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奉邀赴西北蘭州與西北師範大學師生交流,以下是我在交流期間所寫下的四則隨筆感言。
經過那次考察,我認為,黃河古文明與印度河文明、尼羅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等,並列為人類四大文明,實非浪得虛名。我同時發現,黃河古文明雖然曾經輝煌過,但也同時沒落過;雖然曾經富強過,但也同時衰敗過。如何讓她永續發展下去,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
蘭州地勢,西及南高,東及北低,黃河自西南流向東北,橫貫全市,切穿山嶺,形成峽谷與盆地相間的串珠形峽谷,地形呈狹長狀,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兩側實即被黃河切穿的山嶺,黃河表面平靜,底下則暗濤洶湧,乘座水上巴士就能感受到那平靜下的不平靜;尤其是在暴雨後的黃河,感受更是特別,特別到那天的水上巴士必須提早打烊。蘭州市內黃河的南岸比起北岸繁華得多,登上北側的山嶺,可以眺望大半個蘭州市區。蘭州市河流徑流地表水資源總量384億立方米,以蘭州為中心的黃河上游可建數十座的中大型水電站,劉家峽水庫就是其中的翹楚。
我對蘭州的初次體會是由登蘭州北側山脈、蘭州市黃河水上巴士游以及劉家峽水庫游輪游等三個單元組成的。有詩《登高望蘭州》一首以紀之,詩曰︰
黃河滔滔河水黃,九曲灣灣出渭陽;
曲徑蜿蜒攀天高,天高夢遠人間望。
交流期間,我還到甘肅臨夏的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參訪;那次參訪帶給我若大的震撼,讓我對人類在地球扮演的角色產生了新的思考。
事實上,早在人類出現前,就有許多物種在黃河上游出沒與活動,人類的出現遠遠落在他們的後面。這些古生物包括︰1.巨犀動物群,它們生存於距今3,0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2.鏟齒象動物群,它們生存於距今1,600萬到1,200萬年前的中中新世;3.三趾馬動物群,它們生存於距今1,200萬到5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4.真馬動物群,它們生存於距今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例如埃氏馬、劍齒虎、爪獸、麗牛、羚羊等這四大類動物群的化石,在和政地區非常豐富多樣,多到讓觀眾嘆為觀止。觀眾透過博物館的導覽,可以約略體會千百萬年來各個物種的生存滅絕繁衍競爭的波瀾壯闊,感嘆千百萬年來各個物種興衰起伏的滄海桑田,並自然而然地興起以下的念頭︰
在大自然之前,人類應該俯首謙卑前進。
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蒐藏的化石材料龐大豐富,把古代氣候古代環境古代地理的發展變遷古代生物變異的各個階段,活生生的真真實實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為人類重塑哺乳類動物的進化和滅絕的過程提供了絕佳的詳細材料。觀眾透過導覽可以得知,地質活動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在長時期的演變下所累積的能量,竟然最終導致上述那些優勢物種一一滅絕。
這個事實就不得不讓人聯想起,人類儼然早已是地球的最優勢物種,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所推崇的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否已對當今地球生態造成過大的衝擊,人類會不會像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裡的那些優勢物種由盛而衰甚至滅絕?這是當前人類無法迴避的嚴肅課題。這不免令我興起莫名所以的感嘆,有詩《南向嘆和政》一首以紀之,詩曰︰
千萬年前先犀象,緊隨其後是馬羊;
兩萬年來人最旺,問君幾年還為王?
黃河古文明之所以輝煌過,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在自身文明的基礎上,吸收接納印度河文明的佛教文化。
這一融合交會的過程主要通過兩個渠道︰第一是通過中亞西域的漫漫長路;第二是通過喜馬拉雅山的翻山越嶺之路;前者形成了漢傳佛教,後者形成了藏傳佛教,融合的結果是儒釋道合一。這個融合的過程,可以在炳靈寺石窟中略窺一二,難怪乎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要在炳靈寺石窟現場開設研究基地了。炳靈寺石窟的佛教文明,讓我聯想起舉世文明的敦煌石窟的佛教文化,讓我思想起佛教釋尊出家的緣由,茲有詩《回首思敦煌》一首以紀之,詩曰︰
佛陀西來到敦煌,敦煌令我心徬徨;
無人不有老病死,愿佛把法人間講。
應該附帶一提的是,這個融合交會的過程到現在其實都還在持續進行當中,如果你有機會的話,可以親身到台灣地區的一貫道總堂參觀考察,你當會驚訝地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一貫道的教義似乎跨越了儒釋道三教,並試圖將回教和基督教的教義融合入內。
迄今為止,回教文明對我而言是最陌生不過的了。因此也是那趟交流中我的考察重點之一。
由於不懂阿拉伯語,又對伊斯蘭文明所知有限,我對臨夏清真寺的考察行程很是期待。但不巧的是,考察期間,竟然下起數十年罕見的大雨來,我被迫提早結束行程,我對臨夏清真寺最終只是匆匆一瞥,雖說如此,但終究看到了一點皮毛:那就是華夏文明大地上的回教文化似乎已經吸納了儒家文化的一些元素,清真寺外樑柱上的這副對聯可為證,詞曰︰
古蘭真理似日月照耀大地,
聖人美德如雨露滋潤乾坤。
君不見,上聯體現的是回教文化的輝煌堅定,下聯體現的則是儒家文化的雍容大度。
除了清真寺外,在臨夏市區,我還參觀了馬步青的東公館。馬家信奉的是中國回教;馬家四合院內有一幅趙壁,趙壁上的雕刻靜悄悄地嵌入了呂洞賓等「八仙」的圖案,那些圖案是道教元素;馬家四合院的門眉肅肅地峻刻著「崇德」、「樹禮」等文案,那些文案是儒教元素。簡言之,馬家的東公館建築涵納了中華文化中各家的文化元素;這似乎悄悄地告訴著世人:在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回教也隱隱然地中國化了。◆
社論
國際視窗
中國與世界
改革開放40年
兩岸交流與抗戰史
台灣事情
九合一選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