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挺藍就是反獨」的迷思

紀欣
(律師.法學博士)


陳水扁連任後,海峽兩岸幾乎所有人都同意,自此以後,兩岸和平統一之路將更艱困。然而,從陳水扁2000年勝選次年,島內支持統一及「一國兩制」者曾達到空前新高來看,民進黨繼續執政,不必然使民意往獨立傾斜。遺憾的是台灣的政黨及政治人物為一黨及一己之私,不願嚴肅面對兩岸問題,反而製造假民意,以騙取選票。尤其年底的立委選舉在即,面對泛綠將趁勝追擊,再度以「愛台灣」、「本土意識」進行割喉戰的壓力,內哄不止的藍營無暇亦無心建立自己的論述,恐將繼續「拿香跟著拜」,因此立委選舉結果雖對台灣今後之政治版圖有關鍵性的影響,卻不見得代表台灣民意未來的統獨走向。也因此,即令立委選舉結果泛藍選票過半,兩岸關係不見得有所轉機,而泛綠過半,也不應解讀為台獨之勢繼續擴張。

台灣一向選舉至上,政治掛帥,難怪大多數泛藍選民至今相信「反獨就得挺藍」,即令有認清事實者亦苦於無其他選擇,為不使李登輝及陳水扁太過囂張,也只好一再忍痛支持泛藍候選人。看來,要想逼使藍營不再打迷糊戰,早日建立自己的論述,並使島內真正反獨促統的運動順利展開,非得先破除「挺藍就是反獨」的迷思不可。

一、2004年總統大選對民意的影響

2004年總統大選,連宋終於合作成功,而扁陣營為轉移其執政不力,只得在統獨意識上大做文章,並扣連宋紅帽子。連宋在國民黨本土派的遊說、施壓下,大談「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連戰甚至表示「在任內,絕不推動統一」,王金平更在選前提出「台獨不排除論」。另外,為與綠營爭奪「民主」,國親聯盟曾於去年11月提出「新憲三部曲」,並主張將領土變更案交由公投決定,後其公投法草案雖在立法院表決前,刪除了領土、國旗、國號變更可以公投部分,但國親兩黨立委仍讓防禦性公投過關,使陳水扁得以在320以公投綁大選。

連宋及國親或許認為「選不上,什麼都是假的」,支持統一的人反正一定不會選陳水扁,他們往中間偏獨走,可以拿到中間選票,甚至綠營選票。選戰結果證明該策略無效,而更糟的是,藍、綠陣營每天爭著說自己「愛台灣」,「台灣」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更嚴厲指責對方「統」,而另一方則極力辯駁自己「不統」,久而久之,民眾當然被教育成「統」是不正確的、非主流的,而「獨」才是主流民意。

二、大選後的政黨走向

儘管泛藍選民普遍希望國親新能合併或整合,保住立法院過半席次,制衡扁政府,但從目前形勢看來,合併已不可能,三黨最多只能做到控制提名總量,卻無法避免藍營內部廝殺。更糟的是藍營中各黨各陣營雖堅決反扁,卻仍不脫與綠營比獨之選戰策略,由此可推測泛藍當選席次不但極可能減損,民意在此次選舉中亦難有轉向的機會。

(一)綠營

1.民進黨

大選結果出爐後,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士氣大振,他們不僅保住了執政權,更囊括了過半的選票,這是民進黨成立以來的第一次。一般解讀是因台灣主體意識操作成功,因此民進黨沒有理由不繼續往獨的方向前進,黨內中生代中雖有人表示二、三十年內不必改國號,但做完了秀,也就沒後續了。

民進黨此次打敗了團結的泛藍後將手下無敵,加上選前稍微轉向的主流媒體及學界又已迅速再次回轉,使扁政府及民進黨如虎添翼。若民進黨真能成功地以「泛綠過半,國會才能安定」、「立委過半數、安心大進步」為訴求,民進黨加台聯黨不無可能過半,到那時扁政府將更肆無忌憚地推動台獨路線。但從過去四年的經驗來看,民進黨執政,無論是兩岸或美台關係都不會好,當民不聊生或台海形勢更緊張時,老百姓總會覺悟,到那時民進黨自然會下台鞠躬。只是台灣民眾實在不應該任由民進黨欺騙、宰割,把好好一個台灣,玩到那個地步才省悟!

2.台聯黨

台聯黨靠的是擁護李登輝及其獨立建國理念起家的。今後藍綠陣營若仍競相比獨,加上扁政府一面「去中國化」、偷偷準備制憲,一面卻為應付美國,不敢明目張膽地「正名」、制憲或宣佈獨立建國,台聯仍有成長空間。立委選舉,國民黨內一些未被提名的本土派及自稱為「藍鷹戰將」,可能投向台聯黨。如台聯黨此次當選席次增加,對民進黨的牽制亦將加大。

(二)藍營

1.國民黨

連宋敗選後,國民黨內雜音四起,卻未有深刻反省,本土派更大放厥詞,嫌獨的或本土的不夠,甚至有人建議改採「兩個中國」的政策,以重回政治光譜的中間版圖。看來國民黨至今不改拿香跟著拜的習性,依然只想以「在地化」、「新民主主義」,與民進黨比愛台灣。

520前,連戰為對抗李登輝透過本土派想重新搶回黨權,堅持國親合併,邀請宋楚瑜回朝。本土派對此大表不滿,發動多次攻勢,阻擾合併工作,迫使三黨轉以聯盟方式合作,最終只能以控制提名總量收場。連戰雖仍一再強調不放棄泛藍整合,但從王金平已轉戰不分區立委向連戰表態效忠,本土派出走人數不多看來,連戰顯然已坐穩黨主席的位子,甚至在明年任期屆滿時可望連任,原先利用宋楚瑜擋住李登輝勢力的急迫性已不復存在,三黨合併自然非其第一要務。

國民黨目前打的如意算盤是好好打贏立委選戰,最起碼要選贏親民黨,繼續坐穩泛藍第一大黨。如此一來,泛藍在任何時候整合,都仍將由國民黨做泛藍共主,進而提出2008年總統候選人。事實上,國民黨黨主席及2008年總統候選人大戰已提前開打,王金平及馬英九兩派人馬均積極運作中。不少泛藍選民擔心,若王金平出線,國民黨極可能全面「台聯化」,其實以馬英九過去一向不沾鍋、習於討好選民,跟著主流民意走的個性,其勝出,是否就能整合泛藍,阻獨促統,也相當令人懷疑。

2.親民黨

從親民黨內部運作各種跡象看來,親民黨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祇靠宋楚瑜撐著的黨,雖然靠的是反台獨、反陳水扁的選票及外省票,卻不願在兩岸關係上表態,一直在打迷糊戰。連宋敗選後,親民黨公職企圖藉著帶領群眾街頭抗爭,在2004年底搶得泛藍選票。

五月中,不論是為了呼應泛藍支持者的期待,或是不願獨自面對泛綠殺氣騰騰的割喉戰,或是想分享國民黨黨產,宋楚瑜同意了國親合併案,在合併案受阻後,宋又接受了大聯盟之議,可惜大聯盟籌組亦困難重重。七月中,親民黨忽然傳出副主席張昭雄曾大力反對國親合併,並要求國民黨內必須先「去李登輝化」,再談合併。此話一出,除透露出親民黨急於將國親合併不成怪罪於國民黨身上,也想藉此在年底爭取到泛藍特別是反李登輝之深藍選票。只是泛藍即令管制提名總量,兄弟自相殘殺已在所難免,親民黨候選人是否能繼續靠著宋楚瑜的光芒,在與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新黨、「民主學校」候選人的廝殺下,爭取到軍眷票及外省票,目前很難估計。但從高雄市議員補選親民黨全軍覆沒,黨內紛爭不斷看來,親民黨要想在立委選舉後成為泛藍第一大黨,恐怕並不容易。

3.新黨

新黨領導人在總統大選期間全力輔選連宋,但對於連宋與陳水扁爭相比獨的作為卻悶不做聲,白白放棄了可以與國親分隔選票的機會。5月19日國民黨通過國親合併案,新黨因事先未獲徵詢,並遭受「過河卒子」的待遇而極為不滿,黨主席郁慕明隨即表示新黨仍將走自己的路,並將更名為「中華新黨」(見《聯合報》2004/5/20)。經國親及中間人士奔走遊說,新黨終於同意三黨整合或聯合提名,後又因整合遲遲未決,乃決定自行提名第一批候選人,表現出重新再起之強烈企圖。

新黨曾為台灣第三大黨,創造了台灣選舉史上清白參選的奇跡,亦帶給數以百萬計反台獨、反李登輝、反黑金之選民莫大的希望,卻落此下場,令人不勝唏噓,也證明無法建立或堅持自己中心思想的政黨遲早遭人遺忘!

(三)無黨籍

台灣每次選舉,均有未獲政黨提名者以無黨籍出馬參選。立法院歷屆均有無黨籍的立委,人數不一,但多到可挾持一些朝野僵持不下的法案、人事案。他們自稱關鍵少數,其實經常與執政黨利益交換。

1.無黨團結聯盟

為因應未來形勢,立法院10位現任無黨籍的立委於6月7日成立「無黨團結聯盟」組黨籌備會,由前內政部長張博雅出任籌備會召集人。新政黨將趕在立委大選登記前成立,並決定將在每個選區提名一人。該盟成員大多不具有政治理念,但從其個人背景及習於利益交換的特性,加上邀請雖與民進黨有過節但仍偏獨的張博雅出任召集人,即知傳聞「該盟成立曾受綠營鼓勵,其當選盟員將可成為綠營在立法院過半的棋子」大概不假。

2.民主學校

2001年陳文茜以無黨籍候選人在台北市南區參選,吸收了不少泛藍選票,今年顯然又有人想以她的模式參選,繼續分食泛藍選票。

許信良在大選後積極促成泛藍大聯盟,也想藉此爭取到不分區立委提名,不料大聯盟始終組不成,乃決定親自出馬參選,並於7月19日正式成立民主學校,希望原民進黨人如施明德、鄭麗文,文化界人士如蔡詩萍、侯孝賢等人,能從北到南組成一個聯合戰線參選。

許信良或許以為他反扁多年必然有一定選票,其實不健忘的選民都還記得,當年若非許信良夜奔敵營,與李登輝勾結,凍省及雙首長制的修憲案都不可能過關。許信良又號稱該陣營參選不會影響泛藍選票,他們將另行開闢中間選票,其實不管該陣營最後究有幾人參選,選舉成績如何,唯一可確知的是,他們所搶奪的每一張選票均來自藍營,這正像支持陳文茜者自始至終全系泛藍選民一樣。因此,許信良等人投入選戰的結果,恐將真如民進黨及台聯所言中:「根本搶不到中間選票,只會讓泛藍選情雪上加霜」(見《中國時報》2004/7/20)。更糟的是,這些人基本上像陳文茜一樣,雖然反扁,但一遇到統獨問題,即馬上和民進黨一國,他們加入藍營,只將使「挺藍就是反獨」更不可行。

三、年底選戰非理念之爭

儘管大選後泛藍各政黨均表示只有整合才能打敗泛綠,成為強而有力的在野黨,監督、制衡扁政府,但四個月下來,泛藍整合還是破局了。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理由:一是各黨各有盤算、堅持,誰也不肯讓誰,二是泛藍至今未對自己的敗選作深沉的檢討,因而無法看見未來起死回生之路。由此來看,就算國親能夠勉強維持總量管制的原則,選戰開打後的局面,絕非總量管制能夠控制。尤其陳水扁得票過半後,泛藍的餅愈來愈小,候選人卻愈來愈多,兄弟自相殘殺必將更為慘烈。加上泛藍至今未發展出一套號召人心、鼓動風潮的選舉主軸,候選人既無法攻佔中間或綠營選票,只好在藍營中各憑本事,買票的買票,靠派系的靠派系,不能買票、靠派系的,則只好靠打擊、抹黑自家人,來搶泛藍選票。

綜言之,年底選戰或許會讓藍綠選民再次對立,但基本上這將是一場藍綠陣營各玩各的,沒有理念及辯論的選戰,當然更不可能使民意轉向。也因此,泛藍選票過半,對扁政府推動制憲、「去中國化」或有所壓力,但兩岸關係不見得有所轉機,而泛綠過半,亦不必解讀為台獨勢力的進一步擴張。

四、唯有民意轉向,統一才有希望

兩岸政經勢力的此消彼長持續擴大,中國因和平崛起已然成為世界超強之一,兩岸統一的條件照理說應已趨成熟,只是台灣的政黨及政治人物不願意放棄眼前利益,不想亦無法掙脫美國的控制,又習於短線操作,而不顧兩岸的現實及台灣的前途。以陳水扁為首的泛綠,聲稱要走中道,並以改善兩岸關係為首要工作,但骨子裡卻仍以實現台獨為目標,而以連宋馬為首的泛藍,雖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卻從未以國家統一為其目標。因此,要靠目前這些朝野政黨將台灣帶向和平統一,無異緣木求魚。也因此,要想完成統一大業,還是得靠台灣民意的轉向。

論及民意轉向,從過去的經驗得知,不論是反李、反扁不反獨,或反獨不促統,或支持維持現狀,或捍衛中華民國,都無法扭轉台灣民意。如果兩岸能否以和平方式統一已進入關鍵期,統運就應該設法直接訴諸於台灣民眾,爭取民眾對統一的認同。這不是說應全面放棄「以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策略,也非否定「聯合所有反扁勢力」的必要性,只是在支持「次要敵人」及聯合「反扁勢力」的同時,更應該壯大自己的力量。要達此目的,統運應積極培植政治代言人,更應迅速集結一批勇於挑戰主流民意的有志之士,共同突破綠色壟斷的平面及電子媒體,利用一切管道,駁斥台獨及所有「似是而非」言論,並建立促統的論述。

兩岸的局勢在民進黨可能將長期執政的陰影下固然險峻,卻倒是一個考驗如何落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政策的機會。只要所有促統工作者均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之決心,台灣民意轉向之日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