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六十周年,這是台灣人的大日子,是每一個台灣人及子子孫孫不能忘記的日子。但至今唯見民進黨當局競相與昔日殖民台灣的日本軍國主義餘孽以「終戰」唱和。人謂陳水扁「竊國」,捌開三.一九兩顆子彈,單從對待台灣光復的立場看,外人難免不會以為當今台灣仍在日本總督治下。本期社論評馬英九的台灣歷史論述,即從台灣人的主體性出發,對這類「終戰」不離口的,我們以為只有去殖民化,恢復台灣人民的主體性,才能徹底拋棄。要恢復台灣人的主體性,就不能不正視台灣先輩光榮的愛國歷史。這當是馬英九台灣歷史論述的意義所在。
胡錦濤訪美是不是「國事訪問」?中美雙方各執一詞。一個卡翠娜颶風適時給了雙方台階下,北京順勢推遲胡錦濤訪美日期。胡錦濤難道只是爭一個面子?張麟徵教授在本期刊出大作中揭露個中玄機:「爭取『國事訪問』的待遇,恐不僅是為了一己虛榮,或許還有藉此彰顯兩國關係良好,沖淡大陸對美國負面輿情的考量。」
中俄軍演已經結束,不少專家從戰術戰技上說長道短,本期高雄柏大作從中俄針對華府全面包圍的戰略部署出發,分析這一演習更深層的意義。
日帝殖民台韓期間,剝削韓人,無分地主佃農,一視同仁;剝削台人則以地主為代理,此所以台灣皇民化深於韓人也。見本期許介鱗教授大作,文長,下期續完。本期稿擠,宋鎮照、沙堅恆大作下期刊出。◆
社論
中國與世界
中俄軍演與日本大選
馬英九的新論述
軍購與反軍購
台灣光復六十週年
專欄
其他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