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登「台」央行還在等什麼?

劉蓮弟


最近關於人民幣的話題很多,從台灣旅遊觀光名勝區的小販到都市的商家,接二連三的貼出店招,除了台幣之外,也接受人民幣的付款消費,甚至開誠佈公的打出人民幣和新台幣的兌換率,儼然有大張旗鼓歡迎人民幣「登台」的意味,業者甚至不諱言,人民幣已成了美金之外可在台流通的第二大外幣現鈔。

然而面對民間業者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岸未通幣先行。主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卻遲遲沒有任何的動作,仍然三令五申,重彈舊調,在兩岸未簽訂雙邊貨幣清算協定之前,人民幣不得在台灣地區買賣、兌換或進行其他交易。

顯然央行還是抱持著一種無所為即是有所為的心態,察言觀色的等著政府法令的開放。但是令人困惑的是,財政部不是已經開放民眾可以攜帶六千元人民幣合法入境了嗎,既然可以攜入境,卻不准消費、存兌,那麼這種「半套」的法令對民眾有何利可言,開放又有何用。

當下之際,央行起碼要未雨綢繆,拿出一套辦法和因應之道來,難道看著人民幣與台幣的地下交易公開化,讓不法的「地下錢莊」大賺匯差,嚴重威脅和影響到我國正常的外幣政策嗎?愈演愈烈之下,「地下錢莊」成為兩岸貨幣流通兌換的主要管道,則我國的外匯管理條例不是形同虛設。

明明銀行可以做的貨幣兌換生意,偏偏銀行不能做,難道要等到人民幣在民間流通兌換氾濫卻無法可罰時,央行才來亡羊補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