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規模軍演 日本最不是滋味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只許美日聯合軍演?

8月18~25日中俄在海參崴、山東半島及其周邊海域舉行了一場名為「和平使命──2005」的軍事演習。這對中國來說,是實質上首次與外國軍隊聯合演習;對俄國來說,則是其歷史上在海外所實施規模最大的軍演。勿庸贅言,這凸顯著中俄軍事合作發展快速。日本內外軍事情報專家眾口同聲認為,這意味中俄為對抗美國而決定「調整大國關係」(請注意其用詞,只挑美國講也有撩撥、激化美國和中俄關係的作用),並且是一「極重大的轉捩點」。

這確實是一「極重大的轉捩點」。1969年3月,中蘇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發生武裝衝突,改變了整個東亞的地緣政治戰略,美國、日本開始向中國招手,三者一起對抗蘇聯。1972年2月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9月中日建交(台日斷交)。1991年12月舊蘇聯崩潰,俄國經濟凋敝至近幾年才稍有起色,中國這段時間則國力、經濟大為發展,在亞洲的國際地位不斷挺升,日本漸漸自覺受到威脅,而美日也度過90年代後半較淡薄的軍事關係,展開新一階段更緊密的軍事同盟,同時,在今年二月將台海安全納入「美日共同戰略目標」。

到底是哪一方先針對對方呢?兩邊各有說辭,不過,美日早就共同研製、部署戰區飛彈防禦系統(MD),開發新戰機,舉行過無數次甚具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平日更有密切的情報偵搜交流、合作倒是不爭的事實。而中俄的接近、修好僅為這幾年的事,聯合軍演亦是第一次,但日本的右傾媒體卻藉機大肆抨擊一番。《產經新聞》說中俄聯合演習,最大目的是假想登陸台灣的訓練,並對抗美日同盟將台海和平列為共同戰略目標;俄國出動了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機、反潛巡邏艇、登陸艦等最精銳的武器裝備,不符合中俄為反恐演習的說法;並認為這會影響東亞安保秩序,日本勢必得和美國進一步加強同盟關係(替美日強化軍產關係找藉口)。《讀賣新聞》說「和平使命──2005」造成周邊國家高度警戒和關心,不是「和平」的行動,……及其他類似《產經》的論調。(屬中間的《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較少報這件事,頂多陳述消息,沒有加油添醋妄下評論)

《產經》、《讀賣》居然「不記得」在美日曆次的軍演中,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機根本算不上是「最精銳的武器」哩!

骨子裡有濃厚反美色彩

8月2日,中國駐日武官於事前向日本政府通告了要和俄國舉行共同軍事演習,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而實際演習期間,獲邀派出考察團參觀的僅限於中俄主導的區域組織上海合作機構(SCO)的六個加盟國--中、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以及准加盟國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演習的最後階段,六個加盟國的國防部長還齊聚一堂會晤,因完全看不到美國及其盟國日、韓的代表,日方傳媒遂抱怨透明度仍不夠。但反過來看,美、日或美、韓聯合軍事演習時,日方、美方可曾大大方方邀中國軍事人員參觀?

就像這樣,儘管中俄與美日安保體制比較,無論是核武戰力、傳統戰力、配合的成熟度,美日同盟這邊皆具有遙遙領先的優勢,日本仍表現出一副受威脅的模樣,對中俄軍演戒慎恐懼而提出種種批判。

這次軍演,日本熟悉美日安保事務的人士分析,雖然表面上說「演習的目的是反恐、反極端主義、反分離主義,並不以第三國為假想敵」,實則骨子裡有濃厚的反美色彩,其理由是「存心是要對抗隨著駐外美軍重組的美國新軍事戰略」。這裡可以看出,日本的觀點是完全從屬於美國的。布希政府將從中東橫跨到東亞的區域稱作「不安定弧」,很重視在這區域裡出現強大競爭對手國家、流氓國家、擴散大規模破壞性武器國家等的威脅。美國要開始建構能迅速反應這些威脅的軍事力量。因此決定自以駐紮在德國為主的歐洲駐軍撤走四至五萬名,駐韓美軍也削減12500名的兵力,而沿著「弧」重組基地網。尤其,美國前幾年為了支援攻打阿富汗的作戰,在中亞的烏茲別克設立了軍事基地,現在又要根據新的軍事戰略布建新的據點,中俄便有點緊張了。

於是,日本部分專家鎖定中俄首次的聯合軍事演習,是意在牽制美國布希政府透過重組在全球的駐軍的新軍事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雖聲稱對中方的情報極為有限,但還是探得不少報紙媒體沒有披露的消息。這次中俄演習的主軸其實是海空軍,據日方瞭解,當初俄國並未考慮要讓戰略轟炸機、巡弋飛彈等遠距離攻擊武器參加,於是中方提議「共同研究、開發武器」、擴大「(俄方)供應武器」,而導引出俄國軍事指揮部的讓步。後來中國大陸示意,以2010年底為目標,會投入總額約150億美元的龐大資金籌集武器。

未來150億美元要採購的對象,會以海空軍的裝備和技術為主。除了擊落美國軍事衛星的新式武器之外,中俄雙方已達成共同開發軍用飛機引擎的協議。中國後續會就地對地、空對地、空對空、艦對艦各種飛彈等使用雷射、電子束的高科技武器向俄方丟出開發清單。雖說是「共同研究、開發武器」,而實際情形是中國專門負責提供資金,俄國支援發展先進軍事技術。中俄的軍事合作讓人看到,已越過高層來往軍事外交的階層,而邁向細分化和深化了。同時,俄國已策畫好在研究所、軍需工廠接受中方數百位軍事技術方面的將校人員。

美日逼中國向俄國軍購

為何大陸要斥巨資專向俄國採買武器呢?說穿了也是被逼出來的。一、2004年,美國知悉捷克將出售「維拉」雷達給中國,當時的國務卿鮑爾就親自致函捷克外交部長,要求「顧全國際安全利益,取消這筆買賣」,之後捷克就正式取消了這筆價值6000萬美元的契約。二、美國在柯林頓政府時期,就插手干涉以色列出售空中預警機給中國,就算得向中國支付數億美元的毀約賠償金,以國最後還是不得不取消原訂契約。而大陸90年代曾從以國引進「哈比」無人偵察、攻擊機,根據契約,中國於04年12月將部分「哈比」機送回以色列進行維修、改造。美國得知這一訊息後,再次進行干涉,要求以國扣留飛機。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以色列再次於今年(05)年6月中止履行契約,並且跟美國就武器出口問題訂定諒解備忘錄,同意未來出售武器前,都會事先知會美國。三、日前加拿大《漢和防衛評論》裡的文章透露,因美國的極力阻止,烏克蘭很可能會取消向中國出售裝載有被譽為航空母艦殺手的飛彈的斯拉夫(SLAVA)級驅逐艦。三、歐盟(EU)延後解除對中國的武器出口──04年12月,歐盟宣佈將於05年6月底以前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可是到了05年6月15日,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宣佈,歐盟不能如期在6月底以前解除對中國的軍售禁令。6月底繼任歐盟輪值主席的美國盟友英國也表態,在英國擔任主席國期間,歐盟不會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日本前、現任外相(川口順子、町村信孝)也曾前往歐洲大力遊說。

上述情況均是美、日干預、阻擾,尤其是美國的施壓造成的,使得中國籌集武器的計畫屢屢受挫,供應的管道變窄了,當前只有仰賴俄國。日本的媒體、評論均故意漏掉日本亦參與運作,把事情推給美國。

另外,日方亦認為,這次登陸作戰演習是針對台灣問題而來的。美軍重組對防衛台灣的影響,中方頗為敏感。遂以俄軍為範本,獲取登陸作戰的能力,並擬動搖台美。

原先俄國是不想捲入台海問題的,而現在願意跟中國合作、協助中國,除了想向中國促銷武器之外,亦有內政上的盤算--現在為第二任的普金政府將於08年結束任期,據傳其內部正在討論是否要修改禁止三度競選的憲法規定來延續政權。屆時歐美可能會批判俄國民主倒退而彼此發生裂痕,如果對歐美外交處於孤立,可信賴的盟友恐怕只剩下中國了。正因為如此,所以這次軍演會盡量符合中方的希望,鞏固關係。

日本很厲害,還挖到一些檯面下的「內幕」,譬如:「共同研究、開發武器」、擴大「(俄方)供應武器」中俄實際上也會虛虛實實的暗中較勁、玩花招。到現在,俄國供應給中國的武器都不是最頂尖的樣式,而是流於空泛的詳細計畫書。俄國情報單位透露,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曾指示「必須持續保有對中國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前述中俄軍事交流,俄方始終把來學習的將校人員壓到最低必要的人數,交流期間也盡量縮短。

有派駐中國經驗的俄方情報官員不諱言地表示,「普金政府的意見是,不能輕忽中國在生產民生用品上所展現的學習、模仿能力。未來說不定什麼時候其刀刃會轉向俄國本身」。其實,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本來就是這樣,再好的盟友私下也會明爭暗鬥,不足為奇。同樣的「小動作」也存在於美英、美日之間。

中國「收穫比預估還要多」

迄今美、日、俄均認為,目前「俄國軍事上並沒有需要向中國學習之處」。俄國是想運用中國的150億美元,讓為資金所苦的軍需工業重新站起來、重新展開活躍的研究開發。反觀,中國方面比較坦然,演習後表示「收穫比預估還要多」,自知透過演習必須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特別是需要高度統合作戰的強行登陸演習,對中國是很強烈的首次體驗。中國大陸很清楚「和俄國有一段差距」,中國軍隊要做徹底的意識革新。

整體上,日本判斷:中俄軍演是以「至少在遠東地區不允許美國膨脹比現在更大的霸權」這樣的政治共識作基礎的,而為了追求此一目標,雙方確實達成某程度的協議,並願意超越各種障礙。

中俄聯合軍事演習8月25日剛結束,26日俄國國防部官員即對外表示,「明年恐怕還要實施吧!」這次的演習是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架構下進行的,明年的演習「不排除印度等以觀察員身份加入的可能性」(俄、印10月要進行陸海軍聯合演習),俄國、印度原本也是日本要拉攏以牽制、包圍中國的對象,現在卻在軍事上跟中國大陸走得這麼近,日本心裡鐵定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