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狂襲 吳敦義靈活佈局完勝!

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面面觀

耿榮水
(資深政評家)


「這不是大勝,簡直就是屠殺!」當11月24日晚九點前後,全台各地陸續傳來國民黨的捷報時,有鄉民在網上如此留言並評論。

這的確是近年來最令人跌破眼鏡的一次地方選舉。如果2014年與2016年選舉國民黨慘敗稱之為「徐蚌會戰」雪崩式潰敗,則此次2018年地方選舉大勝,便可稱之為「古寧頭大捷」式的全殲共軍,台海局勢轉危為安,國民黨殘存政權又在台灣站立起來,中華民國屹立迄今。

對蔡英文施政不滿全民反撲

此次地方選舉大翻盤,應驗了吳敦義在選舉前兩個月訂下的標準,即穩住新北市,再加勝出幾個小縣市為生存之戰,若再拿下台中市,則為勝利之戰,若連高雄市也拿下,則為翻天覆地之戰。選舉結果顯示,這的確是場翻天覆地之戰,且翻轉得超出預期甚多。國民黨原先以贏得過半(即11個縣市)為目標,最後則以贏得15個縣市作收,若丁守中能再拿下台北市,則幾乎可視為完勝。

在總得票率方面,國民黨也以48,79%的高比率,大贏民進黨的39.16%,民進黨既失了面子,也輸了裡子,四年前民進黨贏得13個縣市,包括六都中的四都,如今只贏六個縣市,包括桃園市和台南市兩都,用潰不成軍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這次民進黨的慘敗,可從三個角度觀察:

首先是蔡英文中央執政兩年六個月以來,種種不當措施,導致民怨沸騰,民心思變,包括外交、國防、兩岸關係屬於總統職權的部分,固然一意孤行,即使一般財經、金融、教育、社福文化等政策,也是我行我素,全然無視基層的反對,尤其假改革與轉型正義之名,行鬥爭清算國民黨之實,更激起藍營群眾不滿,形成同仇敵愾心理,終而埋下了全民反撲的嚴重後果,印證了蔡政府一般民調只剩三成不到的支持度,並非虛言。

最近一年來若干人事風波,也助長了這股不滿的怨氣,包括台大校長管中閔遲遲未能就任,以250萬年薪安排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被譏為「最高薪實習生」,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自甘為「東廠」等風波,無不重創民進黨形象,加上天心示警,南部發生50年不遇的「823泡戰」,民進黨地方長期執政的弊端完全暴露。以「天怒人怨」來形容兩年半的中央執政不力,也可說是一點不為過。

韓國瑜一人救了國民黨全黨

在這種大環境底下,此次選舉民進黨自然有其先天的劣勢,再遇到國民黨提名人的煽風點火,整個選局就急轉直下,一發不可收拾,所謂的「韓流」效應,就是這麼來的。

「韓國瑜現象」絕對是此次選舉最大的亮點與驚奇,也是最值得探究的政治現象,筆者在《九合一選舉總盤點》(見《海峽評論》2018年11月號)一文中,曾特別提出韓國瑜外溢效應擴大的說法,認為這股效應之大之廣,不但將翻轉高雄市長選舉,還將大大提振藍軍士氣,形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潮流,證之選舉結果,這項觀察完全正確,包括韓國瑜所曾跨縣市助選的地區,如桃園、彰化、雲林、台南、屏東等地,藍營候選人得票均有大幅成長,甚至新北侯友宜大贏29萬票、台中盧秀燕大贏20萬票,也有三市「燕子、漢子、禿子」合體造勢的明顯效果,坊間稱韓國瑜一人救了國民黨全黨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當然,韓個人的人格特質,也是形成這股韓流效應的重要因素。若換了陳學聖或高思博來高雄參選,斷無可能掀起這陣風潮。韓曾比喻自己的「氣口」(台語,行事風格之意)與高雄市民相遇,如同天雷勾動地火般,一發不可收拾,可謂一針見血之論。

至於「韓式戰法」今後能否複製到其他縣市或個人,可能性不是很大,畢竟個人獨特的行事風格是無法仿效的。

吳敦義總操盤手不愧「綠懼人」封號

上述兩大因素之外,此次大勝也必須提及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所發揮的作用,其擔任角色之重之大,應也是歷任黨主席無人能及的。

吳敦義在此次地方選舉的貢獻,大致有以下三點:

其一是公正而不失靈活的提名策略,讓黨內俊彥之士都能在基本公平的遊戲規則下發揮所長,有效促成黨內大團結,此中最明顯的著例是台中市的盧秀燕與江啟臣之爭,盧僅以0.6%的民調差距驚險勝江,卻使江心服口服,全力輔選,這是十分不易的。

新竹縣則採取較為彈性的作法,交由中央提名小組決定提名方式,最後以徵召楊文科作為特例,表面犧牲了自認民調高的林為洲,卻是最終獲勝的主要因素。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吳敦義果斷改變提名方式,承擔個人政治風險,終於贏了選舉,吳敦義之善於用兵,游刃有餘,經此一戰,「綠懼人」封號可謂名實相符,那些一再呼籲要「照制度走」的保守人士也可以從此休矣!

其二是吳又承擔起絕無黨產之下積極籌募資金,讓黨務繼續運作,黨工專職人員得以專心工作的責任,每月至少3,000萬元開支的巨大壓力,也考驗吳敦義後勤支援能力,此中之艱辛困苦,都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從這個角度看,吳既能全盤佈局,又能籌措糧餉供應前線,他的能耐確非一般。

其三是吳發掘並重用韓國瑜,讓他有表現的舞台,顯見他確有識人之明。楊秋興曾曝內幕,說是他向吳舉荐韓國瑜,經吳考慮再三,終於決定讓韓去高雄一試,果真修成正果。韓曾公開表示遭國民黨冷凍了17年之久,馬英九執政八年,他失業了六年,只有柯文哲才把他當成「咖」,這說法只對了一半,其實真正把他當成「咖」的是吳敦義,若吳不採納楊秋興的建議,韓絕無機會演出這齣大戲,韓的表現也確實出乎吳的預期,但追根究底,吳真正慧眼識英雄,吳才是韓這匹千里馬能有今日局面的最大伯樂。

韓國瑜是個政治老江湖,仁情義理修練已到相當境界,他也有「吃人一口,還人一斗」的認識,將來在國民黨內部權力運作與角色扮演上,自應有他的堅持與分寸。坊間外界搧風點火,說韓可能會出來競選黨主席,甚至2020年選總統,如此低估韓的政治素養與他對高雄市民的承諾,是很膚淺的論斷,吾人對韓應有信心才對。

地方諸侯挾民意抗衡中央?

此次選舉之後的另一觀察重點是,國民黨經此次大勝,黨中央固然輔選有功,但地方諸侯可能挾高民意基礎以抗衡中央,尤其以新北、台中、高雄三都為最,包括侯友宜、盧秀燕、韓國瑜三人都有超過80萬票以上的民意支持,侯友宜甚至高達110萬票以上,又有朱立倫背後加持,將是吳敦義最難駕馭者,吳應以至公至誠相待,甚至提名他們三人出任副主席以之拘糜,或能安撫拉攏於一時。

長久之計,吳應主動規劃黨的發展遠景,爭取話語權,以強而有力的領導,建立領袖的政治威望,上述的困境自然可迎刃而解。

柯文哲此次驚險連任台北市長,十分僥倖,實乃貪天之功,只能說是他的運氣好,得以繼續混下去。考諸過去四年任期,實無多大政績呈現,一座大巨蛋停擺四年,對它竟是一籌莫展,即可知柯的無所作為,以後也不宜對他與色力量有何期望,否則期望愈高,失望就愈大。

柯文哲這一次低空掠過連任,應該會斷了2020年參選總統的念頭,蓋連一市之長都選得那麼辛苦,又有何顏面去選總統?最主要的是他根本沒有班底,只靠海選的年輕網民何能擔當大任?他還是老老實實做完做滿第二個任期,四年後再作其他的規劃不遲。已宣佈辭職的民進黨祕書長洪耀福,曾說若柯連任,他就會是「全台最大尾」,此說印證於今日柯的慘勝,只能說是天意如此,無比反諷!

未來一年民進黨是過渡政府?

從政治發展角度言,經過此次地方選舉,對未來台灣政局走向,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是民進黨的連續潰敗,乃勢所必然的發展,則2020年的再度政黨輪替也成為必然,則蔡當局如何在低民意的不利環境下,繼續施政與奢言改革?或者幾乎只能以看守政府之姿,過渡到新政府上台,像2014年大敗後馬英九的窘狀,未來的一年半將是關鍵時刻,值得密切觀察。

選後賴清德與陳菊已向蔡英文口頭請辭,均為蔡所慰留。這是賴給蔡面子,實則今後賴勢必展現較強之意志,不會事事聽蔡的。今後府院關係將面臨嚴峻考驗。

二是民意如流水,國民黨此次大勝能否持盈保泰,再在民心思變的氛圍下重返執政,亦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尤以傳統政治文化中最不堪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以及爭功諉過遺傳,國民黨應慎防黨內再曝權力鬥爭歪風,必須出之以團結自強之道,保持再戰元氣到2020年,然後畢其功於一役,期能撥亂反正,再展風華,庶幾不負海內外及廣大選民之殷殷期盼。

至於黨內如何擺平提名之爭,下期再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