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翻轉與外部情勢


此次台灣九合一選舉與公投,藍營大勝,勢力不但跨越濁水溪還奪下高雄市,一舉扳回四年前的頹勢,也發抒了兩年多來的怨懟,確實振奮人心。但是,目前台灣的外部情勢仍然詭譎多變,尤其中美之間的爭議跌宕起伏,執政者必須步步為營,以避免台灣陷入困境。

藍營大勝

綜觀此次選舉的結果,在全部22縣市中,國民黨從6席增到15席,民進黨從13席降到6席,大致翻轉上次兩黨選舉的結果。六都方面,國民黨該贏的贏很大,該輸的輸不多。台北市的國民黨市長候選人丁守中以些微票數落敗,因差距只有0.3%,現已提出選舉無效訴訟,最後看法院如何判決。

相對的,韓國瑜在高雄大勝對手15萬票,強烈的韓流甚至覆蓋全台,確實是一人壯一黨,使得國民黨揚眉吐氣,韓市長居功厥偉。同時台中也贏得漂亮,盧秀燕大贏現任市長林佳龍20多萬票,此票數確實令人驚喜。新北市侯友宜副市長更大勝對手29萬多票,只有桃園市大敗,台南市則雖敗猶榮,因為國民黨的票數有所增長。

縣市議員方面,國民黨獲394席,比民進黨的238席要多出156席,成績十分亮麗,另外無黨籍有234席,幾與民進黨相當。在公投方面,綠營也大敗,尤其東奧正名公投以100餘萬票敗北,確實讓人鬆一口氣。此外,國民黨的反空汙、反深澳電廠與反核等三案均高票過關,反而綠營支持的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兩案卻都高票未過,這對於保持傳統文化也都有相當的正面助益,其實這也反映了民眾對於國民黨的另類支持。

此次選舉確實是民進黨失去民心的一大證明,已超過蔡英文立即辭去黨主席所代表的意義。民進黨政府上台兩年多以來,倒行逆施,兩岸關係惡化、清算國民黨、一例一休、軍公教年改與東廠風波等,罄竹難書,不但得罪各行各業各族群,更重創民進黨形象。加上陸客不來,消費劇降,原本的經濟榮景不再,南部受創尤深,自然民心思變。

另一方面,韓國瑜憑其非傳統與非典型的風格,切中時弊,深得民心。同時他口才辨給,策略靈活,人到之處,所向披靡,橫掃全台,惠及黨友,國民黨整體氣勢大振,終致藍綠翻轉。相對的,在開票過程中,綠營敗將見大勢已去,紛紛提前公開聲明,不但接受敗選事實,甚還祝福對手,表現君子風度,是一大亮點。

此次因民進黨降低公投門檻,導致九合一選舉再綁上10個公投案,攪亂了投票流程,延宕了投票時間,民眾抱怨連連,致使投票率降低。甚至一些地區還出現一面開票一面投票的怪象,部分後段選民還可以參考電子媒體開票的結果,這影響多少選民投票的意向?甚至棄保的結果是否影響到丁守中的票數?都必須加以釐清,中選會已非難辭其咎、辭職告罪可以了事,即使依選罷法將負責人繩之以法,都難彌補對選舉造成的傷害,確實是此次選舉的一大敗筆,而這筆帳也還是要記在民進黨頭上,不是用人不當就能交代過去。

選舉過後,各陣營將立即籌畫推出2020年1月份大選的人選,由於只剩13個多月,時間確實緊迫。在民進黨方面,目前氣勢跌入谷底,蔡英文連任之路已斷,可能的人選有賴清德,但前途未卜。國民黨此次雖然大勝,但吳敦義主席選前失言,一時感到甚大的殺傷力,也讓世代交替的聲浪高漲,最後結果卻證明影響有限。目前中生代才剛出頭,勢必難擔重任,是否仍由吳主席披掛上陣,有待觀察。

另外是柯文哲的角色。他無厘頭與反傳統的行為模式,確實掀起一股風潮,但此次選舉卻並不輕鬆,被丁守中緊追在後,目前還勝負難定。但依柯文哲的特質,他還可能是海內外比較可以被接受的人選。尤其,大陸央視曾在月前撥出兩分半鐘柯文哲的專題介紹紀錄片,此乃前所未見。況且,日本也有一個「柯文哲之友會」,日方上下也都對他甚為友善,因他四年前選舉時曾稱,其祖父出身時就是日本人,故獲得日方青睞。再者,美國也視柯的醫師身分甚為有利,因他對內外政治事務所知有限,可塑性甚高。目前的觀察重點,就是柯是否組織政黨,以及他是否與何時訪問日本,當可斷定他未來的走向。

美中爭議

在外部情勢方面,美國期中選舉已過,眾議院翻轉由民主黨控制,但共和黨仍掌握參議院的多數席位,在州長方面,共和黨略佔優勢。

由於眾議院被民主黨控制,未來包括內政、預算與法案等問題甚至「通俄門」、查稅與減稅政策等,川普都會受到一定的掣肘。但因掌握參議院多數,外交上改變幅度有限。從另一角度觀之,也就因川普所將面臨的內政羈絆,還可能激發他在外交上積極作為的意願,以便出口轉內銷,保持其高人氣與支持度。

民主黨雖掌控眾議院,但因新進議員的政治光譜兩極,有溫和保守派也有左翼進步派,因而在未來準備2020年總統大選時,仍需在統一政策方面大下功夫。相對的,共和黨所顯現的卻是相對團結,尤其川普的爭議性雖高,但共和黨內部一致對外的團結力仍強。

川普在對外政策方面還可能加碼,因此減緩與大陸的貿易摩擦機率不大,尤其增加關稅的權力屬行政部門,眾議院不易著力。由於美國兩黨對貿易保護以及對付大陸有共識,就算川普2020年連任失敗,這部分的政策可能持續。

除貿易摩擦之外,美中的另一重大爭議是南海。北京不但反對2016年的國際仲裁判決,還積極在南海填海造島,並加強軍事部署,以致與相關國家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爭議。目前,中共已在南海擴建七島礁,三條2,700公尺以上的跑道,可起降遠程戰鬥機和大型轟炸機。其中南沙的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已形成三角聯防,剛好把太平島被包圍在中間。

若再加上西沙的永興島,以及較為接近菲律賓而大陸又實際掌控的黃岩島,當可建立確實掌控南海的大三角。目前因黃岩島牽動與菲律賓的關係,北京尚未加以建設與部署,日後若情勢改變,大陸南海的航空識別區當可以劃定。若大陸實際掌控南海,這不但是東方價值對西方價值的挑戰,也分隔了美國在印度洋上的賈西亞軍港與太平洋。

過去的兩年以來,美方經常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持續派遣機艦闖入大陸所屬島礁的領空與領海,並遭驅離。今年4月中旬,解放軍在海南島附近舉行軍演,美國航母直闖中方禁航區,導致演習中斷。之後,美方更提出印太戰略,企圖拉攏東亞地區各國,一同抵制大陸的南海戰略甚至一帶一路的倡議。為響應美國號召,日本還派潛艦巡弋南海,甚至英法兩國船艦也積極參與。

以東協國家的角度觀之,其實他們比較在意的是南海的和平與發展,並不急於解決主權歸屬問題。美國一方面攪亂一池春水,也可能對東協進行貿易戰,自然讓這些國家擔心,屆時可能還需要陸方的支持。因而在8月,大陸就與東協初步談成了雙方的行為準則,但陸方堅持這只是危機控管的協議,不具衝突解決的功能,否則就會牽涉到南海劃界與主權問題。雖然雙方歧見仍高,但這確實是一個有利的談判基礎,以緩和對立。

在此動盪局勢中,蔡政府可扮演的角色確實有限。目前美方雖積極拉攏,甚至還有意鞏固台灣與邦交國的關係。但正當美陸競鬥白熱化之際,蔡政府須避免顧此失彼,越與美方合作,兩岸關係越會惡化。

日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酈英傑強調,美國未改變對台政策,對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前途,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安全的威脅,對此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並促進兩岸與區域穩定。同時美國防部也表示,將支持台灣的防禦能力,敦促台灣增加軍備。美方如此表態,有把台灣拖下水當砲灰的意味。因為美國政府今年7月提出了開放式的印太戰略之後,頻頻對台示意,以期增強圍堵大陸的效果。

最近陸美雙方更是鬧得不可開交,這是自9月30日兩國軍艦幾乎擦撞之後,美方態度轉趨強硬所致,不但要在南海與台海軍演,屆時正值台灣選舉,一度引發高度聯想。同時安全顧問波頓還下達開火令,一時間雙方關係劍拔弩張。但因習近平主席與川普總統有望12月初在阿根廷G20峰會時會面,11月22日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又獲准訪問香港,被視為中國在兩國元首會談前一個友善舉動,一舉化解了先前的緊張情勢。

小 結

若中美關係惡化,台灣的發展空間受限,也將難以受益。相對而言,一旦中美關係有所轉圜,如雙方外交與戰略對話已經開始,加上美中貿易摩擦的反效果將於明年在美國顯現,雙方對立的態勢可能紓緩,屆時大陸可能加強對蔡政府的壓力。面對此多變的情勢,如何防微杜漸、改弦更張?

如今民進黨大敗,是否會更加專斷,仍有待觀察。台灣的處境極為敏感,主政者稍有不慎,即會受到傷害,民進黨政府應該運用智慧,明哲保身。相對的,藍營聲勢大漲,若能把握時機、步步為營,2020年仍有可為。

【湯紹成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