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守政治思潮及外交戰略走向

韓江
(旅加拿大評論家)


笫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尤其冷戰結束以來,日本一直為自己是一個不正常國家而困惑。在日本政界和輿論界,便不斷有: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為什麼不應該有軍隊?為什麼經濟上是世界第二大國,政治上卻是二等國家?為什麼同是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得到了歐州和國際社會的諒解和信任;而日本則不能?特別在亞州,在東北亞鄰國的心目之中。

日本:一個讓鄰國不知道你將意欲何為的危險國家

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日本希望在國際社會中,擁有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相應地位可以理解。

作為日本的主要近鄰中國,也希望日本能夠自主自立,成為本地區和平穩定的負責任一員,為本地區的繁榮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可惜日本由於自身的原因,未能在政治上展示對其侵略歷史痛悔之心,也因它在主導亞州和世界秩序的問題上胃口過大,復活軍國主義的形跡可疑,亞州鄰國當然也就一直無法給予充分信任。

日本首相不久前,就在堅持仍要參拜靖國神社的同時,反詰責問,質疑日本派自衛隊到海外的人:為什麼德國能,日本不能?小泉是在掩耳盜鈴?還是明知故問?

這是一個小學生智識範圍的問題,德國不止一次為德國法西斯在歐州犯下的罪孽認罪,並在行動上認真反省,得到了歐州大陸眾多國家和人民的諒解;而同為法西斯侵略同盟的日本,則連南京大屠殺都不肯承認!

雖然日本一些領導人,也曾表示要反省歷史,不再發動戰爭;但另一方面,卻在顛覆侵略歷史。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在政壇叱吒風雲,新保守思潮成為政治主流。擺脫歷史束縛,成了日本欲修改憲法,改革防務政策,建立軍事、政治大國必須衝破的第一關。

日本政界中,一直就有人蓄意把水攪渾,既為日本的侵略歷史塗脂抹粉,更誣指中國和韓、朝等國,在歷史問題上刻意羞辱日本。也由於右翼保守勢力的回朝,日本近日的一份民調報告顯示,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高達60%以上。

為雙手沾滿亞州人民鮮血的戰爭罪犯揚幡招魂,同聲稱要反省歷史的人,竟出現在同一個國家,同一政府,同一個領導人的言與行之中,不得不讓鄰國對其代表的國家和政府的反省誠實性產生懷疑?

言必信,行必果,負責任,守信義。日本政府及他的領導人,應在爭取作政治大國之前,先看看自己的言與行,是不是適合作一個政治大國的尺寸!

德國前總統魏茨津克先生,於1995年8月訪問日本時,有一段很精采也對日本很有意義的演說,他說:

「處於領導地位的政治家,如果不想或不能從歷史的角度,對本國在戰時的行為作出估價,如果在判斷究竟是誰發動了戰爭?以及本國軍隊對其他國家究竟做了些什麼這類問題上,猶豫不決。那麼鄰國就會認為你在政治和邏輯上缺乏判斷力,就會把你看成一個,不知道你將意欲何為的危險國家」。

日本的政治家和領導人,是否已經明白,是因為你們的作為,而讓日本的鄰國把你看成:不知道你將意欲何為的危險國家!

魏茨津克先生這番話應是經驗談,對小泉的為什麼德國能,日本不能,在政治和邏輯上,在歷史問題的判斷上,應有所啟示。日本政府和日本政治家,是需要補補課,也就是中國所強調的,「以史為鑒」這一課。

日本國家戰略的變化 對軍事和政治大國的追求

國際格局變化和日本綜合國力的提高,日本的外交戰略已著力於擴大在世界政壇中的發言權,把日本帶進主導亞太地區秩序,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進而在世界發揮領導作用的政治目標鋪路。日本正在多方籌劃,準備安南任期結束後,取得聯合國秘書長這一重要位置。日本已正式提出「必須以日美歐三極為主導來形成世界新秩序」的對外戰略方針。

日本政治家深知,軍事大國是攀登政治大國,主導亞太新秩序不可或缺的階梯和實力基礎。

十多年來,在美國支持下,日本軍事戰略已由本土防禦向海外干預轉型。日本軍費支出,在美國之後居全球第二,自衛隊的技術裝備水平,屬世界一流,部份裝備己超過美軍。海軍的各類戰艦是英國海軍的兩倍,是世界上第二大遠洋進攻性海軍,它的軍事力量己遠遠超出保衛本土的需要。

1992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海外派兵法,日本武裝力量又在太陽旗指引下,跨海出征。就日本本身而言,當然難掩其重振軍威的喜悅。但受過日軍侵略和蹂躪的鄰國,怎能不有「狼來了」的憂慮。

去年12月19日,日本政府一天之內,做出了:向伊拉克派兵,建立導彈防禦系統,和修改防衛體制三項重大決定。日本意欲何為,無需更多著墨,「反戰憲法」已名存實亡!

如果說,日本軍國主義幽靈,戰敗後被美國關進盒裡,它一直想破盒而出。現在,美國把它放了出來,並藉美國霸權這把大傘遮掩,已開始在地球遊蕩!

著名的國際關係學學者,美國日本研究所長卡爾莫斯‧約翰遜,在今年初發表的《帝國的酸痛》一書中,就呼籲美國朝野警惕悄悄興起的日本軍國主義。他在另一篇文章,更直接指日本派兵到伊拉克,是「東京放出戰爭之狗」。

當歷史回到日本是二次大戰最後一個投降的國家,而且是在使甪了原子彈之後,才能壓住武士道威風這一焦點上,就不能不讚賞當時盟國一致同意,一定要有嚴密措施,永遠不能讓日本威脅世界和平的政治遠見。日本的「和平憲法」就因此而來。

日本拜冷戰之賜和9‧11恐怖事件,「和平憲法」已在軍事帝國和武力征伐的狂熱之中,灰飛煙滅!

無論怎樣辯解,「狼來了」不僅是一種威脅,一旦喪失警惕,誰敢肯定不會轉變成現實危險?

作為日本的鄰國,無疑問,應把日本恢復正常國家軍事狀態的國防建設與重走軍國主義道路區別。但日本偏離自衛範疇所需的軍備擴張,先發制人戰略的制定,對製造核武器一直所取的饃糊態度,以及日中難免一戰的警告,和美日軍事同盟矛頭所指,中國能不警惕嗎?

對日「新思維」行不通 中日關係往何處去

近年來,中國大陸出現的對日「新思維」,立意也許為營造良好中日關係,而要求中國要有戰勝國大國氣度,要擱置歷史問題,不要對日本軍事化大國公開擔心和對軍國主義復活過慮,還應積極主動,推動日本成為政治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新思維」只是一廂情願,是對日本國家戰略大轉變的迎合;而對中日關係中存在的矛盾,出現的障礙的主要原因,則多諉於中國的歷史情結和民族主義過熱,顯然與實際不符。

中日兩國彼此作為亞州最大鄰國,無論地緣戰略利益還是安全戰略利益,錯綜複雜,交織一起。而中國的崛起,對100多年以來,在工業化發展上一枝獨秀,並想在21世紀當亞州盟主的日本來說,心有不甘,本能地視中國為其企圖高據亞州,參與主導世界的威脅。

日本國內政治保守化思潮的形成,對中日關係產生很大消極影響。約60%的日本國民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有人把反省日本侵略戰爭看成是「自虐史觀」和「謝罪外交」予以積極反對,有的鼓吹歷史無定論,為侵略歷史翻案。日本政府一而再削減對華貸款,就是把歷史觀反映到外交上的例證。

中國崛起是既成事實,日本對此既痛心,極不情願,但又不能不面對。

遏制中國,美日共舞。在台灣問題,釣魚島主權,歷史問題,和地區安全等等問題上,同中國為難,跟美國拍子起跳,能圍堵的圍堵,能遏制的遏制。

日本屢屢在傷害中國民族感情的傷口上撒鹽,尤其在台灣問題上。日本從未放棄干涉中國內政,明裡暗裡支持台獨活動。希望有朝一日,台灣又再成為日本第二大島的野心末死。日本軍國主義者勢力,歷來是「台灣獨立萬歲萬萬歲」的支持者,李登輝、陳水扁這些台獨份子在台灣掌權,反中搞分裂,被日本右翼反華勢力視為重奪台灣千載難逢機會。

美國國務院在去年送交國會的一份形勢報告中,就清楚點明:「日本可能希望台灣獨立,阻中國大陸侵犯日本的重要海運路線」。

一直以來,中國出於建設中日友好睦鄰關係的願望,極力維謢與日本友好局面,但沒有得到日本相應的善意回應。相反,日本在相關問題上步步緊逼,不斷對中國挑戰。近日日方竟用國內法,把登上釣魚島的7名中國保釣人士驅逐出境,用意在於宣示釣魚島是日本領土。最近以來,日本又在東海中日爭議海域進行海底資源調查,挑起事端。

日本的國家戰略已大幅度轉變,中國在對日關係上,單方面尋求和平友好已遠遠不夠,甚至被視為軟弱。溫家寶總理近日婉拒訪日邀請,中國副外長不出席日方安排的貸款簽字儀式,不會是偶然。胡錦濤不久前,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向遇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應有深意。

中日關係的發展,取決於日本國家戰略走向;取決於日本如何看待中國和平崛起和中國國家統一;也取決於美國對亞太地區和對華政策干預程度。

日本不僅沉醉於昔日的神武輝煌,恢復信心之餘,正氣勢高揚,升帆出海。中日關係如何走向未來?中國不能掉以輕心,萬勿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