安倍訪陸時召集首度的「官民協議會議」,探討展開合作的項目,具體化「一帶一路」之合作。

李克強的日本行為11月安倍首相正式訪問大陸及明年6月習近平藉「G20大阪峰會」首訪日本暖場,習近平可望成為德仁皇太子即位天皇後,首位在皇居接見的外國元首,將中、日關係推向高峰。5月15日獲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的《外交藍皮書》對中、日關係的評價較前積極,稱兩國關係「改善的氣氛大幅升溫」,2016年和2017年的表述則為「出現改善的趨勢」,此用語的差異反映中、日關係前後的溫度差,相較於2012年前後的艱困時期,中、日關係顯然走出谷底。

總的來看,日本對中政策的基軸將從「制約」趨向「融和」,但其間如何緩解雙方的安全戰略博弈是為挑戰。對此,大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直言,歷史問題、領土紛爭等中、日間的矛盾確實未獲解決,但應仿效老一輩的做法,不使問題成為問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更指東亞之大,完全容得下中國與日本。換言之,在北京亦視中、日關係改善為周邊外交所必要時,存在於中、日間的諸多懸案將掛起來。

其實,不僅中、日接近,近期大陸對東協、兩韓及印度外交亦頗有斬獲,此除有助於中、美「大國關係」外,亦可使北京騰出手來,處理「台灣問題」。相對於日、中關係升溫,在日本5月「黃金周」,未見國會議員來台,此台、日關係中不尋求現象,蔡英文政府恐無法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