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人鄒洪在長沙會戰立功

林德政
(成功大學歷史系大授)


瞭解鄒洪之前,先扼要敘述長沙會戰:八年抗日戰爭中著名的會戰。

長沙會戰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日軍乘勝占領岳陽之後暫停攻勢,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此為「二期抗戰」之起點。

進入相持階段後,兩湖平原周邊空間成為主要戰場之一,分別由第五戰區與第九戰區負責防務。第五戰區在1940年棗宜會戰遭受重創,宜昌與襄陽等遭奪取後重要性銳減,湖南地帶就只剩第九戰區尚具防禦力,而日軍華中方面區的主力是第11軍,在湖南戰場隔著新墻河對峙,抗戰期間雙方多次交戰。

隔年9月14日,歐洲戰事爆發,日軍發動第一次長沙會戰。戰役中,第九戰區部隊利用湖南河川水渠遍布的特性布防,採用「逐次抗擊以消耗日軍力量,爭取外翼,力圖後續包圍,並後退決戰以堅守長沙,趁敵潰退以包圍殲滅」的戰術,試圖大量殺傷日軍有生力量,因日軍作戰指揮官岡村寧次作風謹慎,判斷日軍攻占長沙無望,即下令撤退,使國軍圍殲日軍的戰略目標無法達成。然而這次會戰也是國軍第一次成功守住主要城市並擊退日軍,因此被中國宣傳為「湘北大捷」。

戰事開始,日軍10萬兵力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進攻長沙,日方作戰目標是「在最短期間內,捕捉敵第九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為保衛長沙,採取以湘北為防禦重點,「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調動了30多個師和3個挺進縱隊,共約24萬多人參戰。薛岳以所謂天爐戰法,且戰且退,吸引日軍,在新牆河等四河與幕阜山間游移,遲滯日軍,攻擊然後後撤躲藏,將日軍機械化部隊拖入四河之中,最後再以長沙城中主力與外圍藏在山林中的部隊合圍深入四河中的日軍。9月29日,日軍到達長沙外圍,因補給線被切斷而未能攻占該城,10月9日,國軍第195師恢復到進占鹿角、新牆河、楊林街之線,日軍陸續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至10月14日,雙方恢復戰前態勢。日軍攻長沙未成,心有未甘,兩年後再度發動進攻。

1941年9月7日,日軍分別由忠防、西塘地區出發,在飛機配合下從東、西、北三面掃蕩大雲山。國軍第4、第58軍的四個師英勇抗擊。

此時瀏陽、株洲地區國軍逐次加入戰鬥。27日,日軍第4師團渡過瀏陽河,占領長沙。日軍再進而占領株洲,接著日軍向株洲方面追擊國軍潰退部隊。

29日,台籍軍人鄒洪率暫編第二軍抵達株洲,擊潰日軍第三師團,立下戰功。此戰日軍攻占長沙,之後迅速撤離,國軍趁機收復失地,雙方恢復戰前狀態,第二次長沙會戰前後歷時33天。

因長沙一度失陷,最高統帥蔣介石不滿,特在南嶽召開軍事會議,檢討戰役得失,26軍軍長蕭之楚被告發不戰而退,差一點被槍斃,鄒洪在會議上侃侃作證,蕭之楚才逃過一死,鄒洪義行被稱為「廣東俠士」。

鄒洪如何到大陸參加抗戰

這個被稱為「廣東俠士」的鄒洪,台灣新竹芎林人,原來叫鄒德寶,字若虛,到祖國後改名洪,以鄒洪行世,他生於1897年4月3日,為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第三年。鄒洪少時在台受到父兄民族思想的啟迪,富有中華民族意識,少年時期即經由大哥帶領,自台灣到日本,經思索後毅然從日本回到中國大陸。1919年,中國著名的保定軍校首次招收一般中學畢業生,鄒洪前往報考,獲得錄取,進入該校第八期砲兵科,與陳誠、羅卓英同期,畢業後南下廣東,加入國民革命軍,隨同北伐,擔任第四集團軍野戰砲團團長。

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人大抵都厭惡日本人,從台灣回到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因具有日本殖民身分,每每被視為「日本間諜」,因此台灣人都不敢承認自己是「台灣籍」,總是以祖籍地的「廣東」或「福建」示人,鄒洪祖籍廣東,在入學保定軍校之時,就以廣東籍報名,後來才有「廣東俠士」之稱。

1931年鄒洪累升至陸軍第43師師長,1932年參加江西剿共之役,1933年擔任委員長南昌行營陸軍整理處處長兼辦公廳主任,1936年1月調任粵漢鐵路警備司令,同年年底再遷廣東省保安處處長。

從前面資歷來看,鄒洪自保定軍校畢業,即加入國民革命軍的體系。1941年9月7日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保定軍校同期同學羅卓英率第19集團軍參加戰鬥,擔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而司令長官薛岳也是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因為學長與同學關係,鄒洪奉命率部自廣東北上湖南馳援,部隊暫編第二軍,他擔任軍長,負責警備長沙。

日軍在1941年12月24日又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戰至1942年1月17日,戰場在湖南和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區。戰役結果為中方成功防守長沙,日方遭受慘重損失撤退而結束,因此又被中國方面稱為「長沙大捷」。此次戰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盟軍與日軍交戰的首場戰役勝利。戰爭進行當中,鄒洪仍然效命湖南戰場上。

1945年1月,鄒洪出任粵桂邊區總指揮,防地位處萬山之中,糧餉缺乏,環境艱難,但仍與士卒同甘苦,士氣為之振作。不久廣東曲江淪陷日軍之手,民眾驚慌,鄒洪努力安撫百姓,並力卻強敵,4月16日鄒洪以勞苦病逝於任所,得年僅僅49歲。死後葬於粵北陽山縣。1945年8月戰爭結束,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他為陸軍上將。

哀榮

鄒洪為了反日而歸返中國。逝後四個月,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感念他,除了明令褒揚,追䁬為陸軍上將之外,一生事蹟還宣付國史。如今在台灣新竹縣豎立有鄒洪的紀念碑,讓各界憑弔。

一個台籍青年,千里迢迢從台灣回到祖國大陸,從軍報國,參與了神聖的抗日戰爭,在著名的長沙會戰裡,留下聲名,雖英年早逝,但歷史記住了他。◆